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四月的约定 > 第1章 玻璃罐子

四月的约定 第1章 玻璃罐子

作者:生椰拿铁少放糖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2 18:16:14 来源:文学城

车子驶离城市边缘时,悸满羽透过车窗看见最后一点霓虹灯光消失在视野里。那是2015年初夏,她刚过完十七岁生日不到三个月。

父亲紧握方向盘,指节泛白,却始终没有回头看她一眼。母亲——不,现在应该叫陈女士了——坐在副驾驶座上,专注地刷着手机,屏幕上不时闪过她新家庭里那个小男孩的照片。悸满羽认得那个背景,是市中心新开的游乐园,两个月前她曾在医院病床上小心翼翼地询问能否一起去,得来的只有父亲尴尬的咳嗽和母亲转移话题的敷衍。

“小羽,你知道的,你的身体情况不适合在城市里生活。”父亲终于开口,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木头,“栎海港空气好,节奏慢,对你心脏好。”

悸满羽没有回应,只是将手悄悄按在胸口。隔着薄薄的衣料,她能感受到那颗心脏正不规则地跳动着,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徒劳撞击栏杆的鸟。

她先天性心室缺损,二岁确诊。从那以后,她的生活就被医院、药物和各种禁忌填满。她不能跑,不能跳,不能情绪激动,同学们背地里叫她“玻璃罐子”——易碎,且透明,仿佛谁都能一眼看穿她的脆弱。

而父母的关系也随着她病情的反复逐渐破裂。他们各自归因——父亲说她出生那天就不吉利,母亲反驳说是因为父亲家族的遗传基因。争吵、冷战、分居,直到各自有了新的伴侣,新的孩子。

“爷爷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姑父姑母就住在隔壁街,有事可以找他们。”母亲补充道,语气轻快得仿佛在安排一次普通的暑期旅行,而不是遗弃自己的亲生女儿。

悸满羽轻轻“嗯”了一声,将脸贴在冰凉的车窗上。她早就习惯了这种被当作麻烦的态度,就像一件不合时宜的礼物,被不断转手。

车行五小时,沿途的高楼大厦逐渐被低矮的房屋取代,最后连成片的田野也出现了,接着是海岸线。咸腥的海风透过车窗缝隙钻进来,带着南方小城特有的潮湿黏腻。

栎海港到了。

与想象中破败的渔村不同,栎海港镇看起来相当繁荣,只是这种繁荣带着一种被时代遗忘的陈旧感。沿街的商铺招牌褪了色,行人步伐缓慢,老人们坐在家门口的竹椅上,目光浑浊地追随着他们这辆外来车辆。

父亲的车最终停在一条窄巷前,无法再往前开。他们下车,从后备箱拿出悸满羽的行李——一个装着她全部重要物品的行李箱,和一大包医生嘱咐必须随身携带的药物。

老家的房子是一栋二层小楼,外墙的白色涂料已大片剥落,露出里面灰黑的水泥。门前的石阶缝隙里,野草顽强地探出头来。

开门的是爷爷,一个瘦小干瘪的老人,他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悸满羽,最后定格在她苍白的脸上。

“就是她?”这话是对着父亲说的,仿佛悸满羽不存在。

父亲尴尬地点头:“爸,小羽就拜托你们了。”

奶奶从厨房走出来,围裙上沾着油污,她甚至没有走近,只是远远地瞥了一眼:“房间在二楼,自己收拾一下。吃饭每月交五百,水电另算。”

没有问候,没有欢迎,只有明码标价的生存成本。

母亲——陈女士从钱包里抽出几张钞票放在桌上:“这月的饭钱。”

悸满羽站在那里,感觉自己像一件被托运的行李,主人正忙着与托运方讨价还价。

父母只停留了不到半小时。临走时,父亲塞给她一个信封,里面是下个季度的生活费。

“好好照顾自己。”他说,眼神却飘向巷口,仿佛迫不及待要离开。

母亲给了她一个仓促的拥抱,香水味刺鼻。“有空我们会来看你。”

谎言。悸满羽在心里默默地说,但她还是点了点头,像一个乖巧的木偶。

车子发动的声音远去,最终消失在巷口。悸满羽站在二楼的房间窗前,看着这个陌生的小镇。天空是灰蓝色的,低低压下来,几只海鸟嘶鸣着飞过,带来海风咸湿的气息。

她的房间很小,只放得下一张床、一个书桌和一个衣柜。墙壁上有深深的水渍,角落里结着蛛网。她打开行李箱,最先拿出来的是药盒,里面整齐排列着各种颜色的药瓶——□□、利尿剂、抗凝药...它们是维持她生命的必需品,也是她与正常世界永远隔着一层玻璃的证据。

“玻璃罐子小姐。”她轻声自言自语,想起初中同学给她取的外号。

晚餐时分,她走下楼梯。爷爷奶奶已经坐在桌边,姑父姑母也来了——他们是来拿钱的。

“转学手续都办好了,栎海中学,高二六班。”姑父一边扒着饭一边说,“学校知道你的情况,体育课不用上,其他照常。”

姑母用审视的目光看着她:“听说你成绩不错?保持住,别给我们丢人。你爸妈给的生活费只够最基本的花销,别想着乱花钱。”

悸满羽安静地吃饭,米饭粗糙,鱼肉有些腥,但她还是小口小口地吃着。她的心脏在胸腔里微弱地抗议着,像是被什么沉重的东西压住了。

“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反正要嫁人。”爷爷突然开口,“要不是看在你爸妈给的生活费份上...”

奶奶用筷子敲了敲碗边,打断了他的话。

悸满羽明白了,她在这里的存在,只是一场交易。她是被父母用钱寄存在这里的麻烦,而亲戚们则是看在钱的份上才接收这个麻烦。

那天晚上,她躺在陌生的床上,听着窗外陌生的声音——远处海浪的呜咽,近处昆虫的鸣叫,还有楼下电视机里传来的方言对话。

她从枕头下摸出手机,屏幕干净得可怕。没有未读消息,没有未接来电。她在城市里的同学大概已经忘了她,而父母...她点开母亲的朋友圈,最新一条是半小时前发布的——她和她的新儿子在游乐场的合影,配文是“我的小勇士今天第一次坐过山车,勇敢!”。

悸满羽关掉手机,房间陷入彻底的黑暗。

她记得六岁那年第一次做导管介入手术,父母在手术室外等候。当她被推出来时,他们一起冲上来,母亲亲吻她的额头,父亲紧握她的手。那时他们的手是温暖的,眼神是关切的。

是什么改变了?是无数次深夜急诊消耗了他们的耐心?是高昂的医疗费用压垮了他们的爱情?还是他们终于意识到,这个病弱的女儿将是一生的负担?

她不知道答案,只知道结果——她被抛弃了,像一件不合格的产品,被退回到原产地。

第二天清晨,悸满羽被胸口熟悉的闷痛唤醒。她摸索着服下药,靠在床头等待药效发作。窗外,朝阳正从海平面升起,把整个世界染成一种虚假的金色。

她慢慢走到书桌前,翻开日记本。那是她多年来的习惯,记录每一天的身体状况,像一份给医生的报告,也像给自己生命的交代。

“2015年6月12日,栎海港。心率102,有早搏。天气阴,气压低,不适感明显。”

写完这行字,她停顿片刻,又加了一句:

“在这里,我像一个透明人。”

的确,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爷爷奶奶除了叫她吃饭,很少与她说话。姑父姑母再次登门,是为了确认父亲的生活费是否准时到账。

她尝试走出家门,探索这个小镇。栎海港很小,只有几条主要街道,一家医院,一个菜市场,和一条长长的海堤。人们用好奇而审视的目光看着她这个外来者,然后交头接耳。

“就是悸家的孙女,有心脏病的那个。”

“父母都不要了,扔给老人家。”

“听说活不过二十岁...”

低语像无形的针,刺穿她单薄的衣衫。

她最喜欢去的是海堤。站在那里,能看到无尽的大海,灰蓝色的海水永不停歇地拍打着礁石。海风很大,吹得她几乎站不稳,但也吹走了些许胸口的闷痛。

有一天下午,她坐在堤坝上,看着远处的渔船归港。突然,一阵尖锐的疼痛从胸口炸开,她呼吸急促,眼前发黑。她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急救药,塞进舌下。

药效来得缓慢,在那段漫长的时间里,她紧紧抓住冰冷的石栏,感受到生命正一点点从身体里流失。如果就这样死了,会不会有人真心为她哭泣?父母也许会流下几滴愧疚的眼泪,然后继续他们各自的新生活。这里的亲戚则会松一口气,终于摆脱了这个麻烦。

死亡的阴影从未如此真实地笼罩着她。

当疼痛终于退去,她虚弱地靠在栏杆上,汗水已浸湿衣衫。夕阳西下,海面被染成血色,美得惊心动魄。

她慢慢走回那栋小楼,在进门之前,仔细拍掉身上的灰尘,整理好表情。没有人问她为什么脸色比平时更苍白,没有人注意到她走路时的虚弱。

晚餐时,姑母提起:“开学就是高二下学期了,抓紧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你爸妈说了,只要你考上大学,学费他们会出的。”

悸满羽安静地点头,心里却明白,那不过是父母为了减轻愧疚感的空头支票。

晚上,她站在浴室的镜子前,看着里面的女孩——苍白,瘦弱,眼睛大而空洞,像两个没有尽头的黑洞。她伸出手,触碰镜面,冰凉的触感让她微微一颤。

“玻璃罐子。”她对着镜中的自己说。

然后,她做了个连自己都惊讶的动作——用拳头轻轻敲击镜面,很轻,不至于碎掉,但足够让指尖感到疼痛。

这是她来到栎海港后,第一次尝试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即使只是通过一面镜子。

窗外,远处隐约传来吉他声,断断续续,听不真切,却为这沉寂的夜晚增添了一丝微弱的生机。

悸满羽不知道的是,那吉他声的主人,将在几天后闯入她封闭的世界,成为她灰暗青春里唯一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