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梦千年 第二部 > 第45章 故国

梦千年 第二部 第45章 故国

作者:趁早睡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55:54 来源:文学城

北疆行雪,北风如刃,天地尽白。辽原之上,风卷着碎雪,呼啸而来。旌旗猎猎,马蹄踏破冻土。

李承风披银白狐裘,立于军阵最前,目光深远。身后数万将士肃然无声,面色被寒气割得生疼,却无人退缩。

那是他第一次,以独立王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唐的北境。不是燕王殿下,不是皇长子,而是镇北使者、护国之臣。

天边残阳如血,照在他面上,寒光与火色交织。他忽然想起凌烟阁那夜父皇的眼神——

“像朕的人,不该留在长安。”

风声掠过,仿佛在替父皇叹息。

他心中一阵刺痛,却也在那痛里感到奇异的平静。长安的金殿太近,北疆的风雪太远。而他,终于离开了那个被权力与温情囚禁的城。

凌瑶策马而来,身披战甲,面色被冷风吹得微红。她勒住缰绳,轻声道:

“北疆的雪,比西域的沙更无情。”

承风转头,目光落在她脸上,笑意淡淡。

“可风一样。无论沙还是雪,都是自由的。”

凌瑶怔了怔,随即轻笑:“你这燕王殿下,到哪儿都不改那副孤傲的性子。”

承风眸色深了几分:“若不孤傲,我早就成了父皇的影子。”

两人并肩骑行,雪原无尽。身后军旗随风翻卷,如银蛇盘舞。

夜幕将临,营火点燃。承风独立于山坡之上,俯瞰北疆。火光映在他眼底,像映着两座世界——一座是长安的金色,一座是北地的寒白。

他轻声对自己道:“母亲,我已走在自己的路上。”

风掠过旌旗,雪落在他肩上,融成无声的泪。

他明白——自由的代价,不是背离父皇,而是学会在孤独中仍守住信念。

北疆,风雪初歇。大漠无声,天地一片苍茫。

李承风立于高丘之上,披着玄色狐裘,远处雪原绵延无尽。风卷起他的发,冷得像刀,却也清醒得可怕。

这片土地,正是他母亲的故国——昔日的突厥王庭。如今,残垣碎石掩在雪下,唯有几支断矛与风蚀的石碑,仍在向他低语往昔。

承风的心微微一紧。记忆里,母亲讲述的北疆是温暖的,是族人的欢笑与草原的辽阔;

而现实中,这里是冰冷的风,是逝去的荣耀,是母亲未曾言说的牺牲。那种对比让他既敬畏,又心酸。

他翻身下马,缓步走到一座碑前。那碑上,刻着几行古突厥文字,线条粗犷而深刻。

他伸手拂去雪尘,指尖触到那字的瞬间,微微一震。那是——母亲曾教给他的第一个突厥文字。

“风。”

他记得,那时母亲笑着写下那字,对他说:

“这是你的名字的‘风’。它不羁,却要懂得方向。人也是如此。”

承风怔怔望着那字,风雪扑面,他忽然低下头,眼中泛起薄雾。

他终于明白,母亲这些年为何沉默——不是不念旧,而是这片土地的每一寸,都带着她曾流过的血与泪。

“母亲,你在突厥失去了族人,却用这片风,换来了父皇的天下。”

他声音低哑,几乎被风吹散。

“而如今,我带着父皇的命令,来镇守你的故国……来统御你的族人。”

他抬头望向远方的雪原。

天地之间,一切都静得可怕。只有风声呼啸,像无数亡灵的哭泣。

碑文在风中微微晃动:

“吾族阿史那氏,生于风,死于雪。天命既改,唯魂不灭。若后世有子孙问此碑为何立——告之曰:此为亡国之碑,亦为生魂之碑。”

他忽然笑了笑,那笑极轻,几乎融入风里。

“原来,自由也可以疼成这样。”

雪越下越大,天地被白光吞没。他缓缓跪下,手按在那行“风”字上。

指尖冰冷刺骨,却在那一刻,他的心忽然平静下来。

“母亲,您教我慎守本心。我如今懂了——本心,不是为了权力去征服,而是为了人心去守护。”

风声渐缓。他起身,披风猎猎,在漫天雪色中立得笔直。

那一刻,他已不再只是燕王,也不再只是帝子——他成了那个在风中行走的继承者,背负着两种血脉,走在通往未来的路上。

北疆天色将暮,雪线斜照着石城。定襄城上旌旗猎猎,黑鹰纹在风中翻飞。

李承风策马入城,银甲覆雪,身后大军肃然。当地官员迎至城门,却被一声低沉的命令止住——

“退下,本王只与都督谈。”

顺州都督府外,风雪未歇。贺逻鹘缓步而出,身披褐色皮裘,腰间佩刀,神色平静,眉眼间有几分与舒涵极似的凌厉。

两人隔着数步对望。一个是中原天子之子,一个是突厥旧王之后。他们年岁相仿,却隔着整整一个时代的选择。

风声掠过,贺逻鹘先开口,语气低沉而带锋:“大唐的燕王,终于肯来这片土地了?”

李承风看着他,语气平稳:“你就是贺逻鹘?”

“是。”贺逻鹘淡淡一笑,目光里有打量,也有冷意。“我听说,你是我姑母的儿子。”

这话一出,空气骤然紧绷。李承风沉默片刻,终于点头:“是。她是我的母亲。”

贺逻鹘缓缓走近,眼神锋利如刀:“她曾是我们突厥的荣耀,却为你父亲舍弃了族人。你知道她的离去,换来了多少人的死吗?”

李承风没有避让,只是直视他:“我知道。母亲也知道。”

“知道?”贺逻鹘冷笑,“那她怎还能安然活在大唐的金殿之中?”

风刮过,雪屑打在两人脸上。李承风神色淡然,却语气一寸寸压下去:

“她活着,不是为了安然,而是为了让更多人不必死。她懂得牺牲,不是背叛。”

贺逻鹘的笑声骤然停住,目光深沉复杂。

许久,他低声道:“你们中原人,总喜欢替别人决定对错。可她是突厥的血脉——她该属于这里。”

承风缓缓伸出手,指向远方被雪覆盖的山线。

“那片山下,埋着的不是敌人,也不是俘虏。

是你我共有的祖先。”

他声音不大,却一字一字透入骨里。

“我不是来征服的。我是来让这片土地,不必再有你母亲、我母亲那样的人。”

风停了。雪在他们之间缓缓落下,轻覆于肩。

贺逻鹘的表情微微松动,眼底那份敌意渐渐化为压抑的痛。

他抬头望着那片荒凉的天际,低声道:“她……还好吗?”

承风沉默片刻,轻声回答:“她还记得你。更记得你父亲。她说突厥的风,吹得比长安更真。”

贺逻鹘的喉咙动了动,像是要笑,又像要哭。他缓缓转身,背影孤独而挺拔。

“你若真能守住她想要的安宁,顺州、北疆……皆听你调。”

李承风没有说话,只在风中微微一拜。两人之间,不再是国与国的距离,而是血脉的延续与救赎。

定襄城中,雪未全消,寒风卷起残叶与碎土。李承风策马而入,银白狐裘在晨光下闪着冷光,步伐沉稳,眼神如北地寒林般清冷。

城门两侧,旧突厥族人肃立,目光在他身上逡巡——有人惊讶,有人谨慎,也有人在微微颔首。他们看着眼前这位帝子,感受到的不仅是来自中央的权威,更有一股似曾相识的血脉之力。

“燕王殿下……您可曾记得昔日王庭?”一个白发将领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敬意与怯意。

李承风缓缓下马,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这里曾是母亲的故国,也是你们的家。如今,我来守护它,不为荣耀,只为你们安宁。”

众人低头,沉默片刻,随后纷纷微微拱手。寒风中,似乎有一股无声的敬意,顺着血脉传递开来——他们看见的不只是皇子的身份,而是一个懂得血缘、懂得牺牲、懂得责任的王者。

就在这一刻,北疆的空气仿佛静止。雪原上的风再急,也吹不散众人心中那份震动——李承风的目光像极了那位曾经驰骋草原的公主,冷冽,却又温暖;孤高,却又让人信服。

他缓缓抬头,银色风衣猎猎作响:“我在这里,不只是作为中央的命令者,而是你们的守护者。若你们信我,我便守护这片故土,不负你们,也不负母亲。”

北疆的族人们,终于低声应道:“殿下安心,我们随您而行。”

风雪再次卷起,映在他肩上的,是责任与血脉交织的光辉。燕王的身影在雪原上高立,宛如远古的寒星,冷却却明亮,孤高却令人心折。

定襄府衙内,炉火正旺,几名旧突厥贵族低声聚坐,目光越过火光,看向窗外渐暗的雪原。

“燕王今日入城……”一名年长将领缓声开口,语气中带着戒备,“他的目光,比任何突厥可汗都凌厉。”

“是啊,”另一位族人点头,眉间闪过复杂的神色,“他母亲教他的东西,不仅是骑射和兵法,还有……心。”

“心?”第三人轻声嘀咕,声音几不可闻。

“懂得血脉的重量,也懂得责任的边界。”第一人缓缓道,“这少年,即便不是中央的命令,他也能统御我们。恐怕……无人敢违他。”

火光映照下,众人沉默。谁也不敢轻言轻视,毕竟燕王并非普通皇子——他身上有血脉,有兵权,有母亲的智慧和牺牲的底色。

贺逻鹘静静靠在墙角,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他……真的不像帝子,更像我们心中该有的王。可中央的人……会放心吗?若他真正独立行事,恐怕连长安也要忌惮他。”

众人心头一震,低声附和。无人说出“造反”二字,但每个人都明白——燕王李承风,确实有足够的力量、智慧和血脉背景,足以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存在。

夜风卷雪,吹入窗棂,吹动火光,也吹动了每个人心底那份隐隐的敬畏与恐惧。

贞观二十年二月,含元殿外春风微凉,天色清润。

李世民独坐龙榻,目光穿过半掩的窗棂,落在远处的宫林。那里新绿初生,却不及心头的一片空白。

——承风已去。北疆的风沙,将取代这宫中的春风,成为他新的天地。

殿门轻启。舒涵缓步而入,衣袂曳地,步声轻若无声。她手中捧着一盏新茶,袅袅的热气在指尖散开。

李世民抬眼看她,唇角牵动,却未言笑:“你总是这样——淡得让人心疼。”

舒涵将茶放于案上,语声温缓:“陛下有天下要顾,承风有路要走。我若也乱,这京城便真冷了。”

李世民静了片刻,低声叹息:“你总是明白事理,却从不说自己。”

舒涵轻轻一笑,神色依旧安然:“我若说自己,谁来明白他?”

他一怔,目光落在她侧颜上,烛光将那抹平静映得柔软:“你与他一样,看得太清,看得太远。清明的人,总是活得最苦。”

殿中一静。舒涵轻轻一笑,那笑意淡得几乎看不见:“你还是懂他的。”

李世民神色一黯,缓缓走近几步:“他不该懂我——那是我最怕的。”

舒涵抬眼看他,眼底泛着微光:“可他是你的儿子。”

李世民沉默。烛火摇晃,他的影子被拉得极长。

“他太像我。太聪明,太沉着,也太倔。若留在长安,早晚会被人逼上绝路——或是太子,或是群臣。”

“所以你让他走。”舒涵的语气没有责备,只有一种极深的悲凉:“让他离开,是保护,还是惩罚?”

李世民垂下眼,喉结轻动:“也许……都有。”

舒涵微微一怔,喃喃道:“你还是那个李世民,只是……连爱都要权衡。”

李世民苦笑,抬手似要伸向她,却又放下。

“你以为我不心疼?他是你我唯一的儿子。每次看他在殿上与我争锋,我恨不得将他拥入怀中——可我不能。”

舒涵的泪光终于落下,她缓缓走到案前,取出一方帕子,轻轻擦去。

“你若早些说这话,他何至于走得那么孤单。”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他若听见,只会更倔。你了解他,也了解我。我们父子之间,从来只有沉默能成全情分。”

舒涵闭上眼,轻声道:“你错了。你们的沉默,只会让彼此更远。”

李世民抬头看她,目光里有深深的愧意。

“舒涵,我欠你的,不止是你这一生的静寂。我让你在这宫里守着冷月,也让你看着儿子远走……你该恨我。”

舒涵缓缓摇头:“恨?我没有力气恨你了。”她抬起眼,声音微颤,“我只是……舍不得。”

风吹动纱帘,烛火忽明忽暗。李世民上前一步,终于伸出手,轻轻覆在她的肩上。那一瞬,她几乎想退开,却终究没有。

“他会回来的。”李世民低声说,“等他真正懂得天下,也懂得自己。”

舒涵低低一笑,眼泪顺着眼角滑落:“等他懂了,你还会认得他吗?”

李世民的手指微颤:“他若不再像我,便是天下之幸。”

一阵风卷入殿内,吹灭半盏烛。两人立于微光之中,谁也没再说话。外头雨声又起,轻轻拍打殿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