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世子爷重生归来而我靠验尸平步青云 > 第11章 柳姨娘之死

余黎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取出一个空白册子和一支炭笔,郑重地递给秋玉:“拿好了,待会儿我说什么,你便记下什么,一字不漏。”

“是!小姐!”秋玉双手接过,紧紧抱在胸前,脸上是前所未有的严肃和认真,仿佛接下了什么军令状,严阵以待地站到一旁。

偏厅内,烛火跳动,将三人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一场揭开真相的秘密勘验,即将在这寂静的夜色中展开。

棺盖缓缓开启的摩擦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显得格外刺耳。

余黎凝神屏息,仔细查验。她发现柳姨娘虽面色青白,唇色暗紫,确有中毒之象,但以银针探入喉部及胃部,反应并不如预想中剧烈。

“这毒性阴损,是慢毒,”她压低声音对身旁的裴砚道,“已侵入经络,但若要彻底损毁心脉、致人猝死……至少还需连续用药半月。”下毒,并非夺走她性命的最后一击。

裴砚的表情也凝重起来,指尖无意识地在案卷上敲击着,“看来我们从开始的调查方向就是错的。若真如此,这案子背后恐怕另有隐情。”

烛火轻轻摇曳,将仵作房内的阴影拉得忽长忽短。突然,余黎拿着解剖刀的手微微一顿,刀锋在烛光下折射出一点寒芒。

“秋玉,记。”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秋玉耳朵连忙竖了起来,一直静候在旁的她立刻挺直腰背,蘸饱墨的笔尖稳稳悬在纸笺上方,屏息以待。

“死者背后有淤青,”余黎俯身,更仔细地检视着柳姨娘背后那片不易察觉的痕迹。

她的指尖虚悬在淤痕上方,若有所思,“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颜色由青转黄……是生前伤,形成时间约在几日内。”

裴砚听着余黎的结论,目光锐利起来,心中有了猜想:“这淤青的位置……难道是有人在背后推她?”

他想象着那个场景,若有人自后发力,柳姨娘向前倾倒时,确实可能留下这样的痕迹。

余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继续缜密地查看着死者身上可能遗留的每一个线索。

当她的目光移向死者那双曾如柔荑般柔软的双手,如今已僵硬泛青的双手时,猛然定住。

她毫不犹豫地抓起死者的手,小心翼翼地举到了明亮的烛火旁。

“看,”余黎沉声对裴砚说,指尖指向指甲缝隙,“她的指缝里有东西,是木屑残留。”

那些细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碎屑,紧紧嵌在指甲与血肉的缝隙间。

裴砚凑近,借着跳动的火光仔细辨认,眼神一凛:“我的确在现场的柱子上看到了一些新鲜的划痕,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留下的。”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我实在没想到,人在那种情况下,指甲竟能在坚硬的木头上留下如此深刻的痕迹。这需要多大的力气……”

余黎轻轻放下柳姨娘冰冷的手,动作间带着对死者的尊重。

她抬眼看向裴砚,烛光在她沉静的眸子里闪烁:“人的求生欲,是非常强的,强到超乎你我的想象。你知道为什么有经验的人都会告诫,切忌徒手跳下去救一个正在挣扎的落水者吗?”

裴砚凝眉思索片刻,尝试着回答:“因为落水者可能因惊慌而失去理智,无法配合?或者……会拖累施救者?”

余黎摇了摇头,声音低沉而清晰:“是因为濒临溺亡的人,会下意识地、死死抓住那唯一的救命稻草,用尽全身的力气,那是本能驱使,往往会导致施救者也被拖拽入水,无法施展,最终双双遇难。”

她看着柳姨娘指甲里的木屑,“那种力量,源于最原始的本能,足以在木头上留下刻痕。”

裴砚眉头蹙得更紧,似乎仍有些难以完全理解:“可若不会游泳,落入水中时间稍长,意识应该会模糊,力气也会减弱吧?怎会还有如此大的力量?”

余黎看着眼前这位出身高贵、或许未曾真正见识过绝境中人性最原始一面的世子。

语气平和却带着洞悉的沧桑:“世子,在真正面临生死抉择的刹那,没有多少人能保持清醒的理智。活下来,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没有人能轻易战胜这种本能,尤其是在极度恐惧与绝望之中。”

裴砚嘴唇微动,似乎还想辩驳什么,眼中闪烁着对人性或许更理想化的一些信念:“或许的确有一些人是这样,但我相信,这世上总会有……”

“好了,”余黎轻声打断了他的话,垂下眼眸,掩去其中一丝复杂的情绪,似是无奈,也似是不欲在此刻进行无谓的争论。

她将手中的解剖刀用白布细细擦拭干净,“我们是来查案的,不是来辩论人性的。这些木屑和淤青是新的线索。”

她将工具一一归位,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冷静务实,“我们明日去找管家,他负责内院杂役调度,对柳姨娘近日行踪接触应最为了解,他应该……会有话要对我们说。”

裴砚看着她低垂的眼睫和略显疲惫的侧脸,将未尽之言咽了回去,明明是你先开始的,却也只点了点头。

声音也放缓了些:“好。今日已晚,你也劳累了,好好休息吧。明日一早,我们便去寻那管家。”

他看了一眼窗外沉沉的夜色,补充道,“养足精神,方能厘清这愈发迷离的案情。”

余黎嘴角微微一勾,愈发迷离?这可不见得。

次日天光初亮,薄雾如纱笼罩着刺史府,二人已在回廊下会合。

余黎手里捧着热腾腾的豆沙包,一边咀嚼一边含糊不清地说:“我们先去案发现场看看吧。”

裴砚颔首,目光却早已投向不知什么方向。

晨雾中的荷塘静得诡异,残破的荷叶耷拉着,水面上漂浮着几片枯黄。

余黎三两口吃完早点,径直走向那根留下痕迹的栏杆。

她俯身细看,忽然“咦”了一声。

“这痕迹不对。”她指尖轻触柱子上那道浅褐色印记,“昨日以为是血迹,可现在看……”

裴砚凑近细观,只见那痕迹在晨曦中泛着细微光泽,质地粘稠,与血迹干涸后的状态截然不同。

“是蜂蜡。”余黎突然道,她从袖中取出银针,小心刮下少许,“还混着别的东西。”

她指向悬挂点正下方一片略微不同的地面,“这里,像是被人匆忙擦拭整理过,但血液未完全干透留下的印记,与周围尘埃分布有细微差别。有人在事后处理过现场。”

“处理现场,必是凶手。”裴砚沉吟道,“府内之人嫌疑最大。事不宜迟先去见见管家,毕竟,府里的事他最清楚。”

“好。”余黎应声,目光却已转向账房方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

账房里弥漫着陈旧纸墨与檀木混杂的气息。管家李忠正伏在黄花梨木大案前。五十岁上下的年纪,一身半旧靛蓝衣袍洗得发白,却熨帖得不见半分褶皱。

他枯瘦的手指在紫檀算盘上飞快拨动,珠玉相击声如急雨敲窗。听得脚步声近,他抬首见是世子裴砚,立即起身垂手而立,眼尾细密的皱纹里堆满恭谨。

“李管家,柳姨娘出事前,你在哪里?”裴砚负手而立,开门见山。窗外竹影透过棂格在他玄色锦袍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痕。

李忠深叹一口气,枯槁的手在算盘边缘轻轻摩挲:“回世子,那日府里宾客如云,老奴简直脚不沾地。”

他顿了顿,浑浊的眼珠在深陷的眼窝里微转,“宴席初开时,老奴应当是在后厨盯着上菜,那日光是洞庭碧螺春就备了三种品级,半点马虎不得。”

一直静立旁观的余黎忽然开口,清越声线如玉石相叩:“你宴席那日穿的衣服哪去了?”

李忠布满老年斑的手几不可察地一颤,算珠被碰出清脆一响。

他愣神的刹那极短,短得像是烛火被风惊扰的摇曳,随即又恢复成古井无波的模样:“那日在后厨忙乱,不小心打翻了蜜罐子。”

他抬手比划着,“上好的荆条蜜,黏糊糊浸透了前襟。”

“蜂蜜?”余黎眼尾微挑,眸中掠过一丝极淡的疑影。她想起柳姨娘指甲缝里那点晶莹的残留物,在烛光下曾泛着同样的琥珀色泽。

“扔了。”李忠补充道,枯瘦的手指理了理袖口并不存在的褶皱,“黏腻得洗不净,留着徒生蚁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