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梦千年 第二部 > 第41章 自由

梦千年 第二部 第41章 自由

作者:趁早睡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55:54 来源:文学城

贞观十六年春,金风未起,长安宫却早已暗流涌动。自燕王凯旋归朝以来,百官纷纷上奏,请为燕王殿下择配佳偶。

朝中议论三日,户部尚书请以太子舅家之女为妻;兵部尚书请以名门崔氏女为配;还有西域使臣上表,请以龟兹王女入唐为媵。

金殿之上,李世民听罢众言,神色未变,只淡淡道:“诸卿所言,皆可思量。”

听闻燕王议亲之事,舒涵在羽明宫微微蹙眉。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婚事看似荣耀,其实每一桩都藏着一层束缚。李世民是在考他。天下人都在看他。

三日后,承风被召入凌烟殿。烛火温柔,龙案上堆着几封婚书,封蜡未启。

李世民背对着他,语气平和:“这些女子,皆名门望族,或贤淑,或慧质。你若有意,可自择一门。”

承风跪下,神色清冷:“儿臣……皆不愿。”

李世民转身,眼中掠过一丝锋光:“不愿?为何?”

“儿臣出西域,见山河万里,知天下无定。若为一纸婚约而系人一生,不公于彼,不安于心。”

他语声稳如水,既无傲气,也无畏惧。

李世民沉默良久,缓缓叹息:“你果然像你母亲。连拒绝,也这般有理有据,让人无话可说。”

他忽然问:“你可知,这世上最难的是什么?”

承风抬头,目光澄澈:“是自由,父皇。”

李世民一怔。那一瞬,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舒涵。那个与他夜谈天下、笑言人心的女子。

他忽然低声笑了笑,带着一点无奈的怅然:“你母亲教得好。”

承风垂首,不语。

夜之后,婚议全散。群臣私下议论,燕王不近女色、志在清修。

可只有舒涵知道,那孩子并非不懂情爱,只是他太明白权力与感情之间的界限——他不愿像父亲那样,爱一个人便要毁掉一生的自由。

贞观十六年初夏长安夜深,宫阙沉寂。御花园中月色如水,玉阶上映着两道身影——一深一浅,一高一低。

李世民未着朝服,只披一件青绫长袍,神色少见地疲倦。他负手而立,看着池中倒映的月影,淡淡道:“你可知,为何朕从不真正信人?”

承风安静地站在几步之外,微微垂首:“儿臣不敢妄测。”

“因为所有人都要朕的东西。有人要朕的权,有人要朕的信,有人要朕的情。唯独,没有人要朕这个人。”

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那声音轻微,却仿佛把夜都割得更深。

承风抬起头,看着那张被烛火映出的侧脸——熟悉,却也让人生畏。他缓缓道:“若无人要父皇,儿臣要。”

李世民一怔,转过身来。烛光下,他的目光很深,却第一次有一丝颤动。

“你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臣子之忠,亦是儿之孝。若天下负您,儿臣也不会。”

短短几句话,平淡无波,却让李世民心底的某根弦轻轻震了一下。他凝视着眼前的少年,那轮廓分明、神色沉稳——竟越看越像当年的她。

他忽然笑了,带着一丝疲惫的温柔:“你母亲也说过同样的话。”

承风略一抬眉。

“那年晋阳兵起,她劝朕举兵反隋。朕问她,若此战败,何以自处?她说——‘若天下负你,我便同天下为敌。’”

李世民说着,目光落远,像穿透了十余年的时光。片刻,他又看向承风,语气忽然低了下去:

“你母亲是聪明人。她知道权力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吞噬一个人。她帮过我,也困住了我。如今,你又像她。聪明、清醒、知进退。

可朕有时宁愿你糊涂一点,起码不会让朕看见……那双眼里有她的影子。”

承风安静地听着,目光依旧沉稳。他轻声道:“若母亲的聪明让人敬畏,那父亲的孤独更让人心疼。”

李世民怔住。许久,他仰头长叹一声:“孤,不是天子,而是人心。”他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

“去吧。你若真要自由,就记住——天下没有真正的自由,但你可以让别人的不自由少一点。”

承风一拜。月色洒在两人的肩上,风拂过竹影,像是时光在无声地叹息。

那一刻,他们不再是帝王与皇子,只是一个懂得代价的父亲,和一个注定背负的儿子。

七月碎叶河畔,风卷黄沙,战马嘶鸣。第一场风暴,比他预想得来得更早。

李承风立在营帐之外,银甲覆尘,目光望向天际。那是一场急如箭的报信——“突骑施部夜袭疏勒城,杀守将两人,劫掠军粮三百斛。”

帐中将佐哗然。李勣沉声道:“殿下,突骑施部向来桀骜,或是试探。若不立刻镇压,他们会以为朝廷懦弱。”

李承风静静听完,指尖摩挲着案上地图,轻声道:“镇压之前,先查是谁送的报。”

李勣愣住:“殿下何意?”

承风抬眸,神情冷静:“突骑施部向来以突厥旧俗行事。若真袭疏勒,他们必取其牛马、焚其粮以显威。可报信中说‘劫军粮三百斛’,这分明是识汉文军粮制度者所言。若非内线通风,突骑施岂知我储粮几何?”

帐内一阵寂静。

李承风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平稳:“此乱,外火未燃,内火先起。”

“传令:诸部兵暂不动。先封粮仓,查行营出入文牒;再令译使带我亲笔书信,往突骑施部——言我,燕王李承风,东突厥之后,不以血统论亲疏,惟以信义论交。”

“若他们真为乱者,三日不复,我自将往。”

“若他们受挑拨,那挑拨之人,就在我们之中。”

他言语不疾不徐,却如沙砾入风,带着金属的冷意。

夜深,风更烈。

军营灯火连连,副将薛讷低声道:“殿下何必自称东突厥之后?此言若传回长安,恐有流言。”

承风轻笑一声,声音低沉:“我若避而不言,他们反更疑我‘背本’。若我坦然说出,反令他们无话。西突厥乱,最怕人心两面——我若连自己的血脉都不敢认,又如何让他们信我?”

他转身走入帐中,取出母亲的信,信上墨迹未干:“风寒勿信人言。”

他指尖一顿,低声道:“母亲,您早料到了。”

三日后,突骑施部来信。使者骑马至营前,披风染血。

他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单膝下跪,献上一柄断箭。

“燕王殿下,突骑施可汗言——碎叶之乱,乃有人假传唐令挑拨诸部。吾等愿助殿下诛叛。”

李承风接过那柄断箭,眉目如霜,目光远望。

他知道,这第一场试探,不是战场上的胜利,而是“信”的胜利。

那一夜,他在帐中默坐许久。风声掠过,灯影摇晃。

他忽然想起母亲在宫中说的那句话:“他们不怕你的刀,他们怕你像他们。”

他轻声笑了笑:“我本就是他们。”

烛火映在他眸中,像燃在风里的星光——既有火,也有风;既有锋芒,也有克制。

八月盛夏,碎叶河的夜风却依旧带着寒意。军营外的烽火早已平息,只余马蹄声远远回荡。西突厥的可汗遣使求和,边地暂安。然而李承风心中那根弦,却未曾松下。

他在营帐内独坐,案上摊着数封军报——三日前突骑施乱起,报文中记录详尽,连粮草损耗、守军调度都清楚得异乎寻常。

他手指掠过那些字迹,眉头渐渐皱起:“唐军之中,有人泄密。”

李勣入帐时,恰见他手边摊开的文案:“殿下怀疑何人?”

承风未答,只淡淡道:“这封报中有‘安西都护府’旧印,但那印章我来前亲自封存,未曾启用。”

他抬眼,神色平静:“印章不可能自己跑来碎叶。”

李勣神情一震,心底微凉。那意味——朝中有人在暗中布局。

风掠过帐门,带起火烛轻晃。承风缓缓站起,望向远处夜色。

“叛乱是假,试探是真。试探的不只是西域,也包括我。”

他转身,目光如霜:“父皇让我便宜行事——这四个字,是刀刃,也是试金石。”

李勣沉声道:“殿下的意思是,朝中有人想借乱,逼陛下疑殿下之功?”

承风淡淡一笑:“也许是太子的人,也许是旁的势力。若我妄动刀兵,他们只需一句‘燕王恃功专断’,足以定我死罪。”

他伸手拂去案上尘土,露出那枚母亲写给他的信封,信上只有寥寥几字:“不可信人言。”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母亲话中的另一层意思——风不止在草原,也在朝堂。

次日,李承风召见突骑施使者。他让人撤去卫兵,只留一壶酒。

“你们叛乱前,谁来过营地?”他问。

使者犹豫片刻,答:“一名唐人,说奉太子之命,来传旨调兵。”

帐中空气陡然一紧。李承风未怒,反而微微一笑:“太子……调兵至西域?”

他将酒盏推过去,语气温和:“你喝下这杯酒,我放你回去。告诉你的可汗——碎叶无乱,大唐无惧。”

使者战战兢兢地接过酒,饮尽,退下。

李勣压低声音:“殿下,既然有人借太子名号行事,为何不立即上奏?”

承风沉默片刻,缓缓道:“上奏则乱。父皇若知太子疑涉密令,不论真假,都会疑我借此削弟。朝中最忌‘兄弟争名’。我若真奏,反成‘欲除太子’。”

他走到帐门前,风沙扑面,铠甲上的尘光如雪:“有些事,不该让父皇知道。至少,现在不该。”

“所以,”他转身看向李勣,目光冷静而深沉,

“先查是谁‘借’了太子的名。”

那一夜,他几乎未眠。风声拍打帐篷,卷起烛火,映出他沉思的侧影。

他忽然明白,父皇当年坐上帝位时,也一定有过这样的夜。

从此,李承风第一次不再只是思考“何为仁、何为义”,而是开始思考“何为势、何为守”。

他抬起手,握紧剑柄,像握住自己第一份独立的判断。隐忍,是剑锋未出前最深的力量。心中已有决定——先守,不发;先察,不言;先稳,不动。

他不恨太子,也不恨父皇。他只是,在那片风沙之间,第一次——理解了权力的孤独。

贞观十七年初春,西域乱局仍未完全平定,燕王李承风带兵巡视边疆。黄沙漫天,风声呼啸,他策马行至一处荒坟边,忽见一名女子轻盈跃下马背,手持长弓,正挡下一群叛乱匪徒。

她眼神坚定,动作干净利落,轻喝道:“退!”

匪徒们惊愕,纷纷避开。承风从马背上看去,心头一震——眼前女子既不惧他人威势,又带着少年般的灵动与勇气。

他缓缓走近,语气平稳:“你……没事吧?”

女子轻笑,箭矢仍握在手中:“自保而已。你是谁?为何跟在这里?”

李承风笑了笑,作出无关紧要的样子:“我只是随军巡查,路过此地。看你身手了得,倒让我刮目相看。”

女子挑眉,眼底闪过一丝玩味:“哼,你倒是会说话。”

他也笑了,目光如风:“我叫承风,你呢?”

她轻轻放下弓,微微欠身:“我姓凌,名瑶,西域小贵族出身,家族虽不显赫,但熟悉边疆风俗与兵情。”

黄沙微扬,阿瑶将弓收回背上,轻巧跃上马背,眉眼带笑:“你可真有闲情,一路巡查,还停下来跟我说话。”

承风挑眉,嘴角微扬:“闲情?大抵你没看出,我正被几名‘无礼之徒’困扰呢。”

阿瑶轻哼,眼底闪着狡黠:“哦?你说的‘无礼之徒’,倒是有几个看起来挺厉害。”

承风目光微动,带着几分戏谑:“我若说,是你救了我,你会信吗?”

阿瑶轻轻笑出声:“哼,你小子会说话,不像是只懂骑射的人。”

承风心头一震,却又被她的勇气和直率逗得心中生暖:“你既然救了我,我总得谢你吧。”

阿瑶微微偏头,俏笑:“你要怎么谢?给我当护卫?还是帮我去抓那些坏蛋?”

承风假装思索:“若是护卫,我可要收钱啊。”

阿瑶哈哈一笑:“钱?你以为我爱钱?你若能跟上我的身手,也许我可以考虑请你吃顿饭。”

承风轻轻笑了,风吹起他的发:“成交,我来学你身手,你请我吃饭。”

阿瑶眼底闪过一丝亮光,轻轻点头:“好吧,承风,你就别让我失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