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 第806章 54 南无斗战胜佛!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第806章 54 南无斗战胜佛!

作者:Ann泠善然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8 18:47:24 来源:文学城

暮春时节的流沙河畔总笼着层薄纱似的雾,晨露凝在芦苇尖上,风一吹便滚进水里,漾开细碎的银纹。岸边长着丛半人高的野蔷薇,粉白花瓣沾着潮气,连带着空气里都飘着股清润的甜香。

沈清辞蹲在河边,指尖刚触到水面就猛地缩回——溪水还带着夜寒,冻得她指节泛白。她今日穿了件月白绫罗衫,领口袖边绣着细巧的缠枝莲纹,腰间系着条水绿色的丝绦,末端坠着枚成色极好的白玉佩,走动时会发出细碎的“叮咚”声。她梳着双环髻,鬓边插着支银质的缠枝梅花簪,几缕碎发垂在颊边,被晨雾打湿,贴在细腻的皮肤上。

“姑娘,这溪水凉,仔细伤了手。”

身后传来的声音低沉温和,沈清辞回头时,正见个身着青布长衫的男子站在不远处。他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身形挺拔,肩上背着个半旧的药箱,药箱边角磨得有些发白,却收拾得十分整齐。男子的头发用根木簪束着,额前垂着几缕黑发,眉目清俊,鼻梁高挺,嘴唇薄而端正。他的眼睛很亮,像是盛着山间的清泉,看向人时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让人莫名觉得安心。

沈清辞站起身,拢了拢衣袖,轻声道:“多谢公子提醒,我只是想看看这水里的鱼。”她的声音轻柔,像羽毛拂过心尖,说话时微微垂着眼,长而密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片浅浅的阴影,带着几分羞怯的模样。

男子闻言笑了笑,走到她身边,目光落在水面上:“这流沙河的鲫鱼最是鲜嫩,只是如今刚过清明,水温还低,它们都躲在深水区,寻常时候难见着。”他说话时语气平和,带着种娓娓道来的耐心,“姑娘是外乡人吧?看你衣着,不像是这附近村落的人。”

“嗯,我随父亲来这边办事,暂住在镇上的客栈。”沈清辞点点头,抬眼看向男子,“听公子的语气,像是对这一带很熟悉?”

“我叫林墨,是个游医,常年在这附近的村落行医,对这流沙河也算熟悉。”林墨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一片竹林,“那片竹林后有个村落,叫清溪村,村里的人大多认识我。”他顿了顿,又看向沈清辞,“姑娘若是无事,不妨随我去村里坐坐?村里的阿婆们常做些青团,这会儿应该刚蒸好,味道很是不错。”

沈清辞有些犹豫,她自小家教严格,鲜少与陌生男子同行。可看着林墨温和的眼神,又想到父亲今日去了县城,自己在客栈待着也无趣,便轻轻点了点头:“那就多谢林公子了。”

两人沿着河岸往前走,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出斑驳的光影。路边的野花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点缀在绿草间,煞是好看。林墨不时会指着路边的植物给沈清辞介绍,哪株是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哪片是能止血的蒲公英,他说起这些时,眼神里满是认真,语气也带着几分专业的笃定。

沈清辞听得很认真,偶尔会提出些疑问,林墨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她发现林墨不仅医术精湛,还十分博学,说起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时头头是道,让她听得入了迷。不知不觉间,两人已经走到了竹林前,竹林里的空气格外清新,弥漫着竹子的清香,风吹过竹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首轻柔的乐曲。

穿过竹林,清溪村便出现在眼前。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脚下,房屋大多是用黄泥和茅草搭建的,屋顶上炊烟袅袅,空气中飘着饭菜的香味。村口的老槐树下坐着几个纳鞋底的阿婆,看到林墨,都热情地打招呼。

“林大夫来啦!”一个穿着蓝布衣裳的阿婆笑着站起身,“今日怎么这么早?是不是又去山里采药了?”

“张阿婆早,我刚从流沙河那边过来,遇到这位沈姑娘,便带她来村里转转。”林墨笑着回应,又给沈清辞介绍,“这是张阿婆,村里的人都受她照顾。”

沈清辞对着张阿婆微微屈膝行礼:“张阿婆好。”

“哎呀,这姑娘长得真俊!”张阿婆拉着沈清辞的手,细细打量着她,“皮肤又白又嫩,跟城里的小姐似的。快,跟阿婆回家,阿婆刚蒸好青团,给你拿两个尝尝。”

沈清辞被张阿婆的热情感染,笑着应道:“多谢张阿婆。”

跟着张阿婆回到家中,院子里种着几株月季,开得正艳。屋里的土灶上还冒着热气,张阿婆掀开蒸笼,一股清甜的艾草香扑面而来。蒸笼里摆放着一个个碧绿的青团,圆润饱满,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张阿婆拿了个青团递给沈清辞:“姑娘尝尝,这是用新鲜的艾草做的,里面包的是豆沙馅,甜而不腻。”

沈清辞接过青团,入手温热,她咬了一小口,艾草的清香和豆沙的甜腻在口中化开,味道果然极好。她忍不住赞道:“阿婆,您做的青团真好吃。”

“好吃就多吃几个。”张阿婆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又给林墨拿了一个,“林大夫,你也吃,看你这几天又瘦了,肯定是又忙着给人看病,没好好吃饭。”

林墨接过青团,笑着点头:“多谢张阿婆,您的手艺还是这么好。”

几人正说着话,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少年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脸上满是焦急:“林大夫!不好了!李大叔突然晕倒了,您快去看看吧!”

林墨闻言,脸色一变,立刻站起身,拿起放在一旁的药箱:“我马上过去!”他又看向沈清辞,语气带着几分歉意,“沈姑娘,抱歉,我得先去看看李大叔的情况,不能陪你了。”

“公子快去忙吧,救人要紧。”沈清辞连忙说道,眼神里满是担忧,“你也要小心些。”

林墨点点头,跟着少年快步向外走去。张阿婆看着他们的背影,叹了口气:“这李大叔也是苦命,家里就他一个劳力,要是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办啊。”

沈清辞坐在院子里,心里也有些不安。她吃着手里的青团,却觉得没了刚才的味道。她想起林墨刚才焦急的模样,心里暗暗祈祷李大叔能平安无事。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林墨才重新回到张阿婆家。他的额头上满是汗水,衣衫也被汗水浸湿了,贴在身上,显得有些疲惫。但他的脸上却带着几分轻松的笑意,看到沈清辞,便说道:“沈姑娘,让你担心了,李大叔已经没事了,只是劳累过度,加上有些低血糖,我给他施了针,又让他喝了些糖水,现在已经醒过来了。”

沈清辞闻言,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太好了,我就知道公子一定能治好李大叔的。”她看着林墨疲惫的模样,连忙起身倒了杯茶水递给他,“公子快喝点水,休息一下。”

林墨接过茶水,一饮而尽,感激地说道:“多谢沈姑娘。”他坐在石凳上,揉了揉眉心,脸上的疲惫更明显了些。

沈清辞看着他,心里有些不忍:“林公子,你每天都这么辛苦吗?既要采药,又要给人看病。”

林墨笑了笑,语气带着几分释然:“医者仁心,能为乡亲们解除病痛,我心里也高兴。虽然辛苦些,但看到他们康复后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值了。”他顿了顿,又说道,“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是村里的老大夫救了我的命,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救治更多的人。后来老大夫去世了,我就四处游学,学习医术,希望能把他的医术传承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沈清辞听着林墨的话,心里对他多了几分敬佩。她没想到眼前这个温和的男子,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她看着林墨,眼神里满是赞赏:“林公子真是个善良的人,能有你这样的医生,是乡亲们的福气。”

林墨被她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笑道:“姑娘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太阳渐渐升高,天气也暖和了起来。沈清辞看了看天色,说道:“林公子,时辰不早了,我该回客栈了,不然父亲该担心了。”

林墨点点头,站起身:“我送你回去吧,这附近的路有些难走,你一个姑娘家,我不太放心。”

沈清辞没有拒绝,轻声应道:“那就麻烦林公子了。”

两人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路上依旧有说有笑。沈清辞说起自己在家中读书作画的趣事,林墨听得很认真,偶尔还会发表些自己的见解。他虽然是个医生,却也读过不少书,对诗词书画也有一定的了解,两人聊得十分投机。

走到流沙河畔时,沈清辞突然看到河面上有个身影一闪而过,她愣了一下,指着河面说道:“林公子,你看,那是什么?”

林墨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河面上有个金色的身影,像是一尊佛像,周身散发着淡淡的金光,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那佛像身形高大,手持金箍棒,神态威严,正是斗战胜佛的模样。

两人都看得有些出神,过了好一会儿,那金色的身影才渐渐消失在河面上。沈清辞回过神来,眼中满是惊讶:“林公子,刚才那是……斗战胜佛吗?我是不是看错了?”

林墨也有些惊讶,他常年在这一带行医,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他沉吟了片刻,说道:“刚才那应该就是斗战胜佛的显圣。传说斗战胜佛曾在此地降妖除魔,保护一方百姓,或许是他看到这一带百姓安居乐业,便现身来看一看。”

沈清辞闻言,双手合十,对着河面深深一拜,轻声说道:“南无斗战胜佛!多谢佛祖保佑这一方百姓平安顺遂。”她的眼神虔诚,语气带着几分敬畏。

林墨看着她虔诚的模样,也对着河面拜了拜,心中默念:“南无斗战胜佛!愿佛祖继续保佑这一带的百姓,无病无灾,安居乐业。”

拜完之后,两人又站在河边看了一会儿,河面上恢复了平静,仿佛刚才的景象只是一场梦。沈清辞看着河面,心中满是感慨:“没想到今日竟能见到斗战胜佛显圣,真是不虚此行。”

林墨点点头,说道:“这也是一种缘分。沈姑娘,时间不早了,我送你回客栈吧。”

沈清辞应了声好,两人继续往前走。路上,沈清辞还在回味刚才见到斗战胜佛的景象,她觉得今日的经历十分奇妙,让她难以忘怀。

走到客栈门口时,沈清辞停下脚步,转过身对林墨说道:“林公子,今日多谢你带我去清溪村,还送我回来。若不是你,我也见不到斗战胜佛显圣的景象。”

“姑娘不必客气,能和姑娘相识,也是我的缘分。”林墨笑着说道,“若是姑娘日后还有兴趣,我可以再带你去附近的地方转转,这一带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沈清辞笑着点头:“好啊,那我先谢过林公子了。我先进去了,公子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好,姑娘再见。”林墨挥了挥手,看着沈清辞走进客栈,才转身离开。

沈清辞回到客栈房间,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阳光,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今日的经历。她想起林墨温和的笑容,想起张阿婆热情的招待,想起清溪村宁静的景象,还有最后见到斗战胜佛显圣的奇妙场景,心中满是温暖和喜悦。她觉得,这次随父亲来这里,真是一次美好的旅程,而她和林墨的相识,或许也是斗战胜佛赐予的一段缘分。

沈清辞坐在客栈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上雕着的缠枝纹,目光却飘向窗外——方才在流沙河畔见到的金色身影,仿佛还在眼前晃动。斗战胜佛手持金箍棒的模样,周身萦绕的淡淡金光,还有河面被金光映得泛起的粼粼波光,都清晰得像是刻在了脑子里。她抬手拢了拢月白绫罗衫的袖口,指尖触到袖边细密的针脚,忽然想起林墨方才汗湿的青布长衫,不知他此刻是否已平安回到清溪村。

正想着,楼下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夹杂着店家的吆喝声和客人的议论声。沈清辞起身走到窗边,探头往下看,只见几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村民正围着店家,神色焦急地说着什么。她心里一动,想起方才林墨说过清溪村的村民都很淳朴,莫不是村里又出了什么事?

她匆匆下楼,走到店家身边,轻声问道:“店家,发生什么事了?”

店家见是住店的沈姑娘,连忙停下话头,叹了口气道:“沈姑娘,是清溪村的村民,说他们村里的水井不知怎的,今早开始就抽不出水了。现在正是春耕时节,田里等着浇水,村民们也急得团团转,想问问镇上有没有懂水利的人能去看看。”

沈清辞心里一紧,春耕缺水可不是小事,若是耽误了农时,村民们一年的收成可就没了指望。她立刻想起林墨,他常年在清溪村行医,对村里的情况熟悉,或许能帮上忙。她对店家道:“我认识清溪村的林墨大夫,他为人热心,或许能想想办法。我这就去找他,你们先别急。”

店家闻言,脸上露出喜色:“那就多谢沈姑娘了!林大夫医术好,人也和善,有他帮忙,说不定真能解决问题。”

沈清辞点点头,转身快步走出客栈。此时日头已升到半空,阳光有些晃眼,路边的野蔷薇被晒得微微耷拉着花瓣,却依旧散发着清甜的香气。她沿着来时的路往清溪村走,脚步比来时快了许多,月白绫罗衫的裙摆被风吹得轻轻飘动,腰间的白玉佩不时发出清脆的“叮咚”声。

走到流沙河畔时,她又忍不住朝河面看了一眼,河水依旧平静,却没了今早见到的金色身影。她在心里默念了一句“南无斗战胜佛”,希望佛祖能保佑清溪村的村民渡过难关。

没过多久,她就看到了清溪村的轮廓。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村民正围在一起低声议论,脸上满是愁容。沈清辞快步走过去,问道:“请问各位,林墨大夫在村里吗?”

一个穿着灰布短打的中年汉子抬起头,见是早上和林大夫一起进村的沈姑娘,连忙说道:“沈姑娘,林大夫在村西头的水井边呢,正帮着大家查看情况。”

沈清辞谢过汉子,朝着村西头走去。越靠近水井,耳边的议论声就越清晰,还夹杂着木桶撞击地面的声音。她走到水井边,只见林墨正蹲在井边,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伸进井里试探着什么。他的青布长衫上沾了些泥土,额前的黑发被汗水打湿,贴在额头上,却丝毫没有在意,眼神专注地盯着井口。

“林公子!”沈清辞轻声唤道。

林墨听到声音,回过头来,看到是沈清辞,脸上露出几分惊讶,随即又温和地笑了笑:“沈姑娘,你怎么来了?”

“我在镇上听说村里水井抽不出水了,担心你们,就过来看看。”沈清辞走到他身边,看着干涸的井口,眉头微微蹙起,“情况怎么样?找到原因了吗?”

林墨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叹了口气道:“我刚才用竹竿探了探,井水的水位比平时低了很多,而且井水似乎有些浑浊,不像是平时的样子。我怀疑是井底的泉眼被堵住了,可井口窄,人没办法下去查看。”

周围的村民听到两人的对话,纷纷说道:“林大夫,那可怎么办啊?这口井是村里唯一的水源,要是一直抽不出水,田里的庄稼可就完了!”

“是啊,林大夫,你再想想办法,我们都听你的!”

林墨看着村民们焦急的模样,心里也很着急。他沉吟片刻,说道:“大家先别急,我记得村东头有一片竹林,竹林里有几棵很粗的竹子,我们可以把竹子劈成竹管,接成一根长管,再绑上铁钩,试着把井底堵住泉眼的东西勾上来。只是这活儿需要不少人手,还得有人会劈竹管。”

村民们闻言,立刻说道:“我们都会劈竹管!只要能解决水井的问题,再累我们也愿意!”

“是啊,林大夫,我们这就去砍竹子!”

看着村民们重新燃起希望的模样,林墨点点头:“好,那大家就分头行动。张阿婆,麻烦您带几个妇人去准备些绳索和铁钩;李大哥,你带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去砍竹子;剩下的人就在这里清理井口周围的杂物,方便后续操作。”

村民们纷纷应下,各自忙碌起来。沈清辞看着林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心里对他的敬佩又多了几分。他不仅医术好,遇到事情还这么沉着冷静,总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她走到林墨身边,轻声道:“林公子,我能帮上什么忙吗?”

林墨看着她,笑着说道:“沈姑娘,你要是不嫌弃,就帮着张阿婆她们整理绳索吧。这活儿不重,就是需要细心些。”

沈清辞点点头:“好,我这就去。”

她跟着张阿婆来到村里的晒谷场,场边放着几捆麻绳和一些铁钩。张阿婆拿起一根麻绳,对沈清辞道:“沈姑娘,我们把这些麻绳接起来,接得长一些,等会儿绑在竹管上,才能伸到井底。你要是不会,我教你。”

沈清辞接过麻绳,笑着说道:“阿婆,我在家学过女红,绑绳子应该没问题。”她说着,拿起两根麻绳,熟练地打了个结,动作轻柔却很有力,绳结打得又紧又整齐。

张阿婆看了,忍不住赞道:“沈姑娘真是心灵手巧,比村里的姑娘们还能干。”

沈清辞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微泛红,轻声道:“阿婆过奖了,只是些简单的活儿。”

两人一边绑绳子,一边聊着天。张阿婆说起林墨,语气里满是感激:“沈姑娘,你不知道,林大夫对我们村里的人有多好。前年冬天,村里的王大爷得了急病,半夜里高烧不退,家里人急得没办法,只能去镇上找大夫。可那时候天寒地冻,路又难走,镇上的大夫都不愿意来。还是林大夫听说了,冒着大雪赶来,守了王大爷一整夜,才把人救回来。还有去年,村里的孩子得了水痘,也是林大夫挨家挨户地看病,还免费给孩子们送药,生怕孩子们出事。”

沈清辞静静地听着,心里对林墨的印象越发深刻。他不仅有医者的仁心,还有着对村民们的深厚情谊,这样的人,难怪会得到村民们的尊敬和信任。

没过多久,李大哥带着汉子们扛着几棵粗竹子回来了。林墨立刻组织大家劈竹管,村民们齐心协力,很快就劈好了十几根长长的竹管,又用绳索把竹管接起来,做成了一根长长的管子。林墨把铁钩绑在竹管的一端,然后和几个汉子一起,小心翼翼地把竹管伸进井里。

竹管一点一点地往下放,林墨紧握着竹管,眼神专注地感受着井下的动静。周围的村民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井口,连大气都不敢喘。沈清辞也站在一旁,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心里默默祈祷着能顺利勾到堵住泉眼的东西。

忽然,林墨感觉到竹管传来一阵阻力,他眼睛一亮,对身边的汉子们道:“有东西!大家小心点,慢慢往上拉!”

汉子们点点头,合力慢慢往上拉竹管。竹管一点点地被拉上来,周围的村民都凑了过来,好奇地看着。当竹管的末端露出井口时,大家都惊呼起来——铁钩上勾着一大团黑漆漆的东西,看起来像是腐烂的树根,还沾着不少泥沙。

林墨松了口气,说道:“应该就是这团树根堵住了泉眼。大家再等一会儿,看看井水能不能恢复。”

村民们纷纷点头,围着井口耐心等待。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有个村民试探着把木桶放进井里,很快就提上来满满一桶水。井水清澈见底,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有水了!真的有水了!”村民们欢呼起来,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喜悦的笑容。

张阿婆拉着沈清辞的手,激动地说道:“沈姑娘,太好了!有水了!我们的庄稼有救了!真是多谢你和林大夫,要是没有你们,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沈清辞看着村民们喜悦的模样,心里也暖暖的,她笑着说道:“阿婆,不用谢我,主要还是林公子想出了办法,大家齐心协力才解决了问题。”

林墨走到村民们身边,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脸上也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大家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现在水井的问题解决了,大家赶紧去田里浇水吧,别耽误了农时。”

村民们纷纷应下,扛着木桶、挑着担子,兴高采烈地往田里走去。村口的老槐树下,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只是多了几分喜悦的气氛。

沈清辞看着林墨,说道:“林公子,问题解决了,我也该回镇上了。”

林墨点点头,说道:“我送你回去吧,这会儿日头还没西斜,路上也安全。”

两人并肩往村外走,路边的田野里,村民们正忙着浇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春风拂过,带来了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走到流沙河畔时,沈清辞忽然停下脚步,指着河面,惊喜地说道:“林公子,你看!”

林墨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河面上又出现了那道金色的身影——斗战胜佛手持金箍棒,周身萦绕着淡淡的金光,比今早见到的更加清晰。金光洒在河面上,把河水染成了金色,连岸边的芦苇和野蔷薇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边。

两人都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着那道金色身影。过了好一会儿,金色身影渐渐消散,河面上却留下了一圈圈金色的涟漪,缓缓扩散开来。

沈清辞双手合十,对着河面深深一拜,虔诚地说道:“南无斗战胜佛!多谢佛祖保佑清溪村的村民渡过难关,也多谢佛祖让我遇到林公子这样善良热心的人。”

林墨也对着河面拜了拜,心里默念:“南无斗战胜佛!愿佛祖继续保佑这一方百姓,风调雨顺,安居乐业。”

拜完之后,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往镇上走。夕阳西下,把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映在流沙河畔的草地上,与岸边的野蔷薇、芦苇,还有平静的河水,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面。

回到镇上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沈清辞站在客栈门口,对林墨说道:“林公子,今日多谢你。若不是你,清溪村的水井问题也不会这么快解决。”

林墨笑着说道:“沈姑娘不必客气,能帮到村民们,我也很开心。而且,若不是你及时赶来告知我村里的情况,我也不会这么快知道水井出了问题。”他顿了顿,又说道,“日后若是你还想来清溪村,或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可以去找我。”

沈清辞点点头,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好,我会的。林公子,那我先进去了,你路上小心。”

“好,沈姑娘再见。”林墨挥了挥手,看着沈清辞走进客栈,才转身往清溪村的方向走去。

沈清辞回到房间,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今日的经历,像是一场奇妙的梦——从见到斗战胜佛显圣,到帮助清溪村解决水井问题,再到再次见到斗战胜佛的身影,每一件事都让她难以忘怀。

她抬手摸了摸腰间的白玉佩,想起林墨温和的笑容和村民们喜悦的脸庞,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场相遇,这份经历,会成为她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部分。而那句“南无斗战胜佛”,也成了她心中最虔诚的祈愿,祈愿这一方百姓永远平安顺遂,祈愿世间所有善良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清辞随父亲在镇上待了半个月,期间又去过几次清溪村。有时是帮着张阿婆她们做些针线活,有时是和林墨一起去山里采药,听他讲各种草药的功效和用法。清溪村的村民们也都认识了这位温柔善良的沈姑娘,每次见到她,都会热情地打招呼,给她塞些自家种的瓜果、做的点心。

半个月后,沈清辞随父亲离开了小镇。离开那天,林墨和清溪村的村民们都来送她。张阿婆给她塞了一包晒干的艾草,说是可以用来做青团;李大哥给她装了一袋新磨的面粉,说是自家种的小麦,味道好;还有村里的孩子们,给她送了自己画的画,上面画着流沙河畔的景色,还有斗战胜佛的金色身影。

沈清辞接过大家送的东西,眼眶有些湿润。她对着大家深深一鞠躬,说道:“多谢大家这些日子的照顾,我会永远记得清溪村,记得大家,也会记得斗战胜佛的保佑。”

林墨看着她,说道:“沈姑娘,一路保重。若是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来清溪村看看。”

沈清辞点点头,登上了马车。马车缓缓驶动,她掀开窗帘,看着站在路边的林墨和村民们,直到他们的身影渐渐变小,消失在视线里。

马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沈清辞看着窗外的景色,心里满是不舍,却也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虽然离开了小镇和清溪村,但这段经历会永远留在她的心里。而那句“南无斗战胜佛”,也会成为她日后遇到困难时,心中最坚定的力量,支撑着她勇敢面对一切。

多年后,沈清辞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女先生,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她常常给孩子们讲起流沙河畔的故事,讲起斗战胜佛的显圣,讲起清溪村善良的村民们,还有那位热心肠的林墨大夫。孩子们听得入迷,常常会问她:“先生,斗战胜佛真的会保佑我们吗?”

沈清辞总是笑着回答:“会的。只要我们心怀善意,乐于助人,斗战胜佛就会一直保佑我们。而且,只要我们记得那些善良的人,记得那些温暖的经历,就是对佛祖最好的感恩。”

夕阳下,女先生温柔的声音和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回荡在村庄的上空,与远处的青山、田野,还有天边的晚霞,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而那句“南无斗战胜佛”,也成了这个村庄里,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最虔诚、最温暖的祈愿。

沈清辞在村塾教书的第三年,初夏时节忽然来了场反常的连阴雨。雨丝细密如愁绪,连下了十几天,把青砖黛瓦的屋顶泡得发潮,院角的青苔疯长着爬上石阶,连孩子们读书时朗朗的声音,都像是被水汽裹着,少了几分清亮。她站在窗边批改课业,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忽然想起清溪村的流沙河畔,这个时节该是芦苇长势最盛的时候,晨露凝在苇叶上,风一吹便滚成串坠落,不知林墨如今是否还常去河边采药。

正出神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孩童的哭腔。她连忙起身开门,只见村里的猎户赵三郎浑身湿透地站在门口,粗布短打的衣裤沾满泥点,怀里抱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童,孩子小脸煞白,嘴唇青紫,闭着眼睛不住地发抖。

“沈先生!救救我家虎子!”赵三郎声音发颤,雨水顺着他的额发往下淌,“方才雨小些,我带他去后山捡柴,谁知他踩滑摔进了山涧,捞上来就成这样了,村里的老郎中说……说他没力气救,您读书多,您想想办法啊!”

沈清辞心头一紧,连忙让赵三郎把孩子抱进屋里,放在铺着厚棉絮的榻上。她伸手探了探虎子的脉搏,微弱得几乎摸不到,又摸了摸孩子的额头,一片冰凉。她虽懂些粗浅的医理,却是跟着林墨在清溪村时学的,对付些风寒咳嗽尚可,这般溺水后的危急情况,她实在没把握。

“赵大哥,你先别急,我试试给虎子暖暖身子,再掐他的人中,你现在立刻去镇上请大夫,越快越好!”沈清辞一边说着,一边快步走到衣柜前,取出自己最厚的棉被盖在虎子身上,又倒了碗温水,用小勺一点点往孩子嘴里喂。

赵三郎点点头,转身就要往外冲,却被沈清辞叫住:“赵大哥,路上小心,若遇到难处,就默念‘南无斗战胜佛’,佛祖会保佑你顺利的。”她记得当年清溪村缺水时,正是念着这句话,才盼来斗战胜佛显圣,如今她只能寄望这份虔诚,能让虎子多撑些时候。

赵三郎重重应了声,冒雨冲进了雨幕。沈清辞坐在榻边,不停地给虎子搓着手脚,试图让他恢复些温度,嘴里轻声唤着:“虎子,醒醒,你不是说要听我讲流沙河畔的故事吗?等你好起来,我还带你去看芦苇荡,你别睡啊……”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雨渐渐小了,天边透出一丝微弱的光。虎子的脸色依旧苍白,却不再发抖,呼吸也比之前平稳了些。沈清辞松了口气,刚想起身去倒些热水,忽然听到院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带着几分急促,又几分熟悉的温和。

“请问沈先生在吗?我是林墨,从清溪村来的。”

沈清辞猛地抬头,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她快步走到门口,推开院门,只见林墨站在门外,身上穿着件半旧的青布长衫,肩上背着药箱,雨水把他的头发打湿,贴在脸颊上,却依旧挡不住他眼中的焦急。他比三年前成熟了些,下颌线更清晰,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唯有那双眼睛,依旧像山间清泉般明亮。

“林公子?你怎么会来这里?”沈清辞又惊又喜,眼眶瞬间有些发热。

林墨看到她,松了口气,连忙说道:“我前几日去镇上采买药材,听店家说这附近的村子连下大雨,有孩子溺水昏迷,我猜你可能会担心,便想着过来看看。方才在村口听说赵三郎家的孩子出事,你正在帮忙,我就赶紧过来了。”他说着,快步走进院里,“孩子怎么样了?”

“还在屋里,脉搏比之前稳了些,就是还没醒。”沈清辞连忙领着他进屋。

林墨放下药箱,走到榻边,仔细给虎子诊了脉,又查看了孩子的瞳孔,眉头微微蹙起:“孩子溺水时间不短,寒气入体,还伴有肺积水,得立刻施针排水,再用草药熬汤暖身。”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药箱,取出银针和几包草药,“沈姑娘,麻烦你帮我烧些热水,再找块干净的布来。”

沈清辞点点头,转身快步去厨房烧水。她看着灶火跳动的火苗,心里满是感激——若不是林墨及时赶来,她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她想起三年前在清溪村,也是这样,只要有林墨在,再难的事都能迎刃而解。

很快,水烧好了。林墨已经用银针在虎子的穴位上扎好,正用温热的毛巾擦拭着孩子的手脚。他动作轻柔,眼神专注,青布长衫的袖口挽起,露出手腕上淡淡的疤痕——那是当年在山里采药时,被毒蛇咬伤留下的。

“这些草药你拿去熬,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半个时辰,等药温了再给孩子喂下去。”林墨把草药递给沈清辞,又嘱咐道,“喂药时要慢些,别呛着他。”

沈清辞接过草药,转身去厨房熬药。药香很快弥漫开来,混合着屋里的水汽,竟让人莫名觉得安心。她守在灶台边,不时往锅里添些柴火,心里默默念着:“南无斗战胜佛,求佛祖保佑虎子平安醒来,也保佑林公子一切顺遂。”

半个时辰后,药熬好了。沈清辞端着药碗走进屋,只见林墨正轻轻捏着虎子的下巴,试图让他张开嘴。她连忙走过去,小心地把药碗递给他。林墨用小勺舀起药汁,一点点喂进虎子嘴里,药汁有些苦,虎子皱了皱眉头,却依旧没醒。

“别急,药会慢慢起作用的。”林墨轻声安慰道,语气里带着几分笃定。

沈清辞点点头,坐在一旁,看着林墨守在榻边,时不时给虎子掖掖被角,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流沙河畔,两人一起见到斗战胜佛显圣的场景,那时的阳光、河水,还有林墨温和的笑容,都像是在昨天。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雨停了,天边露出一抹淡淡的霞光。虎子忽然轻轻哼了一声,眼皮动了动,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看着眼前的林墨和沈清辞,声音微弱地说道:“沈先生……我冷……”

“虎子!你醒了!”沈清辞惊喜地站起身,连忙摸了摸他的额头,已经有了些温度。

林墨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别怕,你已经没事了,好好休息,等会儿再喝些药,很快就能好起来。”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赵三郎的声音,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身后跟着镇上的大夫:“沈先生,大夫我请来了!虎子他……”

看到虎子醒了,赵三郎激动得说不出话,眼眶通红,对着林墨和沈清辞连连作揖:“多谢林大夫!多谢沈先生!你们就是虎子的救命恩人啊!”

镇上的大夫给虎子诊了脉,也忍不住赞叹道:“这位林大夫的医术真是高明,孩子能醒过来,多亏了你的及时救治。”

林墨笑了笑,说道:“只是尽了些微薄之力,还是孩子命大,也多亏了沈先生一直守着他。”

接下来的几天,林墨都留在村里照顾虎子,每天给孩子施针、熬药,耐心地叮嘱赵三郎注意事项。沈清辞也时常过来帮忙,两人偶尔会聊起清溪村的近况,说起张阿婆的青团、李大哥的庄稼,还有流沙河畔的芦苇荡,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的时光。

虎子痊愈那天,赵三郎特意杀了鸡,做了一桌子菜,邀请林墨和沈清辞去家里吃饭。饭桌上,虎子拿着自己画的画,递给林墨和沈清辞,画上是一个金色的身影,手里拿着金箍棒,站在河边,旁边还有两个小人,一个穿着青布长衫,一个穿着月白绫罗衫。

“林大夫,沈先生,这是斗战胜佛,我听沈先生说,他会保佑好人的。”虎子仰着小脸,认真地说道。

林墨和沈清辞相视一笑,心里都泛起一阵温暖。沈清辞摸了摸虎子的头,说道:“对,斗战胜佛会保佑所有善良的人,也会保佑虎子健康长大。”

饭后,林墨要回清溪村了。沈清辞送他到村口,夕阳西下,把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路边的野花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得格外鲜艳,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林公子,这次真的多谢你。”沈清辞轻声说道,语气里满是感激。

林墨笑了笑,说道:“不必客气,能帮到你们,我也很开心。其实这次来,我还有件事想告诉你,清溪村打算建一所村塾,村里的人都希望你能回去教书,大家都很想念你。”

沈清辞愣了一下,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想起清溪村的宁静、村民的淳朴,还有流沙河畔的美好,眼中渐渐有了光亮:“我……我愿意回去。”

林墨眼中露出惊喜的光芒:“那真是太好了!村里的人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很开心。”

半个月后,沈清辞收拾好行李,跟着林墨一起回了清溪村。村口的老槐树下,张阿婆、李大哥还有村里的村民们都来迎接她,手里拿着自家种的瓜果、做的点心,脸上满是笑容。

“沈姑娘,你可算回来了!”张阿婆拉着她的手,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我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再给你做青团呢。”

“是啊,沈姑娘,村里的孩子们都盼着你教他们读书呢。”李大哥也笑着说道。

沈清辞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心里满是感动,眼眶有些湿润:“多谢大家还记得我,我也很想念大家。”

接下来的日子,沈清辞在清溪村的村塾教书,林墨依旧忙着给村民们看病、采药。闲暇时,两人会一起去流沙河畔散步,看着芦苇荡随风摆动,听着河水潺潺流淌,偶尔还会说起当年见到斗战胜佛显圣的场景。

有一次,村里的孩子们缠着沈清辞讲斗战胜佛的故事,她便带着孩子们来到流沙河畔,指着河面,给他们讲起当年水井缺水、斗战胜佛显圣的故事,讲起斗战胜佛如何保佑清溪村的村民,如何让善良的人得到福报。

孩子们听得入迷,纷纷对着河面双手合十,虔诚地说道:“南无斗战胜佛!”

沈清辞和站在一旁的林墨也跟着双手合十,默念着这句话。阳光洒在河面上,泛着粼粼波光,仿佛斗战胜佛的金色身影就在眼前,守护着这一方宁静的土地,守护着善良的人们。

日子一天天过去,清溪村的村塾办得越来越红火,孩子们的读书声传遍了整个村庄;林墨的医术也越来越精湛,不仅清溪村的村民,连附近村落的人都来找他看病。流沙河畔的芦苇荡依旧每年茂盛生长,野蔷薇每年按时绽放,一切都那么宁静而美好。

沈清辞常常站在村塾的窗边,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打闹,看着远处田地里劳作的村民,心里满是满足。她知道,自己选择回到清溪村,是最正确的决定。这里有善良的人们,有温暖的情谊,还有斗战胜佛的守护,这便是她心中最向往的生活。

而林墨,也依旧保持着行医救人的初心,每天背着药箱穿梭在村落间,用自己的医术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他时常会想起当年在流沙河畔与沈清辞的相遇,想起两人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心里满是温暖。

每年春天,当流沙河畔的野蔷薇绽放时,沈清辞和林墨都会一起去河边散步,看着清澈的河水,闻着清甜的花香,偶尔会对着河面默念一句“南无斗战胜佛”。他们知道,斗战胜佛的守护,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用善良和温暖,守护着这一方土地,守护着身边的人,也守护着这份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直到永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