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 第767章 15 冰公主文殊菩萨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第767章 15 冰公主文殊菩萨

作者:Ann泠善然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8 18:47:24 来源:文学城

昆仑雪顶的玉虚殿上,祥云绕柱,万神垂首时,冰公主正立于琉璃阶前。她青丝绾着嵌雪玉冠,素白长袍上凝着未化的霜花,指尖轻抬便有冰晶自袖间簌簌落下——这便是统领北地冰原的女帝,千年间以冰雪为甲,护着万里冻土的生灵。

可当她褪下帝袍,换一身月白僧衣,手持念珠行至灵山时,迦叶尊者也需躬身行礼。佛陀曾言:“文殊师利,乃七佛之师。”谁又能想到,那在雪地里逐鹿的冰族女帝,与在莲座上讲解《华严经》的文殊菩萨,原是同一魂灵。此刻封神台上,天帝持册朗声道:“太阳女王司掌白昼光华,冰族女帝镇北地霜雪,文殊菩萨引众生慧路——三身归一位,当受万神朝贺。”她闻言颔首,眉梢的霜花与眼底的佛光,竟融成了一片温暖的光。

昆仑雪顶的玉虚殿封神大典已过三月,北地冰原却飘起了百年不遇的桃花雪。冰公主立于冰封的瀚海之畔,指尖抚过一块刻着“瀚海归墟”的古石,石上霜花簌簌剥落,露出底下细密的梵文——那是她当年在灵山听佛**时,随手刻下的《金刚经》片段。

忽有长风卷着金箔似的阳光掠过雪原,她素白的帝袍下摆泛起流金光泽。远处冰族长老匆匆赶来,捧着一枚裂开的冰晶符牌:“女帝,极北冰狱的镇魂锁碎了。”冰公主转身时,眼底霜色未褪,指尖已凝出三尺冰刃,可当她触到符牌上残留的魔气时,眉梢忽然轻颤——那魔气里裹着一缕熟悉的檀香,是灵山迦叶尊者座前的旃檀香气。

她未及细想,身形已化作一道流光穿破云层。耳畔既有冰族孩童追逐冰蝶的笑闹,又有灵山佛前的钟鸣,两种声响缠成丝线,牵引着她往南而去。落地时已在洛阳城外的白马寺,寺内银杏正落着金叶,一个穿青布僧衣的小沙弥正蹲在地上,用树枝画着奇怪的符咒——符咒边角凝着细小的冰晶,竟与冰狱镇魂锁上的纹路如出一辙。

“小师父,这符咒从何学来?”她换了身月白僧衣,声音里带着佛前的温润。小沙弥抬头,露出一双澄澈的眼睛:“是文殊菩萨托梦教我的,说洛阳城里有魔气藏在牡丹根下,要用冰符镇住。”话音刚落,街角忽然卷起一阵黑风,风中传来女子的啼哭,竟与千年前冰族被魔族围困时,她母亲的哭声一模一样。

她袖中念珠自动散落,化作十二道金光罩住黑风。待黑气散去,只见一株千年牡丹正簌簌落瓣,花根处缠着半截断裂的佛珠——那是她当年为救一只坠崖的雪狐,亲手掰断的本命佛珠。此刻断珠上的佛光与冰符的寒气交融,竟催生出一朵半冰半佛的奇异花盏。

“原来如此。”她轻抚花盏,指尖同时泛起冰蓝与鎏金两色光晕。千年前她身为冰族女帝,为护族人以身祭冰狱;后来魂归灵山,佛陀怜她执念未消,许她以文殊菩萨之身继续修行;而太阳女王的神职,原是天帝为补她祭狱时耗损的精元,特意赐下的白昼光华。三段人生本如散珠,却因这株被魔气侵染的牡丹,终于串成了完整的线。

此时天边忽现七彩祥云,天帝与佛陀的声音同时传来:“三身归一,方见本真。”她望着掌心半冰半佛的花盏,忽然明白所谓的身份,从来不是束缚。就像此刻,她既可以是护着冰族的女帝,也能是引众生的菩萨,更能是驱散黑暗的太阳女王。

当夜洛阳城里,有人看见一位白衣女子立于牡丹花丛中,左手凝着冰雪护住含苞的花骨,右手洒下金光驱散街角的暗影,头顶还有一轮小小的烈日,将寒夜照得如同白昼。而极北冰原的冰族孩童们说,那天夜里,他们看见女帝的宫殿顶上,开出了一朵比太阳还亮的冰莲花。

洛阳城的牡丹花开到第七日,冰雅泉指尖的花盏忽然泛起血色。她正坐在白马寺的藏经阁翻检古籍,忽见书页间夹着片半枯的雪莲——那是极北冰原特有的雪魂莲,花瓣上还凝着她当年亲手刻下的冰纹。

“女帝。”身后传来冰族大祭司苍老的声音。她转身时,看见老祭司捧着个冰封的玉盒,盒上缠着三道镇魂锁。“这是从冰狱底层挖出来的,”老祭司的手微微颤抖,“盒里的东西,每到月圆便会发出佛号。”

冰雅泉指尖抚过玉盒,锁扣上的冰晶立刻化作雾气。盒中静静躺着串紫檀佛珠,每颗珠子上都刻着“文殊师利”四字,可佛珠的绳结却是冰族皇族特有的“同心结”。她捏起一颗佛珠,忽然想起千年前的雪夜:那时她还是梳着双丫髻的冰公主,在灵山听佛**时,偷偷用冰丝给迦叶尊者的佛珠换了绳。

“洛阳的魔气还没散尽。”老祭司忽然道。话音刚落,藏经阁的窗棂“咔”地裂开,窗外的月光竟染着墨色。冰雅泉抬手召来日光,金色的光华里,她看见街角的石狮子眼窝淌出黑血——那血珠落地时,竟化作无数细小的冰刺,刺上还缠着梵文经咒。

“是天魔的‘蚀魂咒’。”她指尖凝出冰刃,刃面映出自己的模样:左眼是冰族女帝的竖瞳,右眼却浮着文殊菩萨的卍字印。“这咒需用三种力量破解。”她望向老祭司,“请借冰族的‘镇水灵珠’一用。”

三日后的月圆夜,洛阳城的钟鼓楼顶聚起漫天黑雾。冰雅泉立于楼顶,左手托着镇水灵珠,右手捏着紫檀佛珠,头顶悬着一轮缩小的太阳。黑雾中传来天魔的狂笑:“你以为三身合一便能胜我?当年你祭冰狱时,我已吞了你半片魂魄!”

话音未落,黑雾里忽然飘出片雪魂莲。冰雅泉的心猛地一缩——那是她母亲临终前给她的遗物,当年随她祭狱时一同焚了。“你把我母亲的魂魄藏在哪?”她的声音带着冰裂般的颤音,左眼的竖瞳瞬间覆上霜花。

“就在你心底的冰狱里。”天魔的声音化作毒蛇般的细语,“你以为文殊菩萨的慈悲能掩盖女帝的杀心?你以为太阳女王的光明能融化冰公主的执念?”

冰雅泉忽然笑了。她抬手扯断头上的玉冠,青丝如瀑布般散开,发间同时落下冰晶与莲花。“我本就是冰雅泉。”她将镇水灵珠按在眉心,紫檀佛珠化作金光融入血脉,头顶的太阳忽然炸开,化作漫天金雨。“是护着冰族的女帝,是引众生的菩萨,是驱散黑暗的太阳女王,更是那个在雪地里拾雪莲的小丫头。”

金光里,她看见天魔的真身——那竟是她当年祭狱时,从自己魂魄里扯下的半片戾气。而戾气深处,果然锁着母亲的残魂。“傻孩子。”母亲的声音温柔如旧,“娘从来没怪过你。”

那一刻,冰雅泉左眼的霜花与右眼的卍字印融成了暖光。她抬手抱住母亲的魂魄,掌心同时涌出冰雪、佛光与日光。天魔在三道光华中惨叫着消散,洛阳城的石狮子眼窝淌出清泉,钟鼓楼的角铃重新响起,连极北冰原的雪魂莲都在同一时刻绽放。

次日清晨,白马寺的小沙弥发现藏经阁的窗棂补好了,窗台上放着串紫檀佛珠,绳结是冰族的同心结,珠子上却刻着太阳纹。而极北冰原的冰族孩童说,女帝的宫殿顶上,那朵冰莲花里坐着位白衣女子,左手抱着雪狐,右手翻着佛经,头顶还有太阳照着,连殿角的冰棱都暖得发着光。

洛阳城的晨光漫过钟鼓楼时,冰雅泉正蹲在白马寺的莲池边,看着池底的碎光发呆。昨日消散的天魔戾气里,藏着一缕她从未察觉的气息——既不是冰族的霜寒,也不是灵山的佛光,倒像极了太阳真火淬炼过的金石味。

“女帝,灵山来人了。”冰族大祭司的声音带着些微颤,他身后跟着个穿朱红袈裟的老僧,袈裟边角绣着金色的日轮纹。冰雅泉起身时,看见老僧胸前挂着串琥珀佛珠,每颗珠子里都凝着片小小的太阳花。

“文殊师利菩萨。”老僧躬身行礼,琥珀佛珠在晨光里泛着暖光,“佛陀让我送来这个。”他掌心托起个半透明的琉璃盏,盏中浮着枚月牙状的玉珏,玉珏上刻着“曦和”二字——那是上古太阳女神的名号。

冰雅泉指尖刚触到琉璃盏,盏中忽然飞出无数金红色的光点,绕着她的发梢打转。她忽然想起三百年前,自己初登太阳女王之位时,天帝曾赐下块刻着“曦和”的玉牌,说她的神职原是补上古神位的缺。那时她只当是句寻常的封赏,此刻看着盏中玉珏,心口忽然像被日光烫了下。

“天魔的戾气虽散,可它藏在三界的‘隙缝’还没堵上。”老僧的声音沉了些,“佛陀说,那些隙缝在极南炎洲的熔岩层里,需用太阳真火与冰雪之力一同封镇。”

三日后,极南炎洲的火山口腾起冲天的热浪。冰雅泉站在熔岩石上,素白的帝袍被烤得微微发亮,可衣摆处凝结的冰晶却丝毫未化。她左手捏着灵山送来的琉璃盏,右手凝着冰族的镇水灵珠,头顶的太阳虚影比往日更盛,将周遭的岩浆都映成了金红色。

“往下走三百丈,就是第一个隙缝。”大祭司捧着块测温的冰晶镜,镜面上的刻度已飙到了极致,“女帝,此处温度能熔金化铁,您的冰魄……”

“无妨。”冰雅泉轻笑一声,指尖的镇水灵珠忽然化作一道冰蓝色的光带,缠上她的手腕。她纵身跃下熔岩时,看见岩壁上布满了细密的纹路——既像冰族古老的符咒,又像灵山经卷上的梵文,最奇特的是,纹路交汇处都嵌着小小的太阳纹。

“原来如此。”她落在一处稍平的岩台上,看着脚下泛着黑气的隙缝,忽然明白了。上古时曦和女神身陨后,她的魂魄碎成了三缕:一缕坠向北地,成了冰族的先祖;一缕飘向灵山,被佛陀点化成文殊菩萨的法身;最后一缕留在太阳宫,直到三百年前,才与她这个“冰族女帝”的魂魄相合,成了太阳女王。而天魔的戾气,正是从曦和魂魄碎裂的隙缝里钻出来的。

她抬手将琉璃盏按在隙缝上,盏中玉珏立刻发出刺眼的光。同时,右手的镇水灵珠化作无数冰针,扎进隙缝周围的岩壁里。冰与火在这一刻竟没有相斥,反而缠成了金蓝相间的光带,将黑气一点点逼了回去。

可当第二个隙缝被封住时,冰雅泉忽然觉得心口发闷。她靠在滚烫的岩壁上,看见自己的指尖竟泛起了半透明的光泽——太阳真火与冰雪之力在体内冲撞,竟快要撑裂她的魂魄。

“文殊师利,莫忘初心。”忽然,灵山的钟鸣穿透了岩层,她腰间的紫檀佛珠自动散开,化作金色的光网,将她的魂魄稳稳兜住。同时,极北冰原的方向传来无数冰族孩童的呼喊:“女帝姐姐,要平安啊!”那些声音化作细小的冰蝶,穿过岩层落在她的发梢,蝶翅上的霜花竟带着太阳的温度。

“我记得。”冰雅泉深吸一口气,掌心同时涌出冰蓝与金红两色光晕。她想起自己还是梳双丫髻的冰公主时,在雪地里救过一只冻僵的雪狐;想起在灵山听佛**时,为迦叶尊者缝补过磨损的袈裟;想起初当太阳女王时,为了让北地的冰族能晒到更多阳光,亲手调整过白昼的时长。

原来所谓的“三身合一”,从来不是要舍弃某一个身份,而是要记得每一个身份里的自己——护着族人的温柔,引着众生的慈悲,驱散黑暗的光明,都是她冰雅泉。

当最后一个隙缝被封住时,极南炎洲的火山忽然安静了。冰雅泉站在熔岩层的最深处,看着周身缠绕的金蓝光带,忽然笑了。她抬手摘下头上的玉冠,青丝散开时,发间同时落下冰晶、莲花与太阳花。岩壁上的纹路在这一刻全部亮起,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图腾——左边是冰族的雪狼,右边是灵山的莲花,中间是一轮小小的太阳,而图腾的正中央,刻着“冰雅泉”三个字。

回到地面时,极南炎洲的熔岩层上竟开出了一片奇异的花。那些花一半是冰白色的花瓣,一半是金红色的花瓣,花心处结着小小的冰晶,却在阳光下暖得发烫。

“这花该叫什么名字?”大祭司蹲在花前,小心翼翼地碰了碰花瓣。

冰雅泉望着远处初升的太阳,眼底的霜色与佛光融成了一片暖光:“就叫‘归一花’吧。”

后来,三界里渐渐传开了些奇事。有人说在极北冰原的雪夜里,看见女帝的宫殿顶上,太阳花与冰莲花并排开着;有人说在灵山的莲池边,看见文殊菩萨的佛珠串着冰族的同心结;还有人说在洛阳城的牡丹花丛中,一位白衣女子左手凝着冰雪,右手洒着金光,头顶的太阳虚影里,藏着张梳双丫髻的少女脸。

而冰雅泉自己,有时会在雪地里陪冰族孩童堆雪人,有时会在灵山为新入门的沙弥讲解经卷,有时会坐在太阳宫的台阶上,看着白昼的光华漫过三界。她不再刻意想起自己是谁,因为无论是冰族女帝、文殊菩萨,还是太阳女王,都是她——是那个在时光里,既守住了温柔,又留住了光明的冰雅泉。

归一花开满极南炎洲的第三年,冰雅泉在灵山讲经时,指尖的念珠忽然断了。紫檀珠子滚落在莲座下,其中一颗裂开的珠子里,竟嵌着半片透明的鳞甲——那鳞甲泛着极北冰海特有的幽蓝,边缘还凝着未化的霜花。

“菩萨,北地传来急报。”迦叶尊者捧着片冰晶符牌匆匆入殿,符牌上的雪狼图腾正一点点褪色,“冰海的‘镇渊石’裂了,海底的‘寒息’溢出来,已经冻僵了三族的渔猎队。”

冰雅泉拾起裂珠时,鳞甲上忽然映出画面:极北冰海的浪涛正凝成冰柱,海面上漂浮着无数冰雕似的渔船,而海底深处,一块刻着梵文的黑色礁石正寸寸碎裂。她指尖一颤——那礁石是千年前她刚成为文殊菩萨时,特意从灵山带往冰海的“定海珠”,当年亲手以佛印镇在渊底,为的是护冰族子民免受海啸之苦。

“我去看看。”她起身时,月白僧衣已化作素白帝袍,发间的莲花珠钗凝出霜花。迦叶尊者望着她的背影,忽然道:“菩萨,您的帝袍下摆,还绣着灵山的莲纹。”冰雅泉低头,见素白的衣料上,冰纹与莲纹缠成了圈,圈里竟藏着个小小的太阳纹。她轻笑一声,身形已化作流光穿破云层。

极北冰海的浪头足有千丈高,冰雅泉落在冰封的渔船上时,听见冰层下传来细微的梵音。她俯身将耳朵贴在冰面,那声音忽远忽近——既像她当年在灵山讲的《楞严经》,又像冰族长老传唱的《寒渊古歌》。“是定海珠在碎。”身后传来冰族大祭司的声音,他手里捧着个铜盆,盆中盛着半盆融化的冰水,水里浮着几片碎玉,“这是从冰海里捞上来的,玉上的纹路……”

冰雅泉捏起一片碎玉,指尖立刻泛起刺痛。碎玉上的纹路一半是佛印,一半是冰族的“镇魂符”,而纹路断裂处,竟嵌着缕金红色的光——那是太阳真火的气息。她忽然想起三百年前初当太阳女王时,为了让北地冰原回暖,曾将一缕太阳真火封入冰海,想借火力融化厚冰,却没料到真火与佛印、冰符相冲,竟在千年后撑裂了定海珠。

“寒息是从海底的‘渊眼’冒出来的。”大祭司指着冰海中央的漩涡,漩涡里泛着墨蓝色的光,“老人们说,渊眼里锁着冰族的‘先祖魂’,要是寒息全溢出来,别说渔猎队,连极北的雪山都要被冻裂。”

冰雅泉纵身跃向漩涡时,衣摆的莲纹忽然亮起。她沉入冰海百丈,看见定海珠的碎片正围着渊眼打转,碎片上的佛印与冰符在寒息里忽明忽灭。而渊眼深处,一团幽蓝色的雾气正缓缓上浮,雾气里隐约能看见无数人影——那是冰族历代先祖的魂魄,被寒息冻得蜷缩成一团。

“原来如此。”她指尖凝出冰刃,刃面映出自己的模样:左眼的冰族竖瞳覆着霜花,右眼的佛印泛着金光,而眉心处,太阳纹正缓缓旋转。她当年封入冰海的太阳真火,本是好意,却因三股力量互不相容,反倒成了毁珠的祸根。如今要救先祖魂,需同时用佛印稳住魂魄、用冰符镇住寒息、用太阳真火融化碎珠,可三股力量一旦同时催动,稍有不慎便会让她自己的魂魄碎裂。

“女帝!”冰海面上传来冰族孩童的呼喊,数十个穿着兽皮的小娃娃正跪在冰上,手里捧着点燃的松明——那是冰族最古老的“祈愿礼”,传说能为族人引来光明。松明的火光穿透冰层,在渊眼里投下细碎的暖光,先祖魂在光里竟微微舒展了些。

冰雅泉忽然笑了。她抬手扯断发间的珠钗,青丝在冰海里散开,发梢同时凝出冰晶、莲花与金红色的光点。“我是冰雅泉啊。”她轻声说,指尖同时涌出三股力量:佛印化作金色的网,兜住上浮的先祖魂;冰符凝成蓝色的锁,缠住渊眼的寒息;而太阳真火化作金红色的线,将定海珠的碎片一片片串起。

三股力量在冰海里缠成光团,冰雅泉只觉得魂魄像被撕裂成三瓣,又在剧痛里慢慢合拢。她看见自己的魂魄里,既有梳双丫髻的冰公主在雪地里拾雪莲,又有穿僧衣的文殊菩萨在灵山翻经卷,还有披太阳纹帝袍的女王在云端调整日光。原来所谓的“三身合一”,从来不是让某一种身份占据上风,而是让每一个“自己”都在魂魄里安身——护族人的冰公主,引众生的文殊,暖北地的太阳女王,本就是同一颗心里长出来的枝丫。

当定海珠被重新串起时,渊眼的寒息忽然化作漫天冰蝶。冰蝶绕着先祖魂飞了三圈,竟渐渐凝成了透明的冰晶,冰晶里嵌着缕金红色的光——那是太阳真火与寒息交融的模样。冰雅泉托着先祖魂上浮时,看见冰海面上的松明火正连成一片,冰族孩童们的歌声穿透冰层:“雪落时,有女帝执冰;花开时,有菩萨持莲;日升时,有女王引光……”

她浮出冰海时,晨曦正好漫过冰原。定海珠在她掌心缓缓旋转,珠上的佛印、冰符与太阳纹缠成了圆,圆心里刻着“冰雅泉”三个字。冰族长老们跪在冰上,望着她忽然泣不成声——他们看见女帝的衣摆上,莲纹、冰纹、太阳纹缠成的圈里,正开着一朵小小的归一花。

三个月后,灵山的迦叶尊者去极北冰原送经卷,看见冰雅泉正蹲在雪地里,教小娃娃们用松明画符。她手里的树枝既画着佛印,又画着冰符,而符的末尾,总不忘点上一个小小的太阳。雪地里的归一花开得正盛,半冰半金的花瓣上,落着只金红色的蝴蝶——那蝴蝶的翅膀上,一半是莲纹,一半是冰族的雪狼图腾。

“菩萨,您的念珠修好了?”迦叶尊者指着她腕上的紫檀串,串珠的绳子是冰族的同心结,结上还坠着片小小的太阳花。

冰雅泉抬头时,阳光正好落在她眼底,霜色与佛光融成了暖光:“不是修好了,是终于懂了——原来所谓的‘归一’,不是让所有身份变成一个模样,而是让每一个模样,都活得像自己。”

话音刚落,极北冰原的雪山上忽然传来雪崩的轰鸣,可雪崩落下的雪块在触到地面时,竟化作了漫天的冰蝶与金蝶。冰族孩童们拍手欢呼,说那是先祖魂在与太阳花玩耍,而迦叶尊者望着冰雅泉的背影,忽然发现她的帝袍下摆,不知何时又多了片归一花的绣纹,绣纹里的冰公主、文殊菩萨与太阳女王,正并肩坐在雪地里,手里都捧着一朵半冰半金的花。

极北冰原的归一花开到第十个年头时,冰雅泉在整理冰族古籍时,发现了一本泛黄的《寒渊秘录》。书页里夹着张褪色的兽皮卷,上面用朱砂画着幅奇怪的星图——北斗七星的斗柄处,额外缀着三颗星,一颗泛着冰蓝,一颗透着金光,还有一颗裹着金红,三颗星的连线恰好形成“雅泉”二字的古体。

“这星图……”冰族大祭司凑过来看时,指尖忽然颤了颤,“老祖宗传下的说法里,极北的‘归墟星’三千年一亮,亮时会引动三界的‘灵脉’。可这星图上的三颗星,倒像是……”

“像是冰族、灵山和太阳宫的灵脉汇聚点。”冰雅泉指尖抚过星图,朱砂痕迹在她掌心泛起暖意。她忽然想起五百年前,自己还是个梳双丫髻的冰公主时,曾在雪夜里看见过三颗异色的星,那时以为是错觉,如今看来,竟是早有预兆。

话音未落,殿外忽然传来冰裂的脆响。极北冰原的“通天冰柱”——那根传说是冰族先祖以魂魄凝成的支柱,竟从顶端开始寸寸碎裂,碎冰里飘出无数银色的光点,在空中聚成一行字:“归墟星动,灵脉错位,三界将有大旱。”

冰雅泉纵身跃到冰柱顶端时,看见光点里映出了灵山的景象:莲池里的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千年古莲的花瓣簌簌掉落;又映出太阳宫的回廊:原本温暖的日轮石竟变得滚烫,连栖息在檐角的金乌鸟都焦躁地拍着翅膀。她指尖凝出冰刃,想将碎冰重新凝合,可冰刃刚触到光点,就被一股金红色的力量弹开——那是太阳真火的气息,却比她平日里掌控的更烈,带着股不受约束的燥意。

“是归墟星的引力打乱了灵脉。”灵山的迦叶尊者忽然出现在冰柱旁,他手里捧着半片焦黑的莲叶,“灵山的‘智慧泉’快干了,泉眼处的佛印正在褪色。佛陀说,这是因为三界的灵脉原本各守其位,如今被归墟星引着互冲,冰族的寒脉冻住了炎脉,太阳的炎脉又烤干了佛脉。”

冰雅泉望向星图上的三颗星,忽然明白了。冰族的灵脉在极北冰原,属“寒”;灵山的灵脉在智慧泉,属“静”;太阳宫的灵脉在日轮石,属“炎”。三脉本如三足鼎,互相制衡,可归墟星一动,三脉的力量便像脱缰的野马,寒脉过盛则冻裂土地,炎脉过烈则引发大旱,静脉衰竭则众生失智。而能同时调和三脉的,只有同时拥有三脉气息的她。

“归墟星最亮的时候,在七日之后的子时。”迦叶尊者展开一幅灵山的星图,与冰族的兽皮卷拼在一起,“那时三脉的交汇点会出现在‘无妄海’,需有人在那里布下‘三才阵’,用寒、静、炎三股力量重新锁住灵脉。”

无妄海是三界的交界地,传说那里的海水既不结冰也不蒸发,水底沉着上古神人的法器。冰雅泉带着冰族的“镇水灵珠”、灵山的“智慧泉露”和太阳宫的“日轮石碎片”来到无妄海时,海面正泛着诡异的紫雾。她沉入海底百丈,看见三股不同颜色的水流在互相冲撞:幽蓝色的是冰族寒脉,金色的是灵山佛脉,金红色的是太阳炎脉,三股水流撞在一起,竟将海底的礁石冲得粉碎。

“三才阵需以自身为引。”冰雅泉想起古籍里的记载,将镇水灵珠按在眉心,智慧泉露洒在发间,日轮石碎片握在掌心。刹那间,她的身形竟同时映出三个影子:一个穿素白帝袍,指尖凝着冰晶;一个披月白僧衣,周身绕着佛光;一个着金红长裙,头顶悬着太阳。三个影子渐渐合为一体,她的左眼映着冰海,右眼浮着莲座,眉心的太阳纹里,竟开出了一朵半冰半金的归一花。

当归墟星升到头顶时,无妄海的海水忽然静止了。冰雅泉念起冰族的《寒渊古歌》,又诵起灵山的《金刚经》,最后唱起太阳宫的《曦和谣》。三股歌声缠成丝线,引着海底的三脉水流缓缓旋转。她能感觉到寒脉的刺骨、佛脉的温润、炎脉的灼热在体内冲撞,可每当疼得快要裂开时,就会想起些细碎的往事:

想起在极北冰原,她第一次以冰族女帝的身份主持祭典,长老们将镇水灵珠挂在她颈间,说“女帝的霜里,该藏着族人的暖”;想起在灵山,佛陀将智慧泉露洒在她发间,说“菩萨的静里,该装着众生的苦”;想起在太阳宫,天帝将日轮石碎片放在她掌心,说“女王的炎里,该留着万物的生”。

原来所谓的“调和三脉”,从来不是要压制某一股力量,而是要让寒里有暖、静里有生、炎里有柔——就像她自己,既是护着冰族的女帝,也是引着众生的菩萨,更是暖着三界的太阳女王,三身本就是一体,三脉自然能相融。

当三才阵布成时,无妄海的海水泛起了七彩的光。冰雅泉浮上海面,看见极北冰原的通天冰柱重新凝合,灵山的智慧泉涌出了新的泉水,太阳宫的日轮石恢复了温润的光泽。而归墟星在天边化作一道流光,落在她掌心,凝成了一颗三色的珠子:一半冰蓝,一半金色,一半金红,珠心里刻着“雅泉”二字。

回到极北冰原时,冰族的孩童们正围着归一花唱歌。冰雅泉蹲在花前,看着花瓣上的霜纹、莲纹与太阳纹,忽然发现三纹交汇处,竟藏着个小小的孩童笑脸——那是她小时候,在雪地里拾雪莲时的模样。

“女帝姐姐,你看!”一个小娃娃指着天边,那里正挂着三颗异色的星,“星星在笑呢!”

冰雅泉抬头,看见三颗星的光落在雪地上,映出三个影子:一个在堆雪人,一个在翻经卷,一个在追着金乌鸟跑。她忽然明白,所谓的“三身合一”,不是要变成一个完美的神,而是要记得每一个阶段的自己——那个会在雪地里摔跤的小丫头,那个在灵山困惑的僧尼,那个在太阳宫笨拙地调整日光的女王,都是她冰雅泉。

后来,三界里再没有过灵脉错位的事。有人说在无妄海的海底,看见了一座奇怪的宫殿,殿顶既覆着冰雪,又开着莲花,还嵌着小小的太阳;有人说在极北冰原的雪夜里,听见女帝在唱灵山的经歌,歌声里带着太阳的暖意;还有人说在灵山的莲池边,看见文殊菩萨的佛珠串着冰族的同心结,结上坠着的日轮石,正映着个梳双丫髻的少女脸。

而冰雅泉自己,依旧会在雪地里陪孩童们堆雪人,在灵山为沙弥们讲经,在太阳宫看着日光漫过三界。她不再纠结自己是谁,因为无论是冰族女帝、文殊菩萨,还是太阳女王,都是她——是那个在时光里,既守住了寒,又留住了暖,既带着静,又藏着生的冰雅泉。就像无妄海海底的三才阵,寒、静、炎三脉缠成圆,圆心里的那朵归一花,永远开得正好。

无妄海三才阵布成后的第五个年头,极北冰原的“融雪节”遇上了百年难见的晴日。冰雅泉坐在冰封的瀚海之畔,看着族里的小娃娃们用融雪堆“太阳雪人”——雪人头顶插着松枝做的“佛光”,鼻尖嵌着块亮晶晶的冰晶,竟是把她的三种模样揉在了一起。

“女帝姐姐,你看这个!”穿红袄的小阿蛮捧着块冰雕跑过来,雕的是朵四瓣花:一瓣凝着霜纹,一瓣刻着莲纹,一瓣嵌着太阳纹,最妙的是第四瓣,竟雕成了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脸。冰雅泉指尖刚触到冰雕,花瓣上忽然沁出细密的水珠,水珠落在雪地上,竟长出株嫩绿的芽——极北的冻土从不开春,这芽却顶着层金红的光,像是被太阳晒暖了的冰。

“这是……”冰族大祭司颤巍巍地摸了摸芽尖,忽然脸色发白,“老祖宗的《寒渊秘录》里写过,‘四象生芽,旧界将倾’。这芽既有冰族的寒息,又有灵山的佛光,还有太阳的火气,最要命的是这丫头脸——那是‘本相芽’啊!”

话音未落,天边忽然掠过道黑影。冰雅泉抬头时,看见灵山的迦叶尊者正踏着佛光急降,袈裟下摆焦黑了大半,手里紧攥着半片燃烧的经卷。“菩萨!灵山的‘万佛壁’裂了!”他声音发颤,经卷上的梵文在火里扭曲成字,“壁上的佛像都在流眼泪,泪水里……映着极北的雪!”

冰雅泉捏碎掌心的冰雕,本相芽在她指尖化作道流光,径直冲向太阳宫的方向。她驾着冰晶追去时,看见沿途的景象乱成了团:极南炎洲的熔岩层上结着冰花,洛阳城的牡丹开成了雪白色,而太阳宫的日轮石旁,竟长出了株巨大的雪莲,花瓣上还缠着金色的佛珠链。

“是‘界隙’在乱。”迦叶尊者追上她时,手里多了面青铜镜,镜中映着三界的脉络——原本泾渭分明的寒、佛、炎三脉,此刻正像被搅乱的丝线,缠得密密麻麻。“佛陀说,这是因为你布下三才阵后,三脉的力量融得太透,反倒让旧有的‘界障’松了。现在三界的灵物都在‘认主’,雪莲往太阳宫长,牡丹往冰原开,再这样下去,整个三界都会变成混沌的一团!”

冰雅泉落在太阳宫的雪莲旁,指尖抚过缠着佛珠的花瓣。忽然,雪莲的花蕊里传出阵细微的啼哭,像极了千年前她刚成为冰族女帝时,在冰狱外听到的婴孩哭。她俯身细看,竟看见花蕊深处嵌着枚小小的玉珏,珏上刻着“雅泉”二字——那是她当冰公主时,母亲给她的满月礼,当年随她祭冰狱时早该碎了。

“原来如此。”她指尖的本相芽忽然亮了,“不是三脉在乱,是我的‘本相’在找回家的路。”她想起自己刚成为文殊菩萨时,为了断“尘缘”,亲手将母亲的玉珏扔进了灵山的智慧泉;后来当太阳女王,又把冰族的本命冰晶埋进了太阳宫的土里;而成为女帝后,更是将梳双丫髻时戴过的银钗封进了冰狱。三身各藏了段记忆,如今三脉相融,那些被藏起来的“本相”,竟顺着灵脉找回来了。

“要稳住界隙,得把本相归位。”冰雅泉将玉珏从花蕊里取出,指尖同时泛起三种光:她用佛光护住雪莲,不让太阳真火烤焦花瓣;用冰符镇住日轮石,不让火气漫去极北;再引一缕太阳真火烧断缠在雪莲上的佛珠——不是要拆散,而是要让每样东西回到该在的地方。

可当她赶往灵山时,万佛壁的裂缝里竟涌出了无数冰蝶。冰蝶落在佛像上,竟在金光里凝成了冰雕,雕的全是她当冰公主时的模样:有的在雪地里追狐狸,有的在冰湖上滑冰,还有的在偷偷给佛前的香炉插雪莲。“菩萨,壁上的佛像在变!”小沙弥指着最高处的文殊像,像上的菩萨正慢慢褪下僧衣,露出底下的冰族帝袍,“佛像的眼睛……在往极北看!”

冰雅泉纵身跃上佛壁,指尖按在文殊像的眉心。她能感觉到,佛像里藏着她当年埋的银钗——那时她刚成为菩萨,总觉得冰族女帝的身份是“执念”,便将银钗封进了像里,想断了与北地的联系。可此刻银钗在佛光里发烫,竟顺着她的指尖,飞回了极北冰原的冰狱方向。

“执念不是要断,是要认。”佛陀的声音忽然在壁间响起,“你藏起银钗,是怕女帝的‘刚’扰了菩萨的‘静’;埋了冰晶,是怕公主的‘柔’弱了女王的‘烈’;扔了玉珏,是怕女儿的‘情’乱了佛的‘空’。可三身本就是一体,藏起一段,便缺了一角,界隙自然会乱。”

冰雅泉望着裂缝里涌出的冰蝶,忽然笑了。她抬手扯断发间的珠钗,青丝散开时,发梢同时落下冰晶、莲花与金红色的光点。她不再刻意用佛光压着冰息,也不再用太阳火融着霜花,就那样任由三种力量在体内流转——左眼的冰族竖瞳映着极北的雪,右眼的佛印照着灵山的莲,眉心的太阳纹暖着三界的土,而心口处,那枚母亲给的玉珏正微微发烫。

她在万佛壁上走了一圈,每走一步,就有一段记忆顺着指尖回到归处:她将银钗从佛像里取出,送回冰狱的冰棺旁,那里放着她当女帝时穿的第一套帝袍;她把冰晶从日轮石下挖出,埋回极北的瀚海之畔,那里有她堆的第一个雪人;她又去灵山的智慧泉,捞起当年扔的玉珏,用冰丝串起来,挂在颈间——玉珏贴着心口,竟在佛光里沁出了暖意。

当最后一段记忆归位时,三界的界隙忽然静了。极南炎洲的冰花化作了水汽,洛阳城的白牡丹染回了粉色,太阳宫的雪莲慢慢谢了,花瓣落在地上,竟长出了片归一花。而极北冰原的本相芽,此刻已长成了株小树,树上结着三种果:冰蓝色的果里嵌着银钗,金色的果里裹着佛珠,金红色的果里,藏着块小小的太阳石。

冰雅泉坐在瀚海之畔的小树下,看着族里的小娃娃们围着树唱歌。阿蛮踮着脚够果子,却被片落下的花瓣迷了眼,揉着眼睛喊:“女帝姐姐,树上有好多你!”冰雅泉抬头,看见花瓣上的影子:有的穿帝袍,有的披僧衣,有的着长裙,还有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正坐在枝桠上,手里拿着颗三色的果。

“那都是我啊。”她笑着摘下颗果,果壳裂开,里面既不是冰,也不是佛,更不是太阳,而是颗温温的、带着心跳的珠子——珠子里映着片雪,雪上开着莲,莲旁照着太阳,而雪地里,一个小姑娘正弯腰拾着什么,发间的银钗亮得像颗星。

后来,三界里再没有过界隙乱的事。有人说在极北冰原的融雪节上,看见女帝的发间既插着银钗,又挂着佛珠,眉心还映着个小小的太阳;有人说在灵山的万佛壁前,看见文殊菩萨的僧衣下摆绣着冰族的霜纹,脚边开着归一花;还有人说在太阳宫的日轮石旁,一位白衣女子正坐着翻书,书里夹着片雪莲,书页上的字,一半是梵文,一半是冰族的古体。

而冰雅泉自己,依旧会在雪地里陪孩童们堆雪人,只是如今堆的雪人,既有冰做的身子,又有佛光的顶,还会在鼻尖嵌块太阳石;她依旧会在灵山讲经,只是讲《金刚经》时,会说起极北冰原的雪如何反光;她依旧会在太阳宫调整日光,只是会特意让北地的雪多晒会儿暖,让灵山的莲多照些光。

她不再怕哪段记忆“扰”了身份,因为她终于懂了:所谓的“三身合一”,不是要把自己活成完美的神,而是要活成完整的“人”——有女帝的刚,也有公主的柔;有菩萨的静,也有女儿的情;有女王的烈,也有小丫头的痴。就像那株本相树,根扎在极北的冻土,叶沐着灵山的佛光,花迎着太阳的暖,却能在三界的风里,长得枝繁叶茂,结出属于“冰雅泉”的果。

融雪节的最后一天,阿蛮捧着颗三色果跑过来,果壳上沾着片归一花的花瓣。“女帝姐姐,这果能吃吗?”冰雅泉笑着剥开果壳,里面的果肉既带着冰的甜,又有佛的香,还有太阳的暖。她分给每个小娃娃一块,看着他们眯着眼睛笑,忽然觉得,所谓的“神位”,从来不是要高高在上,而是要在三界的烟火里,把每一个“自己”,都活成能暖着人的模样。

天边的归墟星又亮了,这一次,三颗异色的星旁,多了颗小小的、温温的星。冰雅泉望着那颗星,指尖的玉珏轻轻发烫,她知道,那是她的“本相星”——不管是女帝、菩萨还是女王,那颗星永远亮着,照着她从雪地里走来的路,也照着她要往烟火里去的方向。

本相树结果的第三个秋天,极北冰原飘来一缕奇异的桂花香。冰雅泉正在整理冰族藏经阁,鼻尖忽然萦绕着甜暖的香气——这气味不属于北地,倒像极了灵山桂树下的味道。她推开窗,看见漫天冰蝶正托着片金桂花瓣往南飞,花瓣上凝着层薄霜,霜纹里嵌着细小的梵文。

“女帝,灵山加急符讯。”冰族信使捧着块冰晶符牌闯入,符牌上的佛光正一点点被寒气侵蚀,“迦叶尊者说,灵山的千年桂树忽然开满了冰花,花瓣落处结着冰棱,棱上全是冰族的镇魂咒。”

冰雅泉指尖抚过符牌,忽然想起百年前刚成为文殊菩萨时,曾在桂树下埋过一捧极北的雪——那时她总怕冰族的寒息染了佛地清净,特意将雪封在桂树根下,想让佛光慢慢化去。如今看来,那捧雪竟在地下生了根,顺着灵脉将冰纹缠上了桂树。

她化作流光赶到灵山时,千年桂树已被冰棱裹成了晶柱。树下的小沙弥正踮脚接花瓣,每片花瓣落入手心都化作冰晶,冰晶里映着个梳双丫髻的少女在雪地里埋雪团。“菩萨您看!”小沙弥举着冰晶,“这里面的姑娘,发间插着您的银钗呢!”

冰雅泉仰头望着冰柱,桂树的枝桠间,她当年埋的银钗正悬在半空,钗尖凝着滴水珠——那是她成为冰族女帝那年,母亲为她插钗时落下的泪。水珠坠落在冰棱上,瞬间化作万千光点,一半凝成冰蝶飞回极北,一半化作金桂飘向灵山深处。

“原来从来不是寒息扰了清净。”她抬手摘下银钗,钗身的冰纹与佛光忽然交融成暖光,“是我把自己拆成了两半,一半在北地守着雪,一半在灵山念着佛。”话音刚落,冰柱上的镇魂咒渐渐隐去,桂树的绿叶从冰棱里探出来,枝头同时开着金桂与冰花,花瓣落在地上,竟长出株小小的本相树。

此刻极北冰原的本相树忽然摇晃,枝头的三色果纷纷坠地,裂开的果壳里,飞出无数半冰半金的蝴蝶。冰族孩童们追着蝴蝶跑,忽然发现瀚海之畔的古石上,多了行新刻的字:“雪落莲开日,皆是归家时。”

而灵山的桂树下,冰雅泉将银钗重新插回发间。阳光穿过桂叶与冰花,在她眼底织成金蓝相间的光,她忽然明白,所谓的三身合一,不过是终于敢承认:那个在雪地里埋雪的公主,那个在桂树下念佛的菩萨,那个在云端引光的女王,从来都是同一个她——是既恋着北地的雪,又念着灵山的桂,还爱着三界烟火的冰雅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