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的微风,带来的不再仅仅是湖水的湿润,还夹杂着南来北往的、属于江湖人的独特气息。
随着论剑大会的日子日益临近,藏剑山庄这座平日里清幽雅致的山庄,也彻底被江湖的热浪所席卷。
铸剑谷中那终年不息的叮当之声,第一次被人声鼎沸所压过。从山脚下的迎客亭,到半山腰的演武场,再到通往主庄的青石长阶,处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江湖人士。他们或三五成群,高谈阔论,评点着天下英雄;或独自一人,负剑而立,目光锐利地打量着每一位可能的对手。
藏剑山庄不愧是雄踞江南的武林巨擘,其待客之道,尽显大家风范。
对于那些收到请柬的名门正派,自有叶问卿亲自接待,安排在风景最佳的听涛小筑。而对于那些闻讯而来、不请自至的无名散客或小门小派的江湖人,只要他们能没有歹念,不惹是生非,藏剑山庄也一概以礼相待,将他们妥善安置在山腰处的观瀑居,提供干净的客房和简单的茶饭。这份雍容与气度,让无数江湖人暗自钦佩。
但这并不意味着藏剑山庄的门槛可以任人踏足。
山庄的安保,也随着客人的增多而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些身着明黄色劲装、佩戴着银牌的藏剑弟子,如同穿梭在林间的猎鹰,目光锐利地巡视着每一个角落。这几日,总有一些试图浑水摸鱼、偷盗财物,或是被官府通缉的江湖宵小,在他们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时,被这些平日里看起来温文尔雅的藏剑弟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没有过多的审问,也没有私设的刑罚,只是干脆利落地捆绑结实,直接移交给杭州官府处置。这份雷厉风行、又恪守法度的行事风格,既震慑了心怀不轨之徒,也赢得了大部分江湖人的尊重。
唐雪和碧灵所在的客院,因为地处山庄深处,倒是难得的清静。
这些日子,她们几乎足不出户。唐雪在叶知秋送来的各种珍稀药材的调理下,伤势已好了七七八八,只是内力依旧受制于缠魂蛊,难以完全恢复。而碧灵,在耗费了大量天材地宝之后,也总算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能够下床走动,只是脸色依旧带着几分病态的苍白,再无法像从前那般肆意催动蛊术了。
这一日,叶知秋又提着一个食盒,脚步轻快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难掩的兴奋之色。
“雪儿!碧灵姑娘!快猜猜,今天谁来了?”
她献宝似的将食盒放在桌上,不等唐雪和碧灵回答,便兴冲冲地说道:“是凌云书院的人!他们今天一早便到了,问卿堂兄亲自派了山庄最大的画舫去迎接的呢!我听当时在船上的师妹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叶知秋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发自内心的敬佩,压低声音对唐雪说道:“主角便是那位在江南早已名声赫赫的‘青衿剑’颜书影。”
“颜书影?”唐雪对这个名字早已有耳闻。
即便身处巴蜀深处的唐家堡,江南文坛与武林中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名声也早已传入蜀地。
据说,颜书影并非出身于什么名门望族,而是江南一户普通书香门第之家。她自幼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三岁诵诗,五岁属文,七岁时便能与当地名士对弈而不落下风,被誉为“神童”。
当时凌云书院院长东篱先生外出云游,路过此地,惊叹于其过人的天资,于是力排众议,破例将她收为关门弟子,带回了凌云书院。
进入凌云书院后,颜书影的天赋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不仅在诗书、数算、棋艺上冠绝同辈,更在剑道上展露出了惊人的才华。她所修习的《松涛剑法》,在她手中不再仅仅是稳健与坚韧的君子剑诀,更融入了她自己的心得,守中有攻,圆融自如,自成一派。
三年前,太湖之畔,一伙穷凶极恶的水匪劫掠漕运官船,连杀数名官差,当地官府束手无策。恰逢颜书影与几位同门游学至此,她孤身一人,一柄青衿剑,一夜之间连破水匪十三处水寨暗卡,最终在太湖中心的小孤山上,将那恶贯满盈的水匪头子生擒,交予官府。此事一出,“青衿剑”的名号,一夜之间传遍江南。
去年岁末,苏州寒山雅集,江南各路文人墨客齐聚,以诗会友。席间,一位成名已久的老学究,自恃辈分,屡屡出言刁难,意图让年轻的颜书影当众出丑。颜书影却始终不卑不亢,从容应对,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经义典故,皆对答如流,引经据典,最终反倒是让那老学究理屈词穷,自讨没趣,最后不得不拱手认输,赞其“后生可畏”。
自此之后,颜书影“江南第一才女”和“青衿剑”的名号,便在文人雅士与江湖侠客的口中,一同流传开来。
唐雪虽然对这些江湖传闻不甚在意,但门中的外务堂也曾收集过关于此人的情报,评价是:“才情与实力并存,心性与手段皆备,是凌云书院近百年来最杰出的弟子,其心怀天下,有傲骨,亦有仁心,非敌非友,当以礼待之,不可小觑。”
能让唐门的外务堂给出如此之高的评价,足见此人的不凡。
“正是她。”叶知秋点了点头,带着一丝回味的笑意,继续说道:“我听当时在迎客画舫上的师妹说,船上还有几位自视甚高的江南世家子弟,其中一位,是号称‘吴中剑痴’的慕容公子,他素来对自己的剑法和才学都极为自负。他见颜大家名满江南,便有意‘请教’一二。”
“那慕容公子先是提议以湖光山色为题,即兴对诗。结果,颜大家只是不疾不徐地随口应和了几句,便将那慕容公子比了下去。慕容公子心中不服,又借着酒意,说‘文人论道,终是虚谈,不若手上见真章’。”
叶知秋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赞叹:“当时船上气氛一度有些尴尬,谁知颜大家,既未动怒,也未拔剑,只是含笑起身,取来笔墨,说‘慕容公子剑法高超,书影自愧不如。只是恰好对公子方才提及的剑招中某一式的变化,心生几分浅见,愿以笔墨推演,与公子共同参详’。”
“她说完,便真的提笔在宣纸上挥毫泼墨。我虽不在场,但听师妹说,当时满船寂静,颜大家落笔极快,一气呵成。待她停笔,众人上前一看,无不骇然!”
“那纸上画的,竟是一套完整的剑谱!不仅将那慕容公子的剑法路数尽数囊括,更在其旁用蝇头小楷标注了每一招的破绽所在!据说,连慕容公子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几个运气关隘,都被她点得明明白白!”
“那慕容公子当场便面如死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最后,他只是对着那幅字,深深一揖,叹道‘女侠之才,远胜于我,慕容今日方知天外有天’。”
叶知秋说完,由衷地感慨道:“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剑,便能让一个心高气傲的剑客心服口服。这份学识、这份气度,当真是我辈楷模啊!”
唐雪静静地听着,心中也是波澜起伏。她自负于唐门的机关暗器和自己的武学天赋,但听到这位颜大家“以学识为剑,以气度为锋”之后,她对这个尚未谋面的凌云书院才女,也不禁生出了一丝好奇。
叶知秋感慨完,目光落在唐雪和一旁沉默不语的碧灵身上,看着她们虽然气色好了些许,却依旧难掩虚弱的模样,突然想到了什么。
“对了!”叶知秋眼中一亮,突然说道,“雪儿,碧灵姑娘,我光顾着说这些,都忘了正事!你们的伤势虽然在山庄药堂的调理下有所好转,但终究未能根除。尤其是碧灵姑娘,熔师叔说你元气大伤,内腑受损严重,寻常药物只能吊命,难以治本。”
她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真正的期盼:“凌云书院的医术冠绝天下,此次带队的赵清商前辈,更是当世有名的医道大家。我方才已经向堂兄请示过了,他同意由我带着你们,去拜访一下赵前辈,请他为你们二人诊治一番。或许他能有办法彻底治好你们的伤,甚至……”她看了一眼唐雪,压低声音道,“能解你身上那诡异的蛊毒也未可知。”
唐雪的心猛地一跳!
解除缠魂蛊!这是她这些日子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虽然希望渺茫,但只要有一丝可能,她都绝不会放弃!
而一直靠在榻上闭目养神的碧灵,在听到“赵清商”和“医道大家”这几个字时,长长的睫毛也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她的伤,她自己最清楚,本命蛊的反噬加上乌骨刹的重击,几乎已经伤及了她的根本,若非藏剑山庄不计成本地用天材地宝为她续命,她恐怕早已香消玉殒。如果有机会能彻底治愈,她自然不会拒绝。
“……有劳了。”唐雪压下心中的激动,对叶知秋微微颔首。
叶知秋见她同意,脸上立刻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那我们现在就去吧!我听闻问卿堂兄将凌云书院的贵客,安排在了山庄最清幽的听竹小筑,离我们这里不远。”
说罢,她便起身,与唐雪一同,搀扶着依旧有些虚弱的碧灵,向着听竹小筑的方向走去。
听竹小筑,名副其实。它坐落在藏剑山庄后山一片茂密的翠竹林深处,环境清幽,远离喧嚣。几间雅致的屋舍点缀其间,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
叶知秋在小筑院门前停下脚步,对着院内恭敬地扬声道:“藏剑叶知秋,携两位朋友,特来拜见凌云书院赵前辈。”
琴声戛然而止。
片刻之后,院门“吱呀”一声从内打开,一位身着青色儒衫的清丽女子出现在门口,正是她们方才谈及的颜书影。
颜书影的目光在叶知秋身上微微一笑,算是打过招呼,随即又落在了她身旁的唐雪和碧灵身上。当她的视线扫过唐雪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似乎认出了这位唐门年轻一代的翘楚。而当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脸色苍白、气息虚弱的碧灵身上时,那双总是清澈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了一丝怜悯与好奇。
“三位请进吧,”颜书影侧身让开道路,声音温润如玉,“赵师叔正在里面等候。”
进入小筑,只见庭院之中,一位身着天青色长衫、气质清冷如月的中年男子,正端坐于一张石桌前的古琴旁。他便是凌云书院音宗首座——赵清商。
他的目光平静而深邃,仿佛早已知晓她们的来意。他没有说话,但那股无形的、属于医道与音律大家的气场,却让人生出一种不敢造次的感觉。
叶知秋上前一步,再次恭敬地行了一礼,将唐雪和碧灵的状况,以及此番前来求医的意图,简单地说明了一遍。
赵清商静静地听着,目光始终停留在碧灵的身上,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眸中,波澜渐起。他看得极其仔细,从碧灵的脸色、气息,到她身上那虽然虚弱却依旧无法完全掩盖的、属于五毒教核心弟子的独特气质,以及她腰间那支即使在衣衫遮掩下,也若隐若现的翠玉虫笛。
终于,在他的目光与碧灵那双同样在打量着他的琥珀色眸子对上的瞬间——
赵清商那张总是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猛地从石凳上站起身,甚至带翻了手边的茶杯,滚烫的茶水洒了一地,他却恍若未觉!
他死死地盯着碧灵,嘴唇微微颤抖,声音中带着一种失而复得的狂喜、难以置信的错愕,失声惊呼:
“圣蛊笛……月奴教主的女儿……你……你不是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