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唱了。”宋明怀十分无奈,“你要找的人就在这,不关心一下吗?”
许辞忧挺无所谓的,“人在就行。”不过她并没有继续唱下去,而是开始认真听郑德光讲话。
郑德光已经不知从哪摸出了一张纸,边展开边说道:“这是……”
这是啥东西来着?算了,不说了。
“这上面写了许多百姓的现状和期望,都印了指纹的。”
闻言,立侍在皇帝身边的小太监立刻走下来,从郑德光手中接过纸张献给皇帝。
皇帝深深地看了一眼他,心道:挺聪明的,做点儿小事还好,但不可当大任啊。
台下站在前面的官员大多都看懂了皇帝的意思,这小太监却还在为皇帝“记住”了自己而沾沾自喜。
沉溺在美好幻想中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命运会有多惨。
面对放在桌案上的这张纸,皇帝只看了一眼便道:“这通篇的字迹皆是一模一样,不知是哪一人所写?”
闻言,郑德光瞬间反应过来:这不同的人怎么可能写得出一模一样的字来?完了完了,不会被砍头吧?
一旁的慕宇见指望不上他只得出来应道:“回皇上,此文通篇皆是草民所写。”
察觉数十道已汇聚于自己身上,他依旧不慌不忙,“坊间百姓大多不识字,所以,这些都是草民趁他们讲述时记下的。”
“你倒是写得一手好字。”皇帝垂眼看着纸上的内容,语气不明地说道。
慕宇:“草民寒窗苦读十余载,特为来年科举练习了多年,只是看着比较顺眼罢了,皇上不嫌弃就好。”
皇帝仍旧没有抬头,似是无意地问:“你们中有谁在这上面印指纹了?”他看向殿中的百姓,“站出来朕瞧瞧。”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犹豫了半晌才站出几个人,看着明显不足的人数皇帝并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
一堆人被盯得心里发毛,陆陆续续又站出了几个人。
皇帝在心中默默数着待最后一人站出来后,他问:“你们确定所言皆为事实?”
“确定。”
“好!”皇帝大手一挥,道:“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一切按大理寺少卿说的办!”
众臣子大多都应了句“是”,唯有赵羡川还想再挣扎一下,“皇上,突改规则恐有人不服。”
“父皇以身作则还有人敢不服吗?”宋明怀缓缓道:“若非赵尚书觉着自己比天子更有威望?”
这话明晃晃地在说赵羡川是想造反啊。这么大顶帽子,赵羡川可不敢接。
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抬头直视皇帝深不见底的眼睛,“皇上,臣绝无此意!臣对国家,对朝廷的忠心天地可鉴!”话毕,他仍定定地看着。
皇帝率先移开了目光,他暂时还不想理秦王旧派,打算让他们放松警惕后再一网打尽。
皇帝:“朕自然是相信你的,这忧虑确实应该。不知,众爱卿可愿身先士卒?”
无人应话,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皇帝这样的。
这时候,就该宋明怀出场了。
“父皇,儿臣愿意。”
赵美川:说了跟没说差不多,你那宫中本来也就只有太子妃一个人好吧。
许宸浩也紧跟着站了出来,“皇上,臣也愿意。”
皇帝闻言,笑着对赵羡川说:“这下,赵尚书可以放心了。”
宋明怀和许宸浩两个人虽说数量少,但他俩地位高啊,至于朝中其他人,大部分是政策咋样他就咋做,剩下的人呢,就现在的情况,他们也是有心无胆啊。
接下来,皇帝安排了几个信得过的人落实新政策。
如今朝堂上的争吵已经结束,但真正困难的部分才刚刚开始……
后宫中,皇后和一群妃嫔正玩得开心,忽听下人报江公公来了,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急忙让他进来。
江公公一进来,见到的便是平日里皇帝一一派人去请都聚不齐的后宫所有妃嫔。
只一眼,他就觉着自己脸盲了,“见过皇后娘娘,呃……”
众妃嫔倒也不计较这些,只是问:“出什么事了吗?”
闻言,江公公暗暗松了口,“回各位娘娘,今日朝堂之上定了新规,从此宫中只会有皇后娘娘一人。不过,皇上说了,您们出宫后会有一座府院,所有开销皆由宫中给予。圣旨近日便会下来,诸位娘娘可以开始准备一下,收拾东西了。”
江公公说完后,皇后直接开始赶人,“本宫知道了,你回去吧。”
“是。”
皇后都开口赶人了,江公公能怎么办?只能乖乖回去复命了呗。
江公公走后,除皇后外的其他妃嫔都深深地叹了口气。
皇后不禁笑了起来,“怎么了?一个个唉声叹气的。”
一人感慨:“想不到入宫几十载,居然还能有出去的一天。”
皇后微微笑道:“既如此,不是更应该高兴吗?”
“大家一起待了几十年,骤然分离,还有些不舍。”
皇后:“出宫后你们也可以相互串门,放心,到时候一定会经常召你们入宫一起玩的。至于现在,你们还是赶紧回去收拾收拾为好。”
几人见皇后脸上并无不喜之色便没再说什么,顺着她的话就离开了。
目送几人离开后,皇后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周嬷嬷,从现在开始,不许皇上和他身边的所有人进咱们宫中来。”
周嬷嬷知道皇后这是生气了,便只应了句“是”就出去交代了。
几个人一起熬过了几十年,这忽然其他人都走了,以后宫中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换谁谁不气啊?
偏偏出宫这事对她们有利,皇后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对着下旨那位使小脾气了。
“周嬷嬷。”皇后说道:“待会儿下朝,你去把太子来。”
“是。”
此时,朝堂之上,众人已经在为下朝做准备了。殿外一句“倭台国使臣到”打破了众人的美好幻想。
众官员:有病吧!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皇帝对此也不是很高兴,但他还得笑脸相迎,“使臣此时到访,可是有什么事?”你最好有事!
经过多日的争吵,使臣最终向徐清欢妥协了,现在正是来续谈上次的事,“回皇上,外臣是来与您协商前几日篝火宴上赐婚一事的。”
闻言,皇帝暗暗松了口气,“使臣有所不知,我国如今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并不允许一夫多妻。”
使臣:你这是在针对我们,明晃晃地针对啊!
不过,这使臣也是个知进退的,听到这话便终止了话题,“既如此,我们也不好强求,祝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白头偕老,百年好合。”
宋明怀笑着应道:“借你吉言。”
赵羡川:还以为会有什么反转呢,结果只是个“缩头乌龟”。
见此,众人再次以为可以下朝了。谁料,使臣又来了句,“皇上,外臣还有一事禀告。”
皇帝微微点头表示应允,但其实他非常想让人把这使臣丢出去。
使臣:“这本是贵国的内政问题,外臣不该干涉,但它现如今已严重影响了两国的友好关系,所以外臣不得不管。”
众官员:有什么事你不能快点儿说吗?
皇帝仍旧笑眯眯的,看不出丝毫不满,“你但说无妨。”
使臣:“我国来贵国的船只前几日在江南的一处港口停留并接受检查,但竟被有心之人放火点燃,停留下来的几只船都被烧得不成样子。”使臣说到这里刻意顿了顿,“而且,据外臣所知,贵国江南地区有带头谋反,而信号正好是港口起火。”
众人闻言,议论纷纷。
“这怎么可能,一点儿风声也没有听到啊!”
“谋反这等大事我们怎么可能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听到?莫不是有人造谣。”
许辞忧:这完全就只是个巧合。
听使臣这么一说,许辞忧瞬间就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但宋明怀仍旧不理解:到底怎么回事?
许辞忧:“我就单纯让人去放个火把他们的船烧了而已,哪想到会出这事。”
宋明怀:“你这运气还真是离谱。”
许辞忧:“谁说不是呢。”
众人讨论了半天,高台上的皇帝终于发话了,“众爱卿不必怀疑,此事确实是真的。”其实他也不知道这事到底是真是假,但他觉着:这使臣再蠢也不会拿这事开玩笑。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天子威严,他就开始忽悠大臣了,“你们没有听闻是朕故意安排的,就是为了好好观察一下你们,以便于安排人去平定。”
这些官员呢,也是毫不犹豫地相信了,然后,就有人冒出来问:“皇上,不知您可想好派谁去平定叛乱了?”
皇帝:“朕还在考虑,不知诸位可有推荐之人。”
“皇上。”赵羡川从队伍中走出来道:“臣以为,平定叛乱这种大事应该交由位高权重之人。”
皇帝:“哦?赵尚书心中可是有了合适的人选?”
赵羡川:“臣认为,太子殿下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一来,太子殿下亲自带领将士千里迢迢去往江南平定叛乱,必能使士气大振,事成之后,众人对太子殿下只会是更加敬佩;二来,太子殿下已将至及冠,经此次磨练,必能提早继承大统。”
赵羡川是会说话的,凡身处高位者大多不愿走下来,尽管继承人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人年纪越大,越不舍手中的权利,越容易猜忌他人,对自己的继承人疑心更是重。
他这话明了是在就事论事,暗了是在说皇帝年纪大了,该退位给太子了。
使臣:你们国家江南有人造反!
众官员:不知道啊。
宋明怀:我知道,但我就是不说。
皇帝:我不知道,但这不影响我忽悠你们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