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玛格丽特 > 第33章 第33章

玛格丽特 第33章 第33章

作者:碧瑶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06 06:47:13 来源:文学城

第一次来上海,匆匆一瞥,陆定远只看见了车水马龙的街道,但这一次,他看见原本是陆公馆的穆公馆灯火通明,只为迎接他这个长城战场上一战成名又身负重伤,不得已去法国养病的少将军。但他最想去的地方还是兆丰公园附近的那间公寓,不知道那地方是不是还和曾经一样散发着淡淡的霉味。

这样算来,他已经不能算是第二次来上海了。

母亲为他准备的是一身凡立丁面料的浅灰色西装,穿在身上极合身,陆定远不禁调侃道:“你说是不是我在巴黎一天上几次厕所,母亲都知道。”

罗夕宸笑而不语,在十几条领带里选出一条浅蓝色带格纹的领带递给他,“这个行吗?”

陆定远穿好马甲,套上外套,从镜子里瞥了一眼,又扫一眼其他的领带,“那条藏蓝色的不好吗?”

“这种社交场合搭配亮一点的比较好吧。”

“就这个,夕宸的眼光比你好多了。”四太太突然出现在门口,她是来催促陆定远赶紧下楼去的,但是看见罗夕宸还穿着平日里穿的普通样式旗袍,轻皱了一下眉头,进门拉过她的胳膊又往门外走,“怎么还穿着这一身呢,走,我给你备了好几件衣服,你去挑一件,让他们都看看我的儿媳有多漂亮。”

陆定远接过罗夕宸选的那条领带,笑着问:“那我呢,我就这一身吗?”

“你还想要几身呢?长的就那样了,凑活穿吧。”四太太在门口站定了,匆匆回他一句就拉着罗夕宸消失在走廊里。

他知道母亲一向喜欢这个她自己亲自挑选的儿媳,只能苦笑着摇摇头,心里却是从未有过的开心。他不得不再一次庆幸,幸好有罗夕宸在。而上一次他这样庆幸,是在得知沈初霁被炸死的消息之后,麻木地往返于驻地和家之间,他庆幸自己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回去,还有一个人在等他。

打好领带,陆定远走出房间,站在楼梯口俯瞰正厅东一簇西一簇的宾客,西装革履配斯的克,身边再挽着同样有浅色头发的一位外国女人,不是租界的外国公使,就是在上海经商的洋人,但大多数还是操着各地口音的中国人,男男女女的簇成一堆,像是丹城山上这一团、那一簇的野花,但野花纯粹,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罗夕宸恰好在这时换好了衣服。

“我就说你逃不掉吧。”他站在这就是为了等罗夕宸的,或许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以夫妻的名义挽着胳膊出现在人前了。

“你惨了。”罗夕宸学着陆定远幸灾乐祸的样子低声说。这与她一贯的稳重极不相符,陆定远显然也注意到了,惊讶地将视线从楼下宾客的身上转移到罗夕宸的脸上。

她已经决定离婚,就不想再以陆太太的身份出现在这样的公众场合,但是四太太在听到他们将要离婚的消息后表示了坚决的不同意,以为是陆定远的原因,在她面前信誓旦旦地说:“孩子,你放心,等宴会结束了我替你骂他一顿,让他趁早断了这样的念头。”

“你都说了?什么都说了?”

罗夕宸知道他指的不仅是离婚的事,还包括他们这几年一直保持着名义上的夫妻关系这件事,于是点点头,依旧是与她毫不相关,急切地想看他被自己母亲训斥的样子。

曾经,她无数次小心翼翼地期待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在某一天睁开眼睛之后发生改变,但是六年间他们只是家人,从未有过丝毫的靠近。见到沈初霁之后,她一度想把自己积攒的失望发泄在她身上,却越来越清晰地看见她身上太阳般灼人,夕阳般温柔的光芒,她惊讶这两种永远不会在同一个时间看到到光芒怎么会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却在画布上为斜卧在窗边赤着身子的女人身旁加上一簇山茶花时找到了答案。当她收起画笔打开画室的门时,窗帘全部拉上的昏暗的画室里又泄进一束同样的光芒——门外,是穿着被汗水浸湿的府绸短褂的陆定远。

她那时就明白了,他们是如此地相似,甚至有着同样的灵魂,而她注定无法与他们靠近。曾经以为说出“离婚”两个字对她来说会是天塌地陷的绝望和沉重,但迎着初升的太阳说出那句话,她却觉得自己也在冉冉升起,摆脱了一切负重跳出了那地平线。

“你会说上海话吗?”罗夕宸的语气里带着一点小女孩的俏皮。

“我也是第一次来上海。”

“骗人,翰宸出国前你来过一次,你亲自开的飞机。”

陆定远默默腹诽:罗翰宸你真是个大喇叭,还是个不会说人话的大喇叭。他又想起了罗翰宸对自己的形容——柔软,这真不是什么好词。

四太太从他们身后走过来,一边催促他们下去,一边调整自己的表情,在用笑容堆起和善和高兴之前,她瞥了陆定远一眼,却并没有多说什么。

陆定远挎起自己的胳膊,纨绔似的,一扬头,向示意罗夕宸。罗夕宸便挽着他的胳膊,提起裙摆,同他一起走进喧闹的正厅。

客厅里的家具都是红木的,沙发上的靠枕套的是罗夕宸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潞绸,桌上放蜜枣瓜子的漆盒是螺钿的。

四太太特意换了一身宝蓝色的潞绸旗袍,还有两级台阶没下去就与附近一位太太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寒暄起来:“宋太太,侬可算来了,我刚刚下来转了一圈都没看见侬,还以为侬不来了。”

“那怎么会,就冲侬这穆公馆的大司傅,我也一定要来。哎呀,侬这身旗袍看起来蛮好的,哪里做的?”宋太太的上海话有一些苏北口音。

“我跟侬讲过的呀,阿拉并州的潞绸,我家夕宸把潞绸生意都做到上海来了,原先在绸缎庄里卖,现在生意做大了,开了公司,就在霞飞路上,下次我带侬去。”四太太夸耀起自己的儿媳,比说起自己的儿子还要自豪,她将身后的罗夕宸揽上前,向宋太太介绍。

宋太太上下打量了一番罗夕宸和陆定远,眼神中尽是羡慕,怕他们听不懂上海话,特意换了国语:“真是不得了,长得好还会做生意,小少爷也是仪表堂堂,年纪轻轻就做了将军,四太太你有福气呀。”

“您过奖了,在我们并州城啊,您这个面相一看就是富贵相,有福气的很呢。”陆定远用他记忆里仅存的碎片拼凑出一句并不标准的上海话。

宋太太听到陆定远会说上海话,惊讶中更显兴奋,换了上海话讲:“陆将军也会讲上海话?”

“小时候就想来上海,学了一两句,讲得不好,全都忘记掉了。”

陆定远陪着说笑了几句,就带罗夕宸去了别处。她侧头仰视他,“你真会讲上海话,小时候学的?”

“随口胡编的,这你也信?”陆定远四处张望着,想找一个地方坐下,却又觉得哪里都坐不下,坐在哪里都不合适,低头对罗夕宸说:“罗小姐,我跟侬讲,今天这宴会上不管有多少牛鬼蛇神,有我在,就不用害怕,侬晓得伐?”

罗夕宸被陆定远的上海话逗笑了,“这就是你三天学的上海话?”

陆定远这次换了并州话,“咋了么,我学得多像呢么,你就说咱这上海话说的地道不地道吧?”

“要我说,你这上海话说的一股黄土味。”黄河河道里的黄土味。

在喧闹与嘈杂中,一半是说话声,另一半就是各种各样的笑声,一点点真,一点点假,一点点阿谀再加上一点点卑微,让陆定远土匪般豪放的笑声只有罗夕宸一个人听得见。

这样虚以委蛇的场合,陆定远其实并不想参与,在回来的第一顿早饭上,四太太告诉他明天设宴为他接风,他拒绝过:“母亲,您是生怕别人不知道我回来了吗?”

南京的那些人的脸说变就变,原本的军委会委员不过一年就变成了军事参议院的参议。但陆定远从来没想过去南京。

春望计划在陆定远离开时就已经全面启动,从江涛发来的情报分析报告来看,上海不久之后必有一战,华北局势也愈加危急。只要能在租界里等到战事开打,南京就一定需要陆定远带兵支援上海或者在华北牵制敌人,到那时他就不需要去当那个没有实权的参议,顺理成章地回到并州城了。

但四太太一句话就戳破了陆定远的天真,“你以为蓝衣社那些人是吃闲饭的吗?你堂堂陆军少将,答应了去任职却在上海躲躲藏藏,颜面何存,信誉何在?这样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亮相,莫说是二十多年你第一次来上海,就是我们母子六年不见,你在上海多留些时日陪陪自己的老母亲,难道还比不上去南京领那一张废纸重要?”

“中国人,百善孝为先。”四太太语重心长地看着陆定远,教给了他第一个人生道理,也是他留在上海最好的理由。

与客厅相连的饭厅随着那扇红木门被推开,四桌席上,铺的是雪白的桌布,杯盘碗筷皆是银的。四太太请客人们上座,客人们谦逊着推辞了好一会才各自落座。四太太使眼色让他带罗夕宸与外国人坐一桌,招待各国的公使。

法国公使在陆定远落座之后就用法语与他搭话:“陆将军,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你,我的老师对你的回国有些遗憾,他很希望你留在法国,因为你身上有着和法兰西人一样的浪漫。”

“你的老师?”

“安德烈曾经是我的老师,他在中国待了很多年,但是我觉得他跟中国人待的太久了,已经不像一个法兰西人了。”

“我不知道你们法兰西人所说的浪漫是什么,我只知道在中国,有一种浪漫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很喜欢这种浪漫。”陆定远的法语已经很流利了,但他这时却换了国语。

“但是中国有句古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法国公使也用了国语,尽管他的国语有些生涩。

怪不得那个带着苏北口音的宋太太说是冲着这里的大司傅来的,原来公馆的厨子最拿手的是淮扬菜,几道菜端上来都是淮扬名菜:先是几道摆盘精致的冷菜,盐水鹅、醉蟹,凉拌马兰头。

陆定远夹了一块盐水鹅放在罗夕宸的碗里,接过法国公使的话头说道:“我的老师最讨厌这句话,他说中国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因为说这句话的人太多了,喜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句话的人太少了。”

罗夕宸的脑海里浮现的是孙希麟那张不苟言笑的脸和挺得像旗杆子一样直的背,也只有他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公使先生吃的惯中国菜吗?”

趁着鸡火莼菜汤和白袍虾仁端上来的功夫,陆定远转换了话题。

“安德烈说中国有很多菜系,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特色,同时也藏着不同的文化,这一点我很认同。”显然,法国公使还没有从淮扬菜里吃出江苏的文化。

日本公使似乎比法国公使更有心得,他尝了一口汤之后满意地点头,还夸耀了一番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熟悉,“我记得中国的文人在作诗的时候经常提到莼菜,用莼菜鲈鱼来表明自己想要辞官归隐。”

陆定远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全副注意力都在那一桌的美食上。他对日本人的冷淡桌上的每一个人都看得出来,但那日本公使却装作没看到一样继续说:“陆将军这次回国,是要喝莼菜羹呢还是壮行酒呢?”

与法国公使谈话,陆定远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但是回答日本公使的问题,他却像小开一样轻蔑地笑道:“这位东洋来的日本公使先生,我想你们的情报部门应该会告诉你,我没上过学,不是文人,听不懂什么莼菜羹壮行酒,在座的每一位应该都清楚,我只是途径上海,回来看看我母亲,过几日就会到南京就任军事参议院的参议。不过喝汤呢,我喜欢并州人吃完打卤面之后的那碗面汤,喝酒的话我现在很想念并州城丹江河河水酿出来的高粱酒,和你们的清酒比起来,那味道,啧......怎么说呢?”陆定远闭上眼睛想象,仿佛已经尝到了烈酒穿过喉咙的感觉,“你喝了就知道了。”

桌上的其他几位公使和外国商人都因为陆定远迷醉的表情对那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的汤和酒产生了兴趣,甚至饶有兴味地问起了“面汤”的做法,陆定远故作神秘地不肯说,吊足了一桌人的胃口,以为那是一种不可外传的秘方做的汤。

罗夕宸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替诸位解密:“就是煮完面剩下的水。咱们并州城种小麦的,面食居多,不像南方吃的米多,饭后喝一碗面汤是助消化的,按老人们的说法,叫‘原汤化原食’。”

一桌人听了纷纷哄堂大笑。

接连又上了几道热菜,软兜长鱼、松鼠鳜鱼、文思豆腐羹、清炖蟹粉狮子头。

主桌基本都是四太太生意上的朋友或者票戏的票友,不知什么缘故说起了京剧昆曲,想让四太太为大家唱几句,四太太借许久没练生疏了推辞着,却拗不过几位朋友的盛情邀请,正要开嗓,陆定远却端着一杯酒过来了。

“各位叔伯阿姨,长风久居并州,又在法国旅居了几年,第一次来上海,见到母亲有这么多肝胆相照的朋友,作为晚辈,长风敬各位长辈一杯,谢谢各位在上海对母亲的关照。”说完,陆定远就将杯中的红酒一饮而尽,“长辈们想听戏,那不如我给大家唱两句助助兴。”

“没想到少将军也会唱京戏,不知将军唱的是什么角,又要唱哪一出戏呢?”席间一位穿素色长衫两鬓略显斑白的长者问。

“唱的旦角,老先生想听出什么呢?”

“正好我是唱生的,不如你我来个《武家坡》的对唱?”

陆定远作了个揖,“献丑了。”

老先生也轻轻嗓子。

“那苏龙魏虎为媒证,王丞相是我的主婚人。”

“提起了别人我不晓,……”

“.....”

“这锭银子奴不要,与你娘做一个安家的钱,买白布、做白衫,买白纸、糊白幡,落一个孝子的名儿在那天下传。”

陆定远虽然在与那老先生对唱,眼睛却时不时瞥向日本公使,似乎他才是调戏王宝钏的军曹,一折戏唱下来,连罗夕宸都数不清陆定远给了那日本公使多少白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