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黎民报社 > 第19章 过往

黎民报社 第19章 过往

作者:日月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2 23:02:25 来源:文学城

孟允抒带着许昭登上高台,从此处可以望见山头的一轮圆月。夜空晴朗,是个好天气。

她安排两人面对面地坐在宝殿旁边的石凳上,因为两凳间的距离较窄,他们这样坐下后,两人的膝盖就这么碰在一起,达成物理意义上的“促膝长谈”。

许昭不解地看向孟允抒:“我们为何要这样谈话?”

“你别问那么多,照做就是。”孟允抒笑笑,“把手给我。”

她轻轻握住许昭的手放在两人膝头,先让许昭放松,而后引导他与自己的目光相接。

这是之前他们单位举办心理团建活动时的一个环节。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能在不知不觉中说出真心话,彼此坦诚交流,孟允抒觉得效果很好。

许昭不习惯直视孟允抒,把视线挪到别处问:“这也是你所说的‘采访’?”

“是。但公子今日所说之事,只有我一人知晓,我保证不将此事外泄。”孟允抒鼓励他看过来,“你若是信我,就请对我直言。公子现在心情如何,或是有什么感受?”

许昭对上了她的视线。

孟允抒的发丝被晚风轻轻扬起,眼中却盛满细碎的灯火,似是要映亮一方夜空。

许昭倏然想起盛放的烟花,美丽绚烂,可同时转瞬即逝。

一幕幕往事在脑海中浮现,他不由得攥紧孟允抒的手,沉痛而急促地说出两个字:“害怕。”

“公子莫怕,我在此处听你说话呢。”孟允抒安抚他的情绪,试探着问,“你是不是想起什么了?”

许昭点头:“姑娘可愿听我细细道来?”

他愿意主动敞开心扉,孟允抒觉得这是个积极的信号。

“那是自然。”

许昭沉思片刻,似是在组织语言。而后,他讲起了他的过往。

“我出生在绥宁县的一个村子里,父母皆是普通农民。我对我爹的印象不深,只记得他好赌嗜酒,整日醉醺醺的,又满口脏话,时常打骂我与母亲。我七岁那年,我们县闹饥荒,我爹卷走了家中所有的财物逃荒,再也不见踪迹。”

孟允抒虽已与许昭成婚两年,却只从旁人那听说他无父无母,并不了解其中详情。今日是他首次提及自己的身世。

绥宁县是胤朝的一个小县城,地处西北,气候干旱,常年黄沙漫天。那里的经济本就落后,乡下人的生活只会比城中百姓更加艰难。

“面对这个烂摊子,我娘觉得这下反倒好了,终于摆脱了我爹那个混账。她说,与其冒着风险改嫁,不如由她一个人带我自谋生路。她连字都认不得,却总是叮咛我用功勤学。”

许昭脸上浮现出愧疚的表情。

“我幼时顽劣不喜读书,对考取功名一事嗤之以鼻,只顾着与伙伴玩闹,常常惹得我娘发火。她见我不思进取,索性将我从私塾带出来,让我在三伏天顶着正午的日头,和她一起去田间劳作。我受不住酷热,就央求她放我回去,发誓从此之后一定刻苦念书。”

孟允抒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讲。到此为止,这就是个老套的劝学故事。

“我娘却失望地摇头。”

孟允抒未曾料到故事会突然发生转折,愣怔地看向许昭。

“她指着那些汗如雨下的农民对我说,她劝我读书,并不是为了让我逃离这样的生活,而是希望我能寻找治世良策,使天下黎民都不必承受这种苦难。”

孟允抒没想到,在胤朝,一个不识字的贫民妇女竟能拥有如此广博的胸怀。

许昭停顿片刻,像是对母亲致以深切的敬意。

过了一会,他才重新开口。

“从那天起,我懂得了学习的真正意义,终于在二十一岁那年考中举人。在紧随其后的会试中我名落孙山,绥宁县的县衙内又恰好有职位空缺,所以我先在那里临时任职,打算等三年后再次参加会试。”

孟允抒记得,许昭是二十四岁时中了探花,在那一年两人成婚,时间对得上。

“初入官场,我想法单纯,性格耿直,空有满腔抱负却不懂得圆滑处事,故而得罪了不少人,却也因此结交了两三个志同道合的至交好友。”

孟允抒心想,许昭的作风倒是一直都没怎么变。

“绥宁县距京城两千里远,皇上和高层官员都鞭长莫及,当时的知县只手遮天,与通判沆瀣一气搜刮民脂民膏。我与那些好友发现此事,就在暗中搜集证据,打算绕过他们,直接将罪证呈往上级。”

铲除地头蛇绝非易事,孟允抒不由得紧张起来:“结果如何?”

“有人走漏了风声。知县得知此事,寻个由头将我们几人的家眷请到他府中,其中包括我娘。他假意请客,实际上是想控制住他们,用他们的性命作为要挟,并让他们写信劝诫,让我们就此罢手。”

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中,孟允抒难以想象,如果当事人是她自己,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我没有犹豫太久,因为我娘没有给我留时间。”

许昭的声音变得沙哑,眼中逐渐蒙上一层水雾。

“她知晓内情后,当面大骂知县狗官,说她绝不会被他利用,让他奸计得逞。她高呼一声‘苍生何苦’,当即撞墙而亡,血溅知县府。”

她死得决绝,壮烈,有气节。

一滴眼泪从许昭面庞上骤然坠落,砸在他的手背上,迸出一朵碎裂的水花。

孟允抒被他母亲以死明志的行为深深触动,只是沉默地伸出手指,轻轻拭去许昭手背上的泪痕。

许昭平复心情,继续讲了下去。

“我没了后顾之忧,但其他人并非如此。有些人选择向知县倒戈,有些人同我一样东躲西藏,最后成功让此事上达天听。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挚友与我反目成仇,也有几人命丧黄泉。”

孟允抒看向许昭朦胧的泪眼,心情十分沉重。

她和许昭心里都清楚,他所做的事完全正确,可它的代价实在太过惨痛。他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同时也输得一无所有。

“后来我到京城做官,终于见到众人口中的繁华盛景。但我与亲友的约定却一个都没有实现。”

许昭泣不成声。

“中举那天,我高兴地对我娘说,从此之后她不必再住漏风的破屋,能有一床完整的被褥,不用去市集上捡别人丢掉的烂菜叶。”

“在我小时候,她就常常站在田间地头眺望。我问她在看什么,她说她在想象京城人的生活。我对她承诺,我一定会做上京官,带她去往天子脚下。可她熬了一辈子,最终也没能看一眼京城。”

“对我那些好友来说也一样。起初我们互相打趣,若有一人飞黄腾达,就邀请其余人去皇都游玩。等我到了此处定居后才发现,我已不知该将请柬寄给何人了。”

许昭的话语被啜泣揉成七零八落的字词,声调也抖得厉害。

“从那时起我意识到,政治远比我想得复杂。我不愿再经历这般折磨,也不想看到亲友因我遭殃,索性从一开始就不同他人产生纠葛。”

这句话为许昭此前的矛盾表现做出了解释。他不怕得罪人,却对所有人都保持着置身事外的疏离态度。

孟允抒所从事的也算高危职业,她理解许昭的想法。无牵无挂自然一身轻松,没有软肋就不会被他人威胁,更不会有人因他无辜受害。

但许昭并非铁石心肠,仍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心向往之。否则他今日也不会讲述这些事。

“我明白了。”孟允抒握住他的手,温声说道,“我不会直接替公子做出选择,这样是把我的想法强加于你。只有你自己想明白了,才能得出想要的答案。”

“但我可以帮你扪心自问。”

她笑了笑,话锋一转。

“请问公子,在你揭发知县罪行之前,你与身旁亲友过得是否开心?”

许昭想起他和好友品茶论道、与母亲闲聊对谈的日常,十分怀念那份闲适恬淡的时光。

“开心。”

孟允抒的声音轻快起来:“所以,就要看公子喜欢哪种生活了。是一直克己自抑,超然出世,或是珍惜当下,从心所欲?”

许昭抬眼看向孟允抒,她的眼瞳清亮,映出的却非夜空上的月光,而是高擎的火把,明艳非常。

这份光亮驱散他了心头的阴霾。

他隐约察觉到心中萌生出异样的感受,如新芽破土而出。

“姑娘认为,怎样做才算从心所欲?”

“若是为它强加解释,哪还算得上从心所欲。”孟允抒说,“当然是不为外物所扰,想到什么说什么,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许昭沉思片刻,突然开口说道:“其实,我很喜欢吃芝麻糖。”

孟允抒先是愣了一下,而后反应过来许昭在按照她传授的方法做练习。

她笑得前仰后合:“对,就是这样。”

许昭受到鼓励,放开胆子吐槽同事。

“工部的胡大人做事雷厉风行,治水有方,我甚是钦佩。可他不修边幅,走到哪里都臭气熏天,我好几次都想提醒他快去沐浴。”

孟允抒一听,这是个好机会,许昭再说下去可能还会爆出更多猛料。

她赞扬许昭:“公子做得很好,继续。”

许昭越说越兴奋,语速飞快,将各种琐事都抖搂了个干净。

“你办报之初,我每天都悄悄派人前去买报,为你冲销量。”

“什么?”

孟允抒的质疑让许昭猛地回过神。

这半天他说话不经大脑,一不小心把这事说漏嘴了,简直是不打自招。

“不是,我……”

许昭手足无措地辩解,但他的话语漏洞百出,就像一团越绕越乱的毛线球。

孟允抒绷着脸,站起身丢下一句话:“走。”

许昭急忙跟上她,小声问道:“去哪?”

见孟允抒半天不说话,许昭心里七上八下,只能试探性地按住她的肩膀:“我已知错,以后绝不会再这样做,请姑娘见谅。”

孟允抒被他扳得转过脸来,再也憋不住笑意,放声大笑起来。

“我明白公子是一片好心。”

她笑了一阵,直起腰指向那条热闹的小吃街,回答许昭那个关于他们去哪的问题。

“去给你买芝麻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