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 第769章 17 夜空女神望舒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第769章 17 夜空女神望舒

作者:Ann泠善然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8 18:47:24 来源:文学城

三界诸神齐聚昆仑山时,正值秋分,玉虚宫前的桂树落了满地金屑。太白金星展开烫金神册的刹那,云端忽然飘来一缕清辉,众人循光望去,见那女子踏月而来——素白广袖沾着星子,发间银簪是弯新月的模样,指尖还凝着未散的夜露。

她原是西极山的守夜人,千百年来将迷途的星子送回天河,又用月光为夜行的旅人铺就归途。去年昆仑大雪封山,是她取来夜明珠的暖光,融了山道上的寒冰,才让赶去赴会的诸神免于滞留。

此刻太白金星朗声道:“望舒以微光护佑众生,今册封为夜空女神,掌星辰起落、夜幕盈亏。”话音刚落,九天星河忽然齐齐转向,万千星光聚成她的神位仪仗,连月轮都似比往日更亮了些。

望舒归位那夜,西极山的老槐树落了满地花。这树是她当年亲手栽的,彼时她还只是个守夜的小仙,每日巡完天河,总爱坐在树下数星子。如今树影里忽然多了层月华,连落在石桌上的花影都泛着银辉。

三更时分,山下来了个背着药篓的少年。他衣裳沾着露水,裤脚还挂着草屑,站在槐树下仰着头,手里攥着支开得正盛的桔梗花。望舒在云头看得清楚,这是山下陈家村的阿竹,去年寒冬里,他爹进山采药迷了路,是她引着月光照清了山道。

“女神姐姐,”少年的声音带着怯意,却又清亮,“我爹说,若不是您,他早冻僵在山涧里了。这花是我在望月崖采的,他们说沾了夜露的桔梗,能护人夜里不迷路。”

望舒指尖微动,一缕月光轻轻落在少年肩头。她本想开口,却忽然想起神职在身,不可轻易与凡人言语。正犹豫时,阿竹忽然把花放在树下,对着云头深深鞠了一躬:“我娘说,神不图谢,可我还是想让您知道,陈家村的人都念着您的好。”

少年转身下山时,望舒悄悄让路边的萤火虫聚成串,在他脚边照亮了路。她望着那串跳动的光渐渐远了,忽然觉得袖口有些沉,低头一看,竟是去年融雪时沾上的冰碴,此刻正化作夜露,滴在槐树叶上,打湿了一片花影。

第二日天未亮,望舒去巡天河。往日里乖顺的星子们今日却有些乱,最亮的那几颗挤在云边,像是在窃窃私语。她走过去,才发现天河东岸漂着片异常的云——那云是灰黑色的,边缘还泛着焦气,把旁边的星子都染得黯淡了。

“女神,”负责守东岸的星官匆匆赶来,袍角沾着星尘,“昨夜三更,这云突然从极北之地飘来,碰着它的星子都失了光。小神试着用星辉驱它,反倒被它吸走了三成神力。”

望舒伸手探向那片云。指尖刚触到云边,就觉一股阴冷的气顺着指尖往上爬,像是无数细冰碴钻进骨缝。她皱了皱眉,将月华聚在掌心,缓缓推向黑云。谁知那云竟像活物般,猛地收缩又炸开,溅出的黑气瞬间缠上了旁边的织女星。

“当心!”望舒急忙挥袖,月华如带,将黑气硬生生斩断。可织女星的光已经暗了大半,星官们围过来时,都忍不住吸了口冷气——那黑气所过之处,连天河里的水都凝起了薄冰。

“这是蚀夜气。”望舒的声音有些沉。她曾在古籍里见过记载,此物生于混沌之隙,专噬星月之光,若任其蔓延,不出三月,九天星河便会彻底黯淡,凡间再无夜明。

正说着,黑云忽然又动了。它不再扩散,反倒凝成个漩涡,中心隐隐透出点红光。望舒心里一紧,想起古籍里的另一句话:蚀夜气聚则为影,影生则夜殇。

她没再犹豫,转身对星官们道:“速去通知四海龙王,借东海定海珠、西海明月砂;再请山神取西极山的玄冰,越快越好。”星官们领命而去时,她已化作一道银光,直冲向那片黑云。

蚀夜气遇上月华,顿时像沸水里泼了雪,滋滋地冒起白烟。望舒聚起全身神力,将月华凝成光网,一点点收窄范围。可那黑云里的红光越来越亮,忽然“砰”地炸开,无数黑气碎片四散飞去,有片竟直直坠向凡间。

望舒心头一急,追着那片黑气往下赶。等她落在凡间时,正撞见阿竹背着药篓往山上跑。那黑气碎片就在他头顶,眼看要落下来,望舒想也没想,伸手将碎片抓在掌心。

“女神姐姐?”阿竹吓了一跳,看着她掌心冒着黑烟的碎片,“这是什么?”

“没什么,”望舒忍着指尖的灼痛,将碎片捏碎,“你怎么又上山了?今日雾气重,容易迷路。”

“我爹的腿伤又犯了,”阿竹咬着唇,“郎中说要望月崖的灵芝,只有那里的灵芝沾着月华,能治陈伤。”

望舒看着少年冻得发红的脸颊,忽然想起昨夜他放在树下的桔梗花。她抬手往望月崖的方向指了指,那里顿时亮起一片柔和的光:“去吧,顺着光走,不会迷路的。”

阿竹谢过她,背着药篓跑远了。望舒望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掌心的灼痛轻了些。她抬头看向天空,星官们正赶着云车来送东西,东海的定海珠在云间闪着蓝光,西海的明月砂像撒了把碎星。

“女神,”星官捧着玄冰过来,“这是西极山最深的冰,据说能冻住混沌之气。”

望舒接过玄冰,指尖的月华与冰气相融,竟生出层淡淡的光晕。她转身望向天河的方向,那里的黑云还在翻滚,可她心里忽然不慌了——她想起阿竹鞠的那躬,想起陈家村的灯火,想起千百年来,那些被月光护佑过的旅人、归鸟、甚至是草丛里的小兽。

“开始吧,”望舒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总不能让凡间的夜,再没了光。”

她将定海珠抛向云头,珠子在黑云上炸开,溅出的蓝光瞬间冻住了大半黑气;再撒下明月砂,碎星般的砂粒落在冰上,竟生出层层光纹,将黑气牢牢锁在里面;最后,她把玄冰捏成粉,和着自己的月华,一点点洒向剩下的黑云。

天快亮时,天河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模样。星子们重新归位,连水都暖了些。望舒站在云头,看着第一缕晨光从东方升起,忽然发现袖口又多了些夜露——这次不是冰碴化的,是她自己的泪。

她低头看向西极山,老槐树下的桔梗花还立着,花瓣上的露水沾着月华,亮得像颗小星子。山脚下,陈家村的烟囱冒出了炊烟,阿竹家的屋顶上,一缕晨光正和月光慢慢融在一起。

望舒轻轻舒了口气。她知道,往后的夜还会有风雨,还会有迷雾,但只要有人需要光,她的月华就永远不会暗。毕竟,这世间最暖的,从来不是星光,而是人心念着的那点牵挂。

望舒归位后的第三个满月,天河西岸忽然起了异动。那日她正循着星轨调校偏移的北斗,忽见西岸的星云如被揉碎的锦缎,原本规整的星子乱作一团,连最亮的天狼星都隐在云后,只漏出点微弱的光。

她驭着月华赶过去时,守西岸的星官正急得在云头打转。那星官是千年的老仙,平日里连星子错位半分都能察觉,此刻却面色发白:“女神,您瞧这雾。”望舒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天河水面浮着层淡紫色的雾,雾里裹着细碎的光点,细看竟像是无数被碾碎的星屑。更奇的是,这雾不随云动,反倒像有生命般,正一点点往星群里渗。

“昨夜还好好的。”老星官搓着发白的胡须,“后半夜我巡到牵牛星附近,忽然闻着股甜香,回头就见这雾从河底冒出来了。试着用星辉扫了扫,谁知雾里的星屑竟能吸光,扫一次,雾就厚一分。”

望舒俯身,指尖刚触到雾面,就觉一股温软的气顺着指尖往上爬,带着点花蜜的甜,又混着水底淤泥的腥。她凝起月华探向雾中,竟触到些纤细的丝——那丝比蛛丝还细,却韧得很,缠在指尖时,竟隐隐泛着银光。

“是缠星丝。”望舒收回手,指尖还沾着半缕银丝,“古籍里说,西海深处有种‘织雾蚌’,能吐丝缠星,织成雾障。只是这蚌千年才生一只,怎么会跑到天河来?”

话音刚落,雾里忽然传来“咔嗒”一声,像蚌壳开合的动静。紧接着,那淡紫色的雾竟开始旋转,中心渐渐透出个银亮的点,随雾转得越来越快,竟扯得周围的星子都晃了晃。

“不好!”老星官急道,“它要缠天狼星!”

天狼星是西方主星,若被缠星丝缚住,整个西半天的星轨都会乱。望舒没再犹豫,周身月华骤盛,化作一道银弧冲向雾中心。缠星丝遇上月华,顿时像活了般往她身上缠,细银丝在月光里闪着光,缠得越紧,甜香就越浓,竟让人心生倦意。

她咬着舌尖逼退困意,指尖凝起更盛的光,想将丝斩断。可刚断一缕,雾里又冒出十缕,缠得她手腕都发了麻。正僵持时,忽然闻着股松脂香——转头见南极仙翁骑着白鹿赶来,手里还提着个陶壶。

“小丫头别急。”仙翁笑眯眯地揭开壶盖,里面飘出缕青烟,遇着缠星丝就化作淡金色的光,那些银丝竟像遇了火的棉线,慢慢蜷了起来,“这是昆仑松脂炼的烟,专克这缠人的东西。”

望舒趁势挥袖,月华裹着松烟扫过雾障,淡紫色的雾顿时散了大半。雾中心露出个巴掌大的蚌,壳上沾着星屑,正张着壳吐丝,见雾散了,竟往河底缩去。

“别让它跑了!”仙翁扔出个玉网,网落时,蚌忽然喷出股黑水,水里裹着无数细针——竟是它壳上的星屑凝成的。望舒急忙用月华挡,星屑撞在光壁上,碎成点点银光,倒像撒了把星子。

等黑水散了,河底只剩片空蚌壳,那织雾蚌竟不知去向。仙翁捡起蚌壳,壳内壁刻着道浅痕,像被什么东西撬过。“这蚌是被人放进来的。”仙翁指着痕印,“你瞧这力道,是用东海的玄铁撬的,寻常精怪可没这本事。”

望舒看着空壳,忽然想起前日东海龙王递的信——信里说,近日常有精怪在东海西岸晃悠,偷挖玄铁。当时只当是小打小闹,如今看来,怕是有人故意引织雾蚌来乱天河。

“先规整星轨吧。”望舒收回思绪,指尖月华流转,将乱了的星子一个个推回原位。老星官在旁记录偏移的度数,忽然“咦”了声:“女神,您瞧天狼星旁边,多了颗小星。”

望舒抬头,果然见天狼星西侧悬着颗星,光很淡,却亮得稳,像粒被遗忘的碎珠。她忽然想起古籍里的另一句:“织雾蚌百年育一珠,珠成则蚌亡,珠名‘伴狼’,能护主星万年无移。”

原来那蚌不是来作乱的。它被人撬了壳,带着未长成的珠逃到天河,只是想找个安全的地方把珠生下。望舒望着那颗小星,忽然觉得指尖的麻意轻了些。

仙翁似是看穿了她的心思,捋着胡须道:“世间事,本就难分好坏。蚌为护珠乱了星轨,却也给天狼星添了个伴。你这夜空女神,往后要操心的,怕是不只有星升月落了。”

望舒没接话,只是抬手往那颗小星上拂了缕月华。小星的光顿时亮了些,竟和天狼星的光缠在了一起,像根无形的线,把两颗星系在了夜空里。

那夜之后,天河西岸多了个规矩:每月满月,守岸的星官都要往水里撒把昆仑松脂。不是为防织雾蚌,是怕哪日再有迷路的精怪,能循着松脂香,找到个安身的地方。望舒偶尔会站在云头看,看那松烟在月光里散成雾,看伴狼星的光一点点亮起来,心里忽然觉得,这夜空从来不是冷的。那些星星、月亮,甚至是偶尔闯入的精怪,都带着点温温的气,像无数只手,把这黑夜织成了张暖烘烘的网,网住了所有需要依靠的光。

秋分那日,望舒又去了西极山。老槐树下的桔梗花谢了,却长出了新的嫩芽。她坐在石凳上,看着月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影,忽然闻着股甜香——不是织雾蚌的香,是山下农户酿的桂花酒,顺着风飘了上来。远处的天河里,伴狼星正和天狼星一起闪烁,光落在天河水面,碎成了片银鳞似的波。

她轻轻舒了口气,觉得这夜真长,又真暖。

望舒在西极山的石凳上坐了许久,直到月轮移过槐树梢,才起身往天河去。刚到东岸,就见守岸的星官捧着个琉璃盏迎上来,盏里盛着些莹白的粉末,像碾碎的月光。

“女神,这是昨夜从天河里捞的。”星官的声音带着些颤,“后半夜水纹不对劲,捞起来就是这东西,碰着星辉就化,却凝不成雾也聚不成冰。”

望舒指尖沾了点粉末,凉意顺着指尖窜进脉息,竟让她想起当年守夜时,西极山巅的寒风。她将粉末凑到鼻尖轻嗅,隐约闻着点雪的味道,不是凡间的雪,是昆仑之巅万年不化的冰棱,被罡风刮碎后散的气。

“去查昆仑方向的云轨。”望舒将琉璃盏递给星官,“尤其注意玄冰崖一带,那里的气流最容易带东西下来。”

星官领命去后,望舒驭着月华往昆仑赶。越靠近玄冰崖,空气里的寒意越重,连随行的云气都凝了层薄霜。崖下的云海翻涌着,却不是寻常的白,是泛着青的灰,像冻住的浪。

她在崖边落下时,忽见崖壁上有道新痕。那痕有丈许长,边缘的冰棱都碎了,露出里面的玄石,石上沾着点银粉——和琉璃盏里的粉末一模一样。望舒伸手摸向石痕,指尖刚触到,就觉一股蛮力从石后撞来,震得她袖摆都猎猎作响。

“谁在里面?”她凝起月华罩住崖壁,光透过冰层,隐约见里面缩着个白影,像只蜷起来的兽。

石后没动静,只有冰层碎裂的轻响。望舒放缓语气:“我是夜空女神望舒,若你被困在此,我可助你出来。”

半晌,石后才传来声呜咽,像幼兽受了伤。望舒指尖的月华柔了些,顺着石缝渗进去。过了约摸一炷香的功夫,冰层忽然“咔嚓”裂开道缝,一只毛茸茸的爪子探了出来,爪尖沾着银粉,还挂着些碎冰。

她伸手将那兽轻轻拉出来。那兽通体雪白,长着狐狸的身子,却有九条尾巴,尾尖泛着淡淡的蓝,像沾了天河的水。只是此刻九条尾巴都蔫蔫地垂着,耳朵耷拉着,眼睛闭得紧紧的,鼻尖还在轻轻发抖。

“是九尾雪狐。”望舒认出这兽,古籍里说,雪狐生于昆仑玄冰下,以霜华为食,能引雪造雾,只是千年难见一只。她将月华聚在掌心,轻轻覆在雪狐背上,“你怎么会困在玄冰崖?”

雪狐的耳朵动了动,缓缓睁开眼。那是双琥珀色的眼,像浸在水里的蜜,只是此刻眼尾泛红,带着点怯意:“上月我在崖下练引雪术,忽然有阵黑风刮来,把我卷进石缝里。我试着用尾巴破冰,可石缝里的寒气太重,尾巴都冻僵了……”

说到这里,它忽然低了头,尾巴尖扫过望舒的手,带着点凉:“我知道闯了玄冰崖的禁地,可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快点学会引雪,这样冬天里,山下的麂子就能循着我造的雪雾找到暖洞了。”

望舒的心轻轻动了下。她想起当年守夜时,也曾为了让迷路的鹿找到水源,在山林里引着月光走了半夜。她抬手摸了摸雪狐的头:“你没闯禁地,玄冰崖本就该有生灵往来。只是那黑风……”

话没说完,远处忽然传来声惊雷。不是凡间的雷,是九天之上的罡风撞上云障的响。望舒抬头,见昆仑方向的云忽然黑了,像被墨染了似的,正往天河这边涌。

“是蚀夜气!”雪狐忽然炸了毛,尾巴上的蓝光大盛,“上月刮黑风时,我闻着过这味道!”

望舒心里一紧。上次蚀夜气作乱,虽被收服,却没找到根源。如今看来,怕是有人在背后操纵。她将雪狐抱在怀里,驭着月华往天河赶。刚到东岸,就见星官们正举着星辉镜挡黑气,可那黑气比上次更浓,镜光撞上去,竟像泥牛入海,半点声响都没有。

“女神!”守西岸的老星官急道,“黑气里裹着冰碴,碰着星子就冻!已经有三颗小星被冻住了!”

望舒低头看了眼怀里的雪狐。雪狐的尾巴正微微发抖,却还是仰着头:“女神,我能引雪造雾,或许能挡住冰碴!”

望舒犹豫了下。雪狐刚从石缝里出来,灵力还弱,若强行引雪,怕是会伤了根基。可此刻黑气越来越近,已经有冰碴落在天河里,溅起的水花瞬间凝成了冰。

“你只需在岸边造雾,不用往前冲。”望舒将月华渡给雪狐一些,“若觉得吃力,立刻停下。”

雪狐点了点头,从望舒怀里跳下来,九条尾巴同时扬起。刹那间,天河岸边起了层白雾,雾里裹着细碎的雪,像撒了把银粉。黑气里的冰碴撞进雾里,顿时被雪粘住,落下来时,竟成了串晶莹的冰花。

望舒趁此时机,将周身月华凝成光剑,直冲向黑气中心。上次对付蚀夜气时,她已摸出些门道——这气虽能噬光,却怕极了带着暖意的灵力。她将月华里掺了些西极山老槐树的灵气,那是她守夜时日日浇灌的树,灵气里带着些烟火气的暖。

光剑撞上黑气的刹那,黑气竟像被烫了似的往后缩。望舒顺着势往前冲,忽见黑气里站着个身影,穿着玄色的衣,脸上蒙着黑布,手里握着根骨杖,杖头正冒着黑气。

“是你在操纵蚀夜气?”望舒的声音冷了些。

那身影笑了笑,声音像磨砂纸擦过石头:“夜空女神又如何?这天地本就该有永夜,你偏要让星子亮着,碍了我的事。”

说着,他举起骨杖,黑气里忽然钻出无数冰刺,直刺望舒面门。望舒挥袖挡开,却见冰刺里裹着些银粉——和雪狐尾巴上的粉末一样。她忽然明白过来:“上次织雾蚌作乱,也是你搞的鬼?你故意引精怪乱星轨,好趁机放蚀夜气!”

那身影没回答,只是挥动骨杖,黑气瞬间裹住了望舒。望舒只觉一股寒气往骨缝里钻,比玄冰崖的石缝还冷。她咬着牙凝起月华,却见怀里的雪狐忽然冲了过来,九条尾巴在黑气里炸开,像九朵盛开的雪莲花。

“不许你伤女神!”雪狐的声音带着哭腔,尾巴上的蓝光撞上黑气,竟烧起了淡蓝的火。那火不烫,却带着股极纯的暖意,黑气遇着,竟像雪遇了暖阳,慢慢化了。

望舒趁机挥剑斩断黑气。那身影见势不妙,转身就往昆仑方向逃。望舒想去追,却被雪狐拉住了衣角。雪狐的尾巴已经蔫了,身上的毛都沾着黑气,正一点点往下掉:“女神,别追了……黑气里有蚀骨寒,你追过去会受伤的。”

望舒低头,见雪狐的耳朵上已经少了撮毛,露出的皮肤泛着青。她心里一软,蹲下身将它抱在怀里,月华源源不断地渡过去:“傻东西,你本可以不用管的。”

雪狐往她怀里缩了缩,尾巴轻轻扫过她的手:“你救了我,我也该救你。况且……”它抬头看了眼天河,“这些星子亮着,夜里才好看啊。”

那天后,天河岸边多了个毛茸茸的身影。雪狐的灵力恢复后,每日都在岸边引雪造雾,雾里的雪不冷,反倒带着点暖,落在星子上,像给星子披了层银纱。望舒偶尔会和它一起坐在云头,看雾里的星子眨眼睛,听雪狐讲昆仑山下的趣事——哪里的兔子最肥,哪里的野莓最甜,哪里的麂子会在雪地里跳舞。

秋分过后,昆仑传来消息,说玄冰崖下发现了个黑风洞,洞里的黑气已经散了,只留下根断了的骨杖。望舒知道,那身影或许还在暗处,但她不再担心。因为她的身边,有了会引雪的雪狐,有了会举星辉镜的星官,还有天河里千千万万亮着的星子。

这些光聚在一起,再浓的黑,也能照亮。

这夜,望舒又坐在西极山的老槐树下。雪狐蜷在她脚边,尾巴盖着她的鞋,像团暖烘烘的毛球。远处的天河里,伴狼星和天狼星的光缠在一起,岸边的雾里,雪狐引的雪正慢慢落,落在槐树叶上,凝成了颗颗银亮的露。

望舒轻轻舒了口气。她知道,往后的夜还会有风雨,还会有迷雾,但只要这些光还亮着,这夜就永远不会冷。因为每道光的背后,都藏着颗温热的心,像无数个小小的太阳,把这黑夜,烘成了最暖的模样。

望舒驭着月华巡过南天门时,忽见下界有片云生得古怪。那云是半透明的白,边缘却泛着层浅金,像被晨光染过,可此刻刚过戌时,凡间的日头早落了三个时辰。她停在云头细看,见那云正往西边飘,所过之处,连星子的光都柔和了些——寻常云气只会遮星,这云倒像在给星光裹层纱。

“那是‘承影云’。”身后忽然传来鹤鸣,南极仙翁骑着白鹿赶来,手里还拿着串柏子串,“上月我去蓬莱赴会,见东海海面起过这云,据说能承万物影子,连月光落在上面,都能映出三千里外的花影。”

望舒指尖凝起缕月华,轻轻探向那片云。月华落在云上,果然映出些细碎的影——是竹影,叶尖还垂着露,像刚被夜风吹过。她心里微动:“这云里的影子,是凡间的?”

“不单是凡间。”仙翁捻着柏子笑,“你再细看。”

望舒凝神望去,云影里忽然闪过片水光,水面浮着朵白荷,花瓣上站着只青蜓,翅膀上的纹路都清晰得很。她忽然认出那景致——是西海的映荷池,池边住着位守池的老蚌精,去年她去西海借明月砂时,还曾在池边歇脚。

“承影云能收天地间的闲影。”仙翁的声音轻了些,“只是这云性喜静,向来只在无人处飘,今日怎么会往人烟里去?”

话刚落,那片云忽然顿住,云影里的竹影和荷影渐渐淡了,竟慢慢映出座城——城墙是青灰色的,角楼挂着红灯笼,街上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正摇着拨浪鼓往前走。望舒认得这城,是凡间的洛城,三日前她还引着月光照过城门口的老槐树。

可此刻云影里的洛城,却有些不对劲。货郎的担子是空的,红灯笼的光暗沉沉的,连街上的石板路都像蒙着层灰。更奇的是,街上没有半个人影,只有风卷着落叶滚过街角,滚到座宅院门前——那宅院的门是朱红色的,门环上刻着朵梅花,望舒记得,这是洛城知府的家。

三日前她过洛城时,这宅院里还亮着灯。知府的小女儿正坐在窗前绣荷包,窗台上摆着盆晚菊,花瓣上沾着月光,亮得像撒了银粉。可此刻云影里的宅院,窗纸破了个洞,晚菊倒在盆里,连花盆都裂了道缝。

“这影不对。”望舒的指尖有些凉,“承影云映的该是眼前景,可这洛城……像遭了灾。”

仙翁捻柏子的手顿了顿:“怕是‘滞影’。”他抬头看了眼天,“上月北斗星偏了半分,怕是引动了地脉,有些地方的影子滞住了,没跟着实景变。这承影云怕是被滞影引来了。”

话音刚落,那片云忽然剧烈地晃了晃,云影里的洛城开始扭曲,街角的货郎担子忽然碎了,红灯笼的影化成缕烟,连那座宅院都慢慢淡了。望舒心里一紧:“滞影若散了,会怎么样?”

“轻则实景失了影,日头底下人走在街上,地上没影子;重则……”仙翁的声音沉了些,“滞影里的气会缠上实景,洛城怕是要真的变成云影里的模样。”

望舒没再犹豫,驭着月华往洛城去。刚到城门口,就觉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不是冬夜的冷,是影子里的阴寒,沾在衣上,像落了层霜。街上果然如影中所示,货郎的担子翻在地上,红灯笼歪在角楼边,只是石板路上多了些脚印,是往城中心去的。

她顺着脚印往前走,到了知府宅院前。朱红门是关着的,门环上的梅花刻痕还在,只是蒙了层灰。望舒抬手轻叩门环,门“吱呀”一声开了道缝,里面黑漆漆的,半点光都没有。

“有人吗?”她轻声问。

半晌,院里传来阵轻响,像有人碰倒了柴禾。望舒推开门进去,见西厢房的窗下蹲着个老妇,正抱着个破了口的瓦罐哭。那老妇是知府家的老仆,三日前望舒过洛城时,还见她在院里扫落叶。

“老妈妈,这是怎么了?”望舒走过去,指尖的月华亮了些,照亮了老妇的脸。

老妇抬起头,眼里满是泪:“女神……您可来了。三日前夜里,忽然刮了阵黑风,风过之后,城里的影子就都不对了。人走在街上,地上的影子不跟着动;夜里点灯,灯影粘在墙上撕不下来。昨日起,连东西都开始变——知府大人的官印忽然裂了,小小姐的绣架散了架,我这瓦罐……”她举起瓦罐,罐口的破缝里,正往外渗着灰黑色的气。

望舒伸手摸了摸瓦罐,那气沾在指尖,竟和上次的蚀夜气有些像,只是更淡,更阴。她抬头看向西厢房的窗,窗纸破的洞还在,只是窗台上的晚菊不见了,只剩下个裂了缝的空盆。

“小小姐呢?”

老妇的哭声更响了:“小小姐三天前就不见了。她房里的影子粘在墙上,像幅画似的,喊也不应,碰也碰不得。方才我来寻瓦罐,见那影子忽然淡了,我怕……我怕小小姐要没了……”

望舒心里一沉。她往正屋走去,刚到门口,就见墙上果然印着个影子——是个少女的影,梳着双丫髻,手里拿着根绣针,正低着头绣东西。只是这影子的颜色很淡,边缘像被水打湿了似的,正一点点往回缩。

“这是滞影。”望舒凝起月华,轻轻覆在墙上。月华刚触到影子,就觉一股阴寒的气顺着指尖往上爬,比院里的寒气重了十倍。她咬着牙将月华往里送,影子的颜色渐渐深了些,少女手里的绣针影竟动了动,针尖似乎挑了根线。

“是小小姐的灵气在撑着。”望舒松了口气,“她还活着,只是魂魄被滞影缠上了。”

她转身对老妇道:“您去院里找些带露的菊叶来,越多越好。”老妇虽不解,还是急忙去了。望舒则从袖中取出个玉瓶,倒出些粉末——是上次从天河里捞的银粉,混了些昆仑松脂炼的烟。

她将粉末撒在墙根下,又用月华引着粉末绕着影子画了个圈。刚画完,老妇就捧着菊叶回来了,叶上的露水还在往下滴。望舒将菊叶铺在影子前,指尖的月华裹着露水滴在影子上。

“小小姐,跟着露水走。”她轻声道,“我带你回家。”

露水顺着墙往下流,影子里的少女影忽然动了,双丫髻晃了晃,手里的绣针影掉在地上,化成缕青烟。紧接着,影子开始往门口飘,像被露水引着似的,飘到院中央时,忽然散成无数光点,光点聚了聚,慢慢凝成个少女的模样——正是知府的小女儿,只是脸色苍白,眼睛闭着。

老妇急忙上前抱住少女,泪珠子掉在少女脸上,少女的睫毛动了动,竟慢慢睁开了眼。

“张妈妈……”少女的声音很轻,“我好像做了个梦,梦里我一直在绣荷包,可线总也绣不完,针脚还粘在布上……”

望舒看着少女醒来,心里却没松快。洛城的滞影不是偶然,那阴寒的气和蚀夜气同源,怕是上次逃掉的那个黑衣人搞的鬼。她抬头看向天,见那片承影云还在洛城上空飘着,云影里不再是洛城,而是映出了片山林——林里有座破庙,庙门口站着个穿玄衣的人,手里握着根骨杖。

是他。

望舒指尖的月华骤盛。她知道,这场事还没结束。但此刻看着院里相拥的老妇和少女,看着窗台上重新抽出嫩芽的晚菊,她忽然觉得,无论那黑衣人藏在何处,无论他想掀起多大的风浪,只要这世间还有人守着灯火,还有人念着亲人,这黑夜就永远不会被阴寒吞噬。

因为最亮的光,从来都在人心底。

那夜,望舒没回天河。她坐在洛城的城楼上,看着月光一点点照亮街道,看着货郎重新挑起担子,看着角楼的红灯笼被人点亮,光透过灯笼纸,在地上映出团暖烘烘的影。远处的承影云慢慢飘向东方,云影里的山林越来越淡,最后化成缕烟,散在了月光里。

天快亮时,知府带着衙役寻到了城楼上。他对着望舒深深一揖:“多谢女神护佑洛城。”望舒摇摇头,指尖的月华落在他肩上:“不是我护佑洛城,是洛城人心里的光,护佑了自己。”

知府似懂非懂,却还是对着东方的晨光又揖了揖。望舒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街角,忽然觉得袖口有些沉,低头一看,竟是昨夜沾在袖上的菊叶露水,此刻正凝成颗颗银亮的珠,落在城楼上的石板上,打湿了片小小的影。

她轻轻舒了口气。东边的天已经泛白,星子们开始慢慢隐去,只有启明星还亮着,像颗不肯睡的眼。望舒知道,等日头升起,她便该回天河了。但她也知道,今夜过后,洛城的每个夜晚,都会有月光格外亮些,因为那些被照亮过的影子里,都藏着点暖烘烘的气,像无数个小小的月亮,在黑夜里,悄悄发着光。

望舒从洛城城楼下来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星子们渐次隐入云后,唯有启明星仍悬在天际,像枚被露水浸亮的银钉,钉住了黎明前的最后一缕夜色。她驭着月华往天河去,途经西极山时,忽见老槐树下站着个身影——青衫白袜,手里握着根竹杖,竟是守天河西岸的老星官。

“您怎么在这?”望舒落下云头,见老星官鬓角沾着星尘,袍角还挂着些细碎的冰碴,“可是天河又有异动?”

老星官转过身,手里捧着个木盒,盒盖缝里透出缕微光,像有星子被困在里面。“昨夜巡岸时,见天河水面漂着这个。”他将木盒递过来,声音带着些颤,“盒上刻着‘归墟’二字,我不敢擅动,想着您或许认得。”

望舒接过木盒,指尖刚触到盒面,就觉一股熟悉的阴寒气——和洛城滞影里的气、蚀夜气同源,只是更纯粹,像淬了冰的针,往骨缝里钻。她轻轻揭开盒盖,见里面铺着层青灰色的绒布,布上卧着枚玉佩,玉佩是月牙形状,却通体漆黑,只有边缘刻着圈极细的银纹,像被人用指甲划出来的。

“是‘锁影玉’。”望舒的指尖微微收紧,“古籍里说,这玉能锁天地间的影,无论是人影、物影,还是星影,一旦被锁入玉中,便会凝成‘滞影’,永世不得消散。”她想起洛城墙上的少女影,想起那些粘在地上的脚印,“洛城的滞影,怕是这玉搞的鬼。”

老星官凑近看了眼玉佩:“可这玉怎么会漂在天河里?归墟不是在东海之底吗?”

望舒将玉佩放回盒中,盖紧盒盖:“归墟是天地影的归宿,凡物湮灭后的影,都会顺着地脉流往归墟。这玉刻着‘归墟’二字,怕是有人从归墟底掘了这玉,故意让它顺着天河漂来——想借锁影玉的力,把天河的星影也锁成滞影。”

正说着,西极山后的云层忽然暗了。不是寻常的乌云,是种发灰的黑,像被揉皱的旧帛,连晨光都透不进来。望舒抬头,见那黑云正往天河方向涌,云尖卷着些细碎的影——是人影、树影、兽影,密密麻麻的,竟都是被锁影玉锁住的滞影。

“是他来了。”望舒将木盒收进袖中,周身月华骤盛,“上次在昆仑逃掉的黑衣人,他果然在打天河的主意。”

黑云转眼就到了天河东岸。云里传来阵骨杖点地的声响,“笃、笃、笃”,每响一声,就有无数滞影从云里钻出来,像被打散的墨,往星群里渗。守东岸的星官们举着星辉镜挡,可镜光撞在滞影上,竟像撞进了棉花里,半点用都没有。

“望舒,交出锁影玉。”黑云里传来个沙哑的声音,像碎石在磨铁锅,“这天地本就该有永夜,你偏要让星子亮着,让影子动着,太碍眼了。”

望舒驭着月华飞到云前,指尖凝起光剑:“你从归墟掘出锁影玉,锁了凡间的影,又想锁天河的星影,到底想做什么?”

黑云里的人笑了,笑声里带着股腥气:“我要让这天地变成座影牢。所有人都困在自己的影子里,永远重复昨日的事——挑担的永远挑担,绣花的永远绣花,连你这夜空女神,也永远只能守着这些不会动的星子。”

话音刚落,黑云里忽然飞出无数骨针,针上裹着滞影,直刺望舒面门。望舒挥剑斩断骨针,却见滞影落在天河水面,竟像墨滴入了清水,瞬间散开,把旁边的星子都染成了灰色。

“女神,星影在暗!”老星官急道,“天狼星的影开始粘在云上了!”

望舒回头,见天狼星的光果然暗了些,云面上凝着个巨大的星影,像幅被钉住的画,连伴狼星的光都透不进去。她心里一紧——星影若被锁成滞影,星子就会失去光泽,用不了三日,整个天河都会变成座死星墓。

“你以为锁了影,就能困住天地?”望舒忽然笑了,指尖的光剑染上层暖黄,那是西极山老槐树的灵气,“你忘了,影是跟着光动的。只要光不停,影就永远锁不住。”

她驭着月华冲向黑云,光剑上的暖黄灵气遇着滞影,竟像火星落进了干草堆,瞬间烧起了淡金色的火。滞影遇火,发出“滋滋”的声响,慢慢化成缕青烟,散在了云里。

黑云里的人显然没料到会这样,骨杖挥得更快了,无数滞影像潮水似的涌过来。望舒却不慌,她知道滞影最怕的不是月华,是带着“活气”的光——老槐树的灵气里有晨露的湿、晚风的软;星子的光里有流转的星轨、碰撞的星尘;甚至凡间货郎的拨浪鼓、少女的绣针,只要沾着人的气息,就是滞影的克星。

“星官们,引星辉!”望舒朗声道,“往西极山的方向引!”

老星官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挥袖将西岸的星辉聚成束,往西极山的方向送。东岸的星官们也跟着照做,无数道星辉像银线似的,从天河两岸往老槐树的方向牵。

星辉落在老槐树上,树叶瞬间亮了,像挂满了小灯笼。树影落在地上,不再是静止的团,而是随着风轻轻晃,叶尖的影扫过石凳,石凳的影竟也动了,像在微微摇晃。

“不可能……”黑云里的人声音发颤,“影怎么会动?”

“因为光在动。”望舒的光剑刺穿了黑云,直指里面的黑衣人,“你锁得住影,却锁不住光。只要有人还在挑担、还在绣花、还在夜里点灯,光就永远不会停,影就永远锁不住。”

光剑刺中黑衣人的刹那,他身上的黑气忽然散了,露出里面的真身——不是人,是团没有形状的灰影,像无数滞影揉成的球。灰影尖叫着往归墟的方向逃,望舒却没追。她知道,只要光还在,这团灰影逃到哪里,都会被光逼得现形。

天河的星影渐渐恢复了流动。天狼星的影从云面上飘下来,和伴狼星的影缠在一起,像两个捉迷藏的孩子。望舒落在天河岸边,见老星官正蹲在水边,用星辉洗着那些被滞影染灰的星子。

“女神,您瞧。”老星官指着水面,“这星子洗干净了,比以前更亮了。”

望舒低头,见水里的星子果然亮得很,光透过水面,在她的鞋尖上投了个小小的影,影随水动,像只眨着的眼。她忽然想起洛城城楼上的露水,想起老槐树下的叶影,想起伴狼星和天狼星缠在一起的光——原来这天地间,最牢的从来不是锁影玉,是光与影的牵绊。光在哪,影就去哪;影在哪,光就会追到哪。

那夜之后,望舒把锁影玉送回了归墟。她没把玉埋起来,而是放在了归墟底的块礁石上,礁石上长着株发光的草,草叶的光落在玉上,竟让那漆黑的玉佩透出点暖黄,像沾了老槐树的灵气。

她偶尔会去归墟看看。草还在长,玉还在亮,归墟底的影顺着水流往玉的方向漂,却不再被锁住,只是轻轻绕着玉转一圈,就继续往深处去,像在和老朋友打招呼。

秋分那日,望舒又坐在了西极山的老槐树下。老星官送来壶新酿的桂花酒,酒里泡着颗星子,是他从天河里捞的,亮得像块小月亮。

“女神,您说这酒喝了,会不会梦里也能看见星影?”老星官笑着倒酒。

望舒拿起酒杯,酒里的星子影在杯壁上晃,像在跳舞。她仰头饮尽,觉得股暖意从喉头流到心里,连指尖都暖了。

“或许会吧!”她望着天上的星子,“毕竟影是跟着光走的。心里有光,梦里的影也会亮着。”

老槐树的叶影落在她的衣上,随月光轻轻晃。远处的天河里,天狼星和伴狼星的光缠在一起,像根无形的线,把两颗星、两道影,牢牢地系在了永不褪色的夜空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