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围观大唐的日常 > 第10章 第 10 章

围观大唐的日常 第10章 第 10 章

作者:寒潭白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5:27 来源:文学城

看完两集,萧青梧意兴阑珊地按下了暂停,退出了播放界面。

【不想看剧啊……花这么多钱穿越,宝贵的时间就是用来蹲在宫殿角落里刷剧的吗?想看剧回家再看不行么,非得在这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李隆基和高力士只觉得心头一空,一股难以言喻的焦躁和憋闷猛地窜了上来。

这说的是什么混账话!你不想看,朕/老奴还想看啊!

赶快把那神奇的光幕重新打开,继续放啊!假千牛卫追杀狄仁杰和李元芳,后来呢?后来究竟如何了?!

【要不要看个科普类的纪录片或者历史知识讲座呢?】

9527这个提议,让萧青梧提起了些兴致,她退出影视剧界面,打开了标注着“纪录片”与“历史专栏”的区域,熟练地将筛选条件设置为“唐朝”。

【我看看……最爱看的当然是李白和杜甫的专题,不过这两个已经看过了,跳过,以后见到真人了可以再刷一遍。《唐玄宗秘史》?人就在我跟前害看什么传记。《开元天宝风云录》?这个太干货了啃不下来,不如直接问你。《大唐兴亡三百年》?看看这个……等等,12个小时?!也太长了,下次再说下次再说。《安史之乱全面解读》?唔……这个标记一下,过阵子再看,等我在这个时代多认识几个人,有了实感,理解起来肯定更深刻。】

她每轻飘飘地闪过一个标题,李隆基的心弦便被猛地拨动一下。

什么狄仁杰、李元芳早已被他抛诸脑后,他的全部心神,已被那女人心中一个接一个、如同惊雷般炸响的名词死死攥住。

他的生平传记、开元天宝的秘辛、大唐三百年的国运兴衰、还有那……那如同梦魇般的安史之乱!

每一个词都像一把重锤,敲得他心惊肉跳,气血翻涌。

一股几乎无法抑制的冲动在他胸腔里撞击,恨不能就此钻入萧青梧的脑子里,将所有关于他、关于大唐命运的一切,巨细靡遗、彻彻底底地翻阅个够!

【《唐朝最后的贤相张九龄》?嗯…这个可以,标记一下。等以后跟张九龄稍微熟悉一点,正好可以对照看看,和纪录片里有没有出入。】

【《盛唐奸相李林甫》……哎等等,9527,】萧青梧思绪一转,【我们到现在是不是还没见过李林甫本人?】

【主人,关于这一点我无法给您确切的答案。历史人物并不会在头顶显示姓名,除非当时有人直接称呼其名,或者以“姓氏 官职”的方式明确介绍,否则即使我们曾与他迎面相遇,也无法确认其身份。不过根据史料,开元二十一年间,李林甫虽尚未登上宰相之位,却已进入权力核心阶层。从概率上讲,您前两次在延英殿内侍奉时,他很可能就在场,您应当已经见过他了。】

萧青梧回忆起前两次殿内的官员,同时调出系统拍摄的照片和录像,试图从在场众臣中找出哪个是李林甫。

李隆基高力士张九龄,这三个是目前明确已知的,再加一个不在场的陈玄礼。至于其他人,穿着几乎同款,只在配饰和衣料新旧程度上稍有区别的官袍,光看长相和衣着,根本分辨不出谁是谁。

【对不上就算了,标记一下以后再看。《安禄山收养八千义子背后的政治考量》?八千个?真的假的?比起政治意义,我更想知道安禄山要怎么称呼他这八千个儿子?是直接叫名字,还是老大老二一直到老八千?要不就统一的,我的儿啊——!哈哈哈!】

她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忍不住噗地一声笑出来,赶紧抿住嘴垂下头盯着地板,生怕被殿内其他人察觉异样。

【《解析唐代科举制度》?太干了没意思,跳过。《唐代世家消亡史》,不感兴趣,怎么消亡都可以,跳过跳过……话说怎么全是这种硬核知识讲座,就没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吗?《从壁画上看唐代女性的妆容与审美》?这个好这个有意思,就看这个了!】

一直屏息凝神眼睛一错不错盯着光幕的李隆基,只觉得胸口那口气猛地一滞。先是被吊得极高,从王朝命运到权相秘闻,他绷紧了神经准备迎接又一轮冲击,却万万没想到,她挑三拣四、嫌七嫌八,最后竟选了个……女子妆容?!

大唐国运,她不看。制度兴革,她不理。帝王将相的传记评析,她不屑一顾。这个也不看,那个也没兴趣,折腾了半天,最终竟定在一个“唐代女子怎么化妆”上!

李隆基只觉得一股郁气直冲头顶,憋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几乎控制不住想抓起手边的砚台,直接泼她一身墨!

眼看皇帝脸色越来越难看,高力士心道不妙。他侍奉圣人多年,最是清楚这已是雷霆将至的前兆,再让这萧娘子待下去,只怕下一刻御案上笔墨纸砚就要砸过去了!

他当即上前几步,抢在李隆基发作之前,声音不高却足够清晰地说道:“萧娘子,你先退下,去廊房用了朝食再回来伺候。”

萧青梧正在观察唐代女性是怎么画眉的,闻言一愣,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御案后的皇帝。

只见对方面沉如水,嘴唇抿成一条锋利的直线,周身气压低得吓人,却并未出声反对高力士的安排。

她再看了眼脑内电脑的时间,接近上午9点。

【饭点了?好好好,我还以为狗皇帝白天不给饭,晚上回去才能吃上呢,老头虽然阴晴不定,但高将军人真不错啊!】

她如蒙大赦,赶紧躬身行礼,声音都轻快了几分:“是,奴遵命。”

高力士几不可察地松了口气,微一颔首,示意一旁侍立的小宦官:“带萧娘子去用朝食,再教导一下御前伺候的相关事宜。”

萧青梧跟着那小宦官出了门,厚重的殿门在她身后缓缓合上,凛冽的北风夹着雪花扑面而来。

殿内重归寂静,只余银霜炭燃烧的细微哔剥声。李隆基直到那身影彻底消失在门后,才猛地一拳砸在御案上,震得笔架上的紫毫都跳了几跳。

高力士见状,连忙挥手示意殿内伺候的宦官们都出去,有关萧青梧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岂有此理!”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胸膛剧烈起伏,“国之兴亡,朝堂大事,在她眼中竟还不如……还不如女子画眉涂脂来得要紧!坐拥宝山而不自知,暴殄天物!”

高力士垂首躬身,默默上前,将震歪的笔架扶正,声音柔和平缓地安抚道:“圣人息怒,此女言行无状,所思所想非常理所能度之。然其脑中光景,虽光怪陆离,却似……蕴藏着难以想象的机窍,或许那女子妆容之事,亦有其……独特价值?”

他这话说得自己都有些迟疑,但眼下最重要的是平息天子的怒火。

李隆基重重哼了一声,价值?他倒要看看,那劳什子的妆容与审美能有什么泼天的价值!是能帮他平定边患、充盈国库,还是能画出个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来?!

然而,尽管怒火中烧,理智还是占据了上风。

最后的贤相、大唐三百年、世家消亡……管中窥豹,以小见大,李隆基已然从这几个词上看到了某些更具体的未来。

大唐开国至今不过百年,若如那光幕上所说,张九龄是大唐最后一个贤相,岂不是说明,在余下的将近二百年时光中,都没出过如宋璟张说般贤能忠臣的宰相??

这说明什么?说明朝堂被奸佞把持,说明帝王昏庸,说明他李隆基之后,李唐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

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上,瞬间浇熄了他大半的怒火,只剩下一种沉甸甸的、令人窒息的惶恐和茫然。

“大唐三百年……”他喃喃自语,语气中并非纯粹的恐惧,反而夹杂着一丝复杂难言的意味。

诚然,自周以下,享国超过三百年的王朝屈指可数。若从高祖开国算起,三百年已不算短祚。

但他曾立志要做一个远超太宗、直追三代之治的帝王,他的目标是李唐江山永固,是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持久而辉煌的盛世。

三百年这个数字,对他而言不是一个值得庆幸的底线,而是一个上限,一个仿佛命运给定的、令他有些不甘心的终点。尤其是“最后的贤相”、“安史之乱”这些词叠加起来,这“三百年”国运的背后,显然充满了动荡与衰落,而非他理想中的绵长鼎盛。

这让他感到一种壮志被挫伤的郁闷和警惕,而非简单的惶恐、抑或是失落。

至于那世家消亡……李隆基对此倒没什么特别的反应,自唐开国以来,几代皇帝一直在打击门阀,他任用姚崇、宋璟、张说等庶族官僚,本身就有抑制世家、加强皇权的意图,世家的消亡是早晚的事,听到这个消息,他的第一反应绝非担忧,而是极大的好奇和探究欲。

世家是如何消亡的?他心中琢磨着,是惨烈的战乱扫荡了一切?还是朕……或是朕的子孙,找到了彻底根治这一顽疾的良方?

而最让他心惊肉跳的,莫过于安禄山背后那八千义子。

豢养八千虎狼,认作义子……这已非寻常边将所为,分明是私建牙兵,收买死士!

一个边将,要八千个誓死效忠自己的儿子做什么?答案呼之欲出:为了造反!

为什么在他眼皮子底下,安禄山的军队能发展到如此庞大的规模?地方的节度使、监察御史、甚至朝中是否有人为其遮掩?或者说,安禄山的势力已经大到可以无视朝廷的监督了?

李隆基瞬间暴怒,尽管这一切还没发生,安禄山也只是个声名不显的杂胡偏将,但一想到未来有个手握重兵的边将在自己的帝国里搞这种“国中之国”、“父子之军”,李隆基就感到如芒在背。

莫大的悔意再次席卷而来,他当初就应该听了张九龄的话,依照军规早早除去此獠,否则何至于掣肘至此!

高力士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脸色从暴怒转为铁青,又从铁青透出一丝苍白,最后沉淀为一种深不见底的、混杂着惊惧与不甘的阴沉。

他知道,圣人此刻心中必定已是惊涛骇浪。

良久,李隆基才平复了心情,眸中已恢复了几分帝王的深沉与冷静,但那深处翻滚的暗流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汹涌。

“力士。”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臣在。”高力士走近了些,姿态恭敬中带着柔顺亲近的安慰。

“传朕口谕,命宰相们和六部尚书即刻进宫议事。”李隆基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威严,却带着一丝冰冷的杀意,“再命北衙禁军加派人手,严密监视萧青梧的一举一动,但绝不可惊扰于她,更不可让其察觉。她有任何异动,即刻来报。”

“是。”高力士躬身领命。

“另外,”李隆基顿了顿,补充道,“萧青梧但有什么要求,只要不出格,一律满足她就是,不用按照宫规戒律严格要求她。”

李隆基彻底想明白了,不管萧青梧是妖是仙,第一步,他至少要把人留在宫里,不能让她因为森严的宫廷戒律而产生厌弃之心,从而跑出宫去。

以目前萧青梧身上展现出来的种种神异手段来说,他并没有十足的自信,能凭借凡人的手段把人关在宫里,毕竟她几次三番说了要出宫,既然都这么说了,说明有着可以随时出去的手段。

“是,臣这就去办。”

高力士再次行礼,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延英殿,留下李隆基一人,独自面对满案的奏疏和惶乱茫然的心绪。

殿内炭火依旧温暖,沉香袅袅,但空气却仿佛凝固了一般,沉重得令人窒息。李隆基的目光落在那些等待批阅的奏章上,却没有任何心情去理会。

与那光幕中揭示的浩荡国运、兴衰之谜相比,眼前这些州县琐事、官员迁黜,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他知道,从那个叫萧青梧的女人踏入大明宫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他的王朝,都已经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吉凶未卜的道路。

而他,必须抓住这一切,无论那是仙缘还是妖祸。

看评论呢,手机界面突然卡住,误删了不知道谁的评论,实在抱歉[求你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第 10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