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刃上青 > 第14章 空花阳焰

刃上青 第14章 空花阳焰

作者:八千岁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7 23:29:12 来源:文学城

粽叶被沿着三边展开,露出五色的馅,有别于民间的甜粽、肉粽,这是青宫独一份的,以五种食材集合而成的,其实也并非什么稀有之物,特殊就特殊在这是西苑的几位女子发明的,并且是听风听雨听眠几个人按照构想亲手包的。

今夜没有星垂山野,好在有飞舞流萤。

殿内供着神佛,不容冒犯,二人就倚靠着菩提树,并肩坐在临仙台上,身后是浮屠宝塔,身前是深渊万丈,稚女的心里却没生出半点恐惧来。

“晚膳吃了什么?”

她荡着双腿,漫不经心的问着。

“广寒糕、薄荷蜜、白玉汤。”

周放鹤沉吟了一下,一一叙述道。

“那是什么?我怎么都没听过?”

谢寻微疑惑道。

周放鹤笑了笑,道:“不过是糖饼、薄荷粥和豆腐汤罢了,是老和尚附庸风雅,取的花名。”

谢寻微噗嗤一笑。双手拢过两粒萤火,眼睛贴在指缝上瞧了瞧,又轻轻打开手将其好生放回了。她极目远眺去,山下是十万草木,十万草木下大抵种着百万杂花,而再远一点便是建章城了,她刚从灯火通明处来,跑了十余里路,只为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同一片景色。

可现下她因风吹而凌乱的鬓上,骤然多了一朵榴花。

于是一切似乎就变得无比值得了。

那个在她耳鬓簪花的人,现在在她身侧歪头轻声问道:“小殿下在看什么?”

在看什么呢?

她的眼里有风、有月、有萤火,有簌簌飞花,有蜿蜒而下的一道悬河,还有一个远胜于远山青黛、日月光华,犹如仙鹤临风的影子。

要从哪一个说起呢?

“风月、山河、春和景明。”

知道他看不见,她本想搜肠刮肚极尽词汇去描绘眼前的景色,可真正落到实处时,又觉得一切似乎都无从说起、也不必过于具象了。

她轻而易举选择了三个词汇。

良久,周放鹤淡淡笑道:“殿下,时下已然入夏了。”

“我当然知道已经入夏了。那你呢?你虽看不见,那么你现在心里又在想着什么呢?”

谢寻微将视线悄然落在周放鹤的侧脸上,两息兰吐间,两人只隔着两个肩膀的距离,他能听见她轻而柔缓的呼吸,隔着一绢白纱,她看见他的睫毛颤了颤。

周放鹤转过头,分明看不见却又像迎着她的目光。

“风月、山河、春和景明。”

他如是说。

谢寻微的脸上擦上两团羞红。

她转过头,从梅花食盒里取出角黍和甜粽,分给周放鹤一只,问道:“相国寺不过端午节吗?”

周放鹤摇摇头,道:“佛门清净,一向不依照俗常的规矩庆祝节日。”

他两手接过角黍和甜粽,又摸索着将粽绳解开,被“五花大绑”许久了的粽子好像得到了“无罪释放”的大赦,倏地便自然舒展开了。不经意间,糖汁滴落在虎口处,他便又慢条斯理的掏出帕子擦拭干净,而后才将粽馅送入口中。

谢寻微晚间便吃过了,故而她感觉现在吃不下什么,索性也不勉强自己。她用两手托作莲掌,支撑着一颗圆圆的脑袋,朝四下看去,目光依次掠过山、川、草、木,边看边问道:“那平日里也没有一些热闹的活动,去庆祝什么佳事吗?”

周放鹤安然享受着口中的甜香,心底里泛起无边的哀思来。自母亲过世,数载以来他都在浮图塔度过,往日里吃的一概是斋饭,算起来大抵已经三四载不曾食过粽子一类的甜食了。

听到她问,他淡淡回应道:“多年以来始终不曾有过,不过今日你来了,便可算作有一桩佳事了。”

将蜜粽和角黍食完后,他拿着粽叶,探臂去接悬瀑飞溅的水,将上面的糖汁和糯米洗净,又经由手上一番摆弄,叠出个四不像来。

他以指尖沾了沾水,画上一个不知名的符文,柔声唤道:“请殿下折节,探过身来。”

谢寻微疑惑不解,但仍然依言探过身去,问道:“要做什么?”

周放鹤不语,探手将“四不像”斜挂在她的绿云鬓上,言:“送殿下的回礼。”他故作玄虚道:“我方才在上面画了符篆,眼下它蕴含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了。”

谢寻微伸手极为小心地摸了摸云鬟,笑意渐深,道:“书就‘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1],我是听过的。”

她顺势擒捉周放鹤的手,将自己腕上飘花的碧色手串解下来,滑到周放鹤的腕间,道:“没有彩线,本郡主就擅自决定用这个代替了。”

周放鹤缩回手,刚要解下,便被她一把按住,她又道:“三日后便是初七,是我的生辰,届时会在东宫摆下赏荷宴,你带着它,可以进来。”她转头轻轻问道:“那么作为我在宫外的第一个朋友,你会来吗?”

周放鹤愣了一下,没再推辞,笑着答道:“承蒙殿下抬爱,我自当赴约。”

谢寻微心满意足地笑了。

取过一只角粽,掐着马兰草粽绳,她用指尖去拨弄它,使其在手里悠悠地转上几圈,又轻轻沿着反方向转回原位。看着粽绳和粽叶,她脑海里灵光一现,于是起身,掸掸裙角的尘土,雀跃着往塔里跑去了。

再出来时,手里多了几截不曾燃烧殆尽便被丢落在旁的短蜡烛,和一盏燃着豆大光亮的单足铜雀烛台。

“端午节怎么可以没有龙舟呢?你虽然看不到,但我可以讲给你听啊。”周放鹤笑着任由她自说自话。

谢寻微手里却一直在捣鼓着什么,片刻,她用一片片粽叶盛起一截截的短蜡,再以烛台的火将其点燃,粽绳将其穿起一条长龙,沿水而下。

那就是她送他的龙舟了。

“龙船呢,约有二三十丈长,十余丈宽,三楼相高、五楼相向。”谢寻微站在山巅,红色的罗裙在风中飘舞,让山水也染上一抹亮色。

周放鹤微微仰着头,听她拍着手描绘着:“不同于寻常,这艘宝船呢,特殊在它从船头到船尾恰好建构成龙的模样,龙首高昂,口衔宝珠,龙尾外翘,状若飞龙入水。并且工匠为了确保它在水中行动灵活,故而用钩锁连住了它的头与身、身与尾,这样一来,它就可以在折弯时自由变通啦。”

她一边步态轻灵,云袖飘举着去扑空中的点点流萤,一边娓娓道来:“至于船身呢,要通体皆绘彩画,尤其是船底,要绘上祥云纹,两侧要开一排镂空的雕花轩窗,饰以纱幔、绫罗。船内可以观歌舞、听鼓乐,吃、穿、住、行所需之物一应俱全……”

她笑着转身,恰逢一阵风吹拂而过,脸上清清凉凉的。她抬起头,只见如绸如水的皎白月色下,自山对岸吹来满天的白色花瓣,飘飘洒洒如雪,纷纷扬扬如絮,而比之雪与絮,此景佳在更添了一缕香魂。

“对了!还要有花。”

她笑着俯下身,帮周放鹤拂去一肩的白。

他同她隔着一片花雪相望,稚女清丽如一方釉白花樽,经由修坯细琢、吹釉着彩、匣缽入窑,再等一季梅雨烧出梨皮蟹爪的雨过天青色,而后被封匣装箱,千里迢迢送入京城,送到贵人的香几上、条案前,这样精美之物,竟也要在岁月里蒙尘落灰,又何尝不令人为之叹惋呢?

时下他的心底竟为之所动,生出几分不舍打破美丽的恻隐之心来。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不可居无竹、衣无香、食无肉……”

她还在一边踱步一边思量着。

不消去看,周放鹤只是听着她时走时停的脚步声,就觉得格外心安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在此刻他才恍然大悟,真正明白书中所载的并非虚言,所谓“花前月下”原来是这样一桩美事。一瞬间他忽然觉得,为了这样一位“月下姮娥”而出世,去争一争、搏一搏,似乎也未尝不可。

可这样于她而言是否代价过大了呢?届时她会不会怨恨他?会不会后悔认识他?会不会在每一个端午想起今日便要连声嗟叹呢?

周放鹤低下头,搓了搓袖口的菱格。

“我们去那边…”

“……然后用纸笔各自写下……”

“不如就那棵菩提树怎么样?”

他沉浸在无边思绪里,一时没听清谢寻微说什么,眼下只好依着她,起身往菩提树下走去。

不知什么时候,她取了纸笔,连桌上的镇纸和端砚也一并拿来了,他忍不住问道:“殿下要做什么?”

两滴清水滴在砚台,谢寻微将广袖挽起,食指放于墨身顶端,中指和拇指则分于墨条两侧,将墨锁在指间,她用力极有准度,不快不慢,一圈又一圈,轻轻推开黑色间泛着松绿的汁水,又尽数推入砚池。

听周放鹤问起,她又耐心地将方才的话重述了一遍:“今夜有风、有花、有月、有流萤,不如借此良辰美景,我们各自许愿,并书之成文,一同埋在这棵菩提树下,他日倘若达成便来此还愿,怎么样?”

周放鹤抬手示意了一下,道:“殿下先请。”

谢寻微略一思量,便抬腕捉起两管瘦笔,一杆递给周放鹤,一杆在纸上飞快的写了什么,见周放鹤愣神,她边写边道:“你写你的,我写我的,咱们可谁也不准偷看谁的。”

周放鹤对着手中的纸笔笑了笑,看来今夜确是良夜,手中的笔是以象牙管、兔箭毫、狸毛为心制成,纤锋若锥今夜却不书什么春秋功过,只为讨少女片刻欢心罢了。

他稍思片刻,提笔一气呵成。

通过落笔的时长,她知道他写了很长一句,但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周放鹤吹干笔墨,故意在谢寻微面前抖了抖,而后满意地折了起来。

于是两张承载了心愿的薄纸便被塞进同一个香囊里,埋在了菩提树下,月下他们双手合十,心里诵念的是同一篇佛声。

从浮图塔回青宫,依旧是原路返回。

谢寻微掐算着时间,走到门前时,阿福已然驾着马车早早等在相国寺门外。

周放鹤提灯送他到山下寺门前,她戴着周放鹤挂在她头上的符篆,裙摆蹁跹,像孔雀的尾羽。上车前她一再确认道:“三日后你会来参加我的生辰宴,不会失约对吧?”

周放鹤微笑着点点头,说:“不会。”

马车一路扬尘远去。

周放鹤一直站在原地,看着它在山林间一个转弯便消失不见,心里不由得生出一丝怅然来。

“即便如此,三日之后世子还是要选择那条路吗?”

“我心匪石。”

一灯大师叹了口气,摇摇头,喝了口壶中酒,高声唱念道: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

“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2]

周放鹤失笑,避重就轻道:“前堂今日诵经哪一册?我怎么不知道本寺自何时起,和尚竟也要学念起了东坡诗。”

而此后二十年,都不会有人知道,他在那张纸上写的才是真正的所谓“匪石”。

上书曰道:青萝白马之间,小舟一叶,长竿一茎,吟咏啸歌,不失故吾,吾愿毕矣。[3]

前人之述备矣。

[1]出自苏轼的《浣溪沙》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出自苏轼的《东阳水乐亭》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

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流泉无弦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

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

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

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

锵然涧谷含宫征,节奏未成君独喜。

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3]出自袁宏道。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空花阳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