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离枝 > 第2章 第 2 章

离枝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杨识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30 04:58:57 来源:文学城

梧州衙城是官衙及官员、富户所在,与百姓所居罗城由一道高耸的城墙隔绝,唯镇南门可通。

面前的徐大人沉声道:“连日下雨,那官驿年久失修,今早塌了一道墙,实在抱歉。不过夫人大可请放心,客栈里一切已收拾妥当。”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观棠也不好说什么,由青红搀着上了马车,才坐稳,她便掀开帘子对姜丕说:“姜虞候,我有件要紧的东西忘在车上了,劳烦您去城外帮我取一下。”

姜丕闻言,见她身边随侍丫鬟嬷嬷以及她伯父为她选的那四位好手皆在,有些疑惑,但面上不显,阔步走到马车边。

观棠举起团扇半耷在自己的鼻尖,低声说了几句,姜丕听罢拱了拱手,朗声说:“我这就去给夫人取,夫人放心。”

他说完大步走向侧门,见守城吏迟疑着不开门,姜丕的手抚上刀柄,回首看向徐知州。他是官家的禁卫亲军,不怒自威,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自是令人胆寒。

徐知州几不可闻地朝守城吏点了点头,后者这才打开了门。

观棠在马车里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见徐知州的目光移向自己,带着些许探究之味,她垂眸故作疲态,说:“多谢徐大人。”

徐知州说:“夫人早些休息。”随后挥了挥手让车夫赶马,站在原地目送着观棠一行人离去。

到了罗城客栈,钟嬷嬷见屋内陈设清雅,似是特意布置过,带着些许赞赏道:“夫人,这徐知州看着倒是个十分周全的人。”

观棠淡淡一笑,未置一词。

钟嬷嬷是观棠母亲观二夫人当年的陪嫁之一,此去广南路遥,特意被派到她身边照顾她生活起居。

观二夫人姓王,本家乃前朝五姓七望之一的并州王氏。前朝兵祸后,并州王氏大多南迁,再不复从前鼎族,观二夫人娘家是仍留在并州的一系旁支。

为了重振家族,观棠的外祖汲汲营营了一辈子,致仕时却仍只是个知县。他膝下三子二女,长女嫁给了并州通判之子,次女以美貌著名,嫁给了当时在河东路任都总管副使的观棠父亲。

观棠的母亲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其父的心性,且更精于算计,善于经营。时年,不少官员都私设质库取息,她借观家之势纵族中子弟放谷贷和印子钱,但王氏一族立刻被新党借机拿来弹劾观棠的伯父。

最后,新帝的父亲光宗只得将他贬至延州,直到观棠的伯父拼死收复河湟后才被重新重用。

因伯父掌兵,观棠的父亲便被调至汴京,担任了河堤使这样一介小小京官,就此远离了枢庭。

见丈夫仕途无望,观棠的母亲只好将她的一切希望都放到了自己的一双儿女身上。然而,知二弟妻族荒唐事多,观棠的伯父做主将侄儿观晏送到了扬州的书院,直到知事才送回汴京,没过多久又安排了河东路巡检使的差事。

王氏虽无法亲自教养儿子,到底无话可说。

观棠南行前,王氏将自己的贴身仆从钟嬷嬷派到了她身旁,留了照看观棠数年的沈嬷嬷在府中,观棠心里知道,母亲这是要钟嬷嬷盯着她,即便是到了广南这样遥远的地方,她的周围还是时时刻刻笼罩着母亲的阴云。

这位钟嬷嬷是个贯爱揣摩萱堂之人,观棠虽闭口不言,却并不能打消她的疑虑。

方才她钻进马车时,听见那虞候说要给夫人取物,她问夫人落了什么东西,夫人却说是不值一提的小玩意儿。

钟嬷嬷的目光移向正在整理被褥的小丫头青红,她自幼服侍夫人,一心向主,问她是问不出个所以然的,但又不能直接去问那官家侍卫。

左思右想间,钟嬷嬷将屋子里外收拾妥当,准备寻机明日再问,随后带着仆妇们离开去了隔壁间休息。

钟嬷嬷等人走后,观棠轻舒口气,青红见她面色苍白,卸下在人前的贵女妆容,病态和疲态尽显,低声说:“姑娘,要不先睡下吧?”

此间只有她和观棠,不由得又用了旧称。

观棠闻言轻轻摇头,朝青红宽慰般地笑了笑,后者顿时觉得心中稍安了些,想着无论发生什么,以她家姑娘的聪慧,定能平安到谢姑爷身边。

至后半夜,窗外雨声似珠玉落盘,清脆有声,也更加催人入眠。

观棠洗漱完换了身干净衣裳,合衣坐在榻上等姜虞候回来报信。

方才在城墙下,她总觉得那雨声似乎掩盖着什么,便以落东西为由请他去探究一二。

除了那些声响,还有徐知州所安排的这间位于梧州罗城的客栈也令她心生不安。

作为经略夫人,她每到州城皆宿官驿,一来她乃官眷,按规需宿官驿。二来,她也可借驿馆递信往静江府的谢宅,告知行踪,安排事宜。

雨势愈大,渐渐地,除了雨声什么声响都听不见了。

观棠不由地开始疑心,是否是自己多想?

王氏自她幼时起便说她是个心思颇重的孩子,看人的目光也总像在审视着什么,显得疏离而不近人情。

观棠尝向母亲解释,这只是她的行事习惯,最后却总得母亲一句:“反正以后你不同我过日子,自是和你未来夫婿在一块儿,且看人家能不能忍受你罢!”

言辞狠厉,似赌气又似恶咒,令观棠语塞,同时也令她分外悲戚。

夫子曾说,慈亲育子,施不望报,母亲却截然相反。观棠幼时便总觉母亲看待世间万物都在衡量其价值,仿佛时刻不停地拨弄着算珠,啪嗒、啪嗒,搅得人心绪难平。

啪嗒、啪嗒。

好似一个噩梦被唤醒,观棠一个激灵从榻上坐起。

原来是房门被重重叩响。

在外间候了一夜的青红赶忙起身开门,果见姜丕站在门外。

还不待他说什么,观棠穿好外衣快步从里屋走了出来,将他请进屋。

见来人浑身都被雨淋透了,面上还滴滴答答淌着水,观棠本想命青红拿来一些干净巾帕,却发觉向来稳重的姜丕眼中有掩饰不住的慌乱与急切,于是静立着等他开口。

姜丕仓促行了个礼,说:“夫人,出事了,连日下雨,河水疯涨,郁江沿岸的堤坝已经被冲垮了!”

观棠听了心中骇然。

梧州城外除郁江还有桂江和浔江,此三江成包剿之势,环绕梧州东南西三路,若遇溃坝,三江泄流,大半个罗城都将被淹没!

* * *

沿梧州西路的桂江水系一路北上,七八日便能到广南西路的首府静江府。

此地面环一水,背靠一山,得地利,城内屯兵万人。除水陆两军外,静江府还有戍守当地的厢军,以及由本地夷族俚僚组成的乡兵。

谢闻来此月余才将当地戍务厘清,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昆仑关巡检边防,点兵校阅,待他返回静江府,已经是七月末了。

有些漫不经心地,这天早上用过膳往书房去的路上,谢闻问宅中管事狄良:“观氏走到哪里了?”

“前些日子驿馆来了信,算下来应是过了广南东路的康州了。”狄良打量着谢闻的神色,踌躇道:“郎君,要不我让德庆带人去梧州候着夫人?”

谢闻在心中算了一下日子,眉头微蹙,说:“不用,左右就这几日了,一去一回的还麻烦,派人盯着码头和城门就是了。”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又道:“待她来了,府中一切请她自便吧。”

狄良久未出声,谢闻偏头看了一眼老者,问:“狄叔,你想劝我?”

“郎君,夫人不远万里来到此地,人生地不熟得,您是她唯一的倚仗。”

年轻男子的脚步在廊庑下顿住了,说:“是吗?我临走前与孙参知秉烛夜谈,他话里话外倒是要我多多倚仗他们观家。”

“夫人是女子,您是她的夫君,我所说的倚仗自是指这家宅内,您却同我讲官场上的事,老身不懂那些。”

狄良说完,见面前的郎君许久未开口,抬眸看了过去。

男子负手立于廊下,着一件竹青色圆领襕衫,侧影峻拔。他眉骨如峰,眉下一双眸子如一块无暇墨玉,其中似有暗潮涌动,又似只是倒映着天边密布的乌云。

过了一会儿,谢闻自嘲一笑道:“我同她……可真是孽缘。”

“御赐的婚姻,怎会是孽缘。”狄良低呼:“郎君可千万别这么说。”

谢闻不再说什么,抬脚进了书房。

他数日未归,案牍堆叠如山,直到太阳西落,屋子里的天光一寸一寸消下去,桌案上的公文被染得幽蓝。

他在书房时不喜有人随侍,磨墨添茶等一应事务皆亲自料理,见只剩最后几份公文,谢闻懒得唤人进来掌灯,决定速速看过再行决断。

公文上说,南海近日飓母如断虹,已罢市舶,禁舟航数日。沿海各州恐遭水患,需速检堤堰,固闸澳。

这是广南西路州府的会要抄报,以防灾患时要仰广南西路各军赈济,特地承报到了谢闻这位经略安抚使这里。

谢闻读完抄报,迅速找出急递用的椒纸,提笔命静江府近日回文限两日到军,随后唤德庆送去衙署。

德庆是他的长随,幼时曾投军,有些功夫在身,办事牢靠,接了信便动身去了。

看着德庆离去的背影,谢闻突然想起狄叔白日里同他说的那番话。

观氏女快要入广南西路了,左右不过这两日。

狄叔自他十六岁回房州读书起便相伴他左右,数月来,他以公务缠身来掩藏自己对新妇的寡情,终究是瞒不住待他如亲子的狄叔。

他七岁丧父,其父死于房州任上,作为流放州的房州当时并无解试名额,母亲遂带着他投奔远在淮南东路的舅父。舅父经商,有些家资,决定助他读书,为他上下打通关系,把他送到了扬州的广陵书院。当时,他本想以寄应生的身份在解额较多的扬州参加解试,但各中曲折,使得他九年后重返房州,十八岁才得以应试参考。

人生只走过春秋二十三载,竟有种已然耗费半生精力之感。

谢闻独自一人站在书房前,见游廊至深处有竹影摇曳,仿若幢幢人影。

起风了,似要来雨。

谢闻想。

他与观氏女的这段孽缘,或许便是他在扬州读书时种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