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 第796章 44 华山圣母云华夫人三圣母杨婵

三界盛会这日,昆仑墟顶的云海被霞光染得如熔金淌银,九道七彩虹桥自东天垂落,桥身缀满会自行流转的星子,风过处便洒下细碎的光尘,落在瑶草琪花上,引得花叶轻轻颤动,似在躬身迎接诸天神圣。穹顶之上悬着颗巨大的鎏金宝珠,珠光漫过层层叠叠的云霭,将下方白玉铺就的封神台照得纤毫毕现,台边立着的十二根盘龙柱上,每条金龙的鳞爪都泛着温润的光泽,龙口中衔着的明珠则随祥云流转,不时吐出一缕缕带着异香的白雾,萦绕在众仙周身,让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琼浆与仙草混合的气息。

此时,封神台东侧的云阶上缓缓走来一道身影。那是位女子,身着一袭熹黄色衣裙,裙料似用天河中的云锦织就,裙摆处用银线绣着繁复的云纹,行走间云纹仿佛活了过来,随着她的步伐在裙角轻轻舒展,偶尔有光尘落在上面,便折射出细碎的暖光,衬得她周身仿佛笼着一层柔和的光晕。她的腰间系着条同色的玉带,玉带上镶嵌着一颗鸽卵大小的暖玉,玉身通透,隐约能看到里面流转的碧色光晕,走动时暖玉轻轻晃动,与玉带末端悬挂的银铃相触,发出清脆却不刺耳的叮当声,在静谧的云端格外清晰。

她的发式极为简洁,仅用一支赤金点翠步摇束起大半青丝,步摇顶端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凤凰口中衔着颗细小的红宝石,行走时红宝石轻轻晃动,映得她鬓边垂落的几缕发丝都泛着淡淡的红光。其余发丝则自然垂落在肩头,发尾微微卷曲,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拂过衣袖,发丝乌黑如墨,与熹黄色的衣裙形成鲜明对比,更显肤色莹白。她的面容极为清丽,眉如远山含黛,眼似秋水横波,眼尾微微上挑,却无半分媚态,反而透着几分清冷与庄重;鼻梁秀挺,唇瓣色泽如樱,不笑时自带一股威严,笑时则眉眼弯弯,又添了几分温和。

这位女子便是即将受封的华山圣母,亦是云华夫人,此刻众人虽尚未知晓她的封号,却已被她周身的气质所吸引。她走得极稳,每一步都恰到好处,既不显得急切,也不拖沓,裙摆轻扫过云阶上的花瓣,却未将花瓣拂落,足见其修为深厚,已能将自身灵力控制得收放自如。她的眼神平静无波,目光缓缓扫过封神台上的众仙,既没有因面对众神而显露怯意,也没有因即将受封而流露骄傲,只是带着一种淡然的从容,仿佛眼前这场三界瞩目的盛会,于她而言不过是寻常之事。

“云华道友今日气度不凡,想来此次受封必是众望所归。”身旁传来一道温和的声音,是南极仙翁,他手持拐杖,杖头的灵芝泛着莹润的光泽,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目光落在女子身上,满是赞许。

女子闻言,侧过头看向南极仙翁,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声音清悦如玉石相击:“仙翁谬赞了。此次能得天帝召见,参与封神,不过是因我驻守华山千年,略尽了些守护一方生灵的职责,算不得什么功绩。”她的语气谦逊,却不卑不亢,眼神中透着真诚,让人听了不由心生好感。

南极仙翁闻言,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笑着点头:“道友过谦了。华山地处三界交汇之处,历来是妖魔觊觎之地,千年来你数次击退前来作乱的妖魔,护得山下百姓安居乐业,这份功绩早已传遍三界,此次受封乃是实至名归。”

女子闻言,目光微微闪动,想起了千年间驻守华山的日子。那时华山脚下常有山精鬼怪出没,扰得百姓不得安宁,她初到华山时,便见山下村落因遭妖魔袭击而一片狼藉,村民们流离失所,眼中满是恐惧。自那时起,她便立下誓言,要守护华山及山下的生灵。千年间,她不知多少次在深夜御剑飞行,击退前来作乱的妖魔;不知多少次在百姓遭遇天灾时,用法力相助,助他们渡过难关。那些日子虽辛苦,却也让她感受到了守护的意义,此刻听南极仙翁提及,心中不由泛起一丝暖意。

“能护得一方安宁,便是我最大的心愿。”女子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眼神也变得愈发澄澈,“至于封号,不过是个称谓罢了,只要能继续守护华山,守护山下百姓,于我而言便已足够。”

南极仙翁闻言,眼中的赞许更甚,正要再说些什么,却见封神台中央传来一阵钟声,钟声浑厚悠扬,传遍整个昆仑墟,预示着封神大典即将开始。众仙纷纷停止交谈,目光投向封神台中央,那里已出现一道金光闪闪的宝座,宝座上方悬浮着一卷金色的圣旨,圣旨周围环绕着五彩祥云,散发出威严的气息。

女子与南极仙翁一同走上封神台,站在指定的位置。此时,天帝的声音从宝座后方传来,声音威严却不失温和:“云华氏驻守华山千年,护佑一方生灵,功绩卓著,今封你为华山圣母,掌管华山及周边百里灵脉,赐你‘三圣母’之号,望你日后继续秉持初心,守护三界安宁。”

天帝的话音落下,那卷金色圣旨便缓缓展开,一道金光自圣旨中射出,落在女子身上。金光温暖柔和,包裹着她的周身,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精纯的灵力涌入体内,同时,腰间的暖玉也泛起更耀眼的光芒,与金光相呼应。她微微垂眸,双手交叠于身前,躬身行礼:“臣女谢天帝恩典,定不负天帝所托,日后必尽心守护华山,守护一方生灵。”她的声音清晰坚定,传遍整个封神台,众仙闻言,纷纷颔首,眼中满是认可。

行礼起身时,女子能感觉到周身的气息发生了些许变化,原本便温和的灵力变得更加精纯,周身的威严也更甚几分。她抬起头,目光再次扫过众仙,眼中依旧带着淡然的从容,只是多了几分责任感。此时,身旁的一位仙娥走上前来,手中托着一个锦盒,锦盒中放着一枚金色的令牌,令牌上刻着“华山圣母”四个字,字体苍劲有力,令牌周身泛着淡淡的金光。

“圣母娘娘,这是您的圣母令,持此令牌,可调动华山周边的天兵,亦可自由出入天界。”仙娥恭敬地说道,将锦盒递到女子面前。

女子接过锦盒,打开后取出令牌,令牌入手温润,上面的字迹带着一股威严的气息。她轻轻抚摸着令牌上的字迹,心中暗道:日后,我便是华山圣母,亦是三圣母杨婵,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她将令牌收入怀中,对仙娥温和点头:“多谢仙子。”

仙娥闻言,躬身行礼后便退了下去。此时,封神大典仍在继续,接下来还有其他仙人受封,女子站在封神台的一侧,静静地看着。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她身上,熹黄色的衣裙泛着暖光,她的眼神平静而专注,偶尔有仙友向她投来祝贺的目光,她便微微颔首致意,唇角带着温和的笑意。

不远处,几位年轻的仙童正好奇地打量着她,小声议论着:“那位就是新封的华山圣母吗?看起来好温柔啊。”“听说她很厉害呢,千年间击退了好多妖魔。”“她的衣服真好看,像天上的云彩一样。”

女子听到了仙童们的议论,却并未在意,只是眼中的笑意更浓了几分。她知道,从今日起,“华山圣母”“云华夫人”“三圣母杨婵”这三个称谓便都属于她,而她的使命,便是继续守护华山,守护那些信任她、依赖她的生灵。她抬起头,望向远处的华山方向,虽隔着万里云海,却仿佛能看到华山的巍峨山势,看到山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她轻轻握紧了怀中的圣母令,心中暗道:华山,我回来了,日后我定会护你周全。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吹动了她鬓边的发丝,也吹动了裙摆上的云纹,银铃再次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她微微闭上眼,感受着风中带来的华山的气息,脸上露出一抹安心的笑容。封神台上的钟声依旧悠扬,众仙的身影在霞光中若隐若现,而这位新封的华山圣母,正站在云端,目光坚定地望向自己守护了千年,也将继续守护下去的土地,周身的熹黄色衣裙在霞光中熠熠生辉,宛如一尊守护一方的神明,静静地伫立在天地之间。

封神大典落幕时,昆仑墟的霞光已渐渐转为柔和的橘色,七彩虹桥的光晕淡了几分,星子却开始在云层间零星闪烁,像是天帝撒下的碎钻。杨婵手持圣母令,沿着云阶缓步而下,熹黄色衣裙裙摆扫过凝结着露华的瑶草,银线绣就的云纹沾了些微湿意,反倒让那流云似的纹样多了几分灵动。腰间暖玉随着步伐轻轻晃动,与银铃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在暮色渐浓的云端织出一段轻快的韵律,却又因她沉稳的步态,添了几分庄重。

她刚走下云阶,便见远处云层中驶来一辆青鸾车驾,车辕由碧玉雕琢而成,两侧挂着淡青色的纱帘,帘上绣着缠枝莲纹,风吹过纱帘,莲纹便在暮色中轻轻摇曳。车驾停在她面前,青鸾发出一声清唳,车帘被一只素手掀开,露出里面端坐的西王母。西王母身着织金云纹的玄色广袖长裙,发髻上插着一支嵌有七彩宝石的凤钗,周身气场威严,却在看向杨婵时,眼神柔和了几分。

“婵儿,随我去瑶池小坐片刻吧。”西王母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度。

杨婵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不局促:“谨遵王母旨意。”她走上青鸾车驾,刚坐下,便有仙娥端来一盏温热的琼浆,琼浆盛在白玉杯中,杯中飘着一朵新鲜的雪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杨婵浅啜一口,琼浆入口甘甜,化作一股温润的灵力在体内流转,驱散了大典半日的疲惫。

车驾缓缓驶向瑶池,沿途云海翻腾,暮色中的云层被染成深浅不一的橘红与紫,偶尔有晚归的仙鸟掠过,翅膀带起的风拂动纱帘,让杨婵能隐约看到下方凡间的万家灯火。西王母看着她望向凡间的目光,轻声开口:“你驻守华山千年,心中最牵挂的,始终是山下的百姓吧?”

杨婵闻言,收回目光,看向西王母,眼神澄澈而坚定:“回王母,华山脚下的百姓淳朴善良,千年间承蒙他们供奉,我护他们周全,本就是分内之事。只是如今得了‘三圣母’封号,身上责任更重,往后更要尽心竭力,不辜负天帝与百姓的信任。”

西王母闻言,微微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车辕上的玉饰,沉吟片刻后说道:“你有这份心,便是极好的。只是三界之中,并非处处太平,华山地处三界交汇,历来是妖魔觊觎之地,此前你虽击退过不少妖魔,但难保日后不会有更强大的妖邪前来作乱。我今日找你,便是要将这枚‘镇山印’赐予你。”说着,西王母从袖中取出一枚通体黝黑的玉印,玉印上刻着繁复的符文,符文间泛着淡淡的金光。

“此印乃上古神物,蕴含着镇压山川的神力,若遇强大妖邪,你只需将自身灵力注入印中,便能调动华山的地脉之力,与之抗衡。”西王母将镇山印递到杨婵手中,目光中带着期许,“切记,此物虽有强大神力,却也需慎用,万不可因神力在身,便轻视任何对手。”

杨婵双手接过镇山印,印身入手冰凉,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里面蕴含的厚重神力,符文在她掌心轻轻发烫,似在与她的灵力产生共鸣。她郑重地将镇山印收入怀中,与圣母令放在一起,再次躬身行礼:“多谢王母赐宝,婵儿定当谨记教诲,谨慎使用,绝不让宝物蒙尘。”

西王母看着她郑重的模样,眼中露出欣慰的笑容:“你向来沉稳,我倒也放心。对了,你华山宫中的仙娥与侍从,若有需要调配的,亦可向瑶池提,我会命人酌情安排。”

杨婵摇摇头,语气温和却坚定:“多谢王母关怀,华山宫中的侍从虽不多,但个个忠心耿耿,且跟随我多年,熟悉华山事务,暂时无需调配。日后若真有需要,我再向王母请示。”她深知华山宫的侍从们对华山的感情,也习惯了与他们一同守护华山,不愿因封号变动而轻易改变现状。

说话间,青鸾车驾已抵达瑶池。瑶池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漫天星辰与岸边的宫阙,岸边的玉树开满了洁白的花朵,花瓣落在水面上,随波轻轻浮动。西王母与杨婵在瑶池边的亭中坐下,仙娥们端来各色仙果,果皮泛着莹润的光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两人在亭中闲聊片刻,话题从华山的景致,聊到凡间的风俗,杨婵偶尔会说起山下百姓的趣事,比如哪家的孩童偷偷上山采灵芝,却因迷路被仙娥送回;哪家的夫妻因久未得子,前来华山求子,后来真的喜得麟儿,便带着丰厚的供品前来答谢。说起这些时,杨婵的眼中满是温柔,唇角也带着浅浅的笑意,周身的清冷与威严淡了几分,多了几分人间的烟火气。

西王母看着她这般模样,心中愈发满意,她知道,真正的神明,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能共情众生疾苦,将守护生灵视为己任。“婵儿,你可知为何天帝会将‘三圣母’这一封号赐予你?”西王母忽然问道。

杨婵微微一怔,随即摇摇头:“臣女不知,还望王母解惑。”

“‘三圣’之中,一圣为守护,你千年守护华山百姓,此为守护之圣;二圣为仁善,你多次施恩于凡间,救百姓于危难,此为仁善之圣;三圣为坚韧,你独自驻守华山千年,面对妖魔从未退缩,此为坚韧之圣。”西王母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赞许,“天帝正是看中你这三点,才会赐下‘三圣母’的封号,希望你能将这三种品质传承下去,成为三界神明的表率。”

杨婵闻言,心中深受触动,她低头看着怀中的圣母令与镇山印,只觉得肩上的责任愈发沉重,却也更加坚定了守护华山、守护众生的决心。“臣女定不辱使命,将守护、仁善与坚韧铭记于心,日后定当以身作则,不辜负‘三圣母’这一封号。”她的声音铿锵有力,在瑶池的夜色中格外清晰。

又闲聊了许久,夜色渐深,星辰愈发明亮,杨婵起身向西王母告辞:“王母,时辰不早了,臣女需尽快返回华山,以免宫中侍从担忧。”

西王母点点头,命仙娥将青鸾车驾备好:“去吧,路上小心。日后若有难处,可随时来瑶池找我。”

杨婵再次躬身行礼,随后登上青鸾车驾,车驾缓缓升空,向华山方向驶去。途中,她掀开纱帘,望向下方的华山,夜色中的华山巍峨挺拔,山间云雾缭绕,像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山脚下的村落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灯火还在闪烁,那是百姓们安睡的信号。

看着这熟悉的景象,杨婵的心中满是安定。她知道,从今往后,她便是华山圣母,是云华夫人,更是三圣母杨婵,这三个称谓背后,是三界的信任,是百姓的期盼,更是她千年不变的初心。她轻轻抚摸着怀中的镇山印,感受着里面厚重的神力,又摸了摸圣母令,令牌上的“华山圣母”四个字仿佛在提醒着她肩上的责任。

青鸾车驾很快抵达华山之巅,华山宫的侍从们早已在宫门外等候,见杨婵归来,纷纷躬身行礼:“恭迎圣母娘娘回宫!”

杨婵走下车驾,目光扫过眼前的侍从们,他们个个面带恭敬与喜悦,眼中满是对她的信任。她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诸位辛苦了,都起来吧。”

众人起身,簇拥着杨婵走进华山宫。华山宫的殿宇由白玉砌成,殿顶覆盖着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殿内陈设简洁却不失庄重,正中央的宝座上铺着雪白的狐裘,宝座两侧立着两根盘龙柱,柱上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

杨婵走到宝座前,却并未坐下,而是转身面对侍从们,语气温和却带着威严:“今日我在昆仑墟受封,得了‘华山圣母’与‘三圣母’的封号,还得了王母赐予的镇山印。往后,华山的安危,山下百姓的安宁,便更要靠我们一同守护。”

“我等定当追随圣母娘娘,誓死守护华山,守护百姓!”侍从们齐声说道,声音坚定有力,在殿内回荡。

杨婵看着众人坚定的模样,心中满是感动。她知道,仅凭她一人之力,难以完全守护华山的安宁,正是有了这些忠心耿耿的侍从,她才能在千年间无后顾之忧地对抗妖魔、守护百姓。“好,有诸位相助,我相信,华山定会永远安宁,山下百姓也定会安居乐业。”她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随后,杨婵命侍从将镇山印供奉在华山宫的神殿中,神殿内香烟缭绕,镇山印放在供桌中央,在香火的映照下,印身上的符文泛着淡淡的金光,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宫殿,守护着整座华山。

安置好镇山印后,杨婵走到宫殿外的露台上,凭栏远眺。月光洒在她身上,熹黄色的衣裙泛着柔和的光晕,鬓边的赤金点翠步摇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光,凤凰口中的红宝石映着月色,更显晶莹。她望着山间的云雾,望着山下的村落,心中一片澄澈。

千年的时光,她从最初初到华山的懵懂,到如今成为守护一方的三圣母,经历了无数风雨,击退了无数妖魔,也见证了山下百姓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那些过往的经历,早已化作她心中最珍贵的记忆,也化作她前行的动力。

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还会有更强大的妖魔前来作乱,但她不会退缩。因为她是三圣母杨婵,是华山的守护者,她的肩上扛着三界的信任,扛着百姓的期盼,更扛着自己千年不变的初心。

月光下,她轻轻闭上眼,感受着华山的地脉之力在体内流转,感受着山间的清风拂过面颊,感受着山下百姓安睡的气息。她的唇角带着一抹安心的笑容,周身的气质愈发温和而坚定,仿佛与整座华山融为一体,成为了华山最坚实的屏障,成为了百姓心中最可靠的神明。

从此,华山之巅,总有一位身着熹黄色衣裙的女子,手持圣母令,守护着山间的一草一木,守护着山下的万家灯火。她是华山圣母,是云华夫人,更是三圣母杨婵,这个名字,将与华山一同,永远留在三界众生的心中,成为一段永恒的传说。

三圣母杨婵将镇山印供奉于华山宫神殿后的第三日,华山脚下忽然起了异常的浓雾。那雾并非山间常见的晨雾,而是泛着淡淡的灰黑色,自山脚的河谷蔓延而上,所过之处,草木竟渐渐失了光泽,连平日里清脆的鸟鸣都弱了几分。清晨时分,杨婵立于露台远眺,熹黄色衣裙的裙摆被山风轻轻吹动,银线云纹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腰间暖玉泛着的碧光,竟比往日黯淡了些许。她眉峰微蹙,指尖凝起一缕灵力探向雾中,触到那雾气时,只觉一股阴冷的气息顺着灵力反噬而来,带着几分熟悉的妖邪之气。

“娘娘,山下村民来报,说雾中似有黑影出没,已有几户人家的牲畜不见了踪迹。”侍从青昀匆匆赶来,语气带着几分急切,他手中捧着的琉璃盏里,盛着些许雾水,那水竟呈淡淡的灰黑色,还泛着细微的泡沫。

杨婵接过琉璃盏,指尖轻触水面,眉头皱得更紧:“是黑风老妖的气息。三百年前他被我重伤,遁入北冥寒渊,没想到今日竟敢再次犯境。”她想起三百年前那场恶战,黑风老妖以黑雾为武器,污染了半个华山的草木,她耗费了半月灵力才将雾气驱散,如今这雾气比当年更甚,想来这三百年间,黑风老妖的修为又有精进。

“娘娘,需不需要派人去瑶池求援?”青昀担忧地问道,他跟随杨婵多年,深知黑风老妖的厉害。

杨婵摇摇头,目光望向山下被浓雾笼罩的村落,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不必。我身为华山圣母,守护此地本是我的职责,若事事依赖瑶池,岂不是辜负了天帝与百姓的信任。”她转身走向神殿,熹黄色衣裙扫过殿内的白玉地面,留下一道浅浅的光晕,“你去召集宫中所有侍从,让他们在山腰设下结界,护住村民;再命人通知山下百姓,紧闭门户,切勿外出。”

“是!”青昀躬身应下,转身匆匆离去。

杨婵走进神殿,来到供奉镇山印的供桌前。镇山印静静躺在锦盒中,印身的符文在香火映照下泛着微弱的金光,仿佛在呼应她的召唤。她深吸一口气,双手结印,将自身灵力缓缓注入印中。随着灵力的涌入,镇山印上的符文渐渐亮起,金光越来越盛,最终竟挣脱锦盒,悬浮在她面前。她伸手握住镇山印,只觉一股厚重的神力顺着掌心涌入体内,与她的灵力交织在一起,原本因雾气反噬而有些紊乱的气息,瞬间平复下来。

“黑风老妖,三百年前我能将你击退,今日亦然。”杨婵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她将镇山印收于袖中,转身走出神殿,纵身一跃,化作一道熹黄色的流光,向山脚飞去。

抵达山脚时,雾气已浓得几乎看不清前方的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腥气。杨婵运转灵力,周身泛起一层淡淡的金光,将雾气隔绝在外。她循着妖邪之气的方向前行,不多时,便在河谷旁看到了黑风老妖的身影。那老妖身形魁梧,周身裹着浓浓的黑雾,只露出一双泛着红光的眼睛,手中握着一把黑色的骨杖,骨杖顶端镶嵌着一颗骷髅头,正不断向外散发着灰黑色的雾气。

“三圣母,三百年不见,你的修为倒是长进了不少。”黑风老妖的声音沙哑难听,像是两块石头在摩擦,“可惜啊,今日我带来了北冥寒渊的蚀骨雾,你的灵力再强,也挡不住这雾气的侵蚀!”

杨婵面色平静,目光冷冷地盯着黑风老妖:“你屠戮生灵,污染山川,今日我定要将你再次封印,让你永世不得踏出北冥寒渊!”她说着,将镇山印从袖中取出,灵力源源不断地注入印中,印身符文金光暴涨,照亮了整片河谷。

“哼,就凭你手中这破印?”黑风老妖不屑地冷哼一声,挥动骨杖,一道粗壮的黑雾向杨婵袭来,黑雾所过之处,地面竟被腐蚀出一道道沟壑。

杨婵不退反进,手持镇山印迎了上去,口中念动咒语。镇山印在空中飞速旋转,化作一道金色的光盾,挡住了黑雾的攻击。金光与黑雾相撞,发出刺耳的滋滋声,黑雾被金光消融,化作一缕缕青烟消散在空气中。黑风老妖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变得狰狞:“看来我小瞧你了!”他再次挥动骨杖,这次,河谷两侧的山体竟开始震动,无数巨石从山上滚落,向杨婵砸来。

杨婵目光一凝,左手结印,调动华山的地脉之力。只见地面微微隆起,一道厚厚的石墙从地下升起,挡住了滚落的巨石。同时,她右手持镇山印,向黑风老妖掷去。镇山印带着金光,如一道流星般冲向黑风老妖,老妖慌忙挥动骨杖抵挡,却被镇山印的神力震得连连后退,嘴角溢出一丝黑血。

“不可能!你的力量怎么会这么强?”黑风老妖难以置信地吼道,眼中满是恐惧。

杨婵缓缓走到他面前,周身金光更盛,熹黄色衣裙在金光的映照下,仿佛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她的眼神冰冷,语气带着威严:“这是华山的地脉之力,是百姓的信仰之力,更是我守护此地的决心。你妄图破坏这一切,注定不会得逞。”她说着,再次催动镇山印,印身符文射出一道金色的锁链,将黑风老妖牢牢捆住。

黑风老妖拼命挣扎,却被锁链越捆越紧,周身的黑雾渐渐消散,露出了他原本的模样——一只巨大的黑狼精。“三圣母,我错了,求你饶了我!我再也不敢来华山作乱了!”他哀求道,眼中满是恐惧。

杨婵看着他,眼中没有丝毫怜悯:“三百年前我饶了你,你却不知悔改,今日若再饶你,便是对华山百姓的不负责任。”她抬手结印,镇山印再次飞起,悬浮在黑风老妖头顶,印身符文射出一道金光,将黑风老妖笼罩其中。随着金光的收紧,黑风老妖的身形渐渐缩小,最终化作一道黑气,被镇山印吸入其中。

解决了黑风老妖,杨婵收起镇山印,转身看向河谷。此时,山间的浓雾已渐渐散去,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恢复了光泽的草木上,显得格外明媚。她深吸一口气,运转灵力,将残余的雾气彻底驱散。不多时,山腰处传来侍从们的欢呼声,山下的村民也打开家门,纷纷走出屋外,对着华山之巅的方向跪拜行礼。

杨婵看着这一幕,眼中露出温和的笑容。她缓缓飞回华山宫,刚落地,便见青昀带着一众侍从迎了上来,个个面带喜悦:“恭喜娘娘击退妖邪,守护了华山与百姓!”

“这并非我一人之功,”杨婵摇摇头,语气温和,“若没有你们在山腰设下结界,护住村民,我也无法专心与黑风老妖对战。”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今日之事,让我看到了大家的忠心与能力。往后,华山的守护,还需我们一同努力。”

众人齐声应道:“我等定不负娘娘所托!”

接下来的几日,杨婵亲自下山,查看村民的情况,为受损的农田施加灵力,助草木尽快恢复生机。村民们见她到来,纷纷拿出家中的食物与水,热情地招待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握着她的手,眼中满是感激:“圣母娘娘,多谢您再次救了我们。有您在,我们心里就踏实。”

杨婵温和地笑了笑:“老人家不必多礼,守护大家是我的职责。只要大家安居乐业,便是我最大的心愿。”她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心中满是温暖。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几日后,华山彻底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山间草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山下村落炊烟袅袅,一片祥和景象。杨婵再次来到神殿,将镇山印放回供桌。此时,镇山印上的符文比往日更加明亮,仿佛吸收了黑风老妖的妖气后,变得更加有神力。她望着镇山印,心中暗道:往后,我定会更加用心地守护华山,守护这里的生灵,不辜负“三圣母”这个封号,不辜负百姓的信任。

时光荏苒,又过了千年。在这千年间,华山再未遭遇过大的妖邪作乱,偶尔有小妖精作祟,也被杨婵与宫中侍从轻松解决。山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为杨婵修建了庙宇,每日供奉香火,将她的事迹代代相传。杨婵偶尔会化作凡人,行走在村落间,听孩子们讲述她的故事,看大人们辛勤劳作,心中满是安宁。

这一日,杨婵立于华山之巅的露台上,俯瞰着整座华山。阳光洒在她身上,熹黄色衣裙泛着柔和的光晕,鬓边的赤金点翠步摇在风中轻轻晃动,凤凰口中的红宝石映着蓝天,格外耀眼。她的眼神平静而温和,周身的气质愈发沉稳而神圣,仿佛与华山融为一体,成为了华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她知道,只要华山还在,只要百姓还在,她便会一直守护在这里,做华山永远的圣母,做百姓心中永远的三圣母杨婵。这个名字,这份责任,这份守护,将会随着华山的存在,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三界之中一段永恒的佳话。

三圣母杨婵守护华山的第三个千年,人间迎来了一场罕见的旱灾。入夏以来,华山脚下滴雨未下,原本碧绿的麦田渐渐枯黄,河沟里的水见底,露出干裂的河床,连山间的清泉都缩减了大半,只剩下细细的水流,勉强维持着山中草木的生机。

这日清晨,杨婵立于华山宫的露台上,望着山下的景象,眉头微蹙。熹黄色的衣裙在晨风中轻轻飘动,裙摆上的银线云纹被朝阳染上一层金边,却难掩她眉宇间的忧虑。腰间的暖玉泛着淡淡的碧光,随着她的呼吸轻轻起伏,仿佛也在为山下的灾情担忧。她抬手拭去额角的薄汗,近日为了缓解山中旱情,她已多次动用灵力引水,可人间的旱情范围太广,仅凭她一人之力,终究是杯水车薪。

“娘娘,山下的村民又来求雨了,他们在山门外跪了一夜,已经有几位老人体力不支晕倒了。”侍从青昀匆匆赶来,语气急切,脸上满是不忍。

杨婵心中一紧,连忙说道:“快,带我去看看。”她话音未落,便已化作一道熹黄色的流光,向山门外飞去。青昀紧随其后,很快便来到山门外。

只见山门外的空地上,密密麻麻跪满了村民,他们衣衫单薄,面色憔悴,嘴唇干裂,眼中却满是期盼的目光。几位白发老人躺在一旁,气息微弱,旁边的村民正用仅存的一点水,小心翼翼地喂他们。看到杨婵到来,村民们纷纷抬起头,眼中泛起泪光,齐声喊道:“求圣母娘娘降下甘霖,救救我们吧!”

杨婵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一阵刺痛。她快步走到村民面前,轻轻扶起一位年长的村民,语气温和却带着坚定:“大家快起来,不必行此大礼。我知道大家的难处,我定会想办法为大家降下甘霖,缓解旱情。”

村民们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起身,不住地向杨婵磕头道谢。杨婵连忙阻止,目光扫过众人干裂的嘴唇和枯黄的衣衫,心中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解决这场旱灾。

她转身对青昀说道:“你先安排人将晕倒的老人送回宫中,请仙医为他们诊治,再给村民们分发些清水和食物,缓解他们的饥渴。我去一趟东海,向东海龙王求雨。”

青昀担忧地说道:“娘娘,东海路途遥远,且龙王向来高傲,若是他不肯相助,该如何是好?”

杨婵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无论如何,我都要试一试。为了山下的百姓,就算是多跑几趟,我也心甘情愿。”她说着,便要动身前往东海。

就在这时,天空中忽然传来一阵鹤唳,一道金光从云层中落下,化作一位身着金色龙袍的仙人。杨婵定睛一看,竟是天庭的雨神。

雨神走到杨婵面前,躬身行礼:“三圣母,玉帝已知晓人间旱情,特命我前来协助您降雨。只是此次旱情乃是因人间怨气积累,与天界气场相冲所致,若要彻底缓解,还需您与我一同作法,调和人间与天界的气场。”

杨婵闻言,心中大喜,连忙回礼:“多谢雨神大人前来相助,也多谢玉帝体恤百姓。不知我们该如何作法?”

雨神微微一笑,说道:“三圣母不必客气。我们需在华山之巅设下法坛,你以华山地脉之力为引,我以天界雨水之力为辅,二者相合,便可调和气场,降下甘霖。”

杨婵点点头,当即与雨神一同返回华山之巅。青昀已按照杨婵的吩咐,安排好了村民的事宜,此刻也赶了回来,协助杨婵和雨神搭建法坛。

法坛很快便搭建好了,位于华山之巅的最高处,四周摆放着八卦阵图,阵图上镶嵌着各色宝石,散发着淡淡的光芒。杨婵身着熹黄色衣裙,手持镇山印,立于法坛中央;雨神则手持降雨令,立于法坛右侧。

杨婵深吸一口气,将灵力缓缓注入镇山印中。镇山印瞬间爆发出耀眼的金光,印身符文飞速旋转,引动华山的地脉之力。只见华山之巅的地面微微震动,一道道碧色的光芒从地下涌出,围绕着法坛盘旋。雨神见状,也连忙挥动降雨令,口中念动咒语。随着咒语的响起,天空中的云层渐渐汇聚,颜色越来越深,空气中的湿度也越来越大。

“三圣母,时机已到,我们一同发力!”雨神大喝一声,将降雨令高高举起,天界的雨水之力如潮水般涌向法坛。

杨婵点点头,将镇山印高高抛起,华山的地脉之力与天界的雨水之力在空中相撞,发出一声巨响。紧接着,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落在干裂的土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村民们在山门外看到降雨,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到雨中,张开双臂,感受着雨水的滋润。干裂的土地渐渐变得湿润,枯黄的草木也重新焕发出生机。杨婵立于法坛之上,看着山下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这场旱灾终于缓解了,百姓们终于不用再受苦了。

然而,就在这时,法坛忽然剧烈震动起来,杨婵和雨神的气息也变得紊乱。杨婵心中一惊,连忙查看情况,发现竟是人间的怨气过于强大,与天界的雨水之力产生了冲突,导致气场紊乱。

“不好,气场紊乱若不及时控制,不仅会停止降雨,还可能引发山洪,危害百姓!”雨神面色凝重地说道。

杨婵心中一紧,她知道,此刻若是放弃,之前的努力便会付诸东流,百姓们也会再次陷入困境。她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雨神大人,你继续控制雨水之力,我来调和怨气,稳定气场!”

她说着,将自身灵力全部释放出来,与镇山印的力量相合,化作一道熹黄色的光罩,笼罩住整个法坛。她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人间的怨气,试图与这些怨气沟通,化解其中的戾气。

起初,怨气十分抗拒,不断冲击着光罩,杨婵的嘴角溢出一丝鲜血,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她想起了山下百姓的期盼,想起了自己守护华山的职责,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她不断地向怨气传递着善意与温暖,告诉它们,百姓们并非有意积累怨气,只是生活所迫。

渐渐地,怨气的冲击越来越弱,最终化作一缕缕柔和的气息,融入到气场之中。法坛的震动停止了,气场也恢复了稳定,雨水继续平稳地降下,滋润着大地。

雨神看着杨婵,眼中满是敬佩:“三圣母,你真是太了不起了!若不是你,此次降雨恐怕难以成功。”

杨婵擦去嘴角的鲜血,微微一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为百姓们解决困难,就算受些伤,也值得。”

降雨持续了三天三夜,终于缓解了人间的旱情。山下的麦田重新变得碧绿,河沟里的水也恢复了往日的水量,山间的清泉潺潺流淌,草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村民们为了感谢杨婵和雨神,自发地组织起来,带着丰厚的供品来到华山宫。他们在宫门外搭起了戏台,唱起了感恩的戏曲,欢声笑语回荡在华山脚下。

杨婵站在宫门前,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温暖。她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百姓们的笑容,便是对她最大的回报。雨神看着杨婵,笑着说道:“三圣母,此次能成功缓解旱情,你的功劳最大。玉帝定会对你加以嘉奖。”

杨婵摇摇头,语气温和地说道:“我守护华山,守护百姓,并非为了嘉奖,而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只要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雨神闻言,心中更加敬佩,他对杨婵躬身行礼:“三圣母高义,在下佩服。日后若有需要,尽管吩咐,我定当尽力相助。”说完,便化作一道金光,返回天庭复命去了。

杨婵看着雨神离去的背影,又望向山下安居乐业的百姓,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她坚守心中的信念,与百姓们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从此,三圣母杨婵的名声传遍了三界,不仅人间百姓对她敬仰有加,天界的众神也对她十分敬重。她依旧身着熹黄色衣裙,手持镇山印,守护着华山的一草一木,守护着山下的万家灯火。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三界之中一段永恒的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守护正义与和平而努力。而华山之巅的那座华山宫,也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圣地,每年都有无数人前来朝拜,祈求平安与幸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