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在第二天傍晚五点准时开始。
图书馆三楼那个靠窗的角落仿佛成了他们的专属领地。江鸣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活页夹,推到他面前。
“这是基础概念梳理。”他的语气一如既往地不容置疑,“前二十分钟,把这些定义和公式背熟。我会提问。”
樊雨翻开活页夹,里面是江鸣手写的笔记,字迹工整如印刷体,重点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旁边还有简洁的例题。这绝不是一晚上能准备好的。
“你什么时候整理的这些?”
“昨天晚上。”江鸣已经摊开了自己的习题册,头也没抬,“抓紧时间。”
前二十分钟在紧张的背诵中度过。江鸣的提问精准而苛刻,任何一个表述不准确的地方都会被要求重来。
“不对。”在樊雨第三次卡在同一个角动量概念时,江鸣用笔尖点了点笔记上的一个关键词,“重新理解这句话,它描述的是条件,不是结果。”
樊雨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泛起的一丝烦躁,强迫自己再次专注于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
概念梳理后是解题训练。江鸣挑出的题目难度陡增,樊雨常常对着题目枯坐半天,找不到任何思路。
“别用你在普通班学的那套。”江鸣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冷静得近乎残忍,“忘掉标准解法。想想最基本的物理图像,从定义出发。”
有时,当樊雨实在无法理解某个难点时,江鸣会突然拿过他的笔。
“看这里。”他会在草稿纸上画出极其详细的受力分析图,或者一个动态的过程分解,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每一步推导都逻辑严密。“看懂了吗?”他问,然后会侧过头,观察樊雨的表情,判断他是否真的理解,而不是敷衍地点头。
这种专注的审视常常让樊雨心跳漏拍。
训练严格遵循一小时原则。时间一到,江鸣会立刻合上书,不管樊雨是否正写到关键步骤。
“明天继续。”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一周。周五晚上,当江鸣再次指出他一道复杂电路题中的概念性错误时,积累的疲惫和挫败感终于让樊雨的情绪到了一个临界点。
他把笔往桌上一放,发出不大不小的一声响。
“江鸣,”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火气,“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别笨?”
图书馆安静的一角,这声质问显得格外清晰。
江鸣整理书本的动作停住了。他抬起头,看向樊雨,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极细微的讶异。
“没有。”他回答,语气依旧平稳。
“那你为什么……”樊雨想说“为什么这么严苛”,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江鸣没有立刻回答。他沉默地收拾好书包,然后才重新看向樊雨,目光沉静。
“因为我知道你能做到。”他说,“而且,我希望我们能一起做到。”
这句话比任何解释都更有力量。樊雨愣在原地,看着江鸣背起书包。
“走吧,”江鸣说,“吃饭。你答应过的,轮到你请了。”
去面馆的路上,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樊雨看着前方江鸣挺拔却莫名显得有些孤单的背影,想起他刚才那句话里罕见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温和,心里那点怨气突然就消散了。
他快步跟上去,与江鸣并肩。
“明天训练能不能晚半小时开始?”他试着用自然的语气问,“早上想多睡会儿。”
江鸣侧头看了他一眼。
“可以。”他顿了顿,补充道,“八点半。”
这微小的让步,让樊雨心里莫名地软了一下。他好像……稍微摸到了一点和这个直接又难搞的天才相处的门道。
图书馆的灯光总是比教室要柔和一些。
樊雨推开那扇熟悉的玻璃门时,江鸣已经在了。他面前摊着几本厚重的参考书,手边的草稿纸上写满了复杂的推导。
“坐。”江鸣头也不抬,只是用笔尖点了点对面的空位。
樊雨放下书包,发现桌上放着一盒切好的水果。他愣了一下,看向对面。江鸣依然专注在书本上,仿佛那盒水果是凭空出现的。
训练在沉默中开始。今天的内容是振动与波,江鸣讲解的方式比老师上课要深入许多。他不仅讲公式,更着重于物理图像的建立。
“想象你手里拿着一根绳子。”江鸣突然站起来,从书包里取出一根数据线,捏住一端轻轻抖动,“看波峰的传播速度……”
这个突如其来的演示让樊雨怔住了。他看着那道波纹沿着数据线传递,忽然就理解了相速度的概念。
“懂了?”江鸣松开数据线,坐回座位。
樊雨点点头,忍不住笑了:“你居然会随身带数据线。”
“工具而已。”江鸣的语气依然平淡,但眼角似乎柔和了些许。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图书馆,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樊雨做完一套练习题,感觉眼睛有些发酸。他揉了揉太阳穴,发现江鸣正看着他。
“累了就休息。”
这句话从江鸣口中说出来,简直像个奇迹。樊雨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飘过的云朵,忽然觉得这样紧绷的训练生活,其实也并不难熬。
休息时,江鸣从书包里拿出两个橘子,递给他一个。樊雨剥开橘子,清甜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你为什么对物理这么执着?”樊雨忍不住问。
江鸣慢条斯理地剥着橘子上的白丝:“因为简单。”
“简单?”
“物理规律永远不会欺骗你。”江鸣把一瓣橘子送进嘴里,“只要方法正确,就一定能得到答案。”
这个回答很江鸣,樊雨想。在他眼中,世界大概就是由一个个待解的公式组成的。
接下来的训练中,樊雨遇到了一道极其复杂的题目。他尝试了三种方法都无果,正准备放弃时,江鸣按住了他的草稿纸。
“再想想。”江鸣的声音很轻,“你离答案很近了。”
这句话像是一道电流,让樊雨重新振作起来。他深吸一口气,换了个角度重新思考,果然找到了突破口。
当他终于解出答案时,江鸣轻轻点头:“很好。”
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却让樊雨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收拾书包时,樊雨注意到江鸣的右手食指上有一道新鲜的墨痕,像是长时间写字留下的。他想起那些详细到极致的笔记,那些精准的批注,忽然明白了什么。
“走吧。”江鸣背起书包,“该吃饭了。”
走出图书馆,晚风带着凉意。路灯刚刚亮起,在地上投下温暖的光圈。
“明天……”江鸣顿了顿,“要去书店买几本新出的参考书。”
他说得很随意,但樊雨听懂了其中的邀请。
“好啊。”樊雨应道,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期待。
这一次,江鸣没有说“明天见”。他们只是并肩走了一段路,在分岔路口自然地分开。
樊雨走出很远,回头望去,发现江鸣还站在原地。路灯下的身影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确认他安全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