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味觉偏心 > 第14章 赛前训练

味觉偏心 第14章 赛前训练

作者:暮色湘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23:58:55 来源:文学城

从医院出来的宋应星被管家李文渊接到了秦珂的房子。

手臂受伤的他没有继续厨师的工作,相反得到了特殊待遇,这让宋应星诚惶诚恐,十分不自在。

好在,别墅里每天都会送来十多个样式相同的菜,这给了宋应星一个机会。他跟管家申请,能不能让他帮忙送菜。

得到允许以后,他顺利从厨师晋升为秦宅的饭菜搬运工。

秦珂最近一个星期都在试菜,每次尝过之后,都会让李文渊把菜送到厨房。

这是他给宋应星安排的一项任务。

李文渊告诉宋应星尝过后,用纸笔写出每道菜的味道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一周五天。

周一送来的是粤菜,脆皮烧鹅。

十几个一模一样的洁白骨质瓷盘,呈扇形排列。

每个盘子里,都盛放着色泽红亮如琥珀,油光润泽,散发着诱人焦香的脆皮烧鹅。

然而,仔细看去,每盘烧鹅的斩件方式、搭配的酸梅酱或白糖小碟、乃至作为点缀的西兰花或香菜叶,都有着微妙的差异。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烤肉香,但若静心细辨,能嗅出其中细微的差别:有的果木烟熏气更重,有的带着更浓郁的香料气息,有的则突出了鹅肉本身的醇厚。

宋应星他先是用眼睛仔细观察:鹅皮的颜色深浅、气泡的均匀程度、皮下脂肪的厚度与融化状态、肌肉纤维的纹理。

然后,他拿起旁边准备好的银筷,从第一盘开始,夹起一小块连皮夹肉的烧鹅,送入口中。

牙齿轻轻咬破那层酥脆的外皮,感受“咔嚓”的轻响,品味油脂在舌尖融化的丰腴。

接着感受鹅肉纤维的嫩滑与紧实,酱料风味的渗透程度以及回甘中的一丝果木清香和酱香的余韵。

他吃得极慢,品得极细。

每品尝完一份,他就拿起笔,在便签纸上写下编号,然后开始记录:

一号:皮脆度上佳,但肉质偏紧,疑似烤制前期温度过高导致外熟内紧。填料香气以八角、桂皮为主导,南乳味较淡。可能选用体型较小的鹅,皮下脂肪层较薄。

二号:皮质极脆,呈均匀的蜂窝状,火候把控极佳。肉质多汁嫩滑,填料风味层次丰富,似有细微的柑橘皮或沙姜粉提味。鹅种可能为优质黑棕鹅,肥瘦适中。

三号:色泽偏深,烟熏味较重,可能使用了荔枝木或龙眼木,且焖烤时间较长。肉质酥烂,适合牙口不佳者,但失去了部分嚼劲。酱料偏甜,可能刷了蜜糖水。

……

这一写,就忘了时间。

窗外天色从明亮到昏黄,最后完全被夜幕笼罩。

厨房里亮起了柔和的光线,李文渊中途进来后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宋应星完全沉浸在了这个特殊的任务中,夜虽深,但他精神却异常亢奋。

直到深夜,万籁俱寂,他才终于写完了最后一页纸,对着十几张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便签纸,长长地、疲惫地舒了一口气。

一种奇异的满足感混杂着极度的疲惫,涌了上来。

纸张在第二天被李文渊交给了秦珂,当晚宋应星就收到了反馈。在他写下的每一页纸的旁边,一种凌厉而优雅的字迹格外引人注目。

宋应星的字是圆圆胖胖的,秦珂的字体是苍劲有力的,两种风格迥异的字体在同一张纸上竟然意外的和谐。

对于宋应星笔记,有的地方秦珂打了勾,表示认可;有的地方则被秦珂划记,旁边写着更精准的术语和更深入的分析;甚至对宋应星的错误的细节,秦珂都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最后还有一段秦珂的总评:“观察尚可,基础工序描述准确,但对风味层次的理解和成因推断略显表象,需加强对食材本质,火工精髓以及地域文化的了解。”

周二,是鲁菜,葱爆海参。

海参的发制程度、葱段的选用和煸炒的火候、芡汁的浓稠度与亮度,每一份都考验着品鉴者的眼力和味觉。

海参,这道被称为“海味八珍”之一的食材,其本身并无浓烈滋味,全凭发制与烹调的功夫化腐朽为神奇。

他微微眯起眼睛,感受着齿间传来的触感,随后便提笔在那熟悉的便签纸上写下编号:

一号:海参体态饱满,触手弹韧,发制功夫上乘。葱香浓郁,但煸炒略过,葱段边缘微焦,带来一丝苦味。芡汁包裹均匀,明油亮芡做得不错,但咸味稍重,掩盖了海参本身的清鲜。疑似使用了老抽过多,色深而味不纯。

二号:海参口感软糯,但失之过烂,缺乏应有的弹牙感,疑似发制时间或火候掌控有偏。葱选用的是本地大葱,甜度足够,煸炒火候恰到好处,香气醇和。芡汁薄厚适中,咸鲜适口,可惜海参本体口感拖了后腿。汤汁略多,不够“抱汁”,有泄芡之嫌。

三号:色泽金黄红亮,极为诱人。海参切花刀均匀细致,入味透彻。入口瞬间,极致的脆嫩弹滑让人惊艳,火候拿捏堪称精准。葱香、油香、酱香层次分明,融合得恰到好处,入口是浓郁的葱油香气,咀嚼后海参的鲜味缓缓释放,最后以一丝不易察觉的料酒香气收尾。堪称标杆之作。

四号:疑似使用了速发海参或品质欠佳的海参,肉质偏薄,口感绵软无力,带有细微的涩味。调味试图以浓烈的酱香掩盖原料不足,葱香寡淡,芡汁浑浊粘稠。整体感觉粗糙。

……

相较于品味烧鹅时对皮下脂肪、肉质纤维的细致剖析,品鉴海参更像是一场关于“水与火”的艺术审视。

海参的发制,是“水”的艺术,关乎涨发的程度,是嫩弹还是软烂,一念之差,口感天壤之别。

而葱爆的过程,则是“火”的较量,旺火急攻,瞬间锁住鲜味,激发葱香,要求厨师对油温、下料顺序、颠勺技巧有炉火纯青的掌控。

纸张再次由李文渊转交。

第二天晚上,宋应星收到了回复。

秦珂那“凌厉而优雅”的字迹如约出现。

在宋应星判断“发制功夫上乘”的一号旁,秦珂打了个勾,但补充道:“发制确无问题,然弹韧之感,三分在发,七分在爆。其火候稍逊,入口之初觉弹,细嚼则韧性不足,是为欠火。”

在批评二号“口感过烂”旁,秦珂划了线,写道:“非仅发制之过。海参本已发透,爆炒时遇热进一步软化,火候迟疑所致。此为过火的一种。”

对于三号的盛赞,秦珂难得地画了个圈,表示认可,并补充:“葱香层次之妙,在于分两次下葱,葱白、葱叶煸炒时间不同,香气方能立体。酱汁中用少量糖提鲜,而非蜜,故鲜亮不腻。”

在四号的评价旁,秦珂的字迹显得格外冷峻:“原料为根基,根基不牢,一切技法皆是空中楼阁。此品已失讨论意义。”

最后的总评,秦珂写道:“对口感差异捕捉敏锐,能意识到发制与火候之关键,进步可见。对于发制工艺流派,如:水发、油发的区别,葱种选用是否章丘大葱、酱料组合是否加入清汤提味等深层成因,探究尚浅。鲁菜之精髓,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须下一番抽丝剥茧的功夫。”

看着这些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批注,宋应星脸上微微发热,心中却并无气馁,反而涌起更强的求知欲。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些便签纸抚平,整理好,知道下一场味觉的考验,即将到来。

周三,川菜鱼香肉丝。这道看似家常的菜,更是考验调味的精准。

泡辣椒的发酵风味、葱姜蒜的比例、糖醋酱油芡汁的平衡,十几道鱼香肉丝,竟然做出了十几种细微不同的“鱼香味”。

周四,湘菜剁椒鱼头。剁椒的咸鲜酸辣、鱼头的鲜嫩程度、蒸制的时间把控更加精妙。

宋应星尝试从剁椒的发酵时间、所用辣椒品种、豆豉的添加、蒸鱼时是否垫姜葱等细节入手分析。

他写下的分析报告都会被李文渊收走,当天下午或晚上,李文渊总会带着秦珂详尽的批注返回。

秦珂的评语越来越犀利,也时而会有一两句简短的肯定:“此处观察入微”、“对火候差异感知尚可”。

宋应星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知识,他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看到了烹饪艺术更深邃、更精妙的境界。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凭手感和经验做饭的厨师,开始尝试用更系统、更理论化的视角去解构菜肴。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一次也没有见到秦珂。

他能感觉到,别墅里似乎弥漫着暮气。

周五,是闽菜的代表,工艺极其复杂的佛跳墙。

十几个小巧的炖盅摆放在面前,揭开盖子的瞬间,浓郁复合的香气扑鼻而来,却又各有千秋。

这次,宋应星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品尝和分析。

他已经能更快地抓住核心差异:高汤的基底、各种干货海味的投放顺序和煨制时间、酒香的来源与浓度控制。

他甚至大胆推测了某一份可能加入了某种特殊菌菇提鲜,另一份的老酒可能采用了独特的窖藏工艺。

他将写好的分析交给李文渊时,心中竟有几分期待,期待看到秦珂又会给出怎样精辟的批注。

李文渊接过纸张,看着宋应星眼中不自觉流露出的光彩,沉默了片刻,忽然开口道:“宋先生,这一周,您进步很快。明天您就可以离开了。”

李文渊的话语很平静,却像一块突然被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在宋应星心里激起了巨大的、措手不及的涟漪。

他脸上那丝因进步和期待而自然流露的光彩,瞬间凝固了。几乎是本能地,他脱口而出:“离开?”

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愕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是的。”

李文渊点了点头,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最终意味,“秦先生认为,基础的品鉴训练到此可以告一段落。您已经掌握了要领,剩下的更多是需要时间和阅历去积累和沉淀。”

宋应星怔在原地,一时无言。

一股空落落的感觉迅速从心底弥漫开来,淹没了刚才的所有情绪。

他这才意识到,在过去这一周多近乎封闭的、重复的品尝、记录、等待批阅、再品尝的循环里,他不仅味觉变得敏锐,某种更深层的东西已经被悄然改变了。

那种全身心投入去辨析微妙差异的专注,那种将感官体验转化为精准文字的挑战,尤其是每次收到秦珂批注时,那种被一针见血点破迷雾,既感惭愧又豁然开朗的刺激。

这一切,不知何时,已经从一个“特殊的任务”,变成了他日常生活中一个充满张力和吸引力的部分。

他甚至开始习惯并享受这种沉默而高效的交流,享受这种在味觉世界里被一位严师引领着步步深入的过程。

而现在,这个过程被毫无预兆地画上了句号。

“哦……好,我知道了。”

宋应星低下头,掩饰住眼底的波澜,声音有些干涩地应道。

他接过李文渊递还的、这次尚未送出的品鉴记录,纸张似乎都失去了刚才的重量。

他转身走向自己临时的房间,脚步不自觉地有些迟缓。

窗外依旧是那个庭院,但此刻在他眼中,却仿佛骤然失去了色彩。

明天就可以离开了,回到他熟悉的环境,这原本应该是值得轻松甚至高兴的事情,可现在,他心里只有一种任务被中途打断般的怅然若失,以及一种再也无法收到那“凌厉而优雅”字迹批注的强烈遗憾。

他坐在桌前,翻看着自己刚刚写下的、还带着墨香的分析,那些关于高汤基底、投放顺序、窖藏工艺的大胆推测,此刻看来,都变成了一场来不及接受评判的独角戏。

他原本期待着,秦珂会如何评价他这次的进步,会如何修正他那些大胆的猜想——是打勾认可,还是划记批注,或者,又会留下怎样一段鞭辟入里的总评?

这一切,都不会有了。

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感,像夜色一样,沉沉地笼罩了他。这一周的味觉之旅,就像一场突然闯入的、奇异的梦。

此刻,梦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