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女冠挽山河 > 第1章 第 1 章

女冠挽山河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星霜载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01:01:01 来源:文学城

礼部南院的墙下,黄纸浓墨,人影缀行,几家欢喜几家愁。

今日是放榜日,如此热闹,可算是难得一见的盛况。

人群中,却有一位素衣女冠抱着物什穿行其间,宽大的鹤氅掩不住其绰约风姿,引得不少人频频侧目。

宋云归微微低首,并不四处张望,目光却落在满目的锦衣绸缎上。

如今朝廷虽然开科取士,能在上京考试的,除了国子监举荐,便是各地方每年的进贡的三人,若是小些的地方,名额要更少。

进贡者须通过府州举行的考试,以此获得解状。如此看似公平,可书不是谁都读得起的。

一卷书值近千文。千文价值几何?一亩田,一年方出一石粮,一石粮价一千文。

而大多书,都不止一卷,一部书,可有数卷甚至十数卷。

于是这些进贡名额,几乎被世家大族的子弟占尽了。

宋云归摇摇头,不再想这些。再往前走便要出大街了。

她从袖中抽出一张薄纸来,眼光扫到末尾,才想起自己竟忘了买墨。

宋云归顿住脚步,方转过身来,竟撞上原本身后一个正猛地往后退的考生。

她扶着东西的手被狠狠一挤,顿时脱力,怀里的东西尽数歪在那考生身上,将他身上的包袱扯去地上,东西散了一地,乱作一团。

宋云归道歉的话还未来得及出口,便被狠狠攥死在嗓子里。

那人无端伸出双手扼住她的脖颈,猛地收紧。

宋云归才一看清对方那通红的双眼,喉咙被挤压的刺痛伴随着蔓延开来的窒息便逼出她的泪花,眼前一片模糊,脑中更是空白,死亡的恐慌灭顶般地压下来。

就在她即将软倒时,那桎梏忽地一松,宋云归一下子跪倒在地上,抚着喉咙重重咳嗽起来。

本能淌出来的眼泪顺着脸滚烫地落在她冰凉的手上,她抹了把眼睛,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周围的人群散开了,地上只有她预备回观里做糯米团子的面粉和豆沙,砸在那考生包袱里的书卷上。

黏糊糊的豆沙裹着面粉糊得到处都是,其间露出泛黄破旧的书页和工整的手抄字迹。

一角官袍忽地伸进她的视线。

“女冠可有什么不适?我已让人去请最近的大夫来,定给女冠一个交代。”

身侧传来的声音如环佩相击般温和。

她顺着那衣角抬起了头。

眼前人着绯色官袍,面庞白皙而棱角分明,一双眸子乌黑深邃,长眉若柳,通身自有一番肃肃如松下风的风流。

而现下,他正微微皱着眉望着她,那眼睛里映出她颇狼狈的模样来。

这是大燕立朝以来最年轻的都察院都御史,李月在。

宋云归心里一震,面上却不显,想道声谢,却引出了又一波咳嗽。

她又赶忙低首用帕子掩住咳声,也掩去了眼底的波动。

“当街伤人,按律当笞四十。”见她如此,身侧的声音骤然严厉起来,却是朝着她对面。

那人却没有说话。

宋云归的咳嗽渐渐止了,慢慢站起身来。

那考生被李月在的随从押着,沉默地低着头。

周围的人早就退出一个圈来,或仍在不远处榜下的,聚在一起,目光偶尔落在这边,带起一阵私语。

一片锦绣间,眼前这位考生已浆洗得发白的布衣格外刺目。

宋云归的手不由得紧了紧。

“不必,”她哑着嗓子出言道,“我并无大碍,咳咳……不算伤人。况且,我没拿稳东西…我也该道歉。”

这是和解的意思。

那考生终于抬起了头。

宋云归平静地对上那人的眼睛,没有注意身侧李月在意味深长的眼神。

这考生不知费了多少功夫,从州府的贵族子弟间脱颖而出,千里迢迢才赶来上京,而这里也只会有更多不容易。

考试并不糊名,是谁的卷子,背后是什么势力,一目了然。

又为了公荐和行卷的制度,不知吃了多少名公巨卿的闭门羹。这公荐制度,只为官僚权贵请托营私提供方便,寒士多方奔走,所得也只会是寥寥无几。

此人在榜前如此,只怕是落榜了。

多少功夫,皆白费了。留在此地,只有冷眼和侮辱,回乡,又是多少失望落魄,要给那些世家耕田。

大燕最近,并不太平。

多年以后,许多被世家大族压迫至绝望的人们,便会成为击垮大燕最锋利的刀刃。

宋云归见过四方起义民不聊生,见过外族人的铁蹄踏着大燕人的血,他们闯进来,旧朝覆灭,新朝暴政。

她上一世便死在那时候。

所以,她活了两世,这样的事,不会生怨。

她确实没什么大碍,实在不必给这样的人再添个绝望的案底。

那考生笑了。

大笑,像惊雷一般震得四周都安静了。

那笑声又骤然止了。

“当街伤人,笞四十,我认。”他说,“我不和解。”

*

等到大夫看过,确认无碍,李月在便留了随从护送宋云归回玉真观。

一路上,她思绪飘得很远。

前世瑱北兵临城下之时,她于观中高台,曾望见城墙上一人正独自抚琴。

琴音极弱,听不分明,只缠着城下兵器铿锵并秋风扫叶之声一齐袭来,卷翻她手中书页。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泛黄的纸页上墨字赫赫。

是关山月。

宋云归那时心里莫名一悸,若有所思地抬起头,只见那人已站起身来。绯红官袍,此时尚留于上京城中的,唯有李月在。

在皇帝眼里,李月在是这大燕顶可靠的忠臣;在朝中许多大臣眼中,他是祸乱朝政、数典忘祖的佞臣;在家境贫寒的学子考生眼里,他是寒门出公卿的典范。

而民间则多称李月在为“平仓公子”,意指多年前他提出的“常平仓”,平息上京及中原岁荒之乱的功绩。

当今陛下曾道,“李卿上才,顾惟风纪之臣、具严慈之庆,实乃国之栋梁。”

宋云归那时以为,大燕已似杜工部诗中茅屋,何来栋梁。

生不逢时。

城外的士卒已开始撞城门,那震动仿若地动,却无法动摇城墙上李月在的身影。

他抽出腰间的剑。

朝阳下,苍白的月牙儿渐渐消失在浅蓝色的天际。而他脖颈间顺剑迸出的鲜红的血模糊了宋云归的视线。

关山月,关山月。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大燕的月不在了,新朝的太阳重新升起。

后来,外面又传来宋家将丈夫战死沙场、正于家中齐衰的女郎送进新朝宫中的消息来。

宋云归恨极将胞妹云兮送进宫的谄媚而尊严扫地的母家,恨极从前那些不理世事笙歌宴舞的朝廷命官,恨极那占了大燕又实行暴政的瑱北人。

而她早早被继母逼进了道观,被下了慢毒。

她无力地看着世间一切,用纸笔记下了一切,临死前才挣扎了一回。她后悔,她没有早一点多做些什么。

那朝阳下的血迷了她的眼睛。她想,若重来一世,她必要覆了这哀哀一生。她已见过,一人,亦可在这衰世灿烈一生。

宋云归复睁开眼时,便见前世于动乱中回乡、生死不明的拂冬正伏在床前望着她。

传说项王乃舜的转世,本朝先祖也有前朝帝王轮回之说,宋云归不知自己走了何等大运,死后得与圣人般转世重生。

于是,她下决心,这一世,她不会再轻轻放过。

她的妹妹,还有这将倾的世道,这大燕。重生,说是重来一生,何不也是独自一人于历史洪流中溯游而上。

现在她发觉她好像错了。

那考生被京兆尹的人带走前,对她扔下了一句话。

收回您的眼神吧。他说。

她的眼神。

她才惊觉,她太自以为是了。

无论是前世,还是如今,对那些饱受苦难的人,她都抱着同情,于是她把他们的遭遇记下,又在旁批上注解。

前世她自以为无力,这一世她自恃可以救世,她一个左右都躲在世道外的人,怎敢称同情,他们的人生,又怎需要她的注解。

“女冠,地方到了,某这便回去复命了。”随从的声音将她的思绪拉了回来。

宋云归忙行礼拜谢。

进观后,她独自一人绕过前院监院祈福的道场,从侧方小门踏进安静的后院。

只见白须鹤发的纯阳真人正负手立于院中银杏下闭目,似是在思索什么。

宋云归于院中站定,向其行礼。

纯阳真人睁开了眼。

那双眼睛像夜间密林中的一簇火,锐利的目光刹那间直直射过来,落在低首的宋云归身上。

“报慈。”纯阳真人终于掷出声来,“贞白先生如何谈仙佛正体?”

在道观几月,这些她自然读过。

宋云归在那犀利的目光下不得思索,只顺其意思缓缓道:“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

“可。道祖有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后句为何?”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

宋云归心底一凉,那凉意蔓延而上,好似扼住了她的脖颈,让她再吐不出半个字来。

他看出来了。

她抬起头,对上那双眼睛。

那簇火倏地熄灭了,那眼睛漆黑的瞳孔仿佛是粘稠的深渊,将倒映其中的宋云归的身影裹挟。

风过,一片泛黄的银杏叶落在纯阳真人肩头,他抬手拈起那叶。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他渐渐走近,将那片叶子放进宋云归的手中,“银杏明年复绿,此叶可也得以复生于枝头?”

“汝,是人是物,是灵是鬼?”

宋云归却未急着应声,闭上眼,轻轻呼了一口气,心里渐渐沉静下来。

“真人观我,是人是物,是灵是鬼?”

眼前人没有说话。

她形神俱合,自然是人。

宋云归抬起手来,逐渐收紧手心那枚枯叶,碎叶伴着细碎的轻响,从指缝间飘落于地面尘土之中。

“银杏受尘泥滋养,明年方能生出新叶,焉不算是尘泥复生为新叶?叶叶如此,不足为惧,不足为奇。”

她松开手心残破的叶子,将其抛于树根之上,“自知是昔日尘泥的新叶,自然更懂得该飘落何处。”

知道自己是重来一回的人,更知道该如何做。

宋云归,抬首望着灿烂的银杏,忽而有些迷茫,“报慈愚笨,还须真人指明前路。”

“前路是你自己走出来的,”真人的眼睛仍紧紧盯着她,“你知道你自己为何而来,我会一直看着你,如何作为。你只须知,世间之事,皆有因果。”

宋云归知道他话里的未尽之意。

不可为前世的因果生事,也不可为怕承担因果而不作为。

“今日前院祈福,留下了好多年轻人,你该去看看。”

前世她看不惯这些女冠郎君的行事作风,而今……宋云归张了张口,却没说出话来。她想到了那考生的话。

她未曾真正路过的人生,又哪里有资格加以评判?

她的眼神,太空了。

上一世她写,这一世,她要做。

*

“今天刮得什么风,竟将报慈吹来了!”

待宋云归回到前院时,建醮已结束了,见她来了,一众人都惊讶起来。

今夏户部尚书宋大人的贵妾产下一子,当晚宋云归便带着侍女行李离了宋家,奔百望山而来。次日宋云归便受戒出家做了女冠,纯阳真人赐之道名报慈。

自来了玉真观,宋云归除却每旬采买,都深居简出,众人虽不知道她究竟出了什么事,也都猜出了几分,自不去扰她。

“前些日子身子不适,没怎么出来,惹大家担心了。”

她的眼睛里映出了许多人的影子来。

“这是哪里的话!”众人都笑道,“我们这会儿辩不下去了,正缺个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