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 第805章 53 南无如来佛祖!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第805章 53 南无如来佛祖!

作者:Ann泠善然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8 18:47:24 来源:文学城

暮春时节的西华山麓,晨雾还未散尽,像一匹被揉皱的素色绢纱,懒洋洋地搭在黛青的峰峦间。青石铺就的山道上沾着隔夜的露水,每走一步都能听见细微的“吱呀”声,那是草鞋底与湿滑石面摩擦的响动。山道旁的杜鹃开得正盛,殷红的花瓣上凝着露珠,风一吹便滚落在蕨类植物的叶片上,顺着脉络滑进泥土里,留下一道浅浅的湿痕。

阿尘背着半篓刚采的草药,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下巴尖悬了片刻,最终滴进胸前的粗布衣襟里。他今年十七岁,身形尚显单薄,却有着山里少年特有的结实筋骨,裸露的小臂上能看见淡青色的血管,随着呼吸轻轻起伏。他的头发用一根粗麻绳束在脑后,几缕碎发垂在额前,被汗水濡湿后贴在皮肤上,露出光洁的额头。身上的短褐是母亲去年用家织的麻布缝的,袖口和裤脚都磨出了毛边,膝盖处还打了块靛蓝色的补丁——那是上个月上山采崖柏时,被岩石刮破后母亲连夜补的。

“歇会儿吧。”阿尘停下脚步,将药篓放在路边的青石上,从怀里掏出个陶制水囊,拔开塞子喝了两口。山泉水带着清冽的凉意,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驱散了大半疲惫。他抬头望向山道尽头,云雾缭绕间隐约能看见一座寺庙的飞檐,那是西华山巅的极乐寺,也是他今日要去的地方。

三天前,母亲的咳嗽突然加重,夜里常常咳得无法安睡,脸色也一天比一天苍白。村里的老郎中来看过,说是积劳成疾引发了肺痨,开了方子却缺一味“雪灵芝”。老郎中说,雪灵芝只长在西华山海拔三千丈以上的崖壁上,寻常人根本采不到,除非去极乐寺求住持慧能大师,或许他有办法。

“慧能大师是得道高僧,常年供奉如来佛祖,心诚则灵。”老郎中临走时再三嘱咐,“你若去求他,一定要心诚,莫要半分虚浮。”

阿尘攥紧了水囊,指节微微泛白。他从小在山里长大,爬崖涉险是常事,但雪灵芝生长的崖壁他曾远远见过,陡峭得几乎垂直,且常年被风雪覆盖,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可一想到母亲咳得蜷缩在床上的模样,他便觉得无论多险都要试一试——若是连母亲都救不了,他这个儿子还有什么用?

歇息片刻后,阿尘背起药篓继续往上走。山道越来越陡,雾气也更浓了,能见度不足丈许。路边的树木渐渐从阔叶乔木变成了耐寒的针叶林,松针上挂着的露珠时不时落在他的脖颈里,激起一阵寒颤。他走得愈发小心,每一步都要先确认脚下的青石是否稳固,生怕滑倒。

不知走了多久,雾气忽然散开,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古朴的寺庙出现在视野里,朱红色的庙门斑驳不堪,门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极乐寺”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只是金漆已有些脱落,露出底下的木质纹理。庙门前的石阶上长满了青苔,两侧各立着一尊石狮子,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透着威严。

阿尘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襟,将额前的碎发捋到耳后,才迈步走上石阶。刚到庙门口,便听见一阵清脆的木鱼声,伴随着僧人的诵经声,从庙内传了出来,庄严而肃穆。

“施主何事而来?”一个小沙弥从门后走了出来,双手合十问道。小沙弥看起来不过十岁左右,穿着一身灰色僧袍,头顶光溜溜的,只有几缕稀疏的胎发。他的眼睛很大,黑白分明,透着孩童特有的纯净,只是眉宇间带着几分出家人的沉静。

阿尘连忙放下药篓,躬身行礼:“小师父您好,我叫阿尘,是山下清溪村的村民。我母亲得了重病,需要一味雪灵芝入药,听闻慧能大师慈悲为怀,特来求大师相助。”他说话时声音有些发颤,一是因为紧张,二是因为爬山时耗了太多力气,气息还未平复。

小沙弥眨了眨眼,打量了阿尘一番,见他衣衫破旧却干干净净,脸上满是焦急与恳切,便点了点头:“施主稍候,容我去禀报住持师父。”说罢,便转身走进了庙内。

阿尘站在庙门口,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庙内的景象上。院子里铺着青石板,中间有一座圆形的香炉,里面插着几炷香,烟雾袅袅升起,带着淡淡的檀香。香炉旁种着几株菩提树,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诵经声从大殿里传来,越来越清晰,每一个字都像是落在心湖上,让他原本焦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不多时,小沙弥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便是慧能大师,他看起来约莫七十岁,身形清瘦,穿着一件月白色的僧袍,领口和袖口都浆洗得发白,却十分整洁。他的头发和眉毛都已花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却异常明亮,透着洞察世事的睿智与温和。他手里拿着一串佛珠,每走一步,佛珠便会轻轻碰撞,发出细微的“嗒嗒”声。

“阿弥陀佛。”慧能大师走到阿尘面前,双手合十,声音温和而沉稳,“施主便是来求雪灵芝的?”

阿尘连忙再次躬身行礼,语气愈发恳切:“正是,大师。我母亲咳疾加重,郎中说唯有雪灵芝能缓解病情。可雪灵芝生长的崖壁太过凶险,我实在无能为力,只能来求大师慈悲,救救我母亲。”说着,他的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也带上了几分哽咽。

慧能大师看着阿尘,目光落在他磨破的草鞋和满是泥土的裤脚上,又看了看他放在一旁的药篓——里面装着柴胡、当归、桔梗等常见草药,显然是他平日里采来换钱补贴家用的。大师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施主一片孝心,老衲已然知晓。只是雪灵芝生长在西华山北麓的‘断魂崖’上,那里常年风雪交加,崖壁光滑无依,便是老衲的弟子们,也极少有人敢去。”

阿尘的心猛地一沉,脸上露出绝望的神色:“难道……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大师,我母亲她……她已经咳得吃不下饭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她……”他的话没能说完,便被一阵急促的咳嗽打断——许是刚才说话太急,又或许是爬山时受了寒,他咳得弯下了腰,胸口阵阵发闷。

慧能大师见状,连忙上前一步,伸出手轻轻拍了拍阿尘的后背,语气愈发温和:“施主莫急,先平复气息。老衲虽不能亲自带你去采雪灵芝,但可以给你一样东西,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说罢,他转身走进大殿,片刻后拿着一个小小的布包走了出来。

阿尘停止咳嗽,抬头望向大师手中的布包,眼中重新燃起希望。只见慧能大师将布包递给阿尘,缓缓说道:“这里面是一双‘防滑靴’,是老衲年轻时一位云游的老友所赠,靴底缝了特制的防滑麻绳,踩在冰面上也不易滑倒。还有一张‘断魂崖’的地形图,上面标注了几处相对安全的落脚之处。”

阿尘接过布包,只觉得布包沉甸甸的,不仅是因为里面的靴子和地形图,更因为大师的这份善意。他双手捧着布包,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哽咽:“多谢大师!多谢大师!您的大恩大德,我阿尘此生不忘!”

慧能大师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施主不必言谢,举手之劳罢了。只是老衲要提醒你,‘断魂崖’凶险异常,即便有防滑靴和地形图,也需万分小心。明日清晨再出发吧,此刻天色已近午时,山路崎岖,夜间行走更是危险。”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大殿内供奉的如来佛祖雕像上,缓缓说道,“殿内供奉着如来佛祖,施主若有心,可进去拜一拜。佛祖慈悲,或许会护佑施主平安归来。”

阿尘连忙点头:“多谢大师提醒,我这就去拜佛祖。”说罢,他提着布包,小心翼翼地走进大殿。

大殿内庄严肃穆,正中央供奉着一尊高大的如来佛祖雕像,佛像通体鎏金,虽有些地方金漆脱落,却依旧透着庄严神圣的气息。佛祖盘腿而坐,双手结印,面容慈悲,眼神温和地注视着下方。佛像前摆放着一张供桌,上面放着香炉、烛台和果盘,香炉里的香正燃着,烟雾缭绕,将佛像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阿尘走到供桌前,恭恭敬敬地跪下,双手合十放在胸前。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在心中默默祈祷:“南无如来佛祖!弟子阿尘,今日求佛祖护佑。弟子母亲身患重病,急需雪灵芝救命,明日弟子要去断魂崖采药,求佛祖保佑弟子能平安采到雪灵芝,保佑母亲能早日康复。弟子此生定多行善事,报答佛祖庇佑之恩。”

他的声音虽轻,却字字恳切,说完后,又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起身时,他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心中的不安与恐惧消散了不少,仿佛真的有一股温暖的力量包裹着他。

“施主心意虔诚,佛祖定会知晓。”慧能大师不知何时也走进了大殿,站在阿尘身后,声音温和,“今日你便在寺中歇息,明日清晨再出发。老衲已让弟子备好斋饭,你随小沙弥去偏殿吧。”

阿尘再次向慧能大师躬身行礼:“多谢大师收留,弟子感激不尽。”

小沙弥带着阿尘往偏殿走,路过院子时,阿尘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大殿内的如来佛祖雕像,只见烟雾缭绕中,佛祖的面容依旧慈悲,仿佛在无声地回应他的祈祷。他攥紧了手中的布包,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明日无论遇到多大的危险,他都要采到雪灵芝,一定要让母亲好起来。

偏殿不大,里面摆放着两张简陋的木床,床上铺着干净的粗布被褥。小沙弥给阿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和一碟咸菜,笑着说道:“施主快吃吧,这米粥是用山泉水煮的,可香了。”

阿尘接过碗筷,只觉得一股暖意从指尖传到心底。他确实饿了,拿起筷子大口吃了起来,米粥软糯香甜,咸菜清爽可口,竟是比家里的饭还要香。

吃完饭后,小沙弥又给阿尘端来一盆热水,让他洗漱。阿尘洗了脸和手脚,疲惫感顿时消散了不少。他坐在床边,打开了慧能大师给的布包,里面果然有一双黑色的防滑靴,靴底缝着密密麻麻的麻绳,摸上去粗糙却结实。还有一张泛黄的地形图,上面用墨笔标注着断魂崖的地形,几处落脚处用红圈做了标记,旁边还写着几行小字,提醒他哪里有暗冰,哪里有松动的岩石。

阿尘小心翼翼地将地形图折好,放进怀里,又将防滑靴摆放在床边。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母亲的笑容,又想起大殿内如来佛祖慈悲的面容,心中渐渐平静下来。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院子里的木鱼声和诵经声也停了,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晰。

阿尘知道,明日等待他的,将是一场艰巨的挑战。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心中有信念——为了母亲,为了慧能大师的帮助,也为了如来佛祖的庇佑,他一定能平安归来。他在心中再次默念:“南无如来佛祖!求佛祖护佑,弟子定不负所托。”念完后,他便带着这份信念,渐渐进入了梦乡,梦里,他仿佛已经采到了雪灵芝,母亲正笑着接过他手里的药草,脸色也恢复了往日的红润。

天还未亮,窗外的启明星刚泛起微光,阿尘便醒了。偏殿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他摸黑起身,借着窗缝透进来的微弱光线,穿上了慧能大师赠予的防滑靴。靴子大小正合脚,粗麻绳鞋底贴在地上,竟比寻常草鞋稳当许多。他叠好被褥,将地形图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胸口——那里还放着母亲去年给他求的平安符,此刻仿佛也带着暖意。

刚走出偏殿,便见慧能大师已站在院子里,手里握着一串佛珠,正望着东方的天际。晨雾又起了,薄薄一层裹在大师月白色的僧袍上,让他看起来像要融进这山间云雾里似的。他的白发上沾着细密的露珠,却丝毫不见畏寒之态,眼神依旧清亮,透着沉静的力量。

“施主醒了。”慧能大师转过身,声音比昨日更轻了些,像是怕惊扰了山间的晨寂,“老衲已备好了干粮和水,你带上路上用。”说着,他从身后的石桌上拿起一个布包,递到阿尘面前。

阿尘接过布包,触手温热,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几块麦饼和一个灌满水的陶壶。他鼻尖一酸,连忙躬身行礼:“多谢大师,弟子无以为报……”

“施主不必多言。”慧能大师抬手打断他,目光落在他脚上的防滑靴上,缓缓道,“断魂崖晨间风最大,你需顺着地形图上标注的红圈走,切记莫要贪快。若遇着大风,便找崖壁上的凹处躲避,待风停再行。”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枚小小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南无如来佛祖”六个字,字迹古朴,还带着淡淡的檀香,“这是老衲常年供奉在佛前的平安牌,你带着它,佛祖定会护你周全。”

阿尘双手接过平安牌,紧紧攥在手心,木牌的温度顺着指尖传到心底,让他原本有些发颤的腿渐渐稳了下来。他将平安牌挂在脖子上,贴身藏好,又对着慧能大师深深磕了三个头:“弟子定不负大师所托,定能采回雪灵芝。”

慧能大师扶起他,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路上小心。老衲在寺中为你诵经,等你归来。”

阿尘点点头,转身朝着庙门外走去。晨雾中的山道比昨日更滑,可踩着防滑靴,每一步都格外扎实。他沿着山道往断魂崖的方向走,耳边只有风声和自己的脚步声,山间的鸟儿还未醒,连虫鸣都歇了,只有胸前的平安牌偶尔轻轻晃动,与衣襟摩擦出细微的声响。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东方的天际终于泛起鱼肚白,晨雾渐渐散去,远处的山峰露出黛青的轮廓。阿尘停下脚步,从怀里掏出地形图,借着晨光仔细辨认——按照标记,断魂崖就在前面的山口之后。他深吸一口气,将地形图折好,握紧了腰间的绳索——那是他出发前特意从家里带来的,一端系着铁钩,若是遇到陡峭处,还能借力。

穿过山口,眼前的景象骤然变了。断魂崖如一道巨大的屏障横在眼前,崖壁陡峭得几乎与地面垂直,青黑色的岩石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冰霜,在晨光下泛着冷冽的光。崖壁上几乎没有可落脚的地方,只有零星几处凸起的石块,像嵌在石壁上的钉子。风从崖底吹来,带着刺骨的寒意,刮在脸上像刀割一般,让阿尘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他按照地形图上的标记,找到第一处红圈标注的落脚处——那是一块半尺宽的石台,藏在一处凹陷的崖壁后,正好能挡住部分风。阿尘将绳索的铁钩甩出去,牢牢勾住上方一块凸起的岩石,用力拽了拽,确认稳固后,才踩着崖壁上的石缝,一点点往下挪。防滑靴的麻绳鞋底果然管用,踩在覆着薄冰的岩石上,竟没有丝毫打滑的迹象。

风越来越大,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仿佛要将他从崖壁上掀下去。阿尘紧紧攥着绳索,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手心沁出的冷汗浸湿了绳索,让他不得不更用力地抓紧。他不敢往下看,只能盯着眼前的崖壁,一步一步地朝着下一个红圈标记的方向挪。每挪一步,心脏都像要跳出胸腔,耳边除了风声,便只有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挪到了一处稍宽的石台上。这里正好在崖壁的一处凹角,风小了许多。阿尘靠在冰冷的岩石上,大口喘着气,胸口阵阵发闷,手臂因为一直攥着绳索而酸痛不已。他从怀里掏出陶壶,喝了两口温水,又咬了一口麦饼,干涩的麦饼在嘴里慢慢化开,终于缓解了些许饥饿。

休息片刻后,他抬头望向崖壁下方——按照地形图的标记,雪灵芝应该就在下方不远处的一处石缝里。他深吸一口气,再次握紧绳索,继续往下挪。就在这时,一阵狂风突然袭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猛烈,阿尘只觉得身体一轻,整个人被风吹得晃了晃,脚底下的石缝突然松动,一块碎石“哗啦”一声坠入崖底,瞬间便没了踪影。

阿尘的心脏骤然收紧,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他下意识地闭紧眼睛,脑海中闪过母亲苍白的面容,闪过慧能大师温和的眼神,还有大殿里如来佛祖慈悲的模样。就在这时,他胸前的平安牌突然硌了他一下,那淡淡的檀香仿佛顺着衣领飘进鼻腔,让他混乱的思绪瞬间清明。

“南无如来佛祖!”阿尘在心中默念,双手更紧地攥住绳索,指甲几乎嵌进掌心。他缓缓睁开眼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快速扫过周围的崖壁——不远处有一块凸起的岩石,正好能让他借力。他调整好呼吸,趁着风势稍减的间隙,猛地将脚踩向那块岩石,同时用力拽动绳索,身体瞬间稳住了。

冷汗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滴进眼睛里,涩得他生疼。他眨了眨眼,视线重新清晰,这才发现刚才松动的石缝旁,正好有一簇暗绿色的植物——叶片呈针状,边缘泛着淡淡的白霜,正是他要找的雪灵芝!

阿尘的心中涌起一阵狂喜,几乎要喊出声来。他小心翼翼地挪到雪灵芝旁,从怀里掏出一把小铲子——那是他特意带来采药的,边缘磨得十分锋利。他屏住呼吸,轻轻将雪灵芝周围的泥土挖开,生怕损伤了它的根系。雪灵芝的根须细密,牢牢扎在石缝里,阿尘花了足足一刻钟,才将它完整地挖了出来。

他捧着雪灵芝,指尖轻轻拂过它暗绿色的叶片,心中满是激动与感激。这簇雪灵芝虽然不大,却承载着母亲的希望,承载着慧能大师的善意,更承载着如来佛祖的庇佑。他将雪灵芝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布兜里,又用绳子将布兜系紧,确保不会掉落。

“该回去了。”阿尘抬头望向崖顶,晨光已经洒满了崖壁,之前的浓雾和狂风都已散去,连空气都变得温暖了些。他调整好绳索,开始顺着崖壁往上爬。有了之前的经验,加上心中的喜悦,他爬得比来时快了许多,虽然手臂依旧酸痛,却丝毫感觉不到疲惫。

爬到崖顶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金色的阳光洒在山间,将树叶上的露珠照得像碎钻一般。阿尘坐在崖边,大口喘着气,望着下方的云海,只觉得浑身轻松。他摸了摸胸前的平安牌,又摸了摸装着雪灵芝的布兜,嘴角忍不住上扬——他做到了,他真的采到雪灵芝了!

顺着山道往极乐寺走时,阿尘脚步轻快,连之前觉得陡峭的山路,此刻也变得平坦了许多。山道旁的杜鹃依旧开得艳丽,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让他忍不住哼起了村里的小调。

回到极乐寺时,慧能大师正站在庙门口等他。看到阿尘平安归来,大师的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原本清亮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欣慰。他走上前,目光落在阿尘腰间的布兜上,缓缓道:“施主平安归来,还采到了雪灵芝,真是佛祖庇佑。”

阿尘快步走上前,从布兜里掏出雪灵芝,递到慧能大师面前,声音带着激动:“大师您看,我采到雪灵芝了!有了它,我母亲的病就能好了!”

慧能大师看着雪灵芝,双手合十,轻声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孝心感天,佛祖自然护佑。你快些下山吧,莫要耽误了给你母亲入药的时间。”

阿尘点点头,又对着慧能大师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大师的帮助和指点,若不是您,我定然采不到雪灵芝。此恩此情,弟子永世不忘。”他顿了顿,又摸了摸胸前的平安牌,“还有这平安牌,在我遇险时给了我力量,弟子定会好好珍藏。”

“施主不必挂怀。”慧能大师轻轻摇了摇头,“能助施主救母,也是老衲的功德。快下山吧,你母亲还在等你。”

阿尘不再多言,背着药篓,手里紧紧攥着装着雪灵芝的布兜,朝着山下走去。走出很远后,他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极乐寺,只见慧能大师依旧站在庙门口,晨雾散去后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像镀上了一层金光。他在心中再次默念:“南无如来佛祖!多谢佛祖护佑,弟子定当多行善事,报答这份恩情。”

顺着山道往下走,阿尘的脚步越来越快,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母亲痊愈后露出的笑容,看到了家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山间的风带着花草的清香,吹在脸上,格外舒服。他知道,这一次的经历,将会成为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不仅是因为采到了雪灵芝,更因为他在这场挑战中,感受到了善意的温暖,也找到了内心的力量。

夕阳西下时,阿尘终于回到了清溪村。远远地,他便看到母亲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件薄外套,正朝着山道的方向张望。母亲的脸色虽然依旧有些苍白,却比之前好了许多,看到阿尘归来,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快步走上前:“阿尘,你可算回来了!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危险?”

阿尘快步跑到母亲身边,从布兜里掏出雪灵芝,笑着递到她面前:“娘,您看,我采到雪灵芝了!有了它,您的病很快就能好了!”

母亲接过雪灵芝,看着它暗绿色的叶片,眼眶瞬间湿润了。她轻轻摸了摸阿尘的脸,又看了看他脚上的防滑靴,哽咽道:“好孩子,辛苦你了……快回家,娘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红薯粥。”

阿尘点点头,搀扶着母亲往家里走。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抬头望向天空,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像一幅绚丽的画卷。他知道,母亲的病很快就会痊愈,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像这晚霞一样,充满温暖与希望。而他胸前的平安牌,还有那句“南无如来佛祖”,将会永远提醒着他,心怀善意,坚守信念,便没有跨不过的难关。

回到家的当晚,阿尘便按照老郎中的方子,将雪灵芝与柴胡、当归等草药一同放进陶罐,在灶台上用文火慢煎。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跳动的火光映在他脸上,也映着母亲坐在一旁的身影。母亲的精神好了许多,不再像前些日子那样蜷缩在床上,而是能靠着椅背坐直,眼神里也多了几分往日的光彩,只是偶尔还会轻咳两声。

“阿尘,慢些添柴,别烧太急了。”母亲轻声叮嘱,目光落在陶罐上,语气里满是期待。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那是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领口处缝着一块同色的补丁,还是去年阿尘帮她补的,针脚虽然不算整齐,却很结实。

阿尘点点头,将刚添进去的柴火拨匀些,让火势保持稳定:“娘,您放心,老郎中说了,雪灵芝药性强,得慢慢煎才能把药效熬出来。等会儿药好了,您喝了,明天就能好很多。”他说话时,指尖还残留着在断魂崖上抓握岩石的粗糙感,想起白天的凶险,心中依旧有些后怕,但看到母亲的模样,又觉得一切都值得。

约莫一个时辰后,药香终于从陶罐里飘出来,带着淡淡的苦味,却让母子俩都松了口气。阿尘小心翼翼地将陶罐从灶上取下,放在一旁的石台上晾着,又用布巾裹住罐口,免得药气散得太快。等药温降到适宜入口时,他倒了一碗,递到母亲面前:“娘,药好了,您快喝吧。”

母亲接过药碗,看着碗里深褐色的药汁,没有丝毫犹豫,仰头便喝了下去。药汁虽苦,她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喝完后还主动把空碗递还给阿尘,笑着说:“比之前喝的药香些,许是加了雪灵芝的缘故。”

阿尘接过碗,心里像揣了块暖玉,又给母亲倒了杯温水:“娘,您漱漱口。老郎中说,这药得连喝三天,您喝完,咳嗽肯定能好。”

那晚,母亲睡得格外安稳,没有再像往常那样咳到半夜。阿尘躺在旁边的小床上,听着母亲均匀的呼吸声,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摸了摸胸前的平安牌,木牌上“南无如来佛祖”六个字仿佛还带着极乐寺的檀香,让他在黑暗中轻轻笑了出来——佛祖果然护佑,母亲的病真的在好转。

接下来的两天,阿尘每天都按时给母亲煎药。母亲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不仅能自己下床走动,还能帮着收拾院子里的杂物。到了第三天傍晚,母亲甚至能站在灶台边,看着阿尘做饭,偶尔还能搭把手递个碗筷。

“阿尘,明天你去趟极乐寺吧。”母亲一边帮阿尘择着青菜,一边说道,“慧能大师帮了咱们这么大的忙,还送了你防滑靴和平安牌,咱们总不能就这么算了。家里还有些去年晒的笋干和木耳,你给大师带去,也算表表心意。”

阿尘停下手里的活,点点头:“娘,我也是这么想的。明天一早我就去,顺便把平安牌还给大师——这是大师供奉在佛前的,我总戴着也不合适。”

母亲却摇了摇头,伸手摸了摸阿尘胸前的平安牌:“这平安牌既然护了你平安,就是佛祖给你的缘分,不用还。你带着它,娘也放心。咱们把心意带到就行,大师那样的高人,不会计较这些的。”

阿尘想了想,觉得母亲说得有道理,便不再坚持。当晚,他将家里最好的笋干和木耳仔细包好,装在一个竹篮里,又将自己前些天采的草药整理了一番——除了留着给母亲备用的,剩下的都能带去镇上卖掉,换些钱给母亲买些补身体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阿尘便背着竹篮出发了。山路依旧崎岖,却比上次来时好走了许多——或许是因为心情轻快,或许是因为防滑靴还穿着合脚,他走得又稳又快,不到两个时辰,便看到了极乐寺的飞檐。

庙门口,小沙弥正拿着扫帚打扫台阶上的落叶,看到阿尘走来,眼睛一亮,连忙放下扫帚迎了上去:“阿尘施主,你怎么来了?是来还东西的吗?”小沙弥的僧袍依旧是灰色的,只是洗得更干净了,头顶的胎发又长了些,看起来比上次更精神了些。

阿尘笑着点点头,将竹篮递到小沙弥面前:“小师父,我是来谢谢慧能大师的。我母亲喝了加了雪灵芝的药,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这是我家晒的笋干和木耳,一点心意,麻烦你交给大师。”

小沙弥接过竹篮,掀开布一看,里面的笋干金黄透亮,木耳乌黑饱满,都是上好的干货。他笑着说:“施主太客气了,住持师父要是知道你母亲病好了,肯定会很高兴的。你跟我来,住持师父正在大殿里诵经呢。”

阿尘跟着小沙弥走进大殿,只见慧能大师正坐在佛像前的蒲团上,手里握着佛珠,低声诵经。大殿里依旧香烟缭绕,如来佛祖的鎏金雕像在烟雾中显得愈发庄严慈悲。阿尘没有上前打扰,而是在殿门口静静站着,直到大师诵完最后一句经文,才轻轻走上前。

“大师。”阿尘躬身行礼,声音带着感激,“我母亲的病已经好多了,这都多亏了您的帮助。我带了些家里的笋干和木耳,不成敬意,还请大师收下。”

慧能大师缓缓睁开眼睛,目光落在阿尘身上,见他气色比上次好了许多,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施主母亲痊愈,便是最好的消息,这些东西,老衲便收下了。”他顿了顿,目光又落在阿尘胸前的平安牌上,“这平安牌,施主还戴着?”

阿尘摸了摸平安牌,点点头:“我母亲说,这平安牌护了我平安,是佛祖给的缘分,让我戴着。我也觉得,有它在身边,心里格外踏实。”

慧能大师轻轻颔首,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与佛祖有缘。这平安牌既然与施主投缘,便归施主所有吧。只是老衲要提醒施主,佛祖的庇佑,终究是外在的助力,真正能支撑人渡过难关的,是内心的善意与坚持。”

阿尘认真地听着,将大师的话记在心里:“大师教诲,弟子记住了。以后我定会多行善事,不辜负佛祖的庇佑,也不辜负大师的帮助。”

这时,小沙弥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进来,递给阿尘:“施主,喝杯茶吧,这是住持师父用山上的野茶泡的,可香了。”

阿尘接过茶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喝了一口,茶香中带着淡淡的甘甜,瞬间驱散了爬山的疲惫。他和慧能大师又聊了一会儿,从山间的草药聊到村里的生活,大师偶尔会问起清溪村的情况,阿尘都一一作答,语气里满是对家乡的热爱。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阿尘知道不能再久留,便起身向慧能大师告辞:“大师,时候不早了,我得下山了,免得母亲担心。以后有机会,我还会来看您的。”

慧能大师送阿尘到庙门口,从袖中取出一本泛黄的书册,递给阿尘:“这是老衲年轻时收集的草药图谱,上面记载了许多山间草药的药性和用法,施主若感兴趣,便拿去看看吧。或许以后,能帮到村里的人。”

阿尘双手接过书册,只见封面上写着“百草录”三个字,字迹工整,书页虽然有些泛黄,却保存得十分完好。他知道这本图谱的珍贵,连忙躬身行礼:“多谢大师!弟子定会好好研读,将来若能帮到村里人,定是大师的功劳。”

“施主不必客气。”慧能大师笑着摆摆手,“山间的草药,本就是上天赐予百姓的礼物,能让更多人知晓它们的用法,也是老衲的心愿。快下山吧,路上小心。”

阿尘再次向慧能大师躬身行礼,才转身朝着山下走去。走了几步,他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只见慧能大师依旧站在庙门口,阳光洒在他月白色的僧袍上,像镀上了一层金光。阿尘在心中默念:“南无如来佛祖!多谢佛祖护佑,也多谢大师的教诲。弟子定不会辜负这份善意。”

顺着山道往下走,阿尘的脚步轻快,怀里揣着大师送的草药图谱,胸前挂着平安牌,竹篮里还装着要去镇上卖的草药,心里满是充实与希望。他想起母亲痊愈后的笑容,想起村里人的淳朴善良,又想起慧能大师温和的教诲,忽然觉得,自己未来的路变得格外清晰——他要好好研读草药图谱,学会辨认更多的草药,将来做一个像老郎中那样的人,为村里的人看病,帮他们解除病痛。

走到山脚下的小镇时,已是午后。阿尘先去药铺将草药卖掉,换了些银子,又去集市上买了些母亲爱吃的红枣和红糖,还买了一块蓝色的细布——他想给母亲做一件新衣裳,母亲的旧衣裳已经穿了好几年,早就该换了。

回到村里时,夕阳正挂在山头,将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远远地,阿尘便看到母亲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件薄外套,正朝着山道的方向张望。看到阿尘归来,母亲快步走上前,接过他手里的竹篮:“阿尘,怎么回来这么晚?是不是在镇上耽搁了?”

阿尘笑着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买的红枣和红糖,递给母亲:“娘,我在镇上给您买了些红枣和红糖,您泡水喝,补补身体。我还买了块布,想给您做件新衣裳。”

母亲接过红枣和红糖,又摸了摸那块蓝色的细布,眼眶瞬间湿润了。她轻轻拍了拍阿尘的肩膀,声音带着哽咽:“好孩子,娘有旧衣裳穿就好,不用给娘买新的。你自己留着钱,将来还要做大事呢。”

“娘,这布也不贵。”阿尘笑着挽住母亲的胳膊,“您就别推辞了,我已经决定了,以后要好好研读大师送的草药图谱,学会看病,将来帮村里的人解除病痛。等我学会了,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母亲看着阿尘坚定的眼神,欣慰地笑了:“好,好,娘都听你的。你有这份心,娘就放心了。快回家吧,娘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红薯粥。”

阿尘点点头,搀扶着母亲往家里走。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抬头望向天空,晚霞绚烂,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他摸了摸胸前的平安牌,又摸了摸怀里的草药图谱,心中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未来的路或许还会有坎坷,但只要心怀善意,坚守信念,有佛祖的庇佑,有母亲的支持,有慧能大师的教诲,他就一定能走下去,实现自己的心愿,让身边的人都能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而那句“南无如来佛祖”,也将永远刻在他的心里,成为他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力量。

日子一晃过了半载,阿尘对《百草录》的研读已有小成。他按图谱在山间辨认草药,将每种草药的形态、药性都记在心里,遇到不懂的地方,便在每月初一去极乐寺向慧能大师请教。大师总能用浅显的话语为他解惑,还会带他在寺后的药圃里辨认珍稀草药,教他如何炮制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这日清晨,阿尘背着药篓刚要上山,就见村民王大娘急急忙忙跑来,脸上满是焦急。王大娘穿着一身灰布衣裳,鬓角的头发有些散乱,手里还攥着一块沾了泥土的帕子,气喘吁吁地说:“阿尘,不好了!我家小石头上山掏鸟窝,从树上摔下来,腿不能动了,你快去看看!”

阿尘心里一紧,连忙放下药篓:“大娘别急,我这就去拿药箱。”他转身跑回家,从柜子里取出一个深棕色的木药箱——这是他用卖草药的钱买的,里面装着绷带、夹板和常用的草药。

跟着王大娘赶到事发地时,小石头正坐在地上哭,右腿不自然地扭曲着,裤腿被划开一道口子,渗出血迹。小石头约莫七八岁,穿着打补丁的短褂,脸上还沾着泥土,看到阿尘来,哭声才小了些,带着哭腔喊:“阿尘哥,我腿疼……”

阿尘蹲下身,轻声安抚:“小石头别怕,阿尘哥看看。”他小心地卷起小石头的裤腿,只见膝盖下方红肿,轻轻一碰,小石头就疼得直咧嘴。阿尘根据《百草录》里的记载判断,应该是骨折了。

他从药箱里取出活血化瘀的草药,用石头捣成糊状,敷在红肿处,又拿出夹板固定好腿,再用绷带缠紧。动作娴熟又轻柔,生怕弄疼小石头。“别怕,这样固定住,过些日子就好了。”阿尘一边缠绷带,一边轻声说,“以后可不能再爬那么高的树了,多危险。”

小石头点点头,眼泪还挂在脸上,却不再哭了。王大娘在一旁看着,眼里满是感激:“阿尘,真是多亏了你!要是等郎中从镇上赶来,还不知道要耽误多久。”

阿尘收拾好药箱,站起身:“大娘客气了,邻里之间本就该互相帮忙。我再去采些续筋接骨的草药,熬成药汤给小石头喝,好得能快些。”

接下来的日子,阿尘每天都去给小石头换药、熬药。在他的照料下,小石头的腿恢复得很快,不到半个月就能拄着拐杖走路了。王大娘特意送来一篮鸡蛋,阿尘推辞不过,只收下了两个,说:“大娘,您留着给小石头补身体吧,我帮您是应该的。”

此事过后,村里有人不舒服,都会来找阿尘。阿尘从不推辞,总是尽心尽力地为大家诊治。他还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了一小块药圃,种上常用的草药,方便村民取用。有人要给钱,他也不肯收,只说:“大家平时也很照顾我和我娘,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这年冬天,西华山下了一场大雪,山路被积雪覆盖。阿尘担心慧能大师年纪大了,出门不便,便背着一筐炭火和一些干粮去极乐寺。刚到庙门口,就见小沙弥在扫雪,小沙弥的僧袍上落了层雪花,脸蛋冻得通红,看到阿尘来,笑着说:“阿尘施主,你可来了!住持师父还说,这么大的雪,你怕是来不了了。”

阿尘走进大殿,慧能大师正坐在蒲团上诵经。看到阿尘,大师停下诵经,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施主冒着大雪前来,有心了。”

阿尘将炭火和干粮放下,躬身行礼:“大师,天冷了,我给您送些炭火来。您年纪大了,可别冻着。”

慧能大师点点头,目光落在阿尘身上,满是欣慰:“施主如今能为村民看病,也算不负《百草录》的馈赠了。”

阿尘摸了摸胸前的平安牌,轻声说:“这都是托大师和佛祖的福。若不是大师赠我图谱、指点我,我也学不会这些。”

大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心怀善念,才能将所学用于助人。这便是佛祖想看到的。”

阿尘望着大殿里的如来佛祖雕像,在心中默念:“南无如来佛祖!弟子定当坚守善念,继续帮村民解除病痛,不辜负您的庇佑与大师的教诲。”

雪还在下,大殿里却暖意融融。阿尘知道,只要他心怀善意,坚持下去,定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让清溪村的日子越过越安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