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书签落处,你在页间 > 第158章 158. 在光里锋锐,在风里温柔

会议室里的空调风轻轻扫过桌面,掀动文件边角,空气里飘着纸张的薄脆感,却透着说不出的沉稳与紧绷。刘奕羲指尖轻轻抵着文件夹边缘,将厚厚一叠资料稳稳推到长桌中央,动作利落,语气清晰得没有半点犹豫:“这是我新完成的剧本,也是接下来想重点推进的项目。”

她刻意停顿了两秒,视线在众人脸上轻轻扫过——从平台市场经理翻资料的指尖,到内容总监微蹙的眉,最后落在长桌另一端的沈之骁身上,才继续开口:“这部作品改编自一部现实主义女性题材小说,原著作者是我早年共事过的朋友。她的文字很特别,带着棱棱角角的锐度,却又藏着捂不热的温度,写的是普通人的切肤之痛,也有绝境里撑着的温柔劲儿。”

提起这位朋友时,她眼底掠过一丝浅淡的暖意,随即又沉回专业的冷静:“故事里没有宏大的传奇,只有几个普通女性——二十出头的职场新人、三十岁的全职妈妈、四十岁的企业中层,她们在生活压力、家庭期待和自我追求里拧巴着,每一步选择都带着犹豫,却又藏着不肯认输的劲。”

说着,她指尖捏着书页边缘,轻轻掀开剧本第一页,纸张摩擦的轻响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她的语气渐渐沉下来,多了几分投入:“我保留了原著里最锋利的部分——比如职场女性遭遇的隐性歧视、全职妈妈的价值困境,同时加了更多群像视角。核心想讲的,其实是‘成长’和‘选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女人,怎么在困住自己的局里找出口,怎么在‘该做什么’和‘想做什么’之间,活成自己的样子。”

“这种现实主义的锐度,是当下市场需要的议题性;而故事背后的温度,能让观众隔着屏幕找到自己的影子,建立情感共鸣。” 她抬眼时,眼底带着对作品的笃定。

平台市场经理最先接话,手指在资料页边轻轻划动,抬头时眼底的赞许藏不住:“这类题材在年轻受众里拉力确实强,尤其最近女性话题总上热搜,社会讨论度高。要是宣发能把‘真实改编’和‘女性群像’当成双重卖点,再找几个有共鸣点的片段做预热,传播效应肯定能起来。”

内容总监跟着点头,指尖敲了敲桌面,语气带着专业的考量:“群像戏最怕人物立不住、故事散。如果能保证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弧光,又能通过‘困境’这条线串起来,让她们的选择互相影响、彼此映照,话题性自然会跟着来。”

刘奕羲唇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回应得从容:“这正是我们打磨剧本时最在意的——每轮修改都在抠人物逻辑,确保每个角色的选择都‘有根’,既独立又能和其他人的故事互文。后续选角会优先找能共情角色的演员,排播也会结合社会热点节点,尽量让作品既有艺术表达的锋锐,也能接住市场的温度。”

讨论还在热烈地推进,市场经理指尖在数据报表上划动,纸张发出细碎的 “哗啦” 声:“按去年同类题材的数据看,分账率峰值多集中在女性受众占比超 60% 的时段,投放得往晚间黄金档倾斜,再搭配午间重播引流。”

内容总监立刻接过话,伸手点了点预算栏:“但黄金档排播成本高,得压缩宣发里的硬广预算,转做短视频话题营销——现在用户更吃‘真实片段 角色共鸣’的软植,性价比更高。”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数据、受众画像、预算分配被一一摆上桌面,连空气里都飘着公事公办的利落。

长桌一端的沈之骁却始终没插话。

他手边的剧本文件翻到第三十七页,指腹轻轻按在纸页边缘,压出一道浅痕,却再没往下翻动。目光没跟着讨论节奏落在报表上,反而安静又执拗地锁在刘奕羲身上——连会议室里此起彼伏的交谈声,都成了模糊的背景音。

她正对着内容总监的疑问条理清晰地回应,指尖在剧本某页的角色弧光标注上轻点:“中年角色的困境线会前置两集,既能早抓稳熟龄受众,也能为后续年轻角色的成长做铺垫。” 神情冷静得没半点波澜,目光专注地落在桌面资料上,连翻页时手指捏着纸角的力度,都带着常年职场养成的克制。

沈之骁看在眼里,心底却悄悄漾开一点波动 —— 他想起两人初识时,正是因为《风起之路》的剧本。那时他刚拿到她的初稿,翻开第一页就被攥住了心神:写农村少年揣着几十块钱闯城市,在工地搬砖时还把账本塞在安全帽里,晚上就着路灯学会计知识,连 “手指磨破了裹着创可贴算成本” 这样的细节,都写得既扎心又有力量——没有刻意渲染苦情,却把小人物在生存里的挣扎与不服输,藏进了每一个烟火气的场景里,连字里行间的锐度都带着分寸—— 不刻意讨好市场,却把小人物的困境写得入木三分。更让他在意的是,后来开剧本改编会,有人提议 “加重主角的贵人相助戏份,让逆袭更有爽感”,她没急着反驳,只安静翻到小说里 “主角拒绝亲戚走后门,坚持自己跑客户” 的段落,轻声说 “这个故事的根在‘拼’,不是‘靠’,加太多外力会丢了魂”。语气不强势,却透着不容动摇的笃定,连指尖落在纸页上的力度,都带着对创作初心的坚持。

才过去一年,如今她在会议室里的专注与坚定,和记忆里那个捧着《风起之路》初稿、守住改编底线的女孩,内核里其实没什么不同。只是一年前她说话时,语气里还带着点 “首次推进自己小说改编” 的谨慎,眼底藏着对作品的珍视;如今这份谨慎褪去,变成了更稳的笃定,说话时的语调没了当年的轻软,多了专业的利落,连回应市场建议时都游刃有余。可那份 “不被世事左右” 的坚持,却随着专业度的提升,成了一层旁人难近的疏离 —— 可这疏离,偏偏是他从一年前就格外看重的珍贵,是创作者不妥协的底气。

表面上,他仍维持着平台负责人的沉稳姿态,唇角勾着若有若无的浅弧,仿佛也在认真听着讨论;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视线里的焦点从未离开过刘奕羲 —— 看她回应时不慌不忙的眼神,看她指尖划过 “主角登顶时回望旧居” 的剧本段落,连她偶尔拢了拢耳边碎发的小动作里,都藏着不疾不徐的沉稳。

那份远超公事范畴的专注,早悄悄泄露了他真正的心思 ——她始终没变的、藏在文字(写尽小人物的坚韧)与性格(坚守创作本心)里的那份笃定与纯粹,像一颗在时光里刚沉淀出光泽的石子,轻轻撞在他心底。

直到众人的讨论稍歇,沈之骁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得像覆了层薄冰,却在 “亲自跟进” 四个字上刻意放慢了语速:“刘老师的作品,我们平台向来重视。这样有潜力的项目,后续我会亲自跟进,确保资源能跟上。”

这话听着是对项目的关照,可尾音里那点若有似无的强调,却悄悄漫出了公事的边界。

刘奕羲神色没半点波动,只是微微颔首,眉眼里依旧是职业化的冷静:“谢谢沈总。有平台的支持,项目推进也能更顺利。” 语气里没多余的情绪,刚好卡在 “专业” 的分寸里。

随即,她将视线收回到桌上的文件,合上笔记本。

会议散场的声响渐渐淡去 —— 市场经理讨论数据的声音、内容总监收拾文件的窸窣、皮鞋踩过地砖的脚步声,顺着半开的门缝飘远,最后随着厚重的会议室门被轻轻合上,空气瞬间沉回安静,连空调出风口的冷风都变得清晰。

刘奕羲正将文件按页码归拢,指尖刚触到文件夹的搭扣,身后忽然传来沈之骁的声音:“刘老师,如果不急着走,能不能留下来聊两句?” 语气平和得像在说公事,尾音却带着不容轻易推辞的分量,打破了室内的沉静。

她动作一顿,指尖在搭扣上停了半秒,随即转过身,轻轻点了点头,重新坐回椅子上,后背挺得笔直,依旧是职业化的姿态。

沈之骁从身旁的公文袋里抽出两张请柬,米白色卡纸烫着金纹,在顶灯下发着柔和的光。他指尖捏着请柬边缘,轻轻推到她面前:“下周国家美术馆有场展,卡尔?诺瓦克的摄影展要开幕。你应该听过他的名字。”

诺瓦克 —— 国际摄影界的殿堂级人物,镜头下的人文纪实总带着刺骨的冷峻,却又藏着叩击人心的力量,多少年轻摄影师把他的作品当成教科书。他的展从来一票难求,能拿到邀请函,本就不是易事。

“我知道,你一直喜欢看影展。” 沈之骁的声音依旧沉稳,目光却牢牢锁在她脸上,没半分游移,“这次他亲自来北京,机会难得。我特意替你留了两张,你可以带男朋友一起去,刚好放松下。” 话里的 “男朋友” 三个字,说得轻描淡写,却像在刻意探问什么。

刘奕羲垂眸,目光落在请柬的金纹上,指尖没动,沉默了两秒,才抬起头,唇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错辨的分寸感:“谢谢沈总费心,我记在心里了。不过这段时间项目会议排得满,后续还要盯选角的事,恐怕抽不出空。如果之后能调整开时间,我再跟您联系。”

她没伸手去接请柬,也没把话说死,既维持了礼貌,又悄悄划清了界限,没让气氛陷入尴尬。

沈之骁的指尖在桌沿轻轻顿了下,随即也勾起唇角,淡笑着点头,仿佛没在意被拒绝:“好,那我等你的消息。” 他伸手把请柬收回公文袋,动作依旧从容,可眼底那抹转瞬即逝的沉郁,却泄露了没说出口的心思。

刘奕羲没再多说,起身抱起文件夹,脚步迈得利落,和来时一样沉稳。她没有回头,却能清晰地感受到身后那道目光 —— 像无声的藤蔓,沉稳、安静,却带着不容挣脱的追逐意味,缠在她的后背。

走出会议室,拐进走廊,她才悄悄垂下眼,轻轻吐出一口气,胸口那点因应对而生的紧绷,终于松了些。

她当然明白沈之骁的心思,从他刻意提起 “男朋友”,到递出两张请柬的试探,每一步都藏着深意。可装作不懂,不接茬、不回应,才是眼下最稳妥的方式 —— 既不破坏工作关系,也守住了自己的边界。

刘奕羲抱着文件回到办公室,推门那一瞬,会议的冷色调才算彻底被隔绝在身后。

她将资料放在桌上,习惯性地抬手揉了揉眉心。指尖刚落到手机上,屏幕便亮了起来。

未读短信的提示跳动着,是祁祺。

她点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照片——祁祺身着灰白色机车夹克,线条利落,长腿随意倚在跑车旁。冷白的光线勾勒出他分明的轮廓,眉眼冷峻而锋锐。可唇角那抹漫不经心的笑意,却透着少年般的明亮与不羁,让冷酷里多了一丝张扬的热烈。

刘奕羲看得愣了几秒,心口骤然一紧,随后慢慢涌起一股甜意。

在外人眼里,他是舞台上锋芒毕露的明星,是广告片中冷酷的骑士。可在她这里,他就像个迫不及待分享心情的孩子,刚拍完照片,就急着发给她看。

那一瞬间,她甚至觉得手里握着的不是一部手机,而是他伸过来的手,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温度。

刘奕羲忍不住低低笑了一声,唇角柔软地弯起。

——原来,只要是他发来的消息,不管是一张照片还是只言片语,自己都能被轻而易举地击中。

刘奕羲指尖在屏幕上停了很久,才慢慢敲下一句话:

【晨晨,你在别人的镜头里是光,可在我眼里,却偏偏带着风。】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片刻,唇角轻轻弯起,又忍不住补了一句:

【光会夺目,风却是只属于我的。】

发出去的那一刻,刘奕羲心口微微一热。

她想起祁祺在舞台上是万人追逐的光,而此刻在短信里,他却只是属于她的少年——眼里有烈烈的风,也有安安静静的依恋。

收工的口令落下,片场的灯光逐一暗下去。祁祺摘下手套,整个人仿佛从冷硬的机车造型里抽离出来。

艾伦走过来,把水递到他手里,又顺手把手机递给他:“刚才你的短信亮了一下,我帮你调了静音。”

祁祺“嗯”了一声,接过手机。屏幕上未读信息的提示静静跳动着。

点开。

【晨晨,你在别人的镜头里是光,可在我眼里,却偏偏带着风。】

【光会夺目,风却是只属于我的。】

祁祺的手指在屏幕上停住,呼吸微微一滞。一天的疲惫在这一刻像被温柔地抚平,心口忽然涌上一股说不清的热意。

他盯着那两行字,眼眸深处缓缓漾开笑意。唇角抑制不住地上扬,却带着几分少年般的傻气。

——她是真的在看他,懂他。

别人只看到他在光里锋芒毕露,而她却偏偏要占有他最隐秘的那部分,像风一样贴近。

祁祺喉结轻轻滚动,指尖收紧手机,仿佛要把这几行字镌刻在掌心。胸腔里涌起的那股热烈,让他连呼吸都变得轻快起来。

艾伦在旁边喊了他一声,他却没有立刻回应,只抬眼望向远处散去的灯光,心里清楚——

这一天最值得的,不是广告的镜头,而是她的一句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