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临川小山集 > 第18章 蝶恋花·阳春

临川小山集 第18章 蝶恋花·阳春

作者:楚山杳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8 17:33:47 来源:文学城

纸面上不过只书了一十二个字: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字迹隽秀清逸,欹正相生,似常见的印体字方方正正,其中又露出些刚柔并济的味道来。赵拾雨不单看着字形舒朗,还瞧着这句词,颇为有趣。他眼中有些意味不明的颜色,看着晏亭柔,“好词,好字。”

“我随意写的,给你示范看的。真要上版肯定还是要最工整的宋体字才行。”晏亭柔说着,就转身到别的长案上拿了一个盖着木板的大瓷碗来,说道:“上版也叫上样。将木版上涂一层稀浆糊,将写好的纸样有墨迹的一面贴上去。”

打开瓷碗上的木盖子,里面盛放的是熬好的稀浆糊,这盖子也就是起到保持稀稠状态的作用,免得水汽蒸去太多,过于浆干,那样会在木板上留下不平的颗粒。晏亭柔拿了一柄扁平的刷子,沾了稀浆糊在木板上薄薄的刷了一层,她将写了字的那张纸附在浆糊上,字面朝下,贴了上去。

葱白的柔荑细指,捋平了薄纸,又轻抬一指将木板上的四角抹平。她解释着:“我惯用手指抚平的,若是起先不熟悉这工序的,可以用平口的棕毛刷在纸背扫一遍,也可以贴的严丝合缝。你看,这样纸上的字就反着贴在木板上了,这就算上版的第一步。”[1]

赵拾雨看着她认真的模样,颇为欣赏,仔细的点点头,“还有第二步?要等着纸在木板上晾干么?”

“嗯。这浆糊很稀薄,涂的也少,估摸一盏茶的功夫也就差不多干透了。”

“那你要先去忙,还是等一阵?”

晏亭柔起身朝屋里其他的长案走去,“一边忙,一边等着。”她将长案上各个刊工修补的《大藏经》刻版一一拿起看了看。

武同已端了茶上来,“小王爷、晏姑娘,吃茶。”又退出外间去。

赵拾雨端起茶盏,递给晏亭柔,“修的差不多了么?”

“嗯,能在约定时间修补完。”晏亭柔接过茶盏,都未抬眼看,吃了一口。盯着雕版,有些惆怅的皱起了眉,“就是没时间印了,还得去找人通融通融。”

“找谁?这版在哪里借来的?”

“这是官印出的版,自是官府那里,江南西路洪州府。”

“掌事的人是谁?”

“陆通判,陆进之。”晏亭柔拿着雕版查看,随口答着。

吃茶小憩过后。

晏亭柔伸出手指摸了摸方才上了浆的版,已经干透,就寻了一个水盂,右手五指指肚蘸了水,按在版上,慢慢的揉搓起来,“把指尖洇湿,将纸背的纸张纤维搓掉,仅将墨字那里薄薄的一层印在版上,字迹更清晰一点,如写上的一样。这样木板上就是反的字。”刻在雕版上的是反着的字,之后再覆纸印刷,印出的来书页才是正字。

赵拾雨问:“为何不直接写在木板上呢?”

晏亭柔淡淡的笑了一下,这个问题先前她学雕版时,也问过,“可以写,只是木版远不及纸张细腻。写的字小,边线易模糊,且需要字迹功力强的人,直接写反字。能把反过来的字写好的人,少之又少。这样的方法看起来笨了一点,但是最为精准。”

因本来写的字就不多,她已将纸屑搓掉,抬手拿了一个巴掌大的小扫帚将案面清扫干净。

又从长案的一角拿过一个褐色软牛皮的小包袱,不过一尺来长。解开包袱上的绕线,展开来就是一副一字排开的刻刀工具。“这套就是刻雕版的刀了,同一般木工都有的刻刀差不多,只是尺寸小了许多,精细许多,”她随手拿起一柄,给赵拾雨看:“这个刻刀上头是有一些弯曲的,所以叫曲凿,专门用来刻精细小巧的木工,主要是做雕版用的。”

褐牛皮包袱的最边上是一方小巧的磨刀石,晏亭柔把那柄曲凿在水盂里沾了一下水,放在磨刀石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就不多解释了,磨刀是必须的。这样横竖撇捺的细小之处更精细。”

“咔嚓,咔嚓,咔嚓……”她每磨几下,就抬起曲凿放在眼前近处,借着窗外的光,看看刀口是否锋利。反复三四次,觉得差不多,将曲凿拿在左手,展开右手掌:“小王爷看,拿曲凿的手法。”她也不多说,因知晓赵拾雨只是好奇所有的步骤,又不是真要学这门技艺,就将曲凿递到右手里,手指捏住开始下刀。

她从包袱里拿出一把铜尺,按照纸上原有的格子线又用曲凿划了出来:“这是拉线,也叫划线、扯线,就是将所有字对齐的参照,万不能偏了。”不过两句词,她只拉了四角的线,和框住文字的线。

又拿了一柄平刀,将字以外的地方一刀一刀平刻除去,将碎木屑铲走,“这个叫做清底,空白的地方一定是要清干净,以免沾了墨去,影响书页的干净度。这个步骤一般老的刊工都会放在最后,他们能掌握好分寸,不会在清底的时候不小心破坏了字的笔划。但是新手一定要放在前头,道理是一样的。”

晏亭柔取了适中的曲凿,开始沿着文字的笔划,一刀一刀将横向的纹路都划出来,“这个叫打横。文字横着的线都拉出来,然后再刻。”她手上好似未怎用力,全凭一股巧劲儿就将曲凿入了木板,轻轻一切,一铲,掀起文字以外的多余木料。

她只刻了一个“浅”字,然后换了一个平窄的小刻刀,将比划中间的地方尽量的拉平。她想了一下,要如何让赵拾雨更清楚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说:“刻雕版同雕刻阳文的印章有些像,都是凸出来的文字,不过印章多是用石料的,力度和巧劲不尽相同。”

手如青葱白玉,指若蒲苇柔荑。不过一柄曲凿,在晏亭柔手中确如能幻化鬼斧神工的利器,不过轻松几下就将顿挫有力的字,浮于木板之上。她吹了吹木屑,将曲凿递给赵拾雨。这才发现,好似有道执着目光,已盯着她看了许久,“怎……怎么了?我脸上有东西?”她忙侧首去水盂里瞧自己的倒影,她左右看看,好似没有啊。

赵拾雨觉得她这副认真模样好生动人,不经意间流露的一颦一笑皆是风情,她自己定是不知。可这样的好,他瞧得见,万一被别人瞧了去,岂不是也会动心。他忽生了一股自私的想法,想独占这样的美好,不给旁人觊觎的机会。他唇上微微一动,“没有。只是觉得小柔好生优秀,觉得自己来晚了。”

“这有什么早晚的,你有心学,何时都不晚。”

“晚了。”赵拾雨幽幽的附和了一声,还好他来了,万幸她还在。

正午的日头高悬天上,屋里暗了些去。

瞧着晏亭柔轻松刻出一字来,没想到自己上手却困难的很,赵拾雨不禁感叹,她有那样的巧手是用了多少功夫换来的。他手上生硬,还小心着别刻多了木料去。万事都如此,若是新手,过犹不及,所以宁愿刻不到位,也不要将版毁了才是。因有着这样小心翼翼的心思,他手上动作就更显别扭。

在长案对面的晏亭柔,已经翻了两本账簿,她时不时抬头看看赵拾雨,又望望他拿着曲凿的手。虽然动作笨拙了一些,但是这日的胭脂衣衫他穿着好生儒雅,这样低头细细刻画着雕版,显得人温柔和顺,文质彬彬,不由得多看了几眼。他手纤长,指节明显,如弯曲青竹,只是……晏亭柔瞧见他指节已经磨红了,想来是初出用不惯曲凿,过分用力导致的,“歇一会吧,你手指红了。”

“我……是不是有点笨?”赵拾雨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晏亭柔拿过他的雕版,“第一次上手,这样已经算天赋异禀了,成字了,不错呢。”她伸出自己的手掌,展开在他面前,“你看我指缝这里,都有一层薄茧。是练过无数次,才能刻出这样的字来呢。而且起初只是红,而后会磨出水泡来,等过些时日水泡下去了,慢慢长出厚茧来。似是器物同手指相互适应,时间长了,厚茧会变成薄茧,看不太出来,但是摸上去,有些硬的。”

她掌心淡白泛着粉红,那瞧不清的薄茧在指缝里么?让人忍不住想触碰一下。赵拾雨不自觉的伸手去碰了一下那处薄茧。可待肌肤相触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如此轻薄。只一瞬间,他又缩回了手指。他全然不记得那薄茧的触感怎样,只剩下让人心上酥酥麻麻的感觉在脑中回荡,久不能去。他心上起了波澜,涟漪一圈一圈,摇曳着水面。

晏亭柔觉得自己的心在指间被他触碰那一刻,忽然停了一下,而后如百颗珍珠掉落玉盘,砸的心上如汤沸里的水。才沸腾的水不过是蟹眼大小,可她心上的水,一下升到鼓浪一般。她忙收回了掌心,压着心上波涛,面上端的云淡风轻,“我就是想同你说,你这样已经刻的很好了。”

她没想到,诉说自己多年的积累和努力换来的巧手,其实不过是想安慰赵拾雨不必着急,可不想伸出的手掌却……

“我……”赵拾雨觉得自己有必要解释一下方才的情不自禁,可如何解释……自己都没有控制住的感情,如泄洪之水,已将堤坝冲毁,他低声道:“是我唐突了,对不起。”

屋室微暗,窗外是和煦三月阳春,暖意绵绵。屋内微凉,可长案之前,对坐着两个低头不语,红了脸颊的人。

[1]雕版印刷相关内容参考:《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中国古代书坊研究》、《了不起的宋版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蝶恋花·阳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