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 第764章 12 金星圣母上苍莲姬斯坦芙公主金芙儿大势至菩萨

三界众神齐聚凌霄殿那日,祥云如絮铺满了九重天。金阶下仙乐袅袅,忽见西方天际浮来一朵七彩莲台,莲心端坐的正是金星圣母上苍莲姬斯坦芙公主金芙儿。她身着织金云纹的素白仙裙,腕间一串菩提子随指尖轻捻,洒落点点金光。

玉帝正欲开口,殿外忽有疾风卷着黑气袭来——原是下界山精作祟,扰了人间春耕。金芙儿眉尖微蹙,素手轻扬,袖中飞出一柄玉如意,化作万道流光直劈黑气。待烟尘散去,她已立于云端,指尖凝出一朵白莲花,缓缓落在受灾的田埂上。枯苗转瞬返青,农人惊呼叩拜时,她已回眸望向凌霄殿,眉间慈悲如昔。

众神见状皆叹:“此等心怀三界,当受大势至菩萨之位。”玉帝颔首,命仙官取来封神册,金芙儿敛衽一礼,莲台缓缓升至众神之列,周身光晕与殿宇金辉融作一片。

封神册上落下朱砂印的那一刻,金芙儿腕间菩提子忽然发出清越的脆响。她垂眸看时,串珠间竟生出细密的银线,将每颗菩提子都缠成了半透明的模样,内里隐约可见三千世界的微缩光影——这是大势至菩萨位阶自带的"圆通宝串",能照见三界众生的悲喜苦乐。

莲台正往神位升去,宝串却猛地一颤,其中一颗菩提子骤然变得浑浊。金芙儿指尖轻抚,眼前立时浮现出画面:南瞻部洲有座黑石山,山底压着个红衣女鬼,正用指甲抠挖岩壁,每落下一块碎石,人间便有一户人家的孩童夜半啼哭。

"此鬼执念太深,已扰了十七户人家。"太白金星捻须轻叹,"三百年前她本是绣坊女,被恶少逼死抛尸山中,怨气凝而不散。"

金芙儿莲台微微下沉,裙摆扫过殿中玉柱,留下一道淡淡的莲纹:"既见之,便不能坐视。"话音未落,人已化作一道白光冲出凌霄殿。众神立于云端眺望,只见那道白光在黑石山巅盘旋三圈,山底忽然传出凄厉的哭嚎,紧接着有血红色的雾气翻涌而上。

"她这是要强行度化?"托塔李天王眉头紧锁,"此鬼怨气已与山石相融,硬度恐会伤及自身修为。"

话音未落,黑石山忽然剧烈震颤。金芙儿立于山巅,素手按在岩壁上,圆通宝串的光顺着她的指尖渗入石缝。那些原本狰狞的血雾触到白光,竟一点点凝成人形——红衣女鬼披头散发,指甲上还沾着泥土,看见金芙儿的刹那,忽然尖声叫道:"你也是神仙?当年我求满天神佛,谁来救过我!"

金芙儿并未答话,只是抬手拂过岩壁。石缝中渐渐渗出微光,照出三百年前的景象:绣坊女坐在窗前绣鸳鸯,恶少带着家丁踹门而入;她抱着绣架反抗,被推倒时头撞在桌角;临死前,她望着窗外的月光,指尖还攥着未绣完的鸳鸯帕。

"我只是想嫁个老实人,好好过日子......"女鬼的哭声渐渐低了,红衣上的血色褪去不少,"可他们把我扔在这里,连块墓碑都没有......"

金芙儿从袖中取出一方素帕,帕上用金线绣着株白莲花:"你的绣活极好,只是当年无人珍惜。"她将素帕轻轻覆盖在岩壁上,"这方帕子替你记着前尘,至于往后,可愿随我去紫竹林修行?"

女鬼望着素帕上的莲花,忽然蹲下身哭了起来。哭声里没有了戾气,倒有几分像受了委屈的孩童。待她哭声渐歇,金芙儿指尖轻点,岩壁上裂开一道石门,门后竟有间雅致的小屋,屋内摆着绣架和丝线——那是用仙法凝出的幻境,专为安抚她的执念。

"待你绣完帕上莲花,怨气自会消散。"金芙儿转身时,忽见山脚下站着个白发老妪,正望着山顶叩拜。她认出那是十七户中最先被扰的人家,家中孙儿夜夜啼哭,老妪便每日上山烧香,虽不知拜的是谁,却从未断过。

金芙儿指尖凝出颗莲子,轻轻弹向老妪的鬓角。老妪忽觉心头一松,想起家中孙儿此刻许是醒了,转身下山时,脚步竟比往日轻快不少。

返回凌霄殿时,金芙儿袖间沾了些山石的尘土。玉帝见她裙摆上的莲纹淡了些,温声道:"度化恶鬼耗了不少仙力,且回莲华宫休养吧。"金芙儿却摇头,指尖轻捻圆通宝串,另一颗菩提子又泛起微光——这次是西牛贺洲的旱情,河床裂开的纹路,竟与她方才按过的岩壁有些相似。

"众生苦乐,便是菩萨的修行。"她望着殿外流转的祥云,腕间宝串的光芒又亮了些,"若因耗损仙力便停下,这神位又有何意义?"说罢,莲台再次升起,这一次,光轨竟在天际画出了一朵巨大的莲花,花瓣落处,西牛贺洲的旱地上,正有嫩芽破土而出。

三日后,莲华宫的石阶上多了株奇怪的植物。金芙儿晨起修行时,见那植物的叶片上沾着露珠,露珠里映着黑石山的景象:红衣女鬼正坐在绣架前,指尖拈着金线,小心翼翼地给莲花绣上花蕊。

金芙儿指尖轻抚那株植物的叶片,露珠里的景象忽然晃动了一下。红衣女鬼绣到第三片莲瓣时,指尖的金线忽然断了,她望着散落的线头,眼眶又红了——三百年前,她也是这样在绣嫁妆时断了线,母亲还笑着说"线断是喜,要遇良人了",可后来遇见的却是催命的恶少。

"执念如线,既可以缠缚自己,也能绣出新生。"金芙儿轻声道,指尖凝出一缕柔光落在叶片上。露珠里的女鬼似是听见了,捡起线头重新捻好,这次绣得慢了些,针脚却比先前匀整。

这时,莲华宫外忽然飘来一阵檀香味。金芙儿回眸,见观音大士踏着莲云而来,手中玉净瓶里的甘露正顺着柳条滴落,在石阶上凝成细小的水洼。"你这莲华宫,倒比紫竹林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观音大士浅笑,目光落在那株植物上,"这株'忆念草',是你用度化时的执念所化吧?"

金芙儿颔首:"她心结未全解,这草便会替她记着。"

"可你忘了,执念也会反噬。"观音大士指尖轻拂忆念草,叶片上忽然浮现出细密的红纹,"你强行将她的怨气锁在幻境里,却没察觉她的执念已顺着你的仙力,缠上了你的神元。"

金芙儿垂眸看自己的手腕,圆通宝串的光晕果然淡了些。昨夜她打坐时,心口曾隐隐作痛,原以为是度化耗了仙力,此刻才知是被女鬼的执念所扰。

"南瞻部洲近日有瘟瘴起,本是你证道的机缘,可若带着这执念去,怕是会让瘟瘴趁虚而入。"观音大士将玉净瓶递到她面前,"甘露能暂时压下执念,只是......"

"只是会让她重新陷入迷茫?"金芙儿接过玉净瓶,却没有倒出甘露,"她三百年都在等一个'为什么',我若用仙法压下,与当年漠视她的神佛又有何异?"

话音刚落,忆念草忽然剧烈摇晃,叶片上的露珠碎成了千百片,每一片都映着不同的画面:有绣坊女小时候坐在母亲膝头学绣活,有她对着铜镜试新嫁衣,还有恶少被官府问斩时,她的魂魄在山巅看得清清楚楚——原来三百年前,那恶少作恶多端,早已被天庭记了罪录,只是她怨气太重,始终没看见恶有恶报的结局。

"她不是不知道,是不肯信。"金芙儿指尖轻抚碎露,"她怕承认恶少已受罚,自己三百年的恨就没了着落。"

这时,莲华宫的门忽然被轻轻推开。红衣女鬼站在门口,裙摆上还沾着幻境里的丝线,眼眶红红的,却没再流泪:"我在幻境里绣完了莲花,看见你......心口疼。"她从袖中取出那方素帕,帕上白莲花已绣得栩栩如生,"老神仙说你是为了我,可我......"

金芙儿接过素帕,指尖在莲瓣上轻轻一点,帕子忽然化作一道金光,融入忆念草中。那株草瞬间抽出新枝,开出一朵小小的白莲花,花瓣上刻着"放下"二字。

"你看,"金芙儿浅笑,"执念能绣出怨恨,也能绣出莲华。"

女鬼望着莲花,忽然屈膝跪下,额头触到石阶时,红衣竟化作了素白的修行衣:"我愿随菩萨修行,不再困于前尘。"

金芙儿扶起她,腕间的圆通宝串忽然发出耀眼的光,其中一颗菩提子彻底变得通透,里面映着女鬼在紫竹林扫地的身影。这时,南瞻部洲的方向传来一阵风,风里带着瘟瘴的腥气,却被宝串的光芒挡在了莲华宫外。

"去吧。"观音大士的声音从云端传来,"这才是大势至菩萨的修行——不是强行度化,而是让众生自己走出执念。"

金芙儿转身踏上莲台,素白的裙摆拂过莲华宫的石阶,留下一路淡淡的莲香。忆念草上的莲花轻轻摇曳,花瓣上的"放下"二字,渐渐化作了"慈悲"。

莲台飞至南瞻部洲上空时,她看见下方的城镇里,百姓们正戴着口罩,用艾草熏着屋子,虽有恐慌,却无混乱。街角有个老郎中,正将熬好的药分给穷人,额上的汗滴落在药碗里,泛起细小的涟漪。

金芙儿指尖轻扬,圆通宝串飞出三颗菩提子,化作三朵莲花落在城镇的东、西、南三个方向。莲花绽放时,散出的清香瞬间压下了瘟瘴的腥气,老郎中熬药的陶罐里,药材忽然自动浮起,熬出的药汁比往日浓稠了三分。

"是菩萨显灵!"有百姓认出莲花上的光晕,跪地叩拜。金芙儿却只是在云端静静看着,她知道,真正能驱散瘟瘴的,不是菩萨的仙力,而是百姓们互救的心意,是老郎中不肯放弃的坚持。

三日后,瘟瘴渐渐散去。金芙儿站在山头,看着百姓们拆去口罩,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忽然觉得腕间的圆通宝串又亮了些。她低头看去,其中一颗菩提子里,映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黑石山脚下的那个白发老妪,此刻正坐在家门口,给孙儿缝着新衣裳,针脚虽歪歪扭扭,却满是暖意。

原来,大势至菩萨的"大势",从来不是神佛的威严,而是众生心中的善意。金芙儿浅笑,莲台缓缓升起,飞向更遥远的地方。她知道,三界的苦难还有很多,但只要众生心中有光,菩萨的莲华便会一直开下去。

金芙儿的莲台行至北俱芦洲上空时,忽然被一层厚厚的冰晶挡住了去路。那冰晶并非寻常冰雪,而是由极寒怨气凝结而成,透过透明的冰层,能看见下方冰封着无数细小的光点——那是被冻住的生灵魂魄。

"此处三百年前曾有场浩劫。"随行的红衣女仙(便是先前的红衣女鬼,如今已被金芙儿赐名"莲心")轻声道,"听说当年有个雪妖为修炼邪术,将整座雪林的生灵都冻成了冰雕,后来虽被天庭镇压,怨气却凝在这方天地,终年不散。"

金芙儿指尖轻抚冰晶,腕间的圆通宝串忽然变得冰凉。其中一颗菩提子浮现出画面:雪林深处有间木屋,住着个以采药为生的少年,雪妖作乱那日,他正背着药篓回家,撞见雪妖用妖法冻住一只小鹿。少年捡起石块砸向雪妖,却被反手冻成了冰雕,药篓里的草药散落出来,在冰面上铺了一地。

"他本有机会逃的。"莲心望着冰晶里少年的轮廓,眼眶微湿,"却为了一只小鹿......"

金芙儿没有说话,只是素手轻扬,袖中飞出那方绣着白莲花的素帕。帕子在冰晶上空展开,金线绣的莲瓣竟渐渐染上了暖意,化作一片金色的光网罩住冰层。被光网覆盖的地方,冰晶开始缓缓融化,露出下方被冻住的生灵——有蜷成一团的野兔,有翅膀半展的雪雀,还有那个背药篓的少年,睫毛上还凝着细碎的冰珠,仿佛只是睡着了。

可当光网触到雪林中心时,冰层忽然剧烈震颤起来。一个穿着白衣的女子从冰下浮现,面容与雪妖有七分相似,却带着更浓重的悲戚:"你们凭什么动他?三百年了,只有这冰能留住他最后的模样!"

莲心瞬间握紧了手中的拂尘:"你是雪妖的同族?"

女子却不看她,只是死死盯着冰晶里的少年:"我是他未过门的妻子。"她抬手抚过冰层,指尖的寒气让刚融化的地方又结了层薄冰,"当年我去邻村借粮,回来时他已经成了这样。雪妖被斩后,我散尽修为凝成这方冰域,就是要等一个能救他的人——可三百年了,来的神仙不是说他魂魄已散,就是劝我放下,只有这冰,从不骗我。"

金芙儿腕间的圆通宝串忽然发出轻响,那颗映着少年的菩提子竟透出一丝微弱的红光——那是魂魄未散的征兆。她俯身靠近冰层,指尖凝出一缕柔光,顺着少年的眉心渗入冰晶。片刻后,少年紧闭的嘴唇忽然动了动,似在呢喃着什么。

"他在叫我的名字......"女子的声音颤抖起来,眼中的悲戚渐渐被希冀取代,"三百年了,他真的还活着......"

"不是活着,是执念未散。"金芙儿收回指尖,柔光在她掌心凝成一颗小小的冰珠,里面裹着少年最后的记忆——他砸向雪妖时,眼里映着的不是恐惧,而是"不能让它伤害更多生灵"的决绝,"他的魂魄被这份执念缚在冰中,既不能入轮回,也不能得解脱。"

女子的脸色瞬间苍白:"那......那怎么办?我不能让他永远困在这里......"

金芙儿望向雪林深处:"雪妖虽被斩,但其邪术残留的戾气仍在冰下聚积,正是这戾气滋养着少年的执念。若想救他,需先驱散戾气。"她抬手轻挥,素帕化作的光网忽然沉入冰下,在雪林中心织成一朵巨大的莲台,"但戾气与少年的执念缠在一处,强行驱散,恐会伤及他仅存的魂魄。"

女子沉默片刻,忽然跪倒在冰面上,额头重重磕在冰层上,鲜血瞬间染红了一片冰晶:"求菩萨指条明路,哪怕让我折损修为,甚至魂飞魄散,我都愿意。"

金芙儿扶起她,指尖轻触她的眉心。女子忽然看见一串画面:少年被冻住后,她守在冰外哭了三天三夜,雪妖的残余戾气本想趁机侵入她的魂魄,却被她对少年的执念挡了回去;后来她凝冰域时,正是这份执念无意中护住了少年未散的魂魄。

"你早已在救他了。"金芙儿轻声道,"你的执念,既是缚住他的锁,也是护着他的盾。"她抬手指向冰下的莲台,"现在,用你的执念作引,将戾气引到莲台上。少年的魂魄因善念而留,自会顺着善念找到归处。"

女子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她周身渐渐散发出寒气,与冰下的戾气遥遥呼应。那些原本缠在少年魂魄上的戾气,竟真的顺着寒气缓缓剥离,像一条条黑色的小蛇,游向雪林中心的莲台。

随着戾气渐散,少年的睫毛忽然颤了颤,眼角渗出一滴水珠——不是冰珠,是带着温度的泪。他的魂魄渐渐从冰中浮起,化作一道淡淡的光影,望着女子的目光里满是温柔:"我知道你在等我......可你该往前走了。"

女子伸出手,却只能穿过那道光影。她忽然笑了,眼泪却顺着脸颊往下掉:"我知道。你放心,我不会再守着冰域了。雪林的春天快到了,我要去看看你当年说过的,开在山脚下的野花。"

少年的光影轻轻点头,化作一颗光点,顺着金芙儿指尖的柔光飞向天际——那是要入轮回了。而此时,雪林中心的莲台上,戾气已聚成一团黑雾。金芙儿素手轻扬,圆通宝串飞出一颗菩提子,落在黑雾中。菩提子瞬间绽放出万丈金光,黑雾在金光中渐渐消散,化作点点甘露,洒向下方的雪林。

冰层彻底融化时,雪林里竟有嫩芽破土而出。女子站起身,望着远方的朝阳,忽然觉得身上的寒气散了许多。莲心递给她一朵从莲华宫带来的莲花:"菩萨说,若你愿修行,紫竹林的竹舍永远有你的位置。"

女子接过莲花,花瓣上的露珠映着她的笑脸:"我想先去看看山脚下的野花。等雪化尽了,我就去紫竹林找你们。"

金芙儿的莲台升上云端时,腕间的圆通宝串又亮了一颗。莲心望着下方渐渐复苏的雪林,忽然轻声道:"原来度化不是让谁忘记,而是让他们记得该记得的,放下该放下的。"

金芙儿浅笑颔首。她望向三界六道,只见东土的农人正在插秧,西天的僧侣在讲经,北地的牧民赶着羊群,南洲的孩童在放风筝——众生皆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行,有苦有乐,有聚有散,而菩萨的莲华,不过是在他们需要时,递上一朵能照亮前路的花。

莲台行至西牛贺洲的一条河边时,忽然停下。河面上飘着许多被丢弃的经卷,岸边的寺庙破败不堪,只有一个老和尚在吃力地修补山门,额上的汗珠滴在石阶上,瞬间被尘土吸干。

"此处曾是香火鼎盛的大觉寺。"莲心认出了那座寺庙,"听说三年前主持圆寂后,弟子们争着分香火钱,最后竟把寺庙拆了卖木料,只剩这老和尚守着残庙。"

金芙儿望着河面上的经卷,指尖轻拂。那些经卷忽然从水中浮起,自动卷好,飞到老和尚面前。老和尚愣了愣,随即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多谢菩萨。"他捡起经卷,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又继续修补山门,动作虽慢,却一步也没停。

金芙儿没有现身,只是让莲台在云端静静停留。她知道,这座寺庙的兴衰,从来不是靠菩萨的仙力,而是靠人心的向背。老和尚守的不是残庙,是心中的信仰;而那些争香火钱的弟子,丢的也不是经卷,是自己的本心。

三日后,有个当年从大觉寺走的弟子路过河边,看见老和尚在修补山门,怀里还揣着被救起的经卷。他站在岸边看了许久,忽然脱下长衫,走进残庙,拿起锤子帮老和尚钉木板。又过了几日,越来越多的弟子回来,有的带了木料,有的带了粮食,有的只是默默拿起扫帚扫地。

当大觉寺的山门重新立起来时,金芙儿腕间的圆通宝串又亮了一颗。莲心望着那座渐渐恢复生机的寺庙,忽然明白:菩萨的"大势",从来不是力挽狂澜的神迹,而是在众生心中种下一颗善的种子——或许它不会立刻发芽,但只要有人愿意浇水、施肥,总有一天,它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莲华。

金芙儿的莲台继续前行,穿过云海,越过山河。她知道三界的苦难永远不会终结,就像春天的花会谢,秋天的叶会落。但只要还有人在插秧、讲经、赶羊、放风筝,还有人在修补山门、守护执念、等待花开,菩萨的莲华,就会永远在三界六道的上空,静静绽放。

莲台行至东海之滨时,海风忽然卷着咸腥气扑面而来。金芙儿垂眸望去,只见近海的渔船都泊在岸边,渔民们聚在沙滩上,望着翻涌的墨色海水频频叹气。岸边老榕树下,一个穿粗布短打的少年正用树枝在沙上画渔船,画到船帆时,指尖忽然顿住——那船帆的位置,赫然是片被黑气笼罩的海域。

“是黑潮。”莲心拂去袖上的海风,轻声道,“三个月前这片海域突然涨起黑潮,渔船一进去就会被卷得无影无踪。东海龙王派了三波虾兵蟹将探查,都没再回来。”

金芙儿指尖轻捻圆通宝串,其中一颗菩提子浮现出画面:黑潮深处有座沉陷的珊瑚城,城门口缠着密密麻麻的海藤,藤上挂着渔船的碎片,还有虾兵蟹将的盔甲。城中央的高台上,坐着个面容枯槁的鲛人,正用指尖拨动面前的水镜——水镜里映着三百年前的景象:珊瑚城还是一片绚烂,鲛人们在珍珠灯下跳舞,直到一场海底地震将整座城压进深海,唯有他靠着祖传的避水珠活了下来,却被困在废墟里三百年。

“他不是故意掀黑潮。”金芙儿望着菩提子中的鲛人,“避水珠的灵力快耗尽了,他的怨气与海底瘴气缠在一处,才形成了这黑潮。”

话音刚落,沙滩上的少年忽然站起身,捡起岸边的破渔网往海里走。他娘追上来拽住他的胳膊:“阿福!你爹就是被黑潮卷走的,你还要去送死?”少年梗着脖子犟:“我不去看看,怎么知道爹是不是还活着?”

金芙儿腕间宝串轻颤,菩提子中的水镜忽然换了画面:少年的爹正困在珊瑚城的偏殿,靠着殿角的积水活了下来,此刻正用石头敲击岩壁,试图发出求救信号。而那鲛人坐在高台上,望着水镜里少年的身影,枯槁的指尖微微顿住——水镜里还映着少年小时候,他爹带他来海边捡贝壳,少年把最大的海螺送给了路过的老鲛人(正是他三百年前的模样)。

“他认得这孩子。”莲心轻声道。

金芙儿素手轻扬,袖中飞出那方绣莲素帕。帕子在海面上展开,化作一座浮桥从沙滩直通黑潮边缘。少年愣了愣,迈开步子就往浮桥上跑,他娘跺着脚追上去,却见浮桥的莲花纹在脚下亮起,竟比岸边的礁石还稳当。

黑潮边缘的海水忽然翻涌起来,海藤从水下探出来,却在触到浮桥的刹那缩回了水里。少年跑到浮桥尽头,看见黑潮深处隐约有座城的影子,忽然放声喊:“爹!爹你在里面吗?”

珊瑚城里,少年的爹听见喊声,疯了似的往城门跑,却被海藤缠住了脚。高台上的鲛人望着水镜里的景象,枯槁的手攥紧了避水珠——避水珠的光芒忽明忽暗,他喉间发出呜咽的声音,像是在挣扎。

金芙儿指尖凝出一缕柔光,顺着浮桥渗入黑潮。珊瑚城门口的海藤渐渐松开,露出半开的城门。少年正要往里冲,却见城门口浮出个熟悉的身影——他爹浑身是伤,却还活着,正扶着岩壁往这边挪。

“爹!”少年跳进水里,扶着他爹往浮桥走。鲛人坐在高台上,望着他们父子相认的背影,水镜里忽然映出自己小时候:他爹把避水珠挂在他脖子上,笑着说“这珠子能护你平安,却护不了贪心”。他忽然抬手将避水珠掷了出去,珠子在海面上炸开,化作漫天光点,黑潮里的瘴气遇光即散,露出下方绚烂的珊瑚城废墟。

“三百年了,该走了。”鲛人望着光点中的珊瑚城,身体渐渐变得透明,最终化作一缕轻烟,跟着光点升向海面。沙滩上的老人们忽然指着天空喊:“快看!是海市蜃楼!”只见空中浮现出珊瑚城的全貌,鲛人们在珍珠灯下跳舞,与三百年前一模一样,片刻后渐渐消散在云里。

少年扶着他爹走上沙滩,他娘扑上来抱住父子俩,眼泪落在浮桥上,竟让莲纹又亮了几分。金芙儿的莲台在云端缓缓转身,腕间的圆通宝串又亮了一颗,菩提子中映着珊瑚城的废墟上,新的珊瑚虫正一点点爬上来,织着新的珊瑚枝。

行至西牛贺洲的大雪山时,莲台忽然被一阵梵音挡住了去路。雪山脚下的寺庙里,数百个僧侣正围着一座鎏金佛塔诵经,塔尖的宝瓶却在微微摇晃,瓶里的甘露顺着塔身往下淌,在地面凝成一个个黑色的脚印——那是魔气的痕迹。

“这是迦叶寺的镇魔塔。”莲心望着佛塔,“传说塔下镇压着当年扰乱西天的魔将,难道是魔气漏出来了?”

金芙儿指尖轻抚宝串,菩提子中浮现出塔下的景象:魔将被锁在九根紫金链上,链上的符咒已褪去大半颜色。他面前跪着个小沙弥,正用布巾擦拭他脸上的血污——这小沙弥是三个月前偷偷溜进塔的,他见魔将胸口插着的魔剑在渗血,竟天天来给她送伤药,哪怕被寺里的长老罚跪佛堂,也从没断过。

“这魔将是女的?”莲心轻声道。

菩提子中的画面渐渐清晰:三百年前,这魔将本是西天的护法伽蓝,因不满佛祖判她师兄堕入魔道,大闹灵山,被封了记忆打落魔界,成了魔将。而那小沙弥,正是她师兄转世——当年他堕入魔道前,曾将护身的佛珠塞给了她,如今那佛珠正挂在小沙弥的脖子上,与塔上的符咒隐隐相呼应。

“她不是要逃。”金芙儿望着菩提子,“她是在护着这小沙弥。塔下的魔气快溢出来了,她正用自己的魔元挡住魔气,免得伤了他。”

这时,佛塔忽然剧烈摇晃起来,塔尖的宝瓶“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僧侣们吓得往后退,唯有那小沙弥从人群里挤出来,往塔门跑:“阿姊!阿姊你是不是撑不住了?”

塔门“吱呀”一声开了,魔将靠在紫金链上,胸口的魔剑又深了几分,却抬手将小沙弥往门外推:“快走,魔气要出来了。”小沙弥却抱住她的胳膊,把脖子上的佛珠摘下来,往她手腕上套:“师父说这佛珠能辟邪,我给你戴上,你就不会疼了。”

佛珠触到魔将手腕的刹那,紫金链上的符咒忽然亮起,魔将身上的魔气渐渐褪去,露出了护法伽蓝的模样。塔下的魔气失去了束缚,化作黑雾往寺外冲,却在触到金芙儿莲台的光晕时,被凝成了一颗颗黑色的水珠,落在地上化作莲花。

迦叶寺的长老们见状,纷纷跪地叩拜:“多谢菩萨显灵。”金芙儿却只是望着塔下的伽蓝与小沙弥,轻声道:“不是我显灵,是她护着的善念,与他记着的恩情,破了这魔障。”

伽蓝望着小沙弥脖子上空荡荡的地方,忽然笑了,眼泪落在他的发髻上:“三百年了,你还是这么傻。”小沙弥摸了摸头,把掉在地上的宝瓶捡起来,递给她:“阿姊,宝瓶里的甘露能治伤,我给你擦擦。”

金芙儿的莲台升上雪山之巅时,腕间的圆通宝串已亮了大半。莲心望着下方渐渐恢复宁静的迦叶寺,忽然道:“菩萨,我从前以为,度化就是让众生都忘了过去,现在才明白,有些过去记着,反而能成为往前走的力气。”

金芙儿浅笑颔首,望向云海深处。那里有座被战火侵扰的城池,有个守着孤坟的老妪,有只找不到归巢的信鸽——三界的故事还在继续,她的莲台也会继续前行。毕竟大势至菩萨的“大势”,从来不是结束苦难,而是让每个在苦难里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哪怕只是一盏油灯,一颗佛珠,或是海边少年喊出的那声“爹”。

莲台穿过雪山的云层时,圆通宝串的最后一颗菩提子忽然亮了。金芙儿垂眸看去,只见菩提子中映着无数细碎的光影:黑石山的莲花开了,南瞻部洲的瘟瘴散了,北俱芦洲的雪化了,东海的珊瑚城长出了新枝,迦叶寺的钟声又响了……而这些光影的中心,是无数张平凡的脸,他们在田埂上插秧,在佛前诵经,在海边等待,在废墟里重建,每个人的眼里都有光,像极了她腕间的菩提子,也像极了三界随处可见的,生生不息的莲华。

莲台行至中原地界一座名为“望归城”的城池上空时,金芙儿忽然停了下来。城墙上的旌旗蔫蔫地垂着,城门半开半闭,偶有行人走过,也都是步履匆匆,眉眼间带着挥之不去的愁绪。

“这城怎么了?”莲心望着下方,轻声问道。她能感觉到,城中弥漫着一种沉闷的气息,不是灾瘴,也不是戾气,倒像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失望。

金芙儿指尖轻捻圆通宝串,其中一颗菩提子应声亮起。宝串中映出的景象,让莲心不由得屏住了呼吸——城中最大的粮仓,此刻竟是空的。粮仓外,几个面黄肌瘦的百姓正扒着门缝往里望,眼神里满是绝望。而城主府内,灯火通明,城主正与几个富商推杯换盏,桌上摆满了珍馐美味。

“三年前,望归城遭了蝗灾,颗粒无收。”金芙儿的声音带着一丝叹息,“城主向朝廷奏报,求来了赈灾粮。可这些粮食,却被他与富商们私吞了,只给百姓们发了些麸皮。百姓们等了三年,盼了三年,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欺骗。”

莲心握紧了手中的拂尘,怒道:“这城主如此贪赃枉法,就没人管吗?”

“百姓们曾联名上书,可文书都被城主扣了下来。”金芙儿望向菩提子中一个角落里的身影,那是个白发苍苍的老秀才,正颤巍巍地在灯下写着什么。“这位张秀才,已经写了十七封诉状,却连府衙的门都进不去。”

就在这时,城门处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穿着破棉袄的少年,背着一捆柴火,正与守门的士兵争执。“我娘病得快不行了,我就想进城卖点柴火,换点药钱,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少年的声音带着哭腔。

“城主有令,近日城中不安,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士兵推了少年一把,少年踉跄着摔倒在地,背上的柴火散了一地。

城墙上,一个正在巡逻的老兵,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皱了皱眉。他想起自己远在乡下的儿子,若是儿子遇到这样的事,该有多绝望。

金芙儿腕间的圆通宝串轻轻一颤,那颗映着望归城的菩提子,光芒忽明忽暗。她知道,城中百姓的失望,已经快要攒到极致了。

“我们该怎么办?”莲心问道。她知道,菩萨不会直接插手人间的政务,但看着百姓们受苦,她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金芙儿没有说话,只是素手轻扬。一道柔和的光芒,从莲台上洒落,笼罩了整个望归城。这光芒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威力,却像是一缕春风,拂过了每个人的心头。

城主府内,正在饮酒的城主,忽然觉得心口一阵发闷,眼前的珍馐美味也变得索然无味。他想起白天看到的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心里第一次有了一丝不安。

那个与城主一起饮酒的富商,端着酒杯的手忽然抖了一下。他想起自己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又想起自家佃户那绝望的眼神,脸上露出了愧疚之色。

城门口,那个推搡少年的士兵,看着少年摔倒在地的模样,心里忽然有些不是滋味。他默默地扶起少年,低声道:“进去吧,小心点。”

角落里,正在写诉状的张秀才,笔尖一顿。他看着纸上的文字,忽然觉得,或许除了上书,还有其他的办法。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城中的灯火,眼神里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

莲心看着下方的变化,不由得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这……这是?”

“人心如镜,虽有时会蒙尘,但只要有一丝光亮,就能映照出本真。”金芙儿轻声道,“我只是让他们,暂时放下了心中的贪念与麻木,看到了自己真正的内心。”

接下来的几日,望归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曾与城主一起饮酒的富商,偷偷打开了自己的粮仓,给百姓们分了粮食。其他的富商见了,也纷纷效仿。

城墙上的老兵,联合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士兵,将城主贪赃枉法的证据,偷偷送到了巡抚大人的手中。

张秀才则组织了城中的百姓,一起修缮被蝗虫毁坏的农田,准备来年的春耕。

那个卖柴火的少年,换了药钱,救活了自己的母亲。他还加入了张秀才组织的队伍,一起修缮农田。

金芙儿的莲台,在望归城的上空停留了三日。三日后,当她再次望向城中时,看到的是百姓们忙碌的身影,听到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城墙上的旌旗,重新飘扬了起来,城门大开,行人往来不绝,眉眼间的愁绪,早已被希望所取代。

“菩萨,您看!”莲心指着下方,兴奋地说道。

金芙儿浅笑颔首,腕间的圆通宝串,又亮了一颗。这颗菩提子中映出的,是望归城百姓们忙碌的身影,是田埂上新翻的泥土,是孩子们脸上纯真的笑容。

莲台继续前行,穿过山川,越过河流。金芙儿知道,三界之中,还有许多像望归城这样的地方,还有许多需要被照亮的心灵。但她并不着急,因为她知道,人心之中,本就有光。她所要做的,只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轻轻拂去那层尘埃,让光得以绽放。

行至一处名为“迷雾森林”的地方时,莲台再次停了下来。这片森林,常年被浓雾笼罩,人畜一旦进入,便会迷失方向,再也无法出来。

“这片森林,好浓的雾气。”莲心望着下方,眉头微蹙。她能感觉到,雾气之中,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息。

金芙儿指尖轻捻圆通宝串,菩提子中映出的景象,让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森林深处,有一座废弃的古堡,古堡的周围,散落着许多白骨。古堡的大厅里,一个穿着黑色斗篷的女子,正坐在一张白骨王座上,手中拿着一面水晶球。水晶球中,映出的是进入森林的人畜迷失方向,最终绝望而死的景象。

“这个女子,是这片森林的守护者。”金芙儿轻声道,“但她的守护,却变成了杀戮。”

“为什么?”莲心不解地问道。

“因为她曾被人背叛。”金芙儿的声音带着一丝叹息,“三百年前,她是这片森林的精灵,与一个人类的王子相爱。可那个王子,却为了夺取森林中的宝藏,背叛了她,带领军队屠杀了森林中的精灵。她侥幸逃脱,却因爱生恨,用自己的力量,布下了这无边的迷雾,让所有进入森林的人畜,都成为她的祭品。”

莲心听完,心中不由得一阵唏嘘。“她好可怜。”

金芙儿没有说话,只是素手轻扬。一道柔和的光芒,从莲台上洒落,穿透了浓密的雾气,照在了古堡的大厅里。

那个穿着黑色斗篷的女子,感觉到了光芒的存在,不由得抬起头。当她看到光芒中的金芙儿和莲心时,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和愤怒。“你们是谁?竟敢闯入我的领地?”

“我们是来带你走出仇恨的。”金芙儿轻声道。

“仇恨?”女子冷笑一声,“我的仇恨,早已深入骨髓。三百年前,那个王子背叛了我,屠杀了我的族人,我要让所有的人类,都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那个王子,已经付出了代价。”金芙儿轻声道,“他夺取宝藏后,不久便被自己的兄弟所杀,他的王国,也在战乱中覆灭。”

女子愣住了,眼中闪过一丝迷茫。“真的吗?”

金芙儿指尖轻扬,菩提子中的景象,出现在了女子的面前。女子看着王子被自己的兄弟所杀,看着他的王国在战乱中覆灭,眼中的愤怒,渐渐被悲伤所取代。

“三百年了,你一直活在仇恨之中,难道不累吗?”金芙儿轻声道,“你的族人,若是泉下有知,也不希望你这样。”

女子的身体,微微颤抖了起来。她想起了三百年前,和族人一起在森林中嬉戏的时光,想起了父母的笑容,想起了那些纯真的岁月。眼泪,从她的眼中滑落,滴落在水晶球上,水晶球瞬间碎裂。

随着水晶球的碎裂,森林中的雾气,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了森林中,洒下了一地的温暖。那些散落的白骨,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化为了尘土。

女子站起身,脱下了黑色的斗篷,露出了一张绝美的脸庞。她的眼中,再也没有了仇恨,只剩下了平静和释然。“谢谢你,菩萨。”

金芙儿浅笑颔首,腕间的圆通宝串,又亮了一颗。这颗菩提子中映出的,是迷雾森林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精灵们重新回到了森林中,与鸟兽为伴,过着幸福的生活。

莲台继续前行,金芙儿知道,她的旅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三界之中,还有许多的故事,等待着她去聆听,还有许多的心灵,等待着她去照亮。但她并不孤单,因为有莲心陪伴在她的身边,有腕间的圆通宝串,记录着她的每一次度化,每一次成长。

她望着前方的云海,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大势至菩萨的“大势”,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润物细无声的陪伴。她要让三界中的每一个生灵,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光明。她的莲台,会一直前行,直到三界之中,再也没有黑暗,再也没有悲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