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太华合盟之始,大君岱极与东方大夏,北方无启,南方阳燧签止战书,此后百年如有不义之战,则三方讨之。
至此,长达二十年的战乱落下帷幕。
太华史书编纂时,他召来史官,亲自向他们描述少年时的所见所闻。
“云中接近不周山,被凶神诅咒,作物不生,唯独盛产金玉,但是在太华最不缺的就是金玉。那时太华三支的人忙着争权夺利,云中、摇光这样的小地方,自少昊五十七年大寒之后,更是饿殍遍野。光是稷城,每年饿死的人就是成百上千。许多人背井离乡,前往富庶的东夏。
“东夏大军兵临城下之时,我的父亲已死了三月。稷城长老们商量了许久,决定投降。作为上一任稷城城主的儿子,我接过了城主的位置,登上城墙。我站在城墙上。往前看,不远处的渭城烽烟未熄;往后看,稷城老弱倚杖而行。那时的稷城绝没有与城外大军拼死一搏的能力。
“卫起见城墙上是个小孩,便大声喝道:‘哪来的小孩!让你们城主出来见我!’
“我鼓起勇气,镇声回他:‘我就是城主。’
“他便笑,拿下这样一座城,无异于探囊取物。
“那个冬天雪很厚,也许明年能有很好的收成。但稷城如今已是他人囊中之物,我只能硬着头皮与他谈判。说是谈判,不如说是祈求:‘听闻卫大将军仁义之师,能否答应我三件事。’
“卫将军像逗小孩般应我:‘你说!’
‘一不可杀老弱,二不可毁牧场,三不可绝丹水。’
他大笑道:‘可以!那你要给我些什么呢?’我回他:‘稷城金玉,尽数奉上!’
于是他答应了,我便开了城门。”
此事于东夏史书亦有记载:是日大雪,稷城城主脱去上衣,赤足而出。卫青进了城才发现,房屋已破败,城内尽老弱,震撼之至,命军人帮着修了破败的屋子,他们离开时,稷城妇孺以金玉相送。此后卫家仁义之师名满天下。
岱极接着说:“出了城门我才发现,大将军卫起左侧的人是名震一时的少年将军曹长卿。卫起看我年幼,问我年岁,我说15。他侧头对曹长卿说:‘比你还小三岁。’曹长卿固执地说自己19了。”
“后来曹长卿就死了。”史官打断了他:“曹长卿是名震一时的天才,东夏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已经够多了。大君,我们讨论的是您年少的事。”
岱极点点头,继续道:“那时大雪严寒,我赤肩光足站在雪地里,曹长卿许是看我可怜,便解下他的狐裘披在我身上。实际上他里面也是单衣,并不够暖和。”
史官点点头,这都是史书上有记载的东西,大君亲自把他们召来,居然只多了“曹长卿解衣暖大君”这么一件事。
岱极还没说完:“云中后来做了商道,颇为繁华。如今云中能成为太华的金玉之地,与当初东夏的统治密不可分。但我生长的云中,并没有那么繁华,流民作恶,野犬扑人。我年少立志,要给云中百姓一个富庶的天地。但那时我心中多怨恨,即便志向在此,却也觉得上位者丑恶,应除恶务尽。直到曹长卿那狐裘披在我身上,才有了如今的大君。”
岱极离开云中的那年,曹长卿死在了东夏。两位名震天下的少年英雄,就这样在历史上完成交接。
岱极在长安三年,苦习兵书,于少昊六十三年,也就是东夏岁和二十一年逃离长安城。又三年,岱极回到长安,寻得旧友,从此开始了如今天下盛赞的故事。
说完这些,史官记下了,岱极也就让他离开。
回到寝殿,那里用无常锁扣着一个男人,便是长廉。
他如今整日不修边幅,偏偏岱极又有足够的耐心将他打理干净。
方才的话,他尽数听去。他痛恨此人,一面装出与旧友情深意切的模样,一面把他圈禁在寝殿之中。
“虚伪。”长廉骂到。
“字字句句发自肺腑,偏偏你不解风月。”岱极一边说着,一边为他整理头发,将发丝他脖子上的银制项圈里拨出来,梳开后用发带绑好。
岱极永远为他放着酒和茶,但长廉永远不吃不喝,只有岱极先含了一口酒,想要渡给长廉。
长廉见他过来,下意识后退,屋子里只剩下铁链碰撞拖动的声音。
直到铁链一紧,退无可退。
岱极扶着他的脑袋,将酒水渡过去,溢出的酒水打湿了衣衫显出下方的肌肉。眼角也染上了一抹红晕,含泪的样子颇为诱人。
岱极最喜欢长廉这模样,偏偏长廉不自知。
“你究竟想干什么?”长廉咽下一口酒之后怒瞪着岱极。
“想要你。”岱极笑,“自始至终,想要的都是你。”
全文重修,25.8.15,会写完的,感谢喜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