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快跑!王二花 > 第48章 大花的婚事2

快跑!王二花 第48章 大花的婚事2

作者:五号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3 18:48:05 来源:文学城

这赵家村的“赵”字儿来源于早年的赵姓大地主,解放后他的家人奴仆就都以“赵”姓四散生存,村子的名字因赵家人的势力影响就沿用至今。

赵家大地主的房子因具备历史文化价值,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前不几年建了栅栏院子围起来,如今还威风凛凛地矗立在村中央,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村民们常在栅栏外驻足,回忆往昔繁华,感叹岁月变迁,老些儿的人指着翅膀一样的飞檐走壁给后代讲那过去的故事:

“他家里吃饭得用三口灶火——奶奶们要吃稀的,爷爷们得吃硬的,小姐们的面条子得另起一个灶口,不能吃上别人的口水。”

唯有赵平安不屑去听,且知道他们是胡诌的——因他真是出生在这里。

赵姓大地主名叫“赵百杨”,他的弟弟名叫“赵百柳”,人家都说赵姓兄弟,一个是“风吹杨树头,两面三倒”,一个是“空肚的柳树,没主心骨”。他俩奋斗起来这座赵家堡,靠的就是软骨头。

后来赵家主子们死的死逃的逃,这宅子被县里收了去做文化馆用,这才保存了下来。当时,赵平安已经三岁了。

算起来,赵平安应是赵氏兄弟的侄子。他的父亲和赵氏兄弟是一条根,这从姓氏排辈上就能看出来。而当时他父亲因过于败落,只能在赵氏兄弟府上做些杂事,到赵氏风雨飘摇的后期,称他一声“管家”也不为过。

赵平安被赶出来的时候已经三岁,那时已经记事了。父子俩被安顿在距离这宅子两公里左右的一个坝子里,搭一个窝棚敷衍日月。平安的父亲受不得家族巨变,没过几年就郁郁而终,他只得侍奉着母亲勤劳度日。

平安的母亲从前是做大丫头出身,她身上已深深烙下赵氏主母那种严苛淡漠的特征,以至于对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子肖母,自然也就养成了这种性格。

平安还算有福气。赵氏族人有出息的在矿场谋生,赵母就拉着儿子去谋了个营,从此赵平安就算是有了个活儿谋生。后来矿场经营不错,赵平安也学习了开大车,就走上了司机这个技术道路。

一九八三年,赵平安已年近三十,他因怪脾气而不得好人缘,自然也就找不到对象。这时又是赵母出面,抵出去一份债务,换来乌龙村的一个王家丫头王彩旗做媳妇,这就解决了赵平安婚姻的问题。

那一年,王彩旗才十六。

次年,赵家的大女儿出生,赵母取名为“招弟”。五年后,赵家的小儿子出生,赵母早已论字辈给孩子取名“守根”。因赵平安太喜欢那辆解放牌汽车,他生平第一次违背了母亲,执意要给孩子取名“解放”。

赵母拗不过,只得依了他。

可赵母对儿子开枝散叶的期望可绝不止于此,她心里认为,彩旗应该为赵家生下十个八个才算好。可她又是吃过斗争之苦的人,对计划生育的政策不敢置喙,她就只敢把气撒在媳妇身上——说浑话的时候,她认为彩旗应该和母猪一样,一窝就生六七个,这样计划生育也管不着。

彩旗是被哥哥和母亲抵债抵嫁过来的,所以她不得不认命。在生下招弟而再无怀孕后的那五年时间里,彩旗几次想自绝于人世,可到底也是因为懦弱又哭着活下去。后来她竟然适应了这种生活,像是一缕游魂飘荡在家里,没有地位,没有名字,没有生机。

也是老天可怜她,终究给了她一个男孩,从此她才算有了名字——赵母终于肯叫她一声“解放妈”,她终于算是魂归人间。

前年,赵母去世了。彩旗在葬礼上哭得几次晕过去,村医把她的人中都掐肿了才缓过气来——哈哈,不仅是在葬礼上缓过来,她的人生也终于缓过气儿来了。

所以,当大花和二花两个侄女来做客的时候,彩旗略略才有了女主人该有的气魄,她架起锅子,预备烧一锅红糖水来招待侄女们。

姚菁和大花都是第一次来赵家村,她们几乎是一路问一路走过来。当看到姑姑家的破房子时,姚菁感叹了一句:

“也就是比咱家大点。你说姑父好歹也是有工作的人,怎么不和二叔似的盖新房呢?”

大花说:“从前,姑姑家的钱一毛不错都是她婆婆管着,谁知道她用在什么地方去——大约是给她兄弟去放贷,多是没还回来的。这几年姑父又面临下岗,更没钱了。”

两个人嘀嘀咕咕着,外面王彩旗在叫女儿赵招弟:“招弟!招弟!我的红糖放在哪里?”

表姐招弟在隔壁角屋里静悄悄并不回答——甚至表妹们来了她也没出门——她随了她父亲那不爱说话的性子。

王彩旗又喊:“招弟!招弟!你不回答,等着你爹回家来揍你!”

招弟喊:“揍我?他指着卖我换钱给他儿子上学呢!揍坏了卖不上好价钱!”

招弟也已经十六了,听说已经不上学。

王彩旗在院子里来来去去走动着,大约是在找什么东西,大花姐妹儿局促地坐着不知该怎么办。过了一阵,王彩旗进来了,空着手:“真奇怪,我记着红糖买回来是放在壁橱里,可总是找不到——也许,也许是被猫叼走了。”

已经五月了,彩旗还穿着厚重的棉袄,外面裹着一层不知哪个面粉厂淘汰回来的围裙,上面戳着她胖乎乎的、紫红紫红的、如没剥皮洋葱一样的一个脸蛋。

姚菁连连摆手:“姑姑,咱们坐着说说话儿吧,我们不吃,都是吃饱了才来的——”话还没说话,王彩旗又跑出去:“也许在床底下!也许我藏在了床底下!”

不可思议。

姐妹俩坐不住,只得跟出去帮忙。先是倒座里头找,那一看好似是赵解放的房间,乱七八糟什么东西都有,堆叠的好似一个仓库,若非看到了散开的书本,真无法想象这里怎么住人。

后来又去厨房,其脏乱差程度也不比刚才那屋子好多少。王彩旗甚至站到梯子上去,从天窗把头伸出去看了看屋顶——她认为猫可能把红糖叼到屋顶上去了。

彩旗的注意力已经从“招待侄女儿们”完全落到“找红糖”上面去,看来今天不找到这个红糖,她是不会停下来的。

可怜的姑姑。

姚菁觉得彩旗多多少少精神上有些受了伤害,她总处于一种很焦虑的状态。

彩旗的执着让姐妹俩无奈,只得继续帮忙找红糖。

大花试探性问:“是——是不——是不是做糖三角——用——用完。”

话没说话,彩旗一拍膝盖:“对呀!对呀!清明的时候做了糖三角祭祖,用的可不就是红糖呀!我说我怎么记不得了!”

可这事儿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彩旗的状态就好像自己根本没参与似的——但那可是她亲自做的。

“不吃红糖,还有烙饼!”彩旗说,“新鲜烙饼!”

她又自顾自热切跑出去,过了一阵取回来一个用布裹着的篮子,打开一看,烙饼生毛了。

彩旗尴尬地笑:“这天气,东西放不住。前几天烙的,放在柜子里混忘了没吃。”

粮食怎么能忘了呢,对这样的家庭来说,每一粒米都应该是重要的才对。姑姑或许是活得太苦了,她的精神总是紧绷着、焦虑着、分散着。

姚菁只得转移她的注意力,也是来说正事儿:“姑姑,你别忙了——我们今天来,可是有事求你。”

彩旗沧桑脸上的无辜大眼睛一下睁圆了,带这些羞怯:“我?我——能办什么事。”

姚菁道:“爹和二叔,给大花找亲事,说的是赵家村的一个矮个子,名字也不大记得,你可认得吗?”

彩旗思绪不知向哪里飞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道:“大哥二哥真是的!那样的人怎么能嫁!”

姚菁问:“具体情况还要您给说说。”

彩旗道:“说起来,我们和他家还算有亲戚关系哩!他也是姓赵,和你姑父是一辈的,小时候发烧烧坏了,就没长大。他约莫是属蛇或者属马的,家里还有个兄弟,他兄弟是正常人。”

“哦。”

“这人叫做赵百安,人家因他只长了半截高,混叫一个‘赵半儿’,后来就干脆叫‘赵半截’。半截儿脑筋还行,他一向是在县城里头混的,不知做些什么买卖。他父母都壮实,很能下苦,家里一院砖房,别人一看就羡慕。为个自己家门面高,他家就不肯找残疾女孩子,非要找好的,就耽误到现在。”

“听说他有过老婆的?”

“谈过一个,身子弱,进门一年就没了。”

姚菁又问:“那么他的人品呢?”

彩旗说:“人品——你要说他坏,他也没杀人放火,要说他好,也有些猾。哎哟哟,三十岁的男人了,半辈子过去什么没经历过,装也装出个人样来。”

姚菁又问:“这男的死了老婆这么多年,再没能找上媳妇?”

彩旗说:“他的彩礼价格是节节拔高,可是谁家姑娘愿意跟他呢?人人都不愿意身边跟着半截木墩儿吧。”

姚菁道:“只要他人好、踏实、善良,就算再矮十分,也有人能看中他。我想他必定是有些个坏事传出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