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岁岁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怀里还抱着因为受惊和疼痛而抽噎的九月。她先给女儿冲了牛奶,温热的奶瓶递到孩子手中,小九月蜷缩在沙发上,浓密的长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小口小口地啜饮着。或许是白天在外玩耍消耗了太多精力,又经历了受伤的折腾,不到几分钟,孩子就在奶香中沉沉睡去。岁岁轻轻把孩子抱进卧室,盖好被子,在她额头上吻了吻。
直到这时,岁岁才感觉到自己已经饥肠辘辘。她走进厨房,准备简单给自己煮一碗清汤面。当锅里的水开始咕嘟冒泡时,她靠在料理台边,望着窗外渐深的夜色,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漫上心头。这就是她的婚姻,一个永远只有她和孩子的家。
突然,门铃尖锐地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岁岁心里一紧,这个时候会是谁?她擦了擦手,走到门口透过猫眼看去——是公公□□和婆婆杨兰。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门。“爸妈,你们怎么来了?”
公公陈国安一脸焦急,鞋都没换就径直往里走:“孩子怎么样了?伤得重不重?”他语气里的关切听起来那么真切,若不是岁岁早已看透他虚伪的表演,几乎要为之感动。
而婆婆杨兰则板着一张脸,仿佛谁欠了她巨债未还。她那双精明的眼睛先是上下扫视了岁岁一番,然后才慢悠悠地走进客厅,一屁股坐在那张价格不菲的真皮沙发上,好像她才是这个家的女主人。
岁岁沉默地关上门,走回厨房继续煮她那碗已经快要糊掉的面。
杨兰开始她的数落表演,声音又尖又利,生怕左邻右舍听不见似的:“我说你是怎么当妈的?连个孩子都带不好!好好的带孩子出去,怎么能让她摔成这样?我早就说过,年轻人就是不会当父母!”
岁岁听着,面无表情地继续吃面。热汤面下肚,带来一丝暖意,也让她有力量面对这场不可避免的暴风雨。
公公假意拉住杨兰的胳膊:“少说两句,孩子受伤,岁岁也不想啊。”他的话听起来通情达理,可岁岁清楚地记得,上次九月发烧时,他也是这样“劝和”,转头却对陈垚说“你媳妇连孩子都照顾不好”。
岁岁依然没有吱声,只是加快吃面的速度。她知道,沉默是她最好的武器,也是她最后的尊严。
杨兰见儿媳妇完全不接招,恼羞成怒地起身走到餐桌前,一屁股坐在岁岁对面。她故意把椅子弄得吱呀作响,身体左右摇晃,还配合着夸张的叹气声。若是脸皮薄的人,早就在这种氛围下食不下咽了,但岁岁早已习惯了这种把戏。她面无表情地吃完最后几口面,起身去厨房洗碗。
杨兰见状,发出一声尖利的哼笑,笑得全身肥肉都在抖动,仿佛看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
与此同时,公公陈国安则在屋子里转悠,这里摸摸,那里看看,俨然一副巡视自己领地的样子。他端起岁岁泡好还没来得及喝的茶,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又自顾自地拿起茶几上的面包吃了起来。
杨兰起身去房间看九月,陈国安也跟了过去。岁岁在厨房,听着他们窸窸窣窣的动静,心里一阵发冷。九月从出生到现在快三年了,这对公婆来看孙女的次数屈指可数。杨兰总喜欢在亲戚面前吹嘘:“我家媳妇可能干了,一个人带孩子,都不用我们老两口操心。”她故意省略的是,他们从未主动提出过帮忙,甚至在岁岁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找各种借口推脱。
一个女人婚后生子,谁不渴望得到丈夫的疼爱和公婆的关心?但岁岁什么也没有。怀孕时的孤独,生产时的无助,月子里的心酸,她都一个人扛了过来。她清楚地知道,如果在她最脆弱的时候都得不到家人的关爱,那么往后余生,更别指望他们会施以援手。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怀孕七个月时,一向不归家的陈垚突然回来,居然要求她挺着大肚子给公婆做饭。她艰难地在厨房忙碌,走到客厅时,发现干净的地板上不知被谁倒了一摊水。她差点滑倒,而当时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杨兰,却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生下九月出院那天,陈垚故意把车停在医院大门外很远的地方,让她一个刚生产完的产妇自己走过去。月子里,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陈垚当着双方父母的面大吵大闹,甚至口出恶言:“哪个女人不生孩子?就你金贵?有本事叫你父母来伺候啊!”岁岁想反问:“婆婆,月子里您来照顾过我一天吗?”但她把话咽了回去,知道争吵毫无意义。
那个闷热的周六下午,岁岁刚把九月哄睡,正想歇口气,婆婆杨兰的电话就追了过来。"你叔叔阿姨从上海过来了,晚上在家吃饭,你赶紧带着孩子过来帮忙。"电话那头背景音里满是谈笑声,杨兰的语气却带着不容商量的命令。
岁岁放下电话,看着熟睡的女儿,心里沉甸甸的。她清楚这通电话背后的算计:婆婆既要省下下馆子的钱,又想在亲戚面前显摆自家有个随叫随到的听话媳妇。可她能说不吗?"百善孝为先"这顶大帽子压下来,她只能认命地抱起刚被吵醒、揉着眼睛的九月,往公婆家赶。
一进门,客厅里茶香缭绕,公公正陪着客人谈笑风生,婆婆则悠闲地磕着瓜子。见到岁岁,杨兰抬了抬眼皮:"快去厨房吧,大家都饿了。"那语气轻飘飘的,仿佛在吩咐一个佣人。其实岁岁并不会做可口的饭菜,只是把它们都煮熟了而已。岁岁默默把九月放在客厅角落,塞给她一个玩具,转身系上围裙扎进厨房。厨房里食材堆了一地,显然是特意留着给她收拾的。
油烟很快弥漫开来,岁岁在灶台前忙得团团转。她竖着耳朵留意客厅的动静,生怕九月哭闹。果然,孩子没多久就摇摇晃晃地跑来厨房,抱着她的腿不撒手。岁岁只好一手抱娃,一手炒菜,汗水早已浸透了后背。
这时有客人探头夸赞:"杨姐,你家媳妇真能干!"杨兰立刻笑开了花:"那是!我家岁岁可能干了!"这话听着是夸,实则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岁岁心里发苦,这"能干"的背后,是她连口水都喝不上的忙碌。
眼看开饭时间快到,杨兰又晃到厨房门口,见还有两个菜没炒,立刻拉下脸:"怎么这么慢?客人都饿着肚子呢!"岁岁积压的委屈终于爆发,她停下锅铲,平静地回了一句:"这么着急,您自己怎么不动手?"
这话像捅了马蜂窝。杨兰脸色一变,转身就冲进卧室给儿子打电话哭诉。不过二十分钟,陈垚就怒气冲冲地赶回来,进门直奔厨房,指着岁岁就吼:"让你做顿饭委屈你了?敢跟我妈顶嘴!"他满脸通红,青筋暴起,完全不顾吓哭的九月和满屋的客人。
岁岁抱着孩子,看着丈夫狰狞的嘴脸,心凉透了。而此刻的杨兰,早已悠闲地坐在餐桌主位,嘴角带着得逞的笑。公公假意劝着"少说两句",眼神却飘向别处。这场精心编排的戏码里,岁岁永远是那个孤军奋战的局外人。
她终于明白,这家人早已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而她困在网中央,连呼吸都是错。
最让岁岁寒心的是去年杨兰生病住院。陈国安在医院陪护了几天就开始抱怨累,提出请护工,杨兰不同意;陈垚要去照顾,杨兰又心疼儿子太辛苦。最后,这个“重任”落在了岁岁身上。陈垚命令她把九月送到外公外婆家,专心去医院伺候婆婆。
“百善孝为先”,岁岁默念着这句话,即使公婆从未善待过她,她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那段时间,她每天清早先去医院安顿好婆婆,然后赶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再送到医院。婆婆总是挑三拣四,嫌菜太咸或太淡,嫌汤太烫或太凉。岁岁从不还嘴,只是默默地重新做。而公公陈国安,整天在家打牌下棋,偶尔来医院也是像客人一样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对忙前忙后的岁岁指手画脚。
有一次,岁岁的妈妈带着九月来看杨兰,还带了大包小包的礼品。两位母亲表面上一团和气,“亲家长亲家短”地说着客套话。临走时正好陈垚来了,他看见九月头发有些凌乱,随口问:“这头发谁梳的?”九月稚气地回答:“外婆。”陈垚毫不客气地评价:“真丑。”一旁正在给杨兰打针的护士都忍不住看了他们一眼,眼神中满是诧异与鄙夷。
“岁岁,晚上多做几个菜,爸妈在这吃饭。”一向不怎么回家的陈垚,在九月受伤时,岁岁急得打了他电话,不过很显然,那个电话不但没及时叫来陈垚,反而这会儿一家三口找到理由来埋怨媳妇了。他的命令把岁岁从回忆中拉回现实。她本已疲惫不堪,原计划简单吃碗面就休息,现在却要准备一大家子的晚餐。
“哦。”她低声应道,认命地走向冰箱。
晚上十点多,终于忙完所有的家务,岁岁瘫在沙发上,连手指都不想动。饥饿、疲惫、委屈交织在一起,她竟然就这样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她感觉有人在推她的胳膊。“妈妈,妈妈。”九月奶声奶气地叫着。岁岁勉强睁开眼,看见女儿光着脚丫,头发凌乱地站在面前。“妈妈,我想喝水。”
岁岁环顾四周,本想叫陈垚去倒水,但书房门紧闭,里面传来游戏的声音。她咽回想说的话,艰难地起身去厨房倒了杯水,放在茶几上。“九月,水放这儿了,妈妈去拿衣服洗澡,你喝完水可以去找爸爸玩。”
然而就在岁岁去卧室拿衣服时,客厅传来“哐当”一声巨响。她急忙跑出去,看见水杯被打翻在地,水洒得到处都是。陈垚也从书房冲出来,不由分说地对吓呆的九月大吼:“你怎么这么不省心!吵死了!”
孩子被父亲的怒吼吓得哇哇大哭。岁岁立刻冲过去把女儿护在怀里:“你凶什么凶?别吓着孩子!”
陈垚冷笑一声:“呦,你说你,一天到晚什么事不干,就带个孩子,不是让孩子受伤,就是把家里弄得一团糟。你怎么当妈的?”
积压多年的委屈在这一刻爆发,岁岁红着眼睛反驳:“我不会当妈?难道你这个爸爸当得很称职?孩子长这么大,你抱过她几次?陪过她几天?你们家不就是嫌弃她是个女孩吗?”
“我可没说过这话!”陈垚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炸毛。
“你是没说过,但你妈说了!你妈说的不就是代表你们全家?”岁岁终于把憋在心里多年的话吼了出来。
陈垚听见岁岁指责他母亲,彻底暴怒,抄起桌上的烟灰缸狠狠砸在地上。玻璃四溅,巨响吓得九月又是一阵哭喊,岁岁也惊得心跳漏了一拍。
“你有病吧你!”岁岁护着孩子,眼泪终于决堤。她看着眼前这个面目狰狞的男人,想起多年前自己竟然会为这样的一个人心动,真是莫大的讽刺。
“你天天说公司忙,谁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陈垚,你心里还有这个家吗?没有的话,我们就离婚!”这句话脱口而出的瞬间,岁岁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守着一段不幸的婚姻,苦的只有自己和女儿,不如痛快地结束它。
陈垚显然没料到一向温顺的岁岁会提出离婚,愣了几秒,才恶狠狠地回应:“好啊,离就离!”说完,他转身走进书房,重重摔上门。
岁岁在客厅紧紧抱着受惊的女儿,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滴落在地板上。但在这泪水中,她没有感到绝望,反而看到了一丝曙光——或许,这是她和新生活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