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开方密码:从一到廿五万的数学诗行 > 第2章 根号3与根号4

根号下的时光褶皱

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钟书阁,穹顶的玻璃,在阶梯式书架上,投下细密的光斑,像撒了一把,被打碎的金箔。陆明渊指尖夹着一支未拆封的钢笔,站在数学史专区前,目光落在那本,蓝绿色封皮的《无理数的诞生》上——书脊处,烫金的“√2”符号在光线下泛着冷光,让他想起高中时,苏知珩在草稿纸上画的根号,弧度总是带着一点,笨拙的圆润。

“在看什么?”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刚买,的拿铁香气。陆明渊回头时,苏知珩正把另一杯咖啡递过来,杯壁上印着,的几何图案里,恰好藏着,一个小小的根号。她今天穿了件米白色针织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腕间那只旧机械表——还是当年他用,第一笔兼职稿费买的,表盘里的指针走了七年,此刻正指向,两点十五分,秒针在“12”附近轻轻颤动,像在犹豫要不要,跳进某个数字的深渊。

“在想第一次见你时,你在算根号3。”陆明渊接过咖啡,指尖碰到她的指腹,两人都愣了一下,又很快移开目光。七年前的市奥赛集训营,苏知珩,坐在窗边,草稿纸铺了满满一桌,铅笔在“√3≈1.732”后面画了个圈,又在旁边写了句,“为什么不能像√4一样整整齐齐”,字迹歪歪扭扭,像个在撒娇的孩子。

苏知珩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那本书,忽然笑了:“那时候我总觉得,数学应该是完美的,就像裴砚舟,解物理题,每一步都精准得像手术刀。”话音刚落,就听见身后传来轻快的脚步声,裴砚舟抱着一摞,建筑设计图走过来,黑色风衣的下,摆扫过书架,带起几片落在地上的银杏叶。

“说我什么坏话呢?”,裴砚舟把图纸放在旁边的阅读桌上,图纸展开的瞬间,陆家嘴写字楼的设计,草图露了出来,玻璃幕墙的比例标注里,清晰地写着“1:√3”。他指了指那个比例,挑眉看向两人:“刚还跟江叙遥说,你们俩一碰,到数学问题,就像两只较劲的猫,今天倒是难得安静。”

正说着,江叙遥提着,一个帆布包走过来,包里的画板撞出轻微的声响。她把包放在椅子上,从里面掏出,一本素描本,翻开的那一页上,画着三个重叠的根号:最外面的根号里写着“4”,中间是“3”,最里面是一个小小的“?”,线条流畅,阴影处还晕染了,淡淡的蓝紫色,像把数字泡,在了暮色里。

“刚在楼下写生,听见你们,在说根号,就画了这个。”江叙遥把素描本推到桌子中间,指尖划过那个“?”,“其实我一直不懂,为什么√4能等于2,√3却只能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就像有些人,能把生活过,得规规矩矩,有些人却总在绕圈子。”

陆明渊拿起素描本,指尖轻轻抚过。纸面的纹理。他记得江叙遥高中时最喜欢在数学课上画画,老师在黑板上,讲“平方根的性质”,她就在课本 margins 画满了带根号的云朵,说要把“不完美的数字”,藏进温柔的形状里。那时裴砚舟总坐在她旁边,帮她把被老师没收的画本,偷偷拿回来,再在扉页上写一句“数学需要逻辑,艺术需要浪漫”,字迹遒劲,和他后来画,建筑图时的线条如出一辙。

“其实√4的完美,是人为定义的。”裴砚舟拿起一支笔,在草稿纸上写下“√4=±2”,又在旁边画,了个坐标轴,“我们习惯了整数的便捷,就忘了根号本身的意义——它不是为了给出,完美答案,而是为了描述‘未知’。就像我设计大楼,计算承重时要用√3来确定三角形支架的角度,用√4只能算出,正方形的边长,可现实里没有绝对,规整的正方形,只有需要调整的角度。”

苏知珩低头喝,了口咖啡,目光落在草稿纸上的“±2”上。高中时她总,纠结于“√4为什么有两个答案”,陆明渊却在,她的草稿纸上写“因为生活里的选择,从来不止一个”。那时她不懂,直到七年前,他出国那天,机场的电子屏上显示着“航班延误2小时”,她手里攥着那张,写满根号的纸条,忽然明白有些答案,就算确定,也会被时间撕成碎片。

“可人们还是喜欢√4。”江叙遥把素描本翻到新的一页,开始画窗外,的梧桐叶,“就像喜欢确定的未来,稳定的工作,看得见的结果。上次我办画展,有个观众说我的画‘太乱了’,就像√3的,小数部分,没有尽头,也没有规律。可裴砚舟说,那才是艺术的意义——如果每一笔,都像√4一样规整,画就死了。”

裴砚舟闻言,嘴角弯了弯。他想起去年江叙遥筹备画展时,整夜整夜地在画室里改画,颜料沾了满手,却在看到他,设计的展厅图纸时眼睛发亮——图纸上,展厅的穹顶采用了正六边形结构,每个内角的计算,都用到了√3,江叙遥说“这是把数学藏进了光里”,然后在图纸空白处画了,个小小的根号,里面写着“我们”。

“其实√3和√4,本质上是两种,看待世界的方式。”陆明渊终于拆开那支钢笔,在草稿纸上写下“√3≈1.73205080757……”,数字像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在纸上蜿蜒,“苏知珩当年总说,她想把√3算到最后一位,可后来她发现,正是因为算不完,才有了继续算下去的意义。就像我们分开的七年,我在国外研究数学模型,每次遇到瓶颈,就会想起她在草稿纸,上画的根号,弧度里藏着,不肯放弃的韧劲。”

苏知珩的指尖轻轻,颤抖了一下,咖啡杯在桌上留下一圈浅浅的印记。七年前陆明渊出国的前一晚,两人在学校的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他说“√3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但每一个数字都有它的位置”,她没听懂,直到后来在实验室,里研究数据分析,看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小数,忽然明白有些关系,就像无理数,没有终点,却每一步都算数。

“你们还记得高中,那次数学竞赛吗?”江叙遥忽然停下笔,素描本上的梧桐叶,已经画完了,叶脉的走向恰好构成了,一个根号的形状,“最后一道题考的就是根号3和根号4的应用,苏知珩算错了,一个小数点,裴砚舟偷偷给她,传了张纸条,结果被老师发现,两个人都被取消了成绩。”

裴砚舟闻言,无奈地笑了:“明明是你先把纸条递给我的,说‘苏知珩快哭了,你帮帮她’,结果最后我,成了替罪羊。”他看向陆明渊,眼底带着几分调侃,“那时候陆明渊在台下,脸黑得像锅底,我还以为你要冲上来打我。”

陆明渊没有反驳,只是拿起笔,在“√3”后面画了个箭头,指向苏知珩的咖啡杯。杯壁上的几何图案里,根号的弧度和她当年草稿纸上的一模一样。他想起那天竞赛结束后,苏知珩坐在台阶上哭,他递了包纸巾给她,她却把脸埋在他的肩膀上,说“我是不是很没用,连个根号都算不好”,声音软软的,像被雨水打湿的棉花。

“其实那天我算对了。”苏知珩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我故意把小数点写错,因为我知道裴砚舟会帮我——那时候我爸爸生病,家里欠了很多钱,竞赛的奖金能帮家里还一部分债,可我又不想让你觉得我只会靠自己。”她看向陆明渊,眼底泛起水光,“我总以为,只有像√4一样完美,才能配得上你,却忘了你喜欢的,从来都是那个算错根号也不肯放弃的我。”

陆明渊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疼得发紧。他想起七年前收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苏知珩笑着说“你去吧,我会等你”,可他不知道,她转身就去了兼职的便利店,每天晚上算着账本上的数字,把“√3”的小数部分写满了整个笔记本。那些数字像一条长长的线,一端系着他,一端系着她,就算隔着太平洋,也从未断过。

“后来我才明白,√4的完美是假象。”裴砚舟拿起笔,在“√4=±2”后面画了个叉,又写了“√4=2(算术平方根)”,“我们总以为整数代表着稳定,却忘了正负号背后的选择——就像我当年选择学建筑,而不是跟江叙遥一起去学美术,不是因为建筑更‘稳定’,而是因为我知道,她需要有人为她的浪漫撑起一片现实的天空。”

江叙遥放下画笔,握住裴砚舟的手。她记得去年裴砚舟为了帮她筹集画展经费,连续一个月熬夜改设计图,眼睛里布满血丝,却还笑着说“你的画里有根号,我的图里也有,我们是天生一对”。那些日子里,她在画室里画根号,他在书房里算根号,两个不完美的人,却凑成了一个完美的圆。

“其实根号本身,就是一种包容。”陆明渊把素描本翻到新的一页,写下“√3”和“√4”,然后用箭头把它们连在一起,中间画了个爱心,“它不管里面的数字是整数还是小数,都用一个弧度把它们裹起来,就像我们对待彼此的不完美。苏知珩,七年前我以为离开是为了给你更好的未来,却忘了最好的未来,就是和你一起算完√3的小数部分。”

苏知珩看着纸上的爱心,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她想起昨天整理旧物时,发现了高中时的草稿本,最后一页写着“√3≈1.7320508075688772……”,后面跟着一句“陆明渊,等你回来,我们一起算到第一百位”。如今,那个等了七年的人就坐在对面,指尖的钢笔还在纸上停留,仿佛在等她一起,写下下一个数字。

阳光渐渐西斜,透过玻璃穹顶的光线变成了暖黄色,落在四人围坐的桌子上。草稿纸上写满了根号,有的里面是3,有的里面是4,有的里面是彼此的名字。江叙遥拿起画笔,在爱心旁边画了四只手,分别握着笔,共同写着一个长长的根号,里面没有数字,只有四个小小的字:“我们的未来”。

裴砚舟看着画,忽然说:“其实√3和√4,就像我们四个人。陆明渊是√3,执着于不完美的真理;苏知珩是根号,用温柔包裹所有棱角;我是√4,在现实里寻找平衡;江叙遥是画笔,把所有数字都变成浪漫的形状。”

陆明渊握住苏知珩的手,她的指尖还是像当年一样凉,却带着坚定的温度。他低头,在她的手背上轻轻画了个根号,里面写着“永远”,然后轻声说:“从今天起,我们一起算√3,算到第一百位,第一千位,算到时光的尽头。”

苏知珩笑着点头,眼泪却掉得更凶了。她看着草稿纸上的根号,忽然明白,数学从来都不是完美的艺术,而是带着温度的时光——就像根号3的小数部分,没有尽头,却每一步都充满了期待;就像他们的故事,绕了七年的圈子,终于在这个秋日的午后,回到了最初的起点,而这一次,他们再也不会放手。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草稿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在为那些根号伴奏。四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写下一个,又一个数字,那些数字连成一条长长的线,都裹进了,那个温柔的根号里。

原来,是四个年轻人,用爱和执着,写就的,最美的答案。

第002章 根号3与根号4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根号3与根号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