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 第803章 51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暮春时节的终南山麓,晨雾还未散尽,像一匹被揉皱的素色绫罗,轻轻裹着青灰的瓦檐与黛色的林木。山脚下的古禅寺外,老松的虬枝上挂着昨夜的露水珠,风一吹便簌簌落下,砸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圈湿痕。寺门旁的石狮子被岁月磨得温润,前爪旁生着几丛细弱的兰草,花瓣上沾着的雾汽,在初升的朝阳里泛着细碎的光。

阿棠背着半篓刚采的春笋,站在寺门外的石阶下,粗布衣裙的下摆还沾着泥点,鬓边别着的野蔷薇却开得艳。她今年十六岁,眉眼间带着山野姑娘特有的鲜活,皮肤是被日头晒透的蜜色,眸子亮得像浸在溪水里的石子。只是此刻,那亮闪闪的眸子里却藏着几分局促,手指反复绞着衣角,目光落在寺门上方“报恩禅寺”四个字上,又飞快地移开。

“姑娘是来进香的?”守寺的老僧提着扫帚从偏门走出,灰布僧袍上沾着些松针,声音像寺里的铜钟,温和却有分量。他头发已全白,挽在头顶用木簪固定,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住细尘,唯有一双眼睛,清亮得不含半分浑浊。

阿棠被这声问话惊得一哆嗦,篓子里的春笋轻轻撞在一起,发出“沙沙”的轻响。她连忙躬身行礼,声音细得像蚊子叫:“老、老禅师,我……我是来求佛的。”

老僧停下扫地的动作,目光落在她篓子里的春笋上,又扫过她沾着泥的布鞋,嘴角牵起一丝浅淡的笑意:“求佛不必慌张,先随老衲进来喝杯热茶吧。晨雾重,姑娘衣裳薄,仔细着凉。”

阿棠跟着老僧走进寺内,脚下的青石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只余下几处未干的水迹。穿过前院,大雄宝殿前的香炉里飘着袅袅青烟,混合着檀香与草木的气息,让人心里的慌乱渐渐沉了下去。殿檐下的铜铃在风里轻轻摇晃,“叮铃”声清脆,像是在安抚人心。

“姑娘且坐。”老僧引她到殿旁的茶寮,给她倒了杯热茶。粗瓷茶杯里的茶汤呈浅褐色,浮着几片茶叶,热气袅袅升起,拂过阿棠的脸颊,让她紧绷的肩膀稍稍放松。“不知姑娘求佛,是为了何事?”

阿棠捧着茶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她低头盯着杯底的茶叶,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禅师,我爹……我爹他病了。”说到“病了”两个字,她的声音忍不住发颤,眼眶也红了,“山里的郎中都看过了,药也吃了不少,可他就是醒不过来。昨天夜里,我梦见我娘说,让我来这报恩禅寺求佛,说这里的佛灵验……”

她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用蓝布包着的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几枚磨得光滑的铜钱,还有一小块用红线系着的玉佩——那是她娘走的时候留下的,据说是外婆传下来的物件。“这是我攒下的香火钱,虽然不多,可我……我是真心求佛能救救我爹。”

老僧看着她手里的布包,又看了看她泛红的眼眶,轻轻叹了口气:“佛渡人,渡的是心,不是靠香火钱的多少。姑娘且先别急,今日恰逢本寺住持讲经,你若愿意,可去大雄宝殿听听,或许能寻到些慰藉。”

阿棠连忙点头,把布包小心收好,跟着老僧往大雄宝殿走。此时殿内已有不少香客,大多是附近的村民,穿着朴素的衣裳,手里捧着香,神情肃穆。阿棠找了个靠后的位置站定,目光落在殿中央的佛像上——那是一尊释迦牟尼佛,金身璀璨,面容慈悲,双目微垂,仿佛能看透世间所有的苦难。

不多时,一阵脚步声传来,住持法师从后殿走出。他穿着明黄色的僧袍,领口和袖口绣着暗纹,头发剃得光洁,额间有一点朱砂痣,面容清癯,气质温润如玉。他走路的姿势很稳,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莲花上,没有半分急促,殿内的香客们见他进来,都纷纷躬身行礼,原本有些嘈杂的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阿弥陀佛。”住持法师双手合十,声音温和却清晰,传遍殿内的每一个角落,“今日与诸位施主讲《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知诸位施主可有听过这句话?”

香客们大多摇头,阿棠也屏住呼吸,认真听着。她虽不懂什么是《金刚经》,可住持法师的声音像春日的溪水,缓缓流进心里,让她原本慌乱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所谓‘应无所住’,便是不执着于外物,不被烦恼所困。”住持法师缓缓开口,目光扫过殿内的香客,“就像这殿外的花,开时自然绚烂,谢时也无需惋惜,因为它已历经了自己的时节。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病痛、离别,这些都是世间常态,若一味执着于‘求’,反而会被执念所累。”

阿棠听到“病痛”二字,心又提了起来,她忍不住举手,声音带着几分急切:“法师,可我爹病得很重,我不能不执着啊!我要是不求佛,我爹要是醒不过来怎么办?”

殿内的香客们都看向她,阿棠脸颊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可眼神里的急切却丝毫未减。

住持法师看向她,目光温和,没有半分责备:“姑娘,老衲并非让你放弃。佛说‘因果’,你为父亲担忧,四处求医,这份孝心便是‘因’,而父亲的病情,便是‘果’。但‘果’并非不可变,只是这改变,不仅要靠求,更要靠‘行’。”

“行?”阿棠皱起眉头,不解地看着住持法师,“什么是‘行’?”

“行便是行动。”住持法师缓缓道,“姑娘每日上山采笋,换钱给父亲买药,这便是‘行’;姑娘为父亲日夜祈祷,悉心照料,这也是‘行’。佛能给你的,是面对苦难的勇气,是不被绝望打垮的信念,而真正能救你父亲的,除了医者的医术,还有你这份不曾放弃的孝心与坚持。”

阿棠愣住了,她看着住持法师慈悲的面容,又看向殿中央的释迦牟尼佛,突然想起这些日子的经历——为了给父亲买药,她天不亮就上山采笋,常常被荆棘划破手;夜里守在父亲床边,一遍遍给他擦身、喂水,累得趴在床边就能睡着。可她从没想过放弃,因为她知道,她是父亲唯一的依靠。

“法师,我……”阿棠的声音有些哽咽,眼眶又红了,可这次,眼里不再只有慌乱,还有几分清明,“我明白了,我不该只想着求佛,我还要好好照顾我爹,等着他醒过来。”

住持法师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姑娘能明白,便是好事。今日你且在寺中用些斋饭,午后老衲让药僧给你配些安神的草药,你回去给父亲煎服,或许能助他安稳些。”

阿棠连忙起身行礼,声音里满是感激:“多谢法师!多谢禅师!”

斋饭很简单,不过是一碗糙米饭,一碟炒青菜,一碟腌萝卜,可阿棠却吃得格外香。她坐在寺内的石阶上,看着院中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斑驳的光影,心里的沉重消散了不少。她想起住持法师的话,想起父亲平日里的笑容,突然觉得,哪怕前路再难,只要她不放弃,总有希望。

午后,药僧给了她一包草药,还详细告知了煎药的方法。阿棠背着篓子,提着草药,向老僧和住持法师道别,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走到寺门口时,她忍不住回头,看向大雄宝殿的方向,在心里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谢佛给我勇气,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爹,等着他醒过来。”

风又吹过,寺檐下的铜铃再次响起,“叮铃”声清脆,像是在回应她的祈祷。阿棠握紧了手里的草药包,转身向山下走去。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那身影里,再也没有了来时的局促与慌乱,只剩下坚定与希望。山路两旁的野花肆意绽放,溪水潺潺流淌,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仿佛在告诉她,只要心怀信念,便没有跨不过的难关。

阿棠踩着夕阳的余晖往山下走,粗布裙摆扫过路边的狗尾草,沾了些细碎的草籽。怀里的草药包散发着淡淡的苦香,混着山间清新的草木气息,让她原本有些发空的心渐渐被填满。她走得比来时快,脚下的石板路被夕阳晒得暖融融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希望上。

快到村口时,远远就看见邻居王大娘站在自家院门口张望,蓝布围裙还系在身上,手里攥着一块擦手的粗布巾。王大娘看见阿棠,眼睛一亮,连忙快步迎上来:“阿棠啊,你可算回来了!你爹今下午醒了一次,还问起你呢!”

阿棠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笋篓差点没拿稳,声音都发颤:“大娘,您说啥?我爹醒了?”她停下脚步,紧紧盯着王大娘的脸,生怕自己听错了。

“是啊!”王大娘拍了拍她的胳膊,语气里满是欣慰,“今下午我去给你爹换帕子,刚擦到他手,他手指头就动了动,接着眼睛就睁开一条缝,嘴里还念叨着‘阿棠’‘笋’,我赶紧喊了郎中,郎中来看了说,这是好转的迹象,就是身子还虚,得好好补着。”

阿棠听着,眼泪“唰”地就流了下来,不是之前那种带着恐慌的泪,而是滚烫的、带着喜悦的泪。她抬手抹了把脸,哽咽着说:“太好了……太好了……大娘,谢谢您,谢谢您一直帮着照看我爹。”

“谢啥呀,邻里邻居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王大娘笑着摆摆手,又指了指她家的方向,“我炖了点小米粥,你先去我家端一碗给你爹送去,你这一路回来也累了,先垫垫肚子,再慢慢熬药。”

“哎,谢谢大娘!”阿棠连忙点头,脚步轻快地跟着王大娘去她家端粥。小米粥熬得黏糊糊的,冒着热气,散着淡淡的米香。阿棠捧着粗瓷碗,心里暖烘烘的,她想起住持法师说的“行”,想起自己日夜的照料,想起在寺里默念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回到家,阿棠轻轻推开房门,昏黄的油灯下,父亲靠坐在床头,脸色还是有些苍白,嘴唇也没什么血色,但眼睛是睁着的,正望着窗外的夕阳出神。听见动静,父亲缓缓转过头,看见阿棠,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角微微上扬:“阿棠,你回来了。”

“爹!”阿棠快步走到床边,把粥碗放在床头的小桌上,握住父亲的手。父亲的手还是很凉,却比之前有了些力气。“您感觉怎么样?还难受吗?郎中说您好多了,我给您端了小米粥,您先喝点垫垫肚子。”

父亲点了点头,声音有些虚弱:“不难受了,就是有点饿。你这孩子,又去山上采笋了?看你衣裳上的泥。”他抬手想摸阿棠的头,却没什么力气,只能轻轻搭在她的胳膊上。

“我不累。”阿棠笑着摇头,拿起勺子,舀了一勺小米粥,吹凉了才送到父亲嘴边,“您快喝吧,喝完我再给您煎药,是报恩禅寺的法师让药僧配的,说能帮您安神。”

父亲喝着粥,听阿棠说起去禅寺的经过,说起住持法师的话,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是爹拖累你了,让你小小年纪就这么辛苦。”

“爹,您别这么说。”阿棠放下勺子,握住父亲的手,“您是我爹,照顾您是应该的。住持法师说,只要我不放弃,总有希望,您看,现在不就好转了吗?以后咱们都会好好的。”

接下来的日子,阿棠每天除了上山采笋换钱,就是在家照料父亲。她按照药僧说的方法,每天按时给父亲煎药,煎好的药汤带着淡淡的苦味,她总会在旁边放一块自己熬的麦芽糖,让父亲喝完药能含一块,缓解苦味。父亲的身体也一天天好转,从一开始只能靠在床头,到后来能慢慢坐起来,再到能扶着墙在屋里走几步,每一点变化都让阿棠满心欢喜。

这天清晨,阿棠像往常一样去山上采笋,刚走到半山腰,就看见几个穿着青色短打的汉子背着工具箱往山下走,为首的汉子她认识,是镇上药铺的李掌柜。李掌柜看见阿棠,停下脚步,笑着打招呼:“阿棠姑娘,早啊!”

“李掌柜,早。”阿棠躬身行礼,有些疑惑地看着他们的工具箱,“您这是要去镇上吗?”

“不是,”李掌柜摇摇头,指了指山上的方向,“我们是来给报恩禅寺修禅房的。前段时间下大雨,禅寺后面的禅房漏雨了,住持法师托人来镇上找我,让我带些人来修修。”他顿了顿,又笑着说,“说起来,还得谢谢你呢。上次你去禅寺求佛,住持法师跟我们说起你,说你是个孝顺的姑娘,还让我们多帮衬着点你家。你爹的药,我都按成本价给你,以后有啥需要,尽管去镇上找我。”

阿棠心里一暖,连忙道谢:“谢谢李掌柜,也谢谢住持法师。”她想起在禅寺里的日子,想起住持法师温和的话语,想起大雄宝殿里释迦牟尼佛慈悲的面容,又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心里满是感激。

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的身体渐渐康复,已经能像以前一样,在院子里劈柴、种菜了。阿棠也不用再天天上山采笋,她用攒下的钱,在村口开了个小小的杂货铺,卖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生意虽不算红火,却也能维持家用。

这天,阿棠关好杂货铺的门,提着一篮自己做的糕点,往报恩禅寺走去。她想去谢谢住持法师,也想去看看修缮后的禅房。山路两旁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斑驳的光影,空气里满是草木的清香。

走到禅寺门口,守寺的老僧正在扫地,看见阿棠,笑着打招呼:“阿棠姑娘,好久不见了。”

“禅师,您安好。”阿棠躬身行礼,把手里的糕点递过去,“这是我自己做的糕点,您和住持法师尝尝。”

“有心了。”老僧接过糕点,引着她往里走,“住持法师正在后院的菜园里种菜呢,我带你去找他。”

后院的菜园里,住持法师穿着一身灰色的僧袍,挽着袖子,正弯腰除草。他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脸上却带着平和的笑容,阳光洒在他光洁的头顶上,泛着淡淡的光晕。听见动静,住持法师直起身,看见阿棠,笑着说:“阿棠姑娘来了。”

“法师,您安好。”阿棠躬身行礼,看着住持法师手里的锄头,又看了看满园的蔬菜,“没想到法师还亲自种菜。”

“种菜也是修行。”住持法师放下锄头,用布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着这些菜从种子长成幼苗,再到开花结果,就像看着世间万物生长,能让人静下心来。你爹的身体怎么样了?”

“好多了,”阿棠笑着回答,语气里满是喜悦,“现在已经能下地干活了,我还在村口开了个杂货铺,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这次来,是想谢谢您,还有药僧师傅,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都是你自己的功劳。”住持法师摇摇头,目光温和地看着她,“是你日夜照料父亲,不曾放弃,这份孝心与坚持,才让你父亲慢慢康复。佛只是给了你面对苦难的勇气,真正改变一切的,是你自己。”

阿棠点点头,看向大雄宝殿的方向,轻声说:“我知道。这些日子,我时常会想起在禅寺里的日子,想起您说的话,也常常在心里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不是求什么,而是想谢谢佛给我的勇气,也提醒自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

住持法师笑了,眼中满是欣慰:“你能明白这一点,便是最大的收获。人生在世,难免会有风雨,但只要心怀信念,坚守善良,就一定能看到彩虹。”

阿棠在禅寺里待了许久,和住持法师聊了很多,从家常小事到人生道理,每一句话都让她受益匪浅。夕阳西下时,她才起身告辞,住持法师送她到寺门口,递给她一包晒干的茶叶:“这是寺里自己种的茶,你带回去,给你爹泡水喝,能清心明目。”

“谢谢法师。”阿棠接过茶叶,躬身行礼,转身向山下走去。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看着山间的景色——远处的山峰被夕阳染成了橘红色,近处的树木郁郁葱葱,溪水潺潺流淌,偶尔传来几声鸟鸣,一切都那么宁静美好。

回到家时,父亲正在院子里劈柴,看见她回来,笑着说:“回来了?今天去禅寺,法师还好吗?”

“挺好的,”阿棠把茶叶递给父亲,“法师还让我给您带了茶叶,说能清心明目。”

父亲接过茶叶,放在鼻尖闻了闻,笑着说:“好香的茶。今晚咱们就泡点喝,也尝尝禅寺的茶是什么味道。”

晚饭过后,阿棠泡了两杯茶,和父亲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月光洒在院子里,泛着淡淡的银辉,茶香袅袅,混着院子里栀子花的香气,让人心里格外平静。父亲喝着茶,说起以前的事,说起阿棠小时候的趣事,阿棠听着,偶尔笑着插话,院子里满是温馨的笑声。

阿棠看着父亲脸上的笑容,又看了看眼前宁静的夜色,心里充满了幸福。她想起曾经的艰难,想起在禅寺里的祈祷,想起住持法师的话语,再次在心里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心里没有了恐慌,没有了急切,只有满满的感恩与安宁。她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困难,但只要她心怀信念,坚守善良,和父亲一起努力,就一定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而这份信念,这份勇气,不仅来自于自己的坚持,也来自于那尊慈悲的佛像,来自于那句藏在心底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入秋后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下了整整三天。阿棠的杂货铺里生了盆炭火,橘红色的火苗舔着柴薪,把铺子暖得融融的。她正低头整理货架上的针线,门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抬头便见一个穿着灰布短褂的少年站在门口,手里攥着个布包,裤脚沾了泥,头发被雨打湿,一缕缕贴在额头上,眼神里满是局促。

“请问……这里能换些钱吗?”少年的声音很轻,带着几分怯懦,他把布包往身前递了递,“这是我娘绣的帕子,绣得很好的,您看看。”

阿棠放下手里的针线,起身走到门口,把少年让了进来:“进来躲躲雨吧,外面冷。”她给少年倒了杯热水,接过布包打开,里面整整齐齐叠着五条素色帕子,帕角上分别绣着梅兰竹菊荷,针脚细密,花瓣的纹路栩栩如生,一看就是下了心思的。

“你娘的手艺真好。”阿棠由衷赞叹,抬头看向少年,“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下雨天还出来换钱?”

“我叫小石头。”少年捧着热水杯,手指有些发颤,“我娘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家里没钱抓药,我想着把帕子换些钱,去镇上给娘买药。”他说着,眼圈红了,“我爹去年去山上砍柴,摔断了腿,现在还不能干重活,家里就靠我娘绣帕子换点粮食,可现在我娘也病了……”

阿棠听着,心里泛起一阵酸楚,她想起去年父亲病重时的模样,想起自己当时的无助。她把五条帕子重新叠好,放回布包里,又从钱袋里拿出一串铜钱,递给小石头:“这些钱你拿着,够你给娘抓药了,帕子你也带回去,等你娘好了,还能接着绣。”

小石头愣了愣,没敢接钱,连忙摆手:“不行不行,帕子没换出去,我不能要您的钱。”

“拿着吧。”阿棠把钱塞进他手里,笑着说,“就当我先把帕子订下来了,等你娘病好了,我还来买她绣的帕子,你看好不好?”她想起住持法师说的“行”,想起自己曾得到过那么多人的帮助,如今能帮到别人,心里也暖暖的。

小石头攥着铜钱,眼泪“唰”地掉了下来,哽咽着说:“谢谢您……您真是个好人。”

“快去吧,早点给你娘抓药。”阿棠把他送到门口,又拿了把油纸伞递给他,“路上小心,别淋着雨。”

小石头撑着伞,一步三回头地走了,阿棠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雨幕里,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她想起父亲康复后,自己曾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今,她终于做到了。

雨停后,阿棠关了杂货铺,提着一篮刚蒸好的馒头,往父亲干活的地里走去。秋阳透过云层洒下来,把地面的积水照得亮晶晶的,空气里满是泥土的清香。远远地,她就看见父亲正弯腰割稻子,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压弯了稻秆,父亲的动作虽然不算快,却很稳,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容。

“爹,歇会儿,吃个馒头吧。”阿棠把篮子放在田埂上,递了个温热的馒头给父亲。

父亲接过馒头,咬了一口,笑着说:“还是我闺女蒸的馒头好吃。今年的收成不错,够咱们吃一冬天了,还能卖点钱,给你杂货铺添点货。”

“不用,爹,杂货铺的生意挺好的。”阿棠坐在田埂上,把小石头的事跟父亲说了一遍,“我觉得,能帮到别人,比赚多少钱都开心。”

父亲摸了摸她的头,眼神里满是欣慰:“我闺女长大了,懂事了。你做得对,咱们以前难的时候,多亏了邻里和禅寺的法师帮忙,现在咱们日子好了,是该帮帮别人。”

接下来的日子,阿棠的杂货铺里多了个角落,专门摆放小石头娘绣的帕子。这些帕子做工精细,样式好看,很快就卖光了。阿棠每次都把卖帕子的钱一分不少地交给小石头,还时常给他们家送些粮食和药品。小石头的娘在阿棠的帮助下,身体渐渐康复,也能重新拿起针线绣帕子了。

转眼到了腊月,年关将近,山里下起了雪,纷纷扬扬的雪花把山野装点得银装素裹。阿棠的杂货铺里格外热闹,村民们都来买年货,有的买红纸写春联,有的买糖果给孩子,有的买油盐酱醋准备年夜饭。阿棠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始终带着笑容。

这天傍晚,阿棠刚送走最后一个顾客,就看见小石头和他爹娘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布包。小石头的娘穿着一身新做的蓝布棉袄,脸色红润,再也不见之前的病容,她拉着小石头,快步走进铺子里,笑着说:“阿棠姑娘,我们是来谢谢你的。这一年多亏了你帮忙,我们家的日子才好起来。这是我给你绣的棉袄,你试试合不合身。”

阿棠连忙推辞:“大娘,您太客气了,我不能要您的棉袄。”

“你一定要收下。”小石头的娘把棉袄塞到她手里,眼眶有些红,“要是没有你,我还不知道能不能熬过那个秋天。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你就当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阿棠看着手里的棉袄,针脚细密,领口和袖口还绣着精致的梅花,心里暖烘烘的。她知道,这是大娘的一片心意,推辞不得,便收下了棉袄,又从货架上拿了些糖果和点心,递给小石头:“这些你拿着,过年给你当零嘴吃。”

小石头接过糖果,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谢谢阿棠姐姐!”

送走小石头一家,阿棠把棉袄穿在身上,大小正合适,身上暖,心里更暖。她想起这一年来的经历,想起父亲的康复,想起杂货铺的生意,想起帮助小石头一家的过程,又想起在报恩禅寺里的日子,想起住持法师温和的话语,想起大雄宝殿里释迦牟尼佛慈悲的面容,忍不住在心里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心里满是圆满与安宁。

大年初一的清晨,阿棠和父亲一起,提着一篮年货,往报恩禅寺走去。雪后的山路有些滑,父亲牵着她的手,一步一步稳稳地走。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远处的山峰银装素裹,近处的树木挂着雪凇,像一个个洁白的玉珊瑚,美得像一幅画。

走到禅寺门口,守寺的老僧正在扫雪,看见他们,笑着打招呼:“阿棠姑娘,老施主,新年快乐!”

“禅师,新年快乐!”阿棠和父亲连忙回礼,把年货递过去,“这是我们一点心意,祝您和住持法师新年快乐。”

“有心了。”老僧接过年货,引着他们往里走,“住持法师正在大雄宝殿里诵经,你们进去吧。”

阿棠和父亲走进大雄宝殿,殿内香烟袅袅,住持法师穿着明黄色的僧袍,坐在蒲团上诵经,声音温和而庄重。他们没有打扰,静静地站在一旁,直到住持法师诵经结束。

“老施主,阿棠姑娘,新年快乐。”住持法师起身,双手合十,脸上带着平和的笑容。

“法师,新年快乐。”阿棠和父亲躬身行礼,父亲笑着说,“多亏了法师去年的帮助,我才能康复,阿棠也才能把日子过好。今天来,是想给佛上柱香,谢谢佛的保佑,也谢谢法师的指点。”

阿棠拿起香,点燃后插进香炉里,对着释迦牟尼佛的佛像深深鞠躬,在心里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谢谢您给我勇气,给我信念,让我和父亲度过难关,也让我学会了帮助别人。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直坚守善良,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辜负您的指引。”

住持法师看着她,眼中满是欣慰:“阿棠姑娘,你能有这份心,便是对佛最好的感恩。佛渡人,渡的是心,你能保持初心,坚守善良,便是最好的修行。”

从禅寺出来时,阳光正好,雪地上的积雪开始融化,滴答滴答地往下滴水,像是在奏乐。阿棠牵着父亲的手,慢慢往山下走,心里满是平静与幸福。她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她心怀善良,坚守信念,就一定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而那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也会永远留在她的心里,成为她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力量,指引她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看过每一处风景,感受每一份美好。

开春后,终南山的草木像是被施了仙法,一夜之间就抽了新芽。阿棠的杂货铺前栽了两株海棠,粉白的花瓣裹着嫩黄的花蕊,风一吹就簌簌落在青石板上,铺成一层浅浅的花毯。这天清晨,她正弯腰扫着花瓣,就见一辆骡车停在铺门口,车帘掀开,下来个穿着青布长衫的中年男子,手里捧着个木匣子,神色有些焦急。

“姑娘可是阿棠?”男子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几分急切,“我是山那边清溪村的,姓周,村里最近闹了疫症,好多人上吐下泻,郎中说缺几味药材,可镇上药铺的药都卖光了,有人说你和报恩禅寺的法师相熟,或许能求法师指条明路,你能不能帮帮我们?”

阿棠手里的扫帚顿在半空,心里“咯噔”一下。她虽没见过疫症,却也听过厉害,忙放下扫帚:“周大哥,你别急,我这就去禅寺找法师。你先在铺里歇会儿,我去去就回。”说着,她抓起门边的油纸伞——虽没下雨,山里晨露重,便快步往山上走。

山路两旁的新叶沾着露水,把她的布鞋打湿了大半,可她顾不上这些,只想着快点到禅寺。晨雾还没散尽,像轻纱似的绕在树干上,远处传来几声鸟鸣,却没了往日的轻快。她想起去年小石头一家的困境,想起父亲病重时的无助,心里更急:清溪村的人还在等着,可不能耽误。

到了禅寺门口,守寺的老僧正在擦拭石狮子,见她跑得气喘吁吁,忙递过一碗凉茶:“阿棠姑娘,怎么跑这么急?”

“禅师,”阿棠接过茶一饮而尽,抹了把汗,“山那边清溪村闹疫症,缺药材,我想找住持法师问问,有没有办法。”

老僧脸色微变,连忙引她往后院走:“法师正在晒草药,我带你去见他。”

后院的晒谷场上,晒满了各种草药,翠绿的艾草、枯黄的蒲公英、褐色的杜仲……住持法师穿着灰布僧袍,正弯腰翻晒草药,袖口挽起,露出清瘦却有力的手腕。他见阿棠来了,停下手里的活,温和地问:“阿棠姑娘,可是出了什么事?”

阿棠把清溪村的事一五一十说了,语气里满是急切:“法师,您看能不能想想办法?村里好多人都病倒了,再耽误下去,怕是会更严重。”

住持法师沉吟片刻,目光落在晒谷场的草药上,缓缓道:“疫症多是湿热郁结所致,我这正好有些清热祛湿的草药,可数量不够,得再去山里采些。你先回去告诉清溪村的人,让他们把村里的水井烧开了再喝,病人要隔离起来,避免交叉感染,我这就叫寺里的僧人去采药,采够了就送过去。”

“谢谢法师!”阿棠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又想起什么,“法师,我也会采些草药,能不能跟你们一起去?多个人多份力。”

住持法师点点头:“也好,你常年在山里采笋,熟悉山路,正好能给我们带路。”

阿棠谢过法师,连忙下山去给周大哥报信。周大哥听了,激动得眼眶都红了,连连道谢:“多谢姑娘,多谢法师!我这就回村告诉乡亲们,让他们按法师说的做。”

当天下午,阿棠就带着寺里的五个僧人往山里去。她穿着便于行动的粗布短打,腰间系着竹篓,手里拿着镰刀,在前面带路。僧人们都背着大竹篓,手里拿着采药的铲子,脚步轻快。山里的草木长得茂盛,阿棠熟练地避开荆棘,指着路边的草药说:“法师说的清热祛湿的草药,就是这种,叶子像手掌,开着小白花,叫马齿苋,还有那边的车前草,也是治腹泻的良药。”

僧人们跟着她采草药,不时有人问:“阿棠姑娘,你怎么认识这么多草药?”

阿棠笑着说:“去年我爹病了,我经常来山里采笋,顺便跟药僧师傅学了些,知道哪些草药能治什么病。”她想起药僧师傅温和的教导,想起在禅寺里学到的知识,心里满是感激。

采了一下午,僧人们的竹篓都装满了草药。夕阳西下时,他们才往回走。阿棠走在最后,看着僧人们的背影,又想起住持法师的话,在心里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谢谢您让我有能力帮助别人,也谢谢您让这么多善良的人愿意伸出援手。”

回到禅寺,住持法师已经让人准备好了煎药的大锅。僧人们把草药分类整理好,阿棠也帮忙清洗草药。一直忙到深夜,第一批草药才煎好,装在一个个陶罐里。住持法师让两个僧人连夜把药送到清溪村,又嘱咐他们:“一定要看着病人把药喝下去,有什么情况及时回来报信。”

接下来的几天,阿棠每天都跟着僧人们去山里采药,回来后帮忙煎药、分药。清溪村的人也按照住持法师的嘱咐,做好了隔离和卫生,病倒的人渐渐少了,很多人喝了药后,病情都有了好转。

一周后,清溪村的疫症终于控制住了。周大哥带着村里的几个乡亲,提着一篮鸡蛋、一筐红枣,来禅寺道谢。他们跪在大雄宝殿里,对着释迦牟尼佛的佛像深深叩拜,又向住持法师和僧人们道谢。

住持法师扶起他们,温和地说:“大家不必多礼,救死扶伤是分内之事。以后要多注意卫生,勤洗手,喝开水,避免再发生这样的事。”

周大哥感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鞠躬。阿棠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这段时间的忙碌,想起僧人们的辛苦,想起清溪村乡亲们重获健康的笑容,又在心里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谢谢您的指引,让我们度过了难关,也让我明白了帮助别人的意义。”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夏天。阿棠的杂货铺生意越来越好,她还在铺子里设了个“草药角”,放着一些常见的草药,免费给乡亲们用。小石头也经常来帮忙,他已经长成了半大的少年,眉眼间少了往日的怯懦,多了几分坚毅。

这天,住持法师派人来请阿棠去禅寺。阿棠心里有些疑惑,连忙关了铺门,往山上走。到了禅寺,住持法师正在大雄宝殿里等着她,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书。

“阿棠姑娘,”住持法师把书递给她,“这是一本药书,里面记载了很多治常见病的药方,还有一些采药、制药的方法,我看你心善,又肯学,就把这本书送给你。以后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的,你也能多帮衬一把。”

阿棠接过药书,手指轻轻拂过泛黄的书页,心里满是感动:“谢谢法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不辜负您的期望。”

住持法师点点头,目光温和地看着她:“你这孩子,心思纯良,又肯吃苦,将来一定能帮到更多的人。佛说‘渡人渡己’,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修行自己的心,这便是最好的结果。”

阿棠捧着药书,走到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前,深深鞠了一躬,在心里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谢谢您让我遇到这么多善良的人,也谢谢您让我有机会去帮助别人。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您的指引,带着法师的教导,带着乡亲们的信任,一直走下去,做一个善良、勇敢、有担当的人,不辜负每一份期待,不辜负每一次相遇。”

从禅寺出来,夕阳正好,把山间的草木染成了金色。阿棠捧着药书,脚步轻快地往山下走。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遇到困难,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心里有信念,有勇气,有那句永远铭记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更有无数善良的人陪伴在她身边。她会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让这片山野充满爱与希望,这便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

秋意渐浓时,终南山的枫叶染上了胭脂色,漫山遍野的红,像被晚霞浸过似的。阿棠的杂货铺里,那本住持法师送的药书被她用蓝布包着,放在最显眼的木架上,书页边缘已被翻得有些毛糙,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她的注解。这天午后,她正对着药书研究一味治咳嗽的药方,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抬头便见邻村的李大嫂抱着个孩子跑进来,脸上满是焦急,额前的碎发都被汗水打湿。

“阿棠!快救救我家虎子!”李大嫂声音发颤,怀里的孩子脸色通红,嘴唇干裂,呼吸也有些急促,“这孩子从昨天开始就发烧咳嗽,吃了郎中的药也不见好,夜里还说胡话,我实在没办法了,想起你有本药书,你能不能给看看?”

阿棠连忙放下书,快步走到近前,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滚烫得吓人。她定了定神,让李大嫂把孩子放在铺里的长凳上,又仔细看了看孩子的舌苔,轻声问:“虎子是不是还总说渴,喝多少水都不管用?夜里睡觉是不是总踢被子,还出汗?”

李大嫂连连点头:“是是是!你怎么知道?”

“这是风热犯肺的症状。”阿棠想起药书里的记载,心里有了底,“我这就给你配些草药,你回去后用砂锅煎半个时辰,分三次给虎子喝,喝完让他盖着被子发发汗,应该就会好转。”她说着,从“草药角”里拿出金银花、连翘、桔梗等几味草药,仔细称好分量,用麻纸包好递给李大嫂,又反复叮嘱煎药的注意事项。

李大嫂接过草药,眼眶通红:“阿棠,真是太谢谢你了!要是虎子好了,我一定好好谢谢你!”

“不用谢,你快回去给虎子煎药吧。”阿棠送她到门口,看着她抱着孩子匆匆离去的背影,心里默默祈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求您保佑虎子能快点好起来。”

第二天一早,李大嫂就提着一篮鸡蛋来到杂货铺,脸上满是笑意:“阿棠!虎子好多了!昨天喝了两回药,夜里就不发烧了,今早还吃了小半碗粥呢!这鸡蛋你一定要收下,是我的一点心意。”

阿棠看着她脸上的笑容,心里也暖暖的,推辞不过,便收下了鸡蛋:“太好了,虎子没事就好。”她想起药书里的知识,想起住持法师的教导,又在心里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谢谢您让我能帮到虎子,也谢谢您让我学会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棠用草药帮乡亲们治病的事渐渐传开了,附近几个村子的人有了小病小痛,都会来她的杂货铺问问,她也总是耐心地给他们看诊、配药,分文不取。有时候遇到棘手的病症,她还会专门去禅寺请教住持法师,法师也总是耐心地给她讲解,教她辨别草药的药性,调整药方的剂量。

转眼到了腊月,山里下起了鹅毛大雪,把山路封得严严实实。阿棠的杂货铺里生了盆炭火,她正低头整理草药,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声音很轻,带着几分虚弱。她起身开门,只见一个穿着破旧棉袄的老人站在门口,手里拄着一根木棍,头发和眉毛上都沾了雪,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浑身都在发抖。

“姑娘……能给碗热水吗?”老人的声音很轻,像是随时都会断气似的。

阿棠连忙把老人扶进铺里,让他坐在炭火旁,又给他倒了杯热水:“老人家,您慢点喝,暖和暖和。这么大的雪,您怎么还在外面走?”

老人喝了热水,脸色稍微好了些,叹了口气说:“我是外乡来的,本来想去找在山里砍柴的儿子,没想到遇到大雪,迷了路,身上的干粮也吃完了,走了两天两夜才到这儿。”

阿棠听着,心里泛起一阵酸楚,她从里屋拿出一件父亲的旧棉袄,递给老人:“老人家,您先穿上这件棉袄,别冻着了。我再给您煮碗热粥,您吃了暖暖身子。”说着,她便去灶房生火煮粥。

老人捧着棉袄,眼眶通红:“姑娘,你真是个好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不用谢,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阿棠笑着说。粥煮好后,她端给老人,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着,心里满是不忍。她想起住持法师说的“慈悲为怀”,想起自己曾得到过的帮助,又在心里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求您保佑老人家能早日找到他的儿子。”

第二天雪停了,阿棠按照老人说的方向,拜托村里去山里砍柴的乡亲帮忙寻找他的儿子。傍晚时分,乡亲们果然把老人的儿子带了回来,他儿子见到老人,激动得泪流满面,连连向阿棠道谢。

老人和他儿子走的时候,阿棠还给他们装了些干粮和草药,叮嘱他们路上小心。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阿棠心里满是平静与幸福。她想起这一年来的经历,想起自己帮助过的人,想起他们脸上的笑容,又想起住持法师的教导,想起大雄宝殿里释迦牟尼佛慈悲的面容,再次在心里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谢谢您的指引,让我学会了善良与勇敢,也让我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开春后,阿棠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把杂货铺旁边的小屋子收拾出来,改成了一个小小的“义诊堂”,专门给乡亲们看诊配药。住持法师还特意派人送来一批草药和几本珍贵的医书,鼓励她好好治病救人。

每天清晨,阿棠都会先去义诊堂整理草药,然后才打开杂货铺的门。乡亲们有了小病小痛,都会来义诊堂找她,她也总是耐心地给他们看诊、配药,有时候还会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看病。她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眼里满是坚定的光芒。

这天,阿棠忙完义诊堂的事,提着一篮自己做的糕点,去禅寺看望住持法师。山路两旁的草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斑驳的光影,空气里满是草木的清香。走到大雄宝殿,她对着释迦牟尼佛的佛像深深鞠躬,在心里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谢谢您让我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也谢谢您让我能为乡亲们做点贡献。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直坚守初心,好好治病救人,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不辜负您的指引,不辜负法师的教导,也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

住持法师看着她坚定的眼神,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阿棠姑娘,你做得很好。你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了这么多人,这便是对佛最好的感恩,也是最好的修行。”

阿棠点点头,脸上满是坚定的笑容。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会一直走下去,带着心里的信念,带着那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带着所有人的期待,把温暖与希望传递给更多的人,这便是她能想到的,最圆满的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