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云之上 > 第58章 三天算法1

青云之上 第58章 三天算法1

作者:林语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18:03:13 来源:文学城

【绝境中的七十二小时】

汤氏集团总部,顶层的研发中心灯火通明,却弥漫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压抑。核心团队被整体挖角,留给他们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一周。闪动科技即将发布“星图”系统,舆论唱衰,股价持续下挫。

就在董事会一片愁云惨淡之际,汤睿做出了一个大胆得近乎疯狂的决定。他将叶濯缨请进了那间被视为集团心脏、此刻却几乎被掏空的核心研发室。

“小缨,”汤睿看着眼前依旧沉静的恋人,语气是前所未有的郑重,“我需要一个奇迹。”

叶濯缨没有多问,只是扫了一眼屏幕上残留的、被废弃的“星流”和“天穹”项目架构图,以及闪动科技提前泄露的“星图”宣传资料。他点了点头,只说了三个字:

“给我权限。”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成为了汤氏集团内部日后口耳相传的传奇。

叶濯缨将自己封闭在研发室内。百叶窗紧闭,只有智能白板上密密麻麻、飞速滚动的全新数学符号与算法逻辑,以及服务器群组低沉而全速运行的嗡鸣,证明着里面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何等激烈、与时间赛跑的头脑风暴。

他摒弃了被对手熟知的原项目架构,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更为深邃和优雅的数学路径。食物和咖啡由专人送到门口,他取用的次数寥寥可昔。偶尔有核心高管透过门缝,能看到那个清瘦的身影长时间凝立在白板前,如同雕塑,只有指尖偶尔划过,留下精妙绝伦的公式。

第三天,黎明破晓时分。

研发室的门被从里面推开。

叶濯缨走了出来,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眼下的淡青显示着他极度的缺乏睡眠,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有星辰在其中燃烧。他将一个加密的U盘递给守在外面的汤睿。

“搞定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完成证明后的绝对笃定,“全新的分布式学习架构与动态优化算法。核心命名:‘基石’(Bedrock)。”

他言简意赅地解释道:

“它不仅完全规避了闪动科技可能抄袭或模仿的所有技术陷阱,更重要的是,其理论性能上限,比我们原有的设计,提升了300%。”

【王者归来与市场风暴】

汤睿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召集了剩余的所有核心技术骨干,全力进行部署和测试。

当“基石”系统接入测试环境时,所有在场的技术人员都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数据处理效率呈指数级提升,AI决策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用户体验流畅得如同魔法。这不仅仅是修补,这是一次彻底的、颠覆性的重生!

汤氏集团以雷霆速度,将搭载了“基石”核心的新一代产品重新包装,命名为“鸿蒙2.0”,并提前于闪动科技的“星图”系统24小时,强势上线。

结果,是一场毫无悬念的碾压。

“鸿蒙2.0”以其恐怖的性能、近乎完美的智能交互和前所未有的稳定性,横扫全球市场。上线首小时下载量即突破历史记录,用户口碑呈爆炸式传播,营收数据直线飙升,迅速收复失地并创下新高。

反观闪动科技的“星图”系统,在“鸿蒙2.0”的对比下,显得笨重、迟缓且过时,如同一个拙劣的仿制品,迅速被市场抛弃。高鹏精心策划的狙击,反而成就了汤氏集团一次史诗级的绝地反击和自我超越。

【火出圈:来自世界之巅的认可】

然而,更惊人的影响力,紧随其后。

在“鸿蒙2.0”市场表现稳居鳌头之后,叶濯缨将“基石”算法中一个不影响核心功能、但在分布式系统效率优化层面极具创新性的独立模块,整理成一篇题为《基于非线性映射的分布式系统效率优化模型》的论文,投向了顶级学术期刊。

论文一经发表,如同在全球科技界,尤其是硅谷,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正在为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效率瓶颈、高并发处理成本等问题头疼不已的全球科技巨头们,如同发现了宝藏。论文中提出的模型,以其数学上的严谨优美和工程上的巨大潜力,瞬间点燃了无数顶尖实验室和研发部门的热情。

世界首富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转发了这篇论文,并公开称赞:“叶濯缨教授再次证明了基础研究的巨大威力!这解决了一个困扰我们多年的基础架构难题!天才的构想!”

多家硅谷顶级公司,包括业界巨头,迅速宣布将基于这一理论模型,推进自身下一代基础设施的研发和升级。

叶濯缨,这位年仅23岁的科学家,再次以他无人能及的硬核实力,火出了学术圈,火到了全球科技的巅峰。他不仅挽救了爱人的商业帝国,更以一己之力,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投下了一颗分量极重的砝码。

从力挽狂澜的商业奇迹,到引领风潮的学术突破,这短短数日间发生的一切,让“叶濯缨”这个名字,彻底成为了一个象征着绝对智慧与无限可能的传奇。

——————

【论文发布,硅谷不眠夜】

当叶濯缨的论文《基于非线性映射的分布式系统效率优化模型》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计算科学》上线时,美国西海岸正值午后。然而就是这个平凡的周四下午,在硅谷引发了一场持续48小时的技术狂欢。

第一波震动:从实验室到工程师的集体沸腾

论文发布2小时后,斯坦福大学分布式系统实验室的邮件列表炸了。

"这简直是为我们正在研究的云计算资源调度难题量身定做的理论框架!"实验室主任在群发邮件中连用三个惊叹号。

与此同时,谷歌大脑的首席科学家在内部论坛发文:"所有人都停下手头工作,立即研读叶的论文。我预感这将是分布式计算领域五年来最重要的突破。"

第二波浪潮:科技巨头的紧急响应

论文发布6小时内:

·亚马逊AWS技术副总裁紧急召集架构师团队,要求一周内完成该模型在EC2服务上的可行性评估

·微软Azure研发部门成立专项小组,着手将叶濯缨的模型集成到下一代智能调度系统中

·特斯拉AI团队将该论文列为自动驾驶分布式训练系统的必读文献

巅峰时刻:首富的公开点赞

论文发布24小时后,科技巨头Meta的创始人兼CEO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动态:

"刚刚读完叶濯缨教授关于分布式系统优化的新论文。说实话,我被震撼到了。

我们投入了数百名工程师,花了三年时间试图解决大规模模型训练中的资源调度效率问题。而叶教授用一个优雅的数学模型,不仅指出了我们方法的局限性,更给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这不仅仅是一篇论文,这是给整个行业的一份礼物。叶教授再次证明,最深刻的技术突破往往来自最基础的数学创新。

致敬天才!@叶濯缨"

这条动态在发布1小时内获得超过50万点赞,转发量突破20万,迅速登上全球多国科技媒体的头条。

【硅谷的连锁反应】

人才争夺战升级

·苹果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被曝出亲自致信叶濯缨,开出"空白支票"式的工作邀请

·多家硅谷独角兽企业修改招聘要求,新增"能够理解并应用叶濯缨分布式模型者优先"

投资风向转变

·红杉资本连夜发布内部备忘录,要求投资团队重新评估所有分布式计算领域的投资组合

·三个基于叶濯缨理论模型的创业项目在24小时内获得超额认购

技术社区狂欢

· GitHub上涌现出数十个该模型的开源实现

· Stack Overflow上相关问题的讨论热度飙升500%

·有工程师在技术论坛感慨:"昨天我们还在为10%的性能提升欢呼,今天叶教授直接给我们指了一条300%的捷径"

【来自东方的技术冲击波】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创新范式的转变。"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叶濯缨向我们展示,当顶尖的数学智慧与工程实践结合时,能爆发出怎样的能量。"

而在汤氏集团总部,市场部总监看着"鸿蒙2.0"在全球下载量的飙升曲线,笑着对同事说:"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我们用的不是‘复仇算法’,而是‘未来算法’。"

这场始于一篇论文的技术海啸,让叶濯缨的名字在硅谷变成了一个形容词——当工程师们说某个方案"很叶濯缨"时,意味着它既优雅又强大。

从北京的实验室到硅谷的董事会,一个23岁的中国科学家,正在用他最熟悉的方式——数学,重新定义全球科技竞争的规则。

——————

群名:「乘风破浪企业家」(6)

[首富点赞后2小时]

张泽阳(凌云资本创始人): @汤睿汤总!你们家叶教授又双叒叕炸翻硅谷了!我刚开完会,手机都被Meta CEO的推文刷屏了!

李慕雪(臻选科技CEO):我的天!我们CTO刚才冲进我办公室,举着手机问我能不能通过您约叶教授做个内部分享?价格随便开!

陈致远(智途AI创始人): @汤睿睿哥,说真的,叶神这篇论文直接让我们公司的估值涨了20个点!投资人刚才打电话说"就要这个技术方向"!

汤睿: [正在查看股市行情]

汤睿:刚看到。他今早出门前确实说了句"论文今天上线"。

张泽阳:就这么轻描淡写?!这可是让硅谷大地震的论文啊!我们基金那几个斯坦福毕业的合伙人都快跪着读论文了!

林静薇(云思投资管理合伙人): @汤睿说正经的,我们需要谈谈。现在所有科技赛道的投资逻辑都要重构了,叶教授这篇论文直接定义了下一代技术标准。

陈致远:薇总说得对!我们正在重新规划产品路线图,全部向叶神的新模型靠拢。睿哥,能给个技术预览的机会吗?

汤睿: [看着书房里正在吃水果的叶濯缨]

汤睿:他最近在忙新课题。不过论文已经公开发表,各位可以直接参考。

李慕雪:参考是一回事,能得到原创者指点是另一回事啊!汤总您不知道,现在硅谷那边想联系叶教授的人都疯了!

张泽阳:何止是疯了!我刚收到消息,苹果CEO的助理在找中间人,想邀请叶教授参观库比蒂诺总部!

汤睿: [淡定地回复]

汤睿:他下周要给学生上课,还要指导实验室的博士们。

林静薇:这才是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掀起全球技术革命的同时,还能淡定地给学生上课。

林静薇:@汤睿说真的,汤氏集团这次真是捡到宝了。不对,是全人类捡到宝了。

陈致远:同意薇总!不过睿哥,能不能让叶神抽空看看我们新架构的设计?就半小时!我带着团队去清华找他!

汤睿: [转头问叶濯缨]

汤睿:致远想请教你新论文的事。

叶濯缨(通过汤睿手机):可以。把问题整理成数学表述,发我邮箱。

陈致远: !!!谢谢叶神!我这就去让他们把需求翻译成数学语言!

李慕雪:慕了慕了!睿哥我也要!

张泽阳:加我一个!我们基金愿意捐赠一个实验室!

汤睿: [看着瞬间被刷屏的群聊]

汤睿:各位,他该休息了。

汤睿:技术问题可以发邮件,但请保持简洁。

林静薇:理解理解。@所有人咱们别打扰叶神搞科研了。

林静薇:不过汤睿,你得请客!这次汤氏集团可是站在了技术浪潮之巅!

汤睿: [看着身边又开始在纸上写公式的叶濯缨]

汤睿:好,等这波忙完。

汤睿:他现在更关心如何把理论模型的收敛速度再提升15%。

[群名被改为「跟着叶神搞科研」]

---

这个深夜,就在硅谷为一篇论文沸腾的同时,论文的创作者却在北京的家中,安静地思考着下一个公式。而对汤睿来说,守护好这份能够改变世界的智慧,比任何商业成功都来得重要。

——————

就在23岁的叶濯缨用三天时间写出力挽狂澜的算法,助汤氏集团成功抵御商业狙击,产品上线大获成功,连世界首富都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盛赞该算法“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基础架构难题”之际,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再次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在发布了两个深度解析该算法的B站干货视频,引来全球IT界在线“朝圣”,纷纷表示“学到了”、“悟了”之后,叶濯缨在其视频评论区轻描淡写地追加了一条置顶留言:

“补充说明:经过我二十分钟的胁迫与家庭教育,@汤睿答应了我把该算法专利免费授权给他的公司。特此告知。”

此言一出,原本就沸腾的评论区瞬间炸裂。

“胁迫”?“家庭教育”?

这几个字组合在一起,蕴含的信息量让所有围观群众CPU过载。

·技术圈震惊:

· “等等!这算法现在估值至少十亿级吧?说送就送了?”

· “‘胁迫’…我脑补了一场大戏!是我想的那种‘家庭教育’吗?(狗头保命)”

· “叶神:我,算法,打钱?不对…是倒贴钱?(懵)”

· “所以流程是:三天救你公司 -> 二十分钟‘胁迫’你接受免费专利 -> 汤总这波是‘被逼着’成了最大赢家?”

· CP粉狂欢:

· “这哪是胁迫!这是顶级浪漫!‘我的算法,只给你免费’!”

· “‘家庭教育’… 这四个字信息量过大,需要细品…”

· “汤总:我当时害怕极了…(并不)”

· “这是什么霸总科学家和小娇夫(划掉)总裁的剧情!我嗑死了!”

据接近两人的知情人士透露,所谓的“二十分钟胁迫与家庭教育”,实际情况大致如下:

在算法大获成功,专利价值凸显后,汤睿坚持按照最高市场标准支付专利授权费,认为这是叶濯缨应得的,也是商业规则。

而叶濯缨则坚持免费。“你的公司,就是我的公司。”这是他最直接的理由。他并不在意专利带来的巨额财富,他在意的是“我们”之间不应该被商业条款清晰划分。

二十分钟的“谈判”据说发生在汤睿的办公室。

叶濯缨的核心论点清晰而坚定:

1. “我写这个算法,初衷是为了帮你,不是为了卖钱。”

2. “如果收了钱,感觉就变了。像是一场交易。”

3. “我想和你并肩,不是想成为你的供应商。”

最终,汤睿在叶濯缨这种纯粹到近乎执拗的“逻辑”面前败下阵来,接受了这份沉重而甜蜜的“馈赠”。

在叶濯缨发布评论后,汤睿的微博很快更新,只有简单一句:

“嗯,‘被’胁迫了。算法很好,‘家庭教育’…很有效。”

配图是一个戴着小小厨师帽、表情严肃的棉花娃娃(酷似叶濯缨),正在给一个穿着西装、低头认错的卡通人物(神似他自己)“上课”的Q版漫画。

这条微博瞬间被解读为“官方认证”,将这场带着戏剧性的专利转让事件推向了新的**。

叶濯缨此举,再次颠覆了人们对顶尖科学家与商业世界关系的认知。

他并非不懂商业规则,他只是选择将自己最珍贵的智慧结晶,放在了他所珍视的情感与关系之后。他用一种近乎“霸道”的方式,定义了属于他的“并肩”模式——我的力量,即是你的力量,无需用金钱衡量。

这已不仅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现,更是一种人格魅力的极致体现。他让世界看到,在顶级的智慧与成就之上,还有更珍贵的——一颗赤诚的、毫无保留的真心。

而汤睿,这位在商海中所向披靡的巨头,也心甘情愿地在这场“家庭教育”中“败北”,因为他收获的,是任何商业合约都无法换来的、最坚实的同盟与最纯粹的情感。

正如一位网友的精准总结:

“叶神用三天证明了他的能力足以撼动世界,再用二十分钟证明,他的真心,无价。”

———

【办公室的“胁迫”与“家庭教育”】

汤睿的顶层办公室里,夕阳的余晖将房间镀上一层暖金色,却驱不散空气中那点微妙的僵持。

“小缨,这不是意气用事。”汤睿指着桌上那份拟好的、金额足以让任何人瞠目结舌的专利授权协议,“这是你应得的。它的价值,应该被明确下来,这是商业世界的规则。”

叶濯缨坐在他对面,身上还穿着那件在实验室待了三天后略显褶皱的衬衫。他看着那份协议,眉头微蹙,像是看到了一个错误且不必要的复杂公式。

“规则是人为定义的。”他抬起眼,目光清亮而直接地看向汤睿,“我写‘基石’算法,规则是‘帮你’。现在,规则变成了‘卖给你’。逻辑不自洽。”

汤睿试图解释:“这不一样,小缨。帮你是一回事,但如此巨大的价值……”

“价值?”叶濯缨打断他,语气带着一种属于科学家的纯粹困惑,“它的价值在于被使用,在于它让‘鸿蒙2.0’成功了,在于它帮到了你。这就实现了它的价值。货币交换,是冗余步骤,只会引入不必要的变量,干扰核心目标。”

他身体微微前倾,那双能看透世间最复杂定理的眼睛,此刻专注地只映着汤睿一人。

“汤睿,”他的声音低了一些,却更加清晰,“我的算法,给你用,天经地义。我不想和你之间,有‘授权费’这种参数。”他顿了顿,用一种陈述终极真理般的口吻说:“你的公司,就是我的公司。我们之间,不需要这个。”

这近乎“霸道”的宣告,让汤睿一时语塞。他看着叶濯缨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认真和潜藏其下的执着,心里明白,这根本不是一场商业谈判,这是一场关于“我们”的定义权的交锋。

“可是……”汤睿还想挣扎。

“没有可是。”叶濯缨站起身,走到汤睿身边,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视着他,“二十分钟了。这个问题该结束了。”他伸出手,不是拿笔,而是轻轻按在了那份协议上,指尖点着“授权费用”那一栏巨大的数字。

“我的决定是:这里,归零。”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反驳的力量,仿佛在宣布一个数学证明的结果。“你接受这个结果吗?”

汤睿看着近在咫尺的恋人,看着他眼底那抹为了自己三天不眠不休留下的淡淡青黑,看着他此刻因为一个“原则问题”而格外执拗的神情,所有商业上的考量、规则下的坚持,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他叹了口气,几乎是无奈地笑了,伸手覆上叶濯缨按在协议上的手。

“你这哪是商量……你这分明是‘胁迫’。”

叶濯缨偏了下头,似乎认真思考了一下这个词,然后点头:“嗯,你可以这么定义。那么,‘家庭教育’时间结束。结论通过。”

“胁迫”成功,专利免费赠送达成,叶濯缨身上那层紧绷的、属于“叶教授”的绝对理性外壳,仿佛瞬间融化。

刚才还气场十足“宣布结论”的人,几乎是立刻就软了下来。他往前一靠,额头抵在汤睿的肩窝,整个人像是被抽掉了骨头一样,挂在了汤睿身上。

“汤睿……”声音闷闷的,带着一点鼻音,和刚才的冷静判若两人,“我好累。”

三天高强度的脑力风暴,加上刚才二十分钟的“原则性谈判”,此刻放松下来,巨大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汤睿立刻心疼地环住他,轻轻拍着他的背:“知道累了?三天不睡觉的是谁?”

“问题没解决,睡不着。”他在汤睿怀里蹭了蹭,找到一个更舒服的位置,像只终于回到安全港湾的猫,“现在解决了。”

“嗯,解决了。”汤睿感受着怀里的重量和温度,心里软得一塌糊涂,“你是解决了世界级难题,顺便‘解决’了我。”

叶濯缨在他怀里轻轻笑了一下,然后抬起头,眼睛因为疲惫有些湿漉漉的,却亮晶晶地看着汤睿:“那……赢了的人,有没有奖励?”

这眼神,这语气,几乎是明晃晃的“撒娇”了。

汤睿心尖都被他看化了,柔声问:“想要什么奖励?”

叶濯缨想了想,提出要求:“想吃你煮的番茄鸡蛋面,要加两个荷包蛋。还要……抱一会儿再去睡觉。”

没有要求任何物质的东西,只是最简单、最温暖的陪伴。

汤睿低头,吻了吻他的发顶,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好。面马上煮,抱……想抱多久都行。”

他收紧了手臂,将他的科学家,他的“救命恩人”,他此刻撒娇耍赖的爱人,更紧地拥在怀里。

窗外,华灯初上,城市的商业战争依旧如火如荼。而在这间办公室里,价值连城的专利被“胁迫”着免费赠送,而胜利者索要的奖赏,不过是一碗面和一个拥抱。

对叶濯缨而言,这远比任何首富的点赞、任何市场的赞誉,都来得更重要,也更让他心满意足。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