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来自深渊的回望 > 第2章 第 2 章

来自深渊的回望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happykuain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13 17:24:44 来源:文学城

林深的公寓,坐落在这座城市视野最开阔的顶层。客厅的整面落地窗外,是冰冷而规整的中央商务区天际线,仿佛是她内心秩序的外在投射。

这里没有家庭照片。唯一的例外,是书架顶层那个密封的水晶方盒,里面禁锢着一块焦黑、扭曲的金属残骸。二十年前,母亲葬身于那场原因不明的家庭火灾,她从老屋废墟中只带走了这个。它并非温情的纪念,而是一个永恒的物证,提醒她世间所有坚固的依存,都可在瞬息间被“意外”还原为无序的灰烬。

她的父亲,一位以严谨著称的结构工程师,在灾难后变得更加沉默。他未曾责怪当时年幼的林深,但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审判。他很快组建了新的家庭,仿佛急于用新的结构覆盖掉旧的废墟。那个被林深和姐姐林薇以“她”代称的继母,以及他们后来生下的、与林深全然陌生的弟弟,构成了她法律意义上的“完整家庭”,却也是她情感上早已疏离的平行世界。她选择成为心理医生,专攻创伤,近乎偏执地试图用理性的手术刀,去解剖并控制那种名为“不可控毁灭”的恐惧,这何尝不是对父亲那种“用新结构覆盖问题”的逃避主义的一种无声反抗?

与姐姐林薇的越洋通话,在清晨响起,比以往更简短。

“她又去看了老屋那块地。”林薇的声音带着大洋彼岸的潮湿,省略了主语,但姐妹二人都清楚指的是谁。“说打算彻底推平,建个社区花园。爸……也没反对。”

“嗯。”林深站在窗前,背影挺直,仿佛这个关乎最后一点物质痕迹即将消亡的消息,与一份待分析的病例报告并无不同。推平?花园?她近乎冷酷地想,那不过是生者一厢情愿的粉饰,一种对亡者与记忆的再度背叛。真正的废墟,早已在她七岁那年的心里奠基,一砖一瓦,都由无助与灰烬砌成。

“阿深,”林薇停顿了一下,声音里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仿佛怕惊动她小心封存的什么,“你……真的没事吗?”

“我很好。”她的回答毫无迟滞。然而,目光落在窗玻璃上自己那模糊而冰冷的倒影时,一丝裂纹无声蔓延。她挂断电话,指尖无意识地、几乎是背叛意志地,拂过书架上方那水晶方盒积着的薄尘,留下一道清晰的指痕。随即,她像是被这片刻的失神与情感的泄密惊醒,迅速抽回手,用消毒湿巾,一丝不苟地将那道痕迹,连同其上可能沾染的、关于过去的危险气息,一同彻底擦去。

理性。秩序。控制。这是她穷尽半生,用以构筑堤坝、拦截记忆深处那片失控火海的唯一材料。这堤坝不仅针对母亲的死亡,也针对那个在灾难后选择“结构性遗忘”的父亲,以及那个她从未真正融入的“新家”。

她转身,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目光无意间扫过书桌上那份属于顾烟的卷宗。就在这一瞬,某种极其细微的、近乎生理性的不适感,像一缕冰线沿着脊椎悄然滑下——她忽然意识到,在刚才与姐姐通话的整个过程中,顾烟那双盛满惊惧与秘密的浅褐色眼睛,以及那句诡异的“火在哭”,竟数次不受控制地浮现在脑海边缘,干扰着她一贯纯粹的专注。

这不寻常。

林深的指尖在冰凉的桌面上停顿了片刻。她对这种思绪的“杂质”感到陌生,乃至一丝不悦。她将之归因于顾烟案例的复杂性对专业素养提出的挑战,如同一个难解的方程式,需要投入更多计算。她深吸一口气,将杯中已冷的黑咖啡一饮而尽,那苦涩的液体仿佛能重新锚定她的理性。

然而,当她再次看向窗外那片她赖以维持内心秩序的钢铁森林时,却隐约觉得,那坚不可摧的轮廓,似乎比往常,模糊了那么一分。

顾烟的阁楼,栖居着一个被灾难冻结的梦。

这里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一座由画材、旧物和未完成作品堆砌而成的孤岛。阳光透过斜顶的天窗,落在蒙尘的颜料罐和干涸的调色板上,照亮了空气中悬浮的、无数细小的尘埃与松节油分子。它们无声地舞动,仿佛在祭奠一场戛然而止的艺术生命。

阁楼的主人是顾烟,三十一岁。她曾是这个城市艺术圈一颗颇被看好的新星,笔触灵动,色彩温暖,尤以描绘老街巷的烟火气息见长。然而这一切,在三个月前的“蓝桥公寓”火灾后,彻底改变了。她是那场灾难中唯一的幸存者。

这间阁楼,是她用早年卖画积蓄租下的,是她独立于世界之外的创作堡垒。她的父母早年在一次意外中双双离世,由并不亲近的远房亲戚抚养长大。这种自幼的孤独,让她将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了绘画上。艺术是她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是她唯一的依靠。

正因如此,“蓝桥公寓”的火,摧毁的不仅仅是一个临时住所。

她蜷缩在画架前的地板上,像一只受惊后无法复原的鸟。画布上是一片混沌的、连她自己都感到恐惧的暗红与浊黑,它们疯狂地挤压、覆盖着底层那些未能完成的、色彩明媚的街景草稿——那是她火灾前正在进行的系列,名为《长乐里九号》,记录着一条即将消失的老街。

编辑的催稿信息在手机上沉默地闪烁,她视而不见。不是她不想画,而是她不能。画笔一旦提起,调色板上的钴蓝会自发混入焦黑,镉黄会变得如脓液般污浊。她的艺术生命,仿佛被那场大火下了恶毒的诅咒,所有温暖的色彩都被隔绝在外。

右手那个虚握的动作又来了。

指尖神经质地蜷缩、颤抖,空握着一种滚烫的、圆柱体的触感记忆。那天晚上,在“蓝桥公寓”里,她是不是点燃过什么?是为了驱散独居的冷清,还是为了寻找某种…灵感?

记忆是断裂的。只有一些感官的碎片灼烧着她:窗外无尽的黑暗、一种莫名的、心慌意乱的焦躁、一点摇曳的光晕带来的微弱慰藉……然后呢?是砰然的碎裂声?是迅猛窜起的、温度高得不正常的火苗?顺序混乱,因果不明。

官方报告提及了“助燃剂”和“疑似人为”,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她敏感的神经上。她恐惧的不是火,而是那场火源可能与自己那片刻的恍惚和不可控的行为有关。她是唯一的幸存者,却也可能是…无意中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的人?这种模糊的、无处安放的负罪感,比明确的指责更让她崩溃。

她猛地起身,在杂物堆里疯狂翻找,最终拖出那个从火灾现场抢救出来的、几乎散架的硬纸箱。里面是些被烟熏火燎过的残骸:烧卷边的艺术书籍、熔化了一角的塑料物件……她徒劳地希望能找到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或者,至少是厘清记忆的线索。

指尖在焦黑的物品中划过,直到触到一个坚硬、冰冷、与周围软烂灰烬格格不入的小物件——

一枚黄铜齿轮。

它很小,边缘因高温而略有扭曲,但精致的做工清晰可辨。它卡在一本烧焦的旧素描本封皮夹缝里。这枚齿轮,不属于“蓝桥公寓”那间现代化装修的屋子,也不属于她记忆中任何熟悉的物件。

它从何而来?

顾烟捏着这枚冰冷的齿轮,一股比火灾更深的寒意从脚底窜上脊梁。这枚陌生的齿轮,像一枚来自黑暗的密码,无声地告诉她:那场吞噬一切的大火,背后隐藏着远比她自身情绪失控更为庞大、更为恐怖的真相。

……她不能再独自困在这由恐惧和自我怀疑编织的牢笼里了。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如同在黑暗的房间里找到了一扇未被注意的门缝,透进一丝微光。她需要一个出口,一个能承接她这份混乱与恐惧的容器。

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林深医生的样子——那张过于冷静、几乎看不出情绪波动的脸,那双仿佛能穿透所有言语伪装、直视本质的眼睛。第一次问诊时,林医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用廉价的同情或武断的安慰来打断她。林医生只是听着,记录着,偶尔抛出精准到让她心惊的问题,比如那个关于“蜡烛”的试探。

那种被看穿的感觉,在当时让她恐慌,此刻回想起来,却奇异地带来一丝扭曲的安全感。至少,在林医生面前,她不必费力扮演一个“正常的”、“值得同情”的受害者。林医生似乎能理解,甚至能处理这种混乱。

更重要的是,那枚冰冷的黄铜齿轮,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无法独自持有。她不敢去找警察,害怕被卷入更深的调查,害怕官方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她这个“唯一幸存者”身上。她也不敢告诉那些并不真正理解她的朋友。

环顾四周,她发现自己竟然无人可说,无处可去。

林深医生,那个专业、冷静、似乎只对“真相”本身感兴趣的心理医生,成了这片绝望沼泽中,唯一一块看起来足够坚硬、可以让她试着踏上去的石头。这不是基于了解的信任,而是走投无路下的孤注一掷,是一个溺水者,对岸边唯一可见的、无论是什么的固定物,伸出的手。

她紧紧攥着那枚齿轮,指节泛白。下一次诊疗,她必须去。她要把这个烫手的秘密,交给那个也许有能力、也有可能根本不在乎她,但至少看起来不会轻易被吞噬的医生。

这不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求生。

下午的诊疗,林深提前了十分钟步入诊室。

她需要这片绝对的寂静来稳固自身。顾烟的存在,像一颗投入她冰封心湖的石子。她静坐,调整呼吸,将那些被勾起的、关于焦糊味与破碎画面的私人感知,重新压制回理性的壁垒之后。

顾烟准时到来,深色高领毛衣将她包裹得更加严密,却也衬出眼底那片无法掩饰的、混杂着疲惫与某种决绝的神态。

惯例的开启后,是一段短暂的沉默。林深敏锐地察觉到,今天的顾烟与上次不同,少了几分崩溃的脆弱,多了几分被沉重秘密压迫的滞涩。

终于,顾烟像是耗尽了所有勇气,从口袋中取出一个用软布小心翼翼包裹的物件,放在茶几上。布被推开,露出一枚边缘扭曲的黄铜齿轮。

“林医生……”她的声音干涩,“这是我从火灾现场的遗物里……找到的。它不属于我,也不属于那个房子。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但我觉得……它不该在那里。”

林深的目光落在齿轮上。

一瞬间,她的心脏仿佛被无形之手攥紧,呼吸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这齿轮……太像了。像她母亲那本烧毁的诗集上,缺失的锁扣零件。那种独特的黄铜色泽与氧化痕迹,在她记忆里烙印得太深。

但,也仅仅是“像”。

二十年的光阴,不同的火灾现场,一个陌生患者……巧合的可能性有多大?她的大脑飞速运转,理性立刻拉起警报。这可能是创伤患者的错觉、移情,甚至是无意识的建构。作为一名医生,她绝不能将患者的投射与自身的创伤记忆混为一谈。

她维持着面部表情的平静,没有伸手去碰那枚齿轮,只是目光从齿轮上缓缓移开,重新落回顾烟脸上,带着专业的探究。

“我理解你的困惑,顾女士。”她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在创伤状态下,对现场异样细节的敏感是常见反应。你能仔细回忆一下,发现它的具体位置和情境吗?任何细节都可能有助于理解它出现的缘由。”

她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而是将问题引向了更具体的事实层面。这是一个安全的、专业的应对策略,既能获取信息,也能为她自己赢得消化这份巨大冲击的时间。

顾烟在她的引导下,努力回忆着发现的细节,描述着那本烧焦的素描本,以及齿轮卡在封皮夹缝中的样子。

林深静静地听着,每一个字都在她心中与那个关于母亲诗集的记忆碎片进行比对。理性的堤坝依然矗立,但冰层之下,那股被强行压抑的、名为“可能性”的暗流,已开始汹涌地撞击。

她没有透露任何关于自身过往的线索,但一个决定已然在心中形成:她必须去确认,必须去调查。不仅仅是为了顾烟的病例,更是为了她自己那座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关于过往的坟墓。

送走顾烟后,林深没有立刻记录。她独自站在窗边,城市的灯火在她冷静的眼眸中明明灭灭。

那枚黄铜齿轮,无论真假,都已像一把淬了毒的钥匙,抵在了她尘封多年的心锁之上。她不确定转动它之后,打开的会是真相,还是更深的地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