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梦千年 第二部 > 第40章 西域

梦千年 第二部 第40章 西域

作者:趁早睡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55:54 来源:文学城

贞观十五年初夏西突厥分裂,汗庭旧臣互相攻伐。长安城外的榆关驿道,风卷着黄沙而来,送来一封急报。

金殿之上,群臣屏息而立,李世民展开军情,目光微凝。

“西突厥诸部乱起,碎叶城告急。”房玄龄上奏,语气沉稳,“若局势继续蔓延,安西、龟兹、疏勒诸地商道将断。”

李世民未言,只轻轻转动玉玺,神情冷静而深沉。片刻后,他抬眸,视线越过殿上众臣,落在两名年轻的身影上。

一人衣袍青色,神态清峻,从容有度。

一人冠带华贵,眉目秀朗,神情间藏着少年特有的不安。

——燕王李承风,太子李承尧。

李世民缓缓开口:“西域诸国连年受我庇护,今有叛乱,不可坐视。诸位爱卿,你等以为谁可安抚西域?”

朝堂一阵寂静。房玄龄微微垂首,迟疑片刻,道:“燕王少而有志,熟兵法,且母族出自突厥,诸国敬畏其名。若遣燕王出镇西域,或可定乱。”

魏征点头附和:“以皇子血脉安抚诸部,比将军威震更有象征意义。将军擅兵,但难免引发部族猜忌。”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殿上另一边的武将——李勣、李靖,二人站得端正,面色冷静。

李勣沉声道:“西域之地兵法迂回,非唯勇力可制。燕王向来行事谨慎,又熟知突厥习性,若有资深将领辅佐,可事半功倍。”

李靖点了点头:“燕王出镇,兵权宜分与边将,既显示皇室威仪,又可稳控军心。燕王本身锐气内敛,适合平定乱局。”

李世民目光越过两位少年,缓缓开口:“承风,你聪慧稳重,此番西域,非单靠武力,亦须谋略与威望。”

群臣议论纷起。太子李承尧面色一变,双手微颤,目光忍不住看向兄长。那眼神里藏着恐惧,也藏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敌意。

李承风迎上父亲的目光,躬身一拜,语气沉稳:“儿臣愿往。”语气平静,毫无炫耀。

李世民又看向太子李承尧,眉目中带着深意:“承尧,你于朝堂勤学忠诚,可稳大唐内政。此行非为比试,而是职责分工。你与兄长各司其职,皆为国事。”

承尧神色微变,低声应:“儿臣明白。”

房玄龄、魏征在一旁低声交换目光,都暗暗叹息:陛下用人,果然深思熟虑,非同寻常。

殿中寂静如水。这一刻,仿佛命运的棋盘再次落子。

李世民缓缓起身,语气平淡而威严:“西域诸国,汉人久未能制。若你能定乱,则大唐威名远震天山。若不能……朕自有他人。”

“儿臣谨记。”李承风再拜。

他抬起头的那一瞬,神色从容无波,唯独眼底深处,有一丝熟悉的冷意——那是他母亲舒涵的影子。

舒涵静坐在窗前,听闻封诏的消息。案上茶香未散,她却久久未动。

窗外风掠过,她指尖微微一颤,落下一句轻语:“果然,他选的是你。”

她望着远处的宫阙,神情既有骄傲,又有淡淡的忧虑。她知道,这一去西域,承风将背上无数人的目光——有人期待他立功,有人惧他功高。

就像当年那个在乱世策马的少年,名叫——李世民。

她忽然笑了笑,轻声对侍女道:“替我备一封信,送去燕王府。……告诉他,西域之地,日夜风寒,不可轻信人言。”

夜色深浓,宫灯摇曳。太子李承尧独自坐在殿中,几案上的檀香早已燃尽,空气里弥漫着冷灰的味道。

他握着那份刚送来的诏书,手指微颤。烛火映在他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阴影。

“燕王奉诏出镇西域,节制西突厥诸部,便宜行事。”这短短一行字,却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便宜行事……”他低声重复,笑声干涩。这四个字,是信任——也是权力。

他将诏书狠狠甩在案上,声音在寂静的殿中回荡。他仿佛听见了父皇那句“若不能,朕自有他人”。那“他人”,除了自己,还能是谁?

可天下人都知道,燕王李承风,是那位前突厥公主的儿子,聪慧、沉稳、从不出错。他有母亲的冷静,也有父皇的锐气。

而自己呢?只是那个总被教导“要仁厚、要宽容、要大度”的嫡子。

他忽然起身,走到铜镜前。镜中少年面容俊秀,却因焦躁而扭曲。

“他若在西域建功,天下谁还记得我是太子?”他低声喃喃,声音越来越冷。

他猛地一拳击在案上,茶盏倾覆,热水洒落,烫红了手指。可他似乎毫无知觉。

门外传来脚步声,长孙皇后派来的女官低声道:“太子殿下,娘娘请您前去凤仪宫。”李承尧收回手,深吸一口气,重新换上温和的神色。“本宫明白。”

他推门而出,月光洒在他的青袍上,折射出冷白的光,他的步伐极稳,却带着一股无声的决绝——他知道,若不先出手,他将永远活在燕王的光里。

凤仪殿内烛火微晃,映在檀木屏风上,洒下温暖而柔和的光。少年李承尧端坐在绣椅上,神色间透着难掩的焦虑。长孙皇后缓步而入,衣袂轻拂地面,神态自若,眉目间却藏着一丝洞察。

“母后,”承尧低声开口,眼神中有些不安,“燕王要出西域……父皇到底是为什么要让他去?他会不会……比我更得宠?”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走到他的身侧,轻轻为他理了理衣襟,语气温柔却带着权威:“承尧,你不必忧虑。燕王承风聪慧果决,却知规矩。你的父皇虽然宠爱她们母子,但从不以宠爱凌驾于公事。他心中有分寸,绝不会让你失位。”

承尧低头,轻轻咬唇:“可是……父皇似乎总对燕王另眼相待,他聪慧又像他母亲仪妃……我怕我不能胜过他。”

长孙皇后轻叹一声,俯身抚摸他的肩膀,声音温和而坚定:“聪慧未必就是威胁,承尧。你有母后与你父皇的信任,也有你自己的才智。你父皇和仪妃母子间的关系,虽深情,但也有敬畏。他们从不越界,你要记住这一点。”

承尧缓缓抬起头,目光里多了几分坚定,但仍有些困惑:“可是母后……父皇真能一视同仁吗?”

长孙皇后笑了笑,眼底闪过一抹深意:“父皇心里清楚你的价值,也清楚承风的品性。你若安于本分,尽心辅政,自会稳如磐石。天下事变幻莫测,惧怕只会让你自乱阵脚。”

承尧低低点头,仿佛理解了母后的良苦用心。凤仪殿内只剩烛火轻轻摇曳,映照出母子间既温柔又深沉的光。

七月,晨雾微凉,车马列于宫门之外。旌旗未扬,风声里只有马蹄轻响。

舒涵一身浅色宫袍立在台阶上,神情安静。她没有哭,也没有说祝福的话——这不是离家远游,而是一场命运的考验。

李承风身披银甲,风中挺立。他长高了,肩背宽阔,母子二人对望片刻,空气几乎凝滞。

“母亲,儿臣该去了。”

他拱手,语气平静,仿佛刻意克制着情绪。

舒涵点头,走下台阶,亲手为他整理铠甲上歪斜的玉饰:“你父皇派你去西域,不只是信任你,也是要你去看清人心。”

她的声音很轻,却每一个字都似落在他心底:“那里没有真正的敌人,只有利益、恐惧、**与谎言。你若被这些左右,就会失去自我。”

她抬头看他,眼神温柔,却透着一种深知世事的清明:“我不怕你失败,只怕你变得像——”

她顿了顿,轻轻摇头,没有说出那个人的名字。

李承风垂眸,语气带着少年的笃定:“母亲放心,儿臣不会走父皇的路。”

舒涵忽然笑了,那笑意微淡,像一朵落在清水上的花:“别怪他。天下没有轻易得的江山,也没有无负担的帝王。你若懂得他的痛,就不会恨他。”

她伸手,抚上他的侧脸,语气比风还轻:“但你要记得——若有一天,你也成为他那样的人,你就别再回来见我。”

李承风一震,心口微痛,重重点头。

舒涵退后一步,看着他翻身上马。阳光自东城门投下,照亮他银甲如雪。

她抬起手,遮在额前,目光追随那支渐行渐远的队伍。

风卷起她的衣袂,掠过耳畔。她似乎听见风声中传来往昔的回响——那一年,晋阳少年策马入城;那一年,她笑着与他谈天下。

如今,她送走的,不只是儿子,更是另一段即将重演的命运。

“别学他,也别怨他。”她在风中低语:“你只要——做你自己。”

晨雾未散,长安城外,车马已列队整齐。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金殿之上,映出燕王银甲的冷光。李世民静静站在高台,目光穿过人群,落在那个肩背渐宽、眉目沉稳的少年身上。

心中复杂难言:这是自己的儿子,却又似自己年少时的影子——锋芒初露,却懂得隐藏。曾几何时,他也如这少年般,骑马策阵,眼底闪着不容忽视的锐气。若掌握不当,便可能成为另一个自己,在权力面前失衡、在江山面前恣意而险。

他轻轻皱眉,却又无声地骄傲。承风出征,不只是考验他能力,更是试炼他心性。

边疆风沙漫卷,异族纵横,生死无常,这少年能否在风中守住冷静,不被功名诱惑,不被血腥磨灭心性,都是未知数。

李世民缓步走到殿檐下,风卷黄沙,拂起衣襟。他想到舒涵——那个教会承风克制锋芒的女子——正静静注视着自己的孩子,默默守护着他不被锋芒吞噬。

人群中,承风策马而出,步履稳健。李世民目送他渐行渐远,心底的戒惧与骄傲交织,如风中飘摇的烛火,既明亮,又脆弱。

风卷沙尘,远方战旗猎猎。

他轻轻叹息:天下能用之才太少,而可控之子更难。此行,不只是西域的风沙,也是少年心性的试炼。

贞观十五年冬,羽明宫舒涵披着浅青色纱衣,立于廊下,望着那一方天。

她已经在这里站了许久。直到宫女匆匆而来,双手捧着锦缎封章,喜不自胜地行礼:

“娘娘!西域传来捷报——碎叶已平,西突厥诸部归附!燕王殿下安然无恙,三战三捷!”

她闻言微怔,唇角缓缓扬起,像是笑,又不像:“如此……便好。”

她接过诏报,却没有立即拆开。指尖轻轻摩挲那烫金的封印,眼底却浮出一丝远方的幻影。

天光低垂,少年李承风策马而来,眉眼如雪中一抹阳。那时她曾教儿子:“若有一日,你要独当一面,不必逞强,只要记得——权力是最易醉人的风,醉了,就忘了路。”

如今,他终究还是学会了在风里立身。

她拆开奏章,字迹工整,笔锋带着少年特有的锐气与克制。

“儿谨记母训,持衡而行。西突厥诸部求安,儿已设驿道,通商路,以安边民。”

她看完,轻轻将信放回。那一刻,眸光柔和得近乎透明。

“他学会了掌权,也学会了沉默。”她低声呢喃。

窗外的风卷起一片枯叶,轻轻掠过她的鬓角。她伸手接住,叶子在指间旋转,最后碎成了两半。

她缓缓抬头,望向高远的天色,心中忽然浮现李世民的面容——那目光沉沉,像极了她如今的儿子。

“果然,他越来越像你了。”她轻叹,语气里分不清是欣慰还是忧惧。

那一夜,羽明宫灯火长明。舒涵独坐于案前,为儿子覆信,只写下八个字:“莫贪功名,慎守本心。”

封好信,她抬头望向窗外的月,神色静然。

她知道,那孩子终有一日,会懂——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征服别人,而是征服自己。

夜色如墨,御案上的烛光被风吹得微微倾斜。李世民批阅完军报,手中那封信不经意滑出,是随奏折一同送来的。

封口处的字迹熟悉——纤秀而清朗。他一怔,伸手取过。那是舒涵的笔迹。

他拆开信,只见八个字:“莫贪功名,慎守本心。”

李世民目光停留在那行字上,许久未语。烛火映着他深邃的眉眼,光影在脸上交错,仿佛间都静止了。

“慎守本心……”他低声念着,语气里混着苦笑。

他懂她。这短短八字,不只是写给燕王的——

也是写给他。

房玄龄在殿外候旨,久久不敢出声。直到听见里面传来轻微的叹息。

那叹息,不似帝王的冷厉,而像是一个父亲、一位旧人,在深夜里独自与回忆对话。

李世民缓缓起身,步出殿门。含元殿外,雪花正落。他抬头看着这静默的大唐宫阙,心中忽然生出一种说不出的苍凉。

“她啊——连写给儿子的信,都要提醒我。”

他笑了笑,将信重新折好,放回袖中:“舒涵……你还是一样,不肯让我忘了自己。”

雪落在他的发上、肩上,他不曾拂去。那一刻,他心中忽然明白——他这一生,建天下,立太子,平诸国,却从未真正赢过她。

赢不过她的理智,赢不过她的清醒,更赢不过她那一份——始终不言爱,却早已贯穿一生的温柔克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