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云之上 > 第15章 霍奇猜想0

青云之上 第15章 霍奇猜想0

作者:林语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18:03:13 来源:文学城

夜色已深,但无数人的朋友圈却被一道来自学术巅峰的光芒照亮,彻底无眠。

源头,是那个几乎长草,ID为“沧浪濯缨”的个人账号,在晚上十点整,更新了一条简洁到极致的朋友圈。

沧浪濯缨

(清华大学 数学科学中心)

霍奇猜想,关于证明思路的一点探讨。路还长。[附件:On_the_Hodge_Conjecture_A_Preliminary_Approach.pdf]

没有配图,没有表情,只有一行字和一个PDF附件。

然而,就是这轻描淡写的一条,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战略核武器,瞬间引爆了整个中国学术界,并以光速辐射至全球数学圈的朋友链。

第一波震荡:核心学术圈,见证神迹的降临

几乎是帖子发出后的几分钟内,最先被“炸”出来的是那些平日里只在顶尖期刊上才能看到名字的学界泰斗。

【北大,张教授】(科学院院士,前数学学会会长)

“刚刚拜读完叶濯缨同学的论文初稿,手在抖。思路之奇崛,架构之精妙,已初具解决这一世纪难题的雏形!后生可畏,华夏有幸![截图:论文摘要部分]”

【清华,李院士】(叶濯缨的导师,理论数学权威)

“我见证了这个证明从萌芽到成型的全过程。除了天才,我找不到别的词。不,天才亦不足以形容。这是神启般的洞察力。为我们清华,为我们国家,拥有这样的年轻人,感到无上骄傲!//转发沧浪濯缨:霍奇猜想…”

【普林斯顿,陈省身奖得主刘教授】(远在美国,深夜惊起)

“Holy...!来自东方的16岁少年,他选择的这条路径,我们从未设想过的道路!这将是几何学与拓扑学的一场地震!我必须立刻订机票去北京![截图:朋友圈推送截图,附带激动表情]”

第二波浪潮:跨界震动与“不明觉厉”的狂欢

很快,震动超出了纯数学圈子,波及到了更广阔的范围。

【赵文嘉】(深度求索创始人)

“虽然百分之九十的公式我看不懂,但我知道,小缨师弟这次又要改写游戏规则了。@沧浪濯缨,下次图像算法有难题,看来得用霍奇猜想的思想来解决了?[狗头]佩服!

【汤睿】(汤氏集团掌门人)

“小缨。[点赞] [点赞][点赞]” (简洁,却包含了所有情绪。)

【叶濯舟】(Lunar Horizon 继承人)

“我弟弟。[合影:小时候叶濯缨在书堆里的照片]”(骄傲,无需多言。)

【B站科技区百万粉UP主】

“全体起立!给叶神跪了!这就是我们B站的宝藏吗?上次教我们图像修复,这次直接攻克数学界珠穆朗玛峰?!#16岁和我的16岁#【话题瞬间冲上平台热搜】”

【某985高校数学系学生】

“正在熬夜刷题,突然被朋友圈刷屏惊到。点开论文看了一眼,默默合上了电脑。对不起,我不配学数学。[泪奔][泪奔]叶神,请收下我的膝盖!”

【路人网友】

“虽然一个字都看不懂,但看各位大佬的反应,就知道我们好像又见证历史了?先转再说!叶濯缨是谁?是咱们国家那个天才少年!牛逼就完了!”

第三波效应:符号化传播与时代的注脚

朋友圈的传播开始出现各种有趣的变体:

·晒论文封面图:哪怕看不懂,也要晒出PDF的封面截图,配文“今日朋友圈最高端打卡”。

· “路还长”梗:叶濯缨那句“路还长”被疯狂引用,成为新的凡尔赛语录。例如学渣考了满分后发:“这次月考及格了,路还长。”

·家长们的感叹:“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系列达到巅峰,叶濯缨的名字成为新一代“教育标杆”。

那个夜晚,无数人的朋友圈被同一篇论文、同一个名字刷屏。从学术巨擘到普通网友,从商界精英到在校学生,所有人都被一种共同的情绪所攫取——那是见证历史的震撼,是对于极致智慧的惊叹,更是一种源自民族血脉深处的自豪。

在刷屏的狂潮中,事件的中心,那个名为“沧浪濯缨”的账号,再也没有任何回应。他或许早已关闭了手机提示,沉浸在了下一个NS方程的演算中,只留给世界一个沉默而伟大的背影,和那句意味深长的:

“路还长。”

但对于所有目睹了这一夜盛况的人而言,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随着这篇论文和这场朋友圈的刷屏,轰然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