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灯缚(病娇遇上白月光) > 第3章 好似故人

青灯缚(病娇遇上白月光) 第3章 好似故人

作者:野五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22:19:51 来源:文学城

“世子行事,自然有章法可循。”沈撄无法正面回答,“只是林毖乃官宦子弟,在下担心林大人若真找上门来,有损世子清誉。”

“我的清誉?”陈濯似是听了什么笑话,“沈公子不日就要去林大人府上诊脉,合该担心担心自己罢。”

沈撄干笑两声。

这场杀鸡儆猴她如何看不出,只是她一时拿不准陈濯是因为哪件事盯上的她。

单纯因为她突然介入了林毖和柳昀的事,还是因为她和相宜楼楼主有所牵连?

可她从进京到现在也不过两个时辰,且陈濯一直待在相国寺礼佛,若是后者,他的消息未免也太快了些。

不等沈撄多想,陈濯又开了口:“溺爱出逆子,惯子如杀子。”

“林侍郎身为朝中三品大员,因家风问题被言官弹劾,可他还是任由林毖行为不端。你道是为何?”

“结果了林毖,林侍郎只怕还要来侯府登门谢礼。”说完陈濯便一拂衣袖,起身出了相宜楼。

“夜驳,叫人来善后。”

沈撄见状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

短短三句话,已提醒了沈撄前因后果。

林侍郎对林毖的宠爱和放任,并不是真的为他好,而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让他目中无人到死于非命。

既有名头,又不用自己动手,还能保全官声,一箭三雕。

只是……林侍郎若真想要自己侄儿的性命,那被言官弹劾时便有理由动用家法打死林毖了,也能落得个治家严明的名声,何必拐弯抹角?

这林府的水,怕是比她想象得更深。

可陈濯为什么要告诉她?

而且他似乎……也不想灭她的口。

楼外一辆马车静静候着,外无华丽装饰,只挂着块刻有“长宁”二字的木牌。

走近看,木牌上还刻着梅花暗纹,底部缀着一块金色佛像。

陈濯上了马车,沈撄在底下候着,躬身一揖:“今日多谢世子救命之恩,世子大德,沈某感激不尽。”

陈濯信手撩开侧帘。

那紫檀木佛串此刻被他松松地绕在手腕上,一圈又一圈。

相宜楼前灯笼高悬,轻纱筛过烛光,晕在陈濯的脸上,他整个人一半展于柔光,一半隐在暗处。

“沈公子若真感激,不如送我个东西。”

沈撄摆出低眉顺眼的样子,道:“世子身份尊贵又得圣人赏识,想必金银珠宝不能入眼,不知在下能送世子何物?”

“把头抬起来。”

沈撄抬高了一点。

“看着我。”

沈撄被迫抬眼。

明眸清扬,澈如春泉,却不似盈盈一水间般柔弱,若横眉冷对,应是自成一番料峭。

“你的眼睛很像我的一位故人,不如——”他顿了顿,手里捻着紫檀木佛串,倏地展唇一笑,“剜下来赠我?”

倒还真是出语恶毒。

沈撄也回以浅笑:“剜下来便是死物了,和那些案板上的鱼目也没什么分别。只有灵动着,才能让世子赶着兴头逗弄一番,您说是吗?”

他陈濯若真想要她的眼睛,像之前割林毖舌头似的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

因此,这是解释,也是试探。

解释为什么没有杀了她,试探……沈撄也不确定他到底在试探什么。

陈濯轻嗤了声,随后放下了帘子。

“回府。”

马儿打了两个响鼻,慢悠悠地离开了。

看着马车的背影,沈撄松了口气,她复抬起头看向楼顶,不知道在望什么。

又是一阵夜风,将她吹得浑身哆嗦,她搓了搓双臂快步向客栈走去。

“这汴京,真是冷死个人了。”

-

马车内,刻梅花三角熏炉里香丝袅袅,陈濯阖眼静默了片刻后问帘外。

“城门守将如何说?”

夜驳答:“沈汲自钱塘而来,是当地有名的医师,确实是今日下午才进的京,路引盘查没有问题,他进城后直奔相宜楼而去,没在任何一处停留。”

“与何人一道?”

“仅一赶车小厮跟随。”

“进城前做了何事?”

“两日前他被齐水镇山匪所劫,药童侍卫都被山匪所杀,只剩下他和赶车小厮二人。”夜驳顿了顿,“齐水镇那边已经派人过去了,是否还要去钱塘探探?”

遭遇了山匪?而且还侥幸逃脱……陈濯若有所思地想,那活下来的也未必是真的沈汲。

“不必。”陈濯依旧把玩着那串佛珠,“能搭上相宜楼就定不是个蠢货,去了钱塘也查不出什么。既然他入了京,就说明他想要的东西在这里,何必舍近求远。”

“那相宜楼楼主那边……”

“告诉她,她和我两清了。”

“是。”夜驳应下,“公子,我还有一事禀告。”

“说。”

“方才在相宜楼,另有一个武功不在我之下的高手,从未露面,不知是否和沈汲有关。”

陈濯闻言忽然睁开了眼,轻笑一声:“如此,我倒真舍不得马上杀他了。”

-

翌日,沈撄一觉睡到了日上三竿,还是庆余看她连午膳都要睡过去了才跑上来敲门。

“公子,今日去林府吗?”

庆余接连唤了几声,沈撄才迷迷糊糊地睁眼。

她体弱,昨日车途劳顿又遇到意外,实在是有些精疲力尽。

她醒了神,想眼下去林府怕是不行,他们忙着处理林毖的身后事,她可不想去蹚这趟浑水。

沈撄正要开口,却觉得嗓子干涩无比,脖颈处也是隐隐作痛,揽镜一看,昨日被林毖掐的地方还残留着淡红的指印。

她哑着嗓子对门外庆余道:“你去林府说一声,我乍来京城水土不服,不想过了病气冲撞老夫人,先在客栈将养几日再登门拜访。”

“您的嗓子……”

“无碍,昨夜回来得迟,着了风寒,休息几日便好。”

庆余应了声是。

沈撄又叫住他:“你不用着急回来——初来京城,便去四处逛逛。先帮我去药铺抓点药,再顺便打听打听哪里的书画交易最多、珍品最多。段家爊物店、鹿家包子铺、贾家瓠羹店的东西听说都好吃得紧,你也都带份回来尝尝。我这里没别的吩咐,你逛到天黑再回来罢。”

庆余听了有些奇怪,却也不敢反驳:“晓得了,那我先让掌柜的给您上午膳。”

“对了。”沈撄想起什么,“今日有人和你搭过话吗?”

庆余摇摇头:“没有,公子需要小的注意些什么吗?”

“不必,一切如常即可,你去吧。”

庆余走后,沈撄略作思索,起身支起了房内的窗户。

只见庆余出了客栈数十步后,就有一个布衣打扮的人跟了上去,看起来是个练家子。

沈撄心下了然。

正门一个。

“咚咚咚”几下敲门声,是小二送午膳上来了。

沈撄从包裹里拿出一件和之前不差分毫的天青色披风围在身上,挡住脖子上的红印,开了门。

她四下瞥了一眼。

“客官,您点的百味羹和决明兜子。”

“多谢。”

沈撄接过木托盘,右手却松了劲儿,盛百味羹的汤碗便“咣”地声掉在了地上。

正值晌午,底下坐着吃饭的食客不在少数,嘈嘈杂杂的也没人注意这边的动静。

除了沈撄斜右下方一个作商妇打扮的女人,以及正门边嚼着白肉夹面子的男人。

沈撄蹲下身捡碗,嘴里念着:“对不住,对不住。”

眼神却往那两人瞟着,前者收回了视线,可桌上的饭菜却没动几口,后者仍边嚼边看着这边,状若恍神。

看来是斜右下方的那个女人。

大堂也是一个。

沈撄托着木盘回房,一关门,静静吞吐了几个呼吸,耳朵微动。

她耳力过人,除非是诸如陈濯身边的夜驳一类的顶尖高手,其余之辈多少能感知些许。

刚刚的声响,不应该只有大堂的人反应过来了。

果不其然。

屋顶还有一个。

至少三人,有男有女,方位各异。

沈撄笑了笑,这世子还真是应了柳昀的话,对她“照拂有加”。

只不过他怕是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因为接下来三日,她都不会踏出这间房门半步。

沈撄坐回桌前,漫不经心地嚼了两口木盘里的吃食,陈濯如此这般,倒更印证了她的猜想。

他果然知道了她和相宜楼楼主有所交易,只是看这架势,他应该还不知道她们交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沈撄忽然回忆起昨晚在紫纱灯下看到的陈濯,忽明忽暗,虚虚实实。

他竟然也和相宜楼有联系……

天擦黑时,庆余才从外面回来,带了大包小包的吃食,香气四溢。

“公子,药已给了厨房让煎着,晚点送上来。除了您说的那些吃食,我还在饮子铺买了些新鲜蔗汁,喝了能缓缓您的嗓子。梨干胶枣类的蜜饯也备了点,免得药苦。”

沈撄微讶,没想到在山匪手里救下的他竟有这份心。

“有劳了,汴京城这么大,今日怕是还没转完罢?”

庆余站在一旁恭恭敬敬道:“是,下午跑了几趟铺子便到时辰了。”

沈撄看他额上还冒着细汗,想必为了她说的那几句话没少奔波,便倒了杯茶给他。

“明后两日你继续逛,把汴京的东西南北都走一走,我们不着急去林府。”

庆余接过茶盏,有些迷茫地“啊”了声。

沈撄心中自有盘算,陈濯叫人盯着她,无非就是想知道她到底有何目的,那她便把行程全部打乱,“跑遍”整个汴京,叫人看不出一丝规律。

“照我说的做便是。”

庆余不知自家主子葫芦里卖着什么药,默默喝水应承下来。

“对了,你去回话,林府怎么说?”

提到这个庆余倒是想起来了,他放下杯子,压低了声音道:

“公子,说来也是怪了!我今日去,林府上下神情严肃,形色匆匆,浑然没有一丝要办寿宴的喜庆。我在周遭问了好一圈,才知道是林府二房唯一的公子得了急病,快要不行了,正指望着老夫人的寿宴冲冲喜。因此去传话的时候,林府的人也顾不上我,就说了声知道了,别的也没多问。”

“急病?”沈撄故作惊讶。

大寿临近却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名声确实不好听,是得遮掩一番。

“不过这二房公子坊间名声也不好,听说他快死了,还有人在家烧高香庆祝呢。”

沈撄假意叹息一声:“那想来也是仗势欺人多了,惹了民愤。”

“听说那公子元宵节前还糟蹋了一个没及笄的小姑娘,她父母想去告官,结果在路上便被人掳走,生生给打死了。”

庆余心有不忿,继续道:“小人大字不识几个,却也知道多行不义必自毙。那公子姓林名毖,真真是对不起起林大人府上的期望。”

沈撄闻言愣了一下,忽然沉默下来,庆余以为自己说错话了,登时收了声。

因为怕冷而没开窗的屋子里,静得只剩烛台灯火浅浅摇曳的影子。

片刻后烛火噼啪一声,迸溅出几点灯油。

沈撄似是回过神来,朝庆余掸了掸手道:“我知道了,你先去休息罢。”

庆余轻手轻脚地退下。

庆余倒也没说错什么,只是沈撄忽地想起从前……师傅总让她读古书,可她看见那些四书五经便头疼,上蹿下跳的就是不肯学,后来双方各退一步,给了她一本《说文解字》。

注释少,不用背,上面还有甲骨文的小画,看起来很有趣,她不知不觉就记了很多。

其中有云:毖,慎也。

毖,端的是谨小慎微的意思,林毖却走了一条完全相悖的路。

她倒不是同情林毖,他确实是死有余辜。

只是她想起自己的本名和小字……

姓沈,名撄,小字阿宁。

沈撄自嘲地笑了笑,又何尝不是逆水行舟呢?她要做的事,也不会让她有什么安宁日子。

可既下定心入了汴京,她便无法后退,也绝不后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