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山河祭 > 第15章 月下齐府话双璧?

山河祭 第15章 月下齐府话双璧?

作者:南山幽竹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1-12 10:51:14 来源:文学城

戌时的京城刚落过一场小雨,大理寺衙门外的青石板路泛着冷光,雨珠顺着槐树的枝桠滴落,“嗒嗒” 砸在地面,溅起细碎的水花,混着夜风的凉意,漫过行人的衣摆。宋清砚披着藏青色披风,衣摆还沾着夜露的湿意,他刚走下衙门前的石阶,便见一道纤细身影从槐树后走出,苗芃黍青碧色的裙角沾着泥点,发梢还挂着未干的雨丝。

“宋少卿!” 她快步上前,声音带着几分急切的颤音,却又刻意压低,指尖下意识攥住他的披风下摆,生怕惊扰了衙内值守的兵卒,“求您帮帮我,我想找一个人。江湖人多口杂,线索总掺着谎话,大理寺掌天下刑狱案宗,或许能查到他的下落。”

宋清砚停下脚步,月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落在她身上。他突然想起陆有才说她这几日逢人便打听 “剑神”江鸣锋的消息,眼里的执着让人心头一动。“你要找的,还是那位江湖人称‘鸣锋剑神’的人?”

苗芃黍猛地抬头,眼里瞬间亮起点点星光,像是在漆黑的夜里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她慌忙从怀中取出半块刻着 “鸣” 字的残玉,玉面还带着她胸口的体温,递到宋清砚面前:“这是我从江南一名老镖师那买来的,他说这是剑神当年遗失的信物。我找了他七年,从江南的烟雨巷到北境的风沙岗,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城镇、镖局、驿站,可江湖太大,总碰不到靠谱的线索。您是大理寺少卿,能调阅各地案宗,连十年前的旧案都能查到,一定能帮我找到他!”

宋清砚盯着残玉看了片刻,指尖轻轻划过玉上的缠枝莲纹 —— 鎏金痕迹在月光下泛着细碎的光。他目光扫过她发梢滴落的雨珠,忽然叹了口气,抬手解下披风,只将它轻轻展开,小心地搭在她肩头,系好系带,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檐角的雨珠。

“夜里风凉,仔细冻出病来。” 他的声音比刚才软了些,带着披风残留的温意。还伸手帮她拢了拢披风下摆,遮住沾着泥点的裙角,“要找剑神,得先跟我去一个地方 —— 齐王府。有些事,你知道了,才明白这‘找人’二字,藏着多少难言之隐,又牵扯着多少陈年旧事。”

披风的暖意顺着肩头漫开,裹住了夜风带来的凉意。苗芃黍低头看着身上泛着暗纹的披风,忽然想起方才他系带时,指腹不经意擦过她耳尖的温度,竟比攥着的残玉还烫几分。

两人并肩走在朱雀大街上,夜色渐深,沿街的灯笼已灭了大半,只剩齐王府门前两盏褪色的宫灯,在风中轻轻摇晃,光线下沉,连灯穗都蒙着层薄尘。王府的朱漆大门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沉郁,门前的石狮子被雨水冲刷得泛着冷光,门楣上的 “齐王府” 匾额虽未褪色,却没了半分往日的热闹 —— 自七年前的云渊之战后,这里便只剩三个老仆看守,庭院里的杂草都长到了门槛边,风一吹,便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在诉说着往昔的凄凉。

“你可知这座王府的世子,是谁?” 宋清砚停在府门前的上马石旁,指尖拂过石面上清晰的马蹄印 —— 那印子深得嵌进石纹里,是当年高阳沧澜出征时,他的坐骑 “踏雪” 留下的痕迹。

苗芃黍摇头,目光落在匾额上,眼神里满是好奇:“只听茶摊的掌柜说,是皇室亲眷,却从未见过有人出入,连节庆时都没挂过灯笼。”

“他叫高阳沧澜,是当今天子高阳昭宸的亲侄子。” 宋清砚的声音在夜里显得格外轻,却带着千斤重的沉重,“他的父亲是齐王高阳云岫,母亲是当年北齐送来和亲的明昭公主。二十年前,两国议和,明昭公主带着十车珍宝入京城,大婚那日,整条朱雀大街都铺满了红绸,连宫里的御赐牡丹都搬来装点王府 —— 人人都说,这是能换来数十年和平的姻缘,是大燕与北齐最好的纽带,连圣上都亲自来喝了喜酒。”

“可这‘和平’,终究是易碎的瓷瓶,一摔就碎。” 宋清砚的声音沉了下去,风卷着槐叶落在他肩头,带着雨后的凉意,几乎要渗进骨缝里,“七年前云渊之战,北齐撕毁盟约,派铁骑突袭我军粮道。高阳云岫和岳靖澜率六万精兵迎敌,却中了北齐的埋伏 —— 战后清理战场时,他的盔甲上插着四十七支箭,双眼圆睁,死状惨烈。”

苗芃黍的呼吸骤然停滞,月光下,她仿佛能看见战场上的血色:银甲的王爷倒在血泊中,身后是溃散的士兵,身前是举着弯刀的北齐铁骑,那面绣着 “高阳” 二字的大旗,被鲜血染成黑红,在风中耷拉着,像极了垂死者的最后一声叹息。她的眼眶瞬间泛红,眼泪在里面打转,却强忍着没掉下来。

“更惨的是明昭公主。” 宋清砚的声音带着几分涩意,目光落在王府侧门那扇紧闭的朱漆门上,门环上的铜锈在月光下泛着暗哑的光,“她在王府的阁楼里等了三天三夜。可等来的,却是丈夫裹着白布的尸骨,和儿子高阳沧澜失踪的消息。有人说高阳沧澜战死了,尸骨埋在云渊峡谷的乱葬岗,连块墓碑都没有;也有人说,他早就认了北齐的亲眷,跟着敌军走了 —— 毕竟他身上流着北齐的血,谁能保证他不会向着母族?”

“投靠北齐?怎么可能?” 苗芃黍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难以置信,声音都拔高了几分,“我听大师兄说过,高阳沧澜是逐光将军岳鸿征最信任的人,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他绝不会背叛大燕,更不会背叛岳将军!”

宋清砚望着她激动的模样,忽然想起兄长讲过的场景:少年高阳沧澜与岳鸿征在城楼上比武,月光落在两人身上,一个持剑如流水绕指,剑气清冽;一个握戟如惊雷破风,招式凌厉。两人比试后,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开怀大笑,笑得比天边的明月还亮。

“你倒比岳鸿征还急。其实这些年,最不信这话的,就是他 —— 哪怕满朝文武都劝他放弃,说高阳沧澜定是投了北齐,他也从没松过寻找的念头。”

“岳将军?” 苗芃黍愣住,她只知道岳鸿征每年都会去云渊峡谷祭拜,却不知背后藏着这样深的执念,“我曾跟着温师兄在北境义诊时,还见过岳将军的军队,当时他们正在剿匪,百姓都说岳将军是大燕的‘逐光战神’。”

“他们俩是当年大燕人人称羡的‘京城双璧’。” 宋清砚的声音软了些,带着回忆的温度,像在诉说一段珍贵的往事,“高阳沧澜是世子,岳鸿征是将门子,少年时一同入国子监读书,一起偷喝醉仙楼的桃花酿,一起在演武场练到月上中天。一次岳鸿征练剑时不小心伤了右腿,高阳沧澜硬是背着他走了三里路回府,还替他挨了岳老将军的十大板。事后他捂着渗血的伤口,还笑着对岳鸿征说,‘我比你大三个月,以后我就是你的兄长,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护着你’。” 他指向槐树干上的刻痕,那是七年前两人出征前留下的 —— 左边是一把剑,右边是一杆戟,剑与戟的尖端交叠,像是在许下永不分离的约定,刻痕虽被风雨侵蚀,却依旧清晰可见。

“听说云渊之战前,岳鸿征和高阳沧澜在将军府的梅花树下埋下一坛‘醉流霞’,两人约定,等凯旋归来,定要喝个不醉不归。可惜,岳鸿征最终等来的却是‘高阳沧澜失踪’的消息,连一句告别都没有。” 苗芃黍突然想起大师兄曾说过,岳鸿征每年去云渊峡谷,都会带两坛醉流霞,一坛洒在当年的战场上,一坛自己喝,喝到醉了,就对着峡谷喊 “高阳沧澜,你快回来”—— 原来那不是简单的祭奠,是在找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回来的人,是在守一个七年前没能兑现的约定,是在等一个或许早已不存在的希望。

“这七年,岳鸿征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寻找高阳沧澜。” 宋清砚的声音沉了下去,带着几分怅然,风卷着他的披风下摆,猎猎作响,“他每年冬季都会去云渊峡谷,沿着当年的战场走一遍,哪怕峡谷里的风沙把脸刮得生疼;他还让军营的斥候盯着北齐的动向,只要有‘擅剑的神秘人’消息,不管多远都会去查。去年冬天,有传言说北齐贵族府里藏着个剑技高超的客人,岳鸿征立刻乔装成商人去北境,结果在风雪里冻了半个月,手脚都生了冻疮,最后只查到那人是个骗吃骗喝的江湖骗子,回来后,他对着空酒坛坐了一夜,第二天眼睛肿得像核桃。”

苗芃黍低头看着手里的残玉,玉面上的 “鸣” 字泛着温润的光,忽然觉得喉咙发紧:“宋少卿,我知道找剑神很难,或许还会牵扯出很多旧事,甚至可能有危险,可我必须找到他 —— 儿时他曾救过我一命,还承诺要教我剑法。我得告诉他,当年他护过的人,都记着他。”

宋清砚望着她眼里的光,那光里有执着,有感激,还有不放弃的信念。他沉默片刻,忽然从怀里取出一枚令牌,递到她面前 —— 令牌是玄铁打造,刻着 “大理寺查案” 四字,还带着他胸口的温度。

“我可以帮你查,但有两个条件:第一,查案期间,一切听我安排,不许擅自行动,北齐的眼线还在京城,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不仅查不到人,还会危及你的性命;第二,若遇到危险,立刻撤离,你的命比查案更重要,我答应过太傅要护着你,别让我失信于他。”

苗芃黍接过令牌,指尖触到冰冷的金属,却觉得心里暖得发烫。她用力点头,将令牌紧紧攥在手里,与残玉贴在一起,像是握住了两份希望:“多谢宋少卿!我一定遵守约定,绝不添麻烦!要是查到线索,我第一时间告诉你!”

齐王府的大门依旧紧闭,门环上的铜锈在月光下泛着暗哑的光。可苗芃黍却觉得,那扇门后藏着的,不是七年的遗憾,而是即将揭开的真相。她攥紧残玉与令牌,转身朝着太傅府的方向走去 —— 她要写信告诉大师兄,他们要找的人,或许很快就能有消息了。

宋清砚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茫茫夜色里。他抬头望向月亮,自言自语道:“高阳沧澜,你若真还活着,便尽快来清晏城吧!”

雨又开始下了,淅淅沥沥,落在槐树上,落在青石板上,带着几分凉意,却又藏着几分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