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王侯的盛宴 > 第121章 121

王侯的盛宴 第121章 121

作者:姬泱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2-23 14:03:17 来源:文学城

121

文湛闭着眼睛,赵毓的手指在他的发丝之间流连,动作很轻,很轻,如轻风拂面,微雨沾衣。

过了一会儿。

“承怡。”

“嗯?”

“你心跳的怎么这么厉害?”

“被你吓的。”赵毓说着还轻声笑了,“我都说我是觉多的人,战时那么严峻,对我来说,踏实睡一夜都是穷奢极侈的愿望,哪里来的体力捻三搞四?”

文湛,“嗯。”

赵毓又加了一句,“就算我有心,也无力啊。”

文湛,“……”

很久,很久,很久。

久到赵毓以为文湛不会问了,他才说,“承怡,那些年,你,……,曾经 ‘有心’过吗?”

自从承怡回雍京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在文湛心口盘旋,一直没有问出来,今天,他终于开口了。

赵毓,“有过。”

文湛,“……”

赵毓,“那年在玉门关,我拿到你派人送过来的生辰玉佩。”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这个地方像足了当年故人为赵毓描述的西疆故土。黄沙万里,枯骨成排。到处是那种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的胡杨,还有用黄土夯成了城墙,他似乎看到城墙上飘荡着狗尾草。

那是一片没有记忆的土地。

伴着风声,赵毓甚至听到了有人吟唱着古老的歌谣,——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通关的时候,赵毓的样子并不像来往于西疆十六国的商旅,所以被守军拦住问了几句。

“你叫什么名字?”

“赵毓。”

“籍贯?”

“雍京。”

“出玉门关做什么?”

“送故友的骨灰归葬天山。”

那个守军又看了看赵毓,点头,把通关文书还给他。此时,旁边来了一名穿着奇秀衣服的军官,是个宦官。

他走过来,手中端着一个木制的盒子。这个军官什么也不说,就这样把盒子放在赵毓的手中。

打开,里面放着一块玉佩。

南诏贡品,正经的玻璃种,帝王绿翡翠,稀世之珍。玉上九龙环绕,正中用大篆镌刻着 ‘文湛’二字。玉佩上缠着黑丝,金线,还有一些红色的丝,很喜庆,像是大婚时候选用的吉祥颜色。

是皇帝的生辰玉配。

一旦许给,生死相随。

赵毓手指翻过它,背面刻有三个字:——我等你。

……

“我知道你一直在等我。”赵毓,“可是,我却不想你这么做,太自苦了。”

文湛嘟囔了一句,“我乐意。”

赵毓又轻轻笑了,他的手指按了按文湛的鼻尖,“当年我想,如果,我身边珠翠环绕,过着征歌逐酒的日子,是不是就可以断了你的念想?”

“可是,……” 叹息一般的声音:“我豁不出去。”

“陛下。”

“我豁不出去。”

赵毓的手指就在文湛的肩膀上,一下,两下,三下,……,轻轻拍着。

皇帝想到遥远的童年,那个时候,他才六岁,承怡也只有十岁。那是一个夏天。还是皇太子的文湛被自己贴身伴当下毒,几乎身死,是承怡救了他,之后养病的时候,承怡一直陪着他。外面的花已经开到荼蘼,大殿中似乎看不到四季流转,承怡把他抱到院子中,也是这样的姿势,很温柔的拥着他,陪他看着大正宫中名贵的花草。

承怡的胳膊很细,拥抱很温柔,却没有那么强悍,没有那么无畏,没有那么九死无悔!文湛不懂。他原本以为,那是脆弱。现在他懂了。承怡的温柔不是脆弱,而是像丝一般细韧;像泥土一般的包容;还有,像水一般,可以泽被万物、细细无声,也可以强悍犹如汹涌深渊、惊涛骇浪!

文湛,“上善若水!”

赵毓没听清楚,“什么?”

“没什么。”文湛得了便宜便开始卖乖,“承怡,知道你那十年没有别人,朕甚欣慰。”

“得知陛下欣慰,微臣这颗心可以彻底放回肚腹中去了。”赵毓又捏了一下文湛的面皮,发现,一代雄主的脸蛋子依然带着小时候的模样,似醒非醒的他像个刚出笼的小包子,有一种热气腾腾的软嫩,“不然,主忧臣辱,让主上烦忧定然是微臣的过错,当真要罪该万死了。”

文湛,“不许说 ‘死’这个字!”

“微臣失言。”赵毓微微用了点力气,按住文湛的肩膀,不让他起身,“不说,以后都不说了。”

文湛抬手,在赵毓胸膛上轻轻摩挲着。他左心口的地方,是一道永远不会愈合的疤。赵毓揪住他的手指,轻咬了一下,文湛觉得自己指尖酥麻酥麻的,欲念有些蠢蠢欲动,却听见赵毓说了一句,“崔珩怀疑徐绍他,……”

文湛,“崔姓三等侯?”

赵毓,“老崔说,徐绍可能想要凭借此次的军功,还有目前北境依旧险峻的局势,问陛下要山海关外一直向北直到冻土的赋税。”

“他不敢明说。”文湛让赵毓又给撸了回去,舒展的躺好,才说,“不过,徐绍应该动了这个心思。他递进来的折子,想要的是一个朝廷正式册封的北境总督的官位。他说自己目前依然是 ‘甘宁总督’,隶属西北军,镇北境名分不正。名不正则言不顺,无法令行禁止,恐以后无法全权调度,贻误战机。”

也许是一夜**消弭了皇帝的冷芒,让他的声音听上去温润了许多,可熟知他的人明白,——圣主震怒。

因为,文湛的声音太轻了,轻的,让人心寒。

赵毓,“既然有总督,那么,他有没有推荐谁来任北境巡抚?”

文湛,“没有。”

赵毓,“如果任命徐绍为总督,你心中有巡抚的人选吗?”

文湛,“人家明里暗里说,恐以后无法全权调度贻误战机,朝廷不需再委派巡抚,北境事务只系总督一身即可。”

赵毓,“北境总督就是正式的疆臣了,代天巡狩,战时若再加上巡抚空缺,他就可以将财、政、军三权独揽。他的胃口不小呀!不过,徐绍目前就在北境,如此请旨不能说逾制。”

“承怡,你对他的了解胜过我对他的了解。”文湛问,“你认为,他会想要裂土封王吗?”

“不会。”承怡说,“如果当真到了那一步,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不像是这种石破天惊的枭雄。不过,人心隔肚皮,我也只是猜。其实,我觉得他应该对 ‘丹书铁券’很感兴趣。”

文湛,“愿闻其详。”

赵毓,“悬崖边上勒住战马的人是将才,而在悬崖边上不勒马的疯子才是王!徐绍是难得的将才,不是疯子,做不了王。他愿意勒住战马,也当真勒得住战马。”

“可是,世间有个规矩,——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如果他当真只想要 ‘丹书铁券’,朝廷以一个不世袭的三等侯,或者是一个恩荫子孙两代的一等伯就能打发。如今只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远未到平息战事、建立不世功勋的时候,结局究竟如何,很难预料。”

“如果他气势汹汹的想要裂土封王,以后朝廷授予他 ‘丹书铁券’,势必有一种大家都退了一步的幻觉,顿时一种皆大欢喜的欢乐油然而生。那时,陛下不会觉得肉疼,而他也会得偿所愿。”

文湛闭着眼睛,听着听着就笑了,“疯子才能是王吗?”

“也不一定。” 赵毓说,“边陲小镇落麻衣有一个疯子,总说自己是老天爷的小老婆生的小儿子,他今后是要当皇上的,还纠结了一群人马,封了满朝文武,还从山底下的村子里面找了一些村姑封了东西宫七十二位娘娘,结果,里正从我手中借了几条枪,薛宣平带了二十几个人,一天就给灭了。”

文湛,“……”

“疯子无法建立同时也无法维护一套可以长治久安的政府。” 赵毓说,“不过,如果当王仅仅是闹出一场兵灾,封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宫娘娘,那么,疯子还挺合适的。对了。”他说着,从旁边拿过海图,“我让老崔暗自找些关系,把当年被炸沉入南海的七十多门火铳捞出来,尽量神不知鬼不觉运上北方来。”

文湛,“崔姓三等侯?”

赵毓,“别总叫他这个。”

文湛,“他还总叫我狼崽子呢!”

又是一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公案。

赵毓叹口气,“好,你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老崔他,……,如果当年,他没有睡过头误了殿试,放榜之后他就是进士及第。之后,再有杜阁老的照拂,宦海二十年,如今就算做不到楚楚的位子,也应该是陛下的宰辅。”

文湛嘟嘟了一句,“没准是政敌。”

“对,真没准儿。” 不过,赵毓又仔细想了想,“不会。先帝说过老崔,吕端大事不糊涂,崔珩再放浪形骸,核子里是根骨很正的书生,他与杜皬不是一道局,虽然杜阁老是他的老师。”

“他出生的时候,我舅舅刚考上秀才,有了功名,算是双喜临门。舅舅当年翻透了诗书,方才从李商隐的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中挑拣出两个字 ‘碧城’用作他的名字。后来因为我娘和我的缘由,先帝下恩旨允许他破格进入毓正宫读书,杜皬嫌弃 ‘崔碧城’ 这个名字过于酸文假醋,亲自赠名单字 ‘珩’,同 ‘蘅’音,佩上之横者,极其贵重。楚之白珩犹在乎?”

“书生?宁淮侯可不是书生。” 文湛笑道,“他顶多披了一张书生的画皮。书生封不了万户侯。”忍了忍,皇帝终于没忍住,于是,装模作样的又加了一句,“即使区区一个三等侯,书生也做不来。”

良久。

“承怡,你怎么不说话?”

“我在纠结老崔究竟是书生还是其他什么别的这件事。”

“宁淮侯与你说过重塑军队建制吗?”

“嗯,模糊提过。”赵毓有些意外,“陛下知道?”

“宁淮侯上过密折。”文湛很平淡,“他自己 ‘亲自’捉笔手写,不经他人之手,居然没有错字,也没有别字和通假字。”

“……”

半晌,赵毓才“哦”了一声,“他如果用点心思,写的东西还是能看的。有没有格局另说,这个字嘛,大抵还是可以写对的。”

“这件事,书生就不会做。”

文湛说,“对于天下安宁,书生们只会大声叫嚷着解甲归田,对眼皮子之外的东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日捧着圣经贤传,口中说着之乎者也,居然相信诗书可以退敌百万雄兵!文臣们对于朝廷在澳门南洋置办火器也是痛心疾首,一叠一叠的奏折都在规劝,说那些火器不过就是西洋机巧,有辱泱泱上国、煌煌天|朝。最后,还不忘把列祖列宗的规训再背一遍,以显示自己识得字,也背得书。蠢货,一群蠢货。”

额头上有承怡的手指,温凉的触觉,一点一点的揉捏,应是想要抚平什么。

文湛,“怎么了?”

“你的额头都扭成疙瘩了。”赵毓轻轻的说,“别生气了。”

好像,总是听见承怡说,——别生气了。

文湛,“我没生气。”

赵毓,“世上没有傻人,陛下朝堂上戳着的都是人精,不用插尾巴都比猴儿精。他们这样说、这样做,不过是权力搏杀,说透了,人本性而已,也没啥。大郑文人当朝,读书人最清贵,如果以武勋建功立业就可以同他们平起平坐,那么,十年萤雪的苦熬中失去的姑娘、得的冻疮、吃的糠、咽的菜换不成高爵厚禄,精通不说人话的八股文章的那些大人们不就废了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要说上马提枪了,就连马匹都能错认成老虎,陛下让他们再认得西洋火器的厉害,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很久。

文湛低声问了一句,“承怡,建立一支只属于王朝的军队,朝廷养,令出雍京城,不用再倚赖那些藩镇,一喜西海春,一怒四海秋,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我有生之年,能看得到吗?”

“老爹也这样问过我。”赵毓,“当年我才十四岁,屁都不懂,直接回答他说,能,父皇千秋万岁之前一定能看到。”

“你的意思是,我看不到了,……”皇帝刚轻叹完,就感觉到赵毓在他头发上扒拉扒拉,问,“承怡,你做什么?”

赵毓极认真的翻动着文湛的长发,“陛下,您的口气越来越像老爹,我得赶紧看看,您有没有长白头发。”

“别闹。”皇帝抓住了赵毓的手指,“承怡,你觉得,北境的战事,天命在朕这一边吗?”

在赵毓面前,文湛极少用 ‘朕’这个自称,这让本来没有深思的赵毓也不禁愕然,“陛下,这次的感觉这么不好吗?”

文湛,“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赵毓沉默。

文湛,“我想听你口中的真话。”他的手指纠缠着赵毓的手指,无分彼此。“承怡,我只想听你说。”

“陛下,什么是天命?”

良久,赵毓开口,慢慢问,“是 ‘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中的天道主宰?还是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天道法则?亦或是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中的君权神授?”

文湛,“俱是。”

赵毓,“可是,陛下,战争中没有天命。”

文湛亦是意外,“怎么这么说?”

赵毓,“我在西北这些年,听到的关于我的不靠谱的传闻特别多,有些人甚至说我的命格是七杀、贪狼、破军三方四正会照,所谓的 ‘杀破狼’局。如果当年我娘没有遇到我那个倒霉爹,她应该嫁在冉庄,那么,我亲爹不是磨豆腐的,就是打铁的,要不就是开个杂货铺的,我能做的营生也不外乎就是这些。难道可以说,我娘遇到我那个倒霉爹,他又被千刀万剐,我生在大正宫,再去西北征战就是天命吗?”

“先帝在位的时候,曾想一劳永逸,永决倭寇在我东海、南海烧杀掳掠之患,命先靖海郡王东征日本。大郑水师舰队在博多登陆,几场大战,眼见这那些东瀛武士将要全部切腹,整个日本将亡国灭种,海上却起了飓风,大郑水师舰队全部沉入东海,郡王殉国。可以说飓风毁灭了大郑水师,倭寇在我东南沿海烧杀抢掠就是天命吗?”

“不是的,陛下。”

“战争没有任何天命可言,甚至没有天理正义,它就是一场可怕的赌博,老天爷随心所欲扔骰子,胜负都极其随意。世上没有必胜的战争,只有一场一场生与死,绝望与希冀,挣扎与再挣扎的煎熬,尸山血海中的煎熬。所以孙子才说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

“不战,那么北境的局如何破?” 文湛,“绥靖?”

绥边抚裔,嘉靖殷邦。

活人无法预料身后事,谁也不知道百年之后大郑北境是否被割据,是否又出现一个西北数百年的乱局。可是,绥靖至少可以保证眼前局势的安稳。

“不。”赵毓摇头,“当战则战。”

“绥靖的确可以带来眼前的安宁,只是,这样的安宁像是腐尸身上涂抹的茉莉粉,表面看着香气四溢,内里不但腐烂、血污横流,就连那层香粉也是浮的。”

“文湛,如果陛下不是你,有些话我死也不会说。”

“即使是先帝,我也不会说。”

“世上哪里有什么天命所归?”

“大郑那些彪炳史册的帝王们哪个是众神庇佑,坐等老天将一切双手奉上?只是,再多的艰难险阻也抹不去你说过的那句话,——国土不可以分裂。”

“因为,……”

“子民在,疆土在,家国就在。”

此时,皇帝向外看,雕花窗外,有一缕阳光照射进来。

明亮的光芒像把锋利的剑将古老的大正宫刺穿,将蔓藤莲花的顶,传了十几代人的黄花梨的桌、椅与千工床,还有缂丝的帷幕,赵毓与皇帝身上的衣服,与铺在桌上不曾收拾的字帖,官窑的瓷器都镀上一层金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1章 12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