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金丝雀娇养记 > 第9章 浮屠

金丝雀娇养记 第9章 浮屠

作者:山间人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13 22:53:22 来源:文学城

第二日,天明气清,风柔日暖,太后携皇帝往同泰寺参禅礼佛。

本朝自南渡伊始,便盛行道家,上自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笃信之,其中,尤以五斗米道最盛,这才令李道山之辈有可趁之机。

然这近四十年来,胡人南下之际,西域亦有数位高僧入中原,得北方君主之青睐,设道场,译佛经,传佛法,使中原之地,崇佛之风日盛。

那数位西域高僧于中原广收弟子,其中不少亦成高僧。有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之念者,亦南渡入晋,讲道传经。

如今江东之地,佛道并行,寺院道观林立,已成胜景。

苏太后早年信道,至十多年前,遇一位南渡高僧,听其数度讲经说法,方渐笃信佛法。

此后,已为后多年,却始终未有所出的她,竟果真怀胎十月,替先帝诞下独子,令晋室江山后继有人。

此事传至民间,曾一度变做太后因笃信佛法,广结善缘,方能中年得子,因而掀起一阵求神拜佛之风。

近年来,皇家敕建寺庙不少,太后与天子也屡屡出入寺中。

此番入同泰寺,便是因先前敕造之九级浮屠落成。

阿绮昨夜仍与崔萱居菱洲岛,因记着要伴太后入寺,天微亮时便已起身梳洗,携堂姐一同往宫城去。

太后礼佛,自然也邀了城中诸多世家夫人与贵女,崔萱亦在其列。

宫城外,早有无数世家车马停驻,平日宽阔空旷的御道,此刻一片车水马龙,人头攒动。

然待阿绮之车行近时,众人却自觉靠向两侧,让出中间长道,令她可直至宫门处。

到底是崔家女,即便崔恪峤已故,崔家再无如此风度之人物,崔家仍能得众士族之敬重。

况众人皆知,崔家阿绮深得太后与天子喜爱,日常出入宫廷间,俨然可比拟公主。

如此,众人让道簇拥下,阿绮的车马畅行无阻,一路悠然至宫门处,方由着翠微掀帘设杌,自车中缓步而下。

与往日的素淡随意不同,她今日特做了身稍隆重的装扮,梳望仙髻,着曳地裙,大袖长带,宛若登仙,美目顾盼,红唇点绛,发肤间,金玉交映,恰如一枝浓艳动人的富贵娇花,令人为之侧目。

周遭贵妇虽皆欲与之攀谈,却往往行而却步,只苏家几位女郎,方敢上前,与之谈笑。

此番情景,尽落入领着众护卫与内侍守于宫门外的郗翰之眼中。

他非皇族世家出身,本无此殊荣,得伴太后天子出行,只因为崔女之夫,方得领随太后仪驾护卫之职,是以这日天未亮时,便早早至此,与宫中詹事一同行防卫之职。

面对无数高门贵女,他本并未多想。

横竖这些身在世家之人,从未将他这般寒门出身的放在眼中过。他此时之挣扎,俱是无谓,只有待他日后实权在握,功绩傍身,为旁人所不能为时,这些人方能懂得,生而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

直至方才,那妇人行来,款款下车。

他方明白,何为天生风流,娇而不弱。

崔女顾盼间天然流露的风情与气度,岂是朝夕间便可养成?必是十几年精心豢养,以手捧之,金玉供之。

这般人物,的确生来便该立于人尖。

想起她昨日毫不留情的嘲讽,他心底本已消散的失望与愤怒又悄悄涌上。

即便是崔公之女,也不能免俗,与旁的世家女子一般,以出身论高低,不过如此。

归来不过第三日,他似已对新妇生出厌倦。此后,大约也难以为继了。

……

宫门未几便开,宫人分列两侧,迎太后与天子车驾出,众人纷纷躬身行礼。

车帘掀起,但见车中端坐者,除苏后外,尚有个约十三四岁的少年郎,白皙清秀,唇红齿净,眼眸明亮漆黑,一身天子袍服,正是那位五岁便登帝位的天子萧明棠。

他本还端坐着佯作肃穆威仪状,然待目光方瞥见立在近前的阿绮时,却立刻露出欣喜的模样,不顾周遭无数目光,便起身挥手唤“阿秭快来”。

若是往日,阿绮定已亲昵地上前,与他同坐太后两侧。可如今,她一见萧明棠眼下仍带着几分孩子气的少年郎模样,便下意识想起被他囚在浮屠中不见天日那二载。

她下意识打了个冷颤,侧身避开他目光,正欲开口婉拒,却听苏后道:“到近前来吧,如今郗卿已归来,我也不好总召你入宫来,今日难得机会,且同我与陛下叙话吧。”

阿绮无法,只得当着众人面,踏杌登车,避过天子,坐至太后另一侧。

帘子放下,车缓缓而行,于宽阔御道上拖出一道逶迤长龙。

车中,萧明棠自阿绮入内后,目光便始终未自她身上移开,待她坐下,更是越过身旁的太后,直伸出手去,一把握住她袖口处露在外的一片白皙肌肤,笑道:“阿秭,多日未见,我着实有些想你。”

少年掌心温热,自腕上拂过时,带起一阵细微战栗。

阿绮不动声色抽手掩在太后身侧,垂眸道:“陛下莫玩笑,不过三五日罢了。”

萧明棠望着自己扑空的手,即刻敏感地察觉到她与从前的不同,不由眼神一黯,缓缓收手,看似仍天真明亮的脸庞闪过几分深思与阴霾。

苏后怀着心事,未察觉二人变化,只笑道:“阿绮不知,前日你入我宫中,陛下因未能见到你,发了好一通脾气,直到今日起来,方好了许多。”

萧明棠白皙的脸庞微红,忙道:“母亲莫说了,我——我只是担心郗卿归来,从此不能再常见阿秭罢了……”

他如今不过十三岁,仍是孩童心性,阿绮看在眼中,却莫名生出几分毛骨悚然的恐惧。

她短促地笑了笑,尽力作出同从前一样的亲近模样:“陛下已十三啦,可不能再孩子气了。阿绮已大了,可不能如从前一般长伴陛下左右了。”

萧明棠一怔,黑白分明的眼眸愣愣盯着她,面上是毫不掩饰的失望之色。

苏后深知皇帝对这个自小在一处长大的表姐情谊深厚,又想起心中顾虑,遂拉住阿绮的手,担忧问:“阿绮啊,听闻你这两日,都与郗卿分居,可有此事?”

阿绮闻言便知,太后定是要劝她勿与郗翰之闹僵,便道:“阿绮只是想念堂姐,遂在菱洲岛住了两日。”

“如此便好。”苏后一双精明而稍显老态的眼眸凝视阿绮片刻,方语重心长道:“阿绮,舅母不妨同你直说,荆州有袁朔,北方有鲜卑屡屡扰边,目下仍需郗翰之替陛下与我除去这两个心头大患,你切不可因一时意气,坏了大局。”

“舅母知晓教你嫁给这等出身寒微的,实在是委屈了。你放心,不日他便要出阵寿春,你若实在不喜他,到时不必随他赴任,只留在建康,继续如从前一般,陪在舅母身边便好。待他替咱们将袁朔之流除去,舅母再帮你与他和离,届时再寻好人家,也不迟。”

苏后一番话说得仿佛情真意切,教人以为她真将阿绮当作至亲骨肉一般疼爱。

可阿绮心中清楚,太后如此,不过是要借她笼络住郗翰之罢了,待日后无用时,绝不会再多费心力。

她佯作不知,一副柔顺模样,低低应了声“是”。

苏后这才露出几分欣慰笑容来,抚着她搂入怀中,满意道:“如此才好,舅母没白疼爱你一场。”

坐在一旁的萧明棠将二人的话听入耳中,本有些黯然的双目,又渐渐明亮起来,自暗处望向表姐的目光,悄然露出几分贪婪。

……

同泰寺位于宫城之北,自大夏门出,未几将至。

成群逶迤的牛车边,郗翰之与宫中詹事一同驾马,徐徐而行。

眼见寺院将至,其中新造那座浮屠已隐约可见。

那詹事远远望去,不由感叹:“到底有九级之高,整个建康再找不出更高的楼阁了。其耸入云端,想来定能俯瞰全城胜景。”

郗翰之这一路本有些深思不属,时不时侧目,悄悄往太后与天子车驾望去。正出神间,陡然被那詹事唤回神,遂下意识抬头循着他目光望去。

只见一片低矮屋舍间,骤然一座浮屠,高约九十余丈,浮图上柱,四面悬铃,于暮春金色日光中,尤觉辉煌。

郗翰之方欲点头赞叹,却忽有一阵清风吹过。

浮屠四侧,铃铎为之一激,登时清音泠泠,仿如梵音唱诵,令人为之一振,继而心荡神摇,心绪渐宁。

怔怔然间,郗翰之目光定于浮屠之顶,只觉那声声铃音,仿佛正敲击于心坎,令他浑身僵硬,难以动弹。

恍惚间,那云端塔尖,似渐浸入金光中,教人看不真切。

他双目微眯,费力望去,原本一片辉煌的佛塔,忽然燃起簇簇火光,不出片刻,便有滚滚浓烟不断喷吐而出,宛若张牙舞抓的巨兽,顷刻间便能将人吞没。

耳边响起阵阵惊恐高呼,似再近前,又仿佛远在天边。

“崔夫人尚在塔中——”

“佛塔甚高,又是木质,此处无水,恐难扑灭!”

“火势自塔顶起,夫人只怕凶多吉少!”

“不好,夫人坠塔了!”

……

碧空之下,浓烟滚滚,仿如黑云。

塔尖一抹纤细身影,自窗中一跃而下,黑发素衣,裙裾染火,既似堕入地狱,又似逆风涅槃。

……

“使君,使君!可有不适?”

一旁詹事的低呼声自耳边传来,一下将郗翰之唤回神来。

清风渐止,铃音稍散。

他冷汗涔涔,捂住痛得仿佛被刀剑毫不留情穿透的心口,下意识又往塔尖望去。

无云碧空之下,浮屠高耸,完好无损,既无烈火,更无浓烟,方才所见一切,竟都只是幻觉。

他握着缰绳的手紧了紧,悄悄喘了口气,道:“无事,方才只觉那铃音甚是动听,一时入迷。”

那詹事仔细打量片刻,见他的确无事,方不疑有他,点头附和,又见已至寺外,忙驱马上前,不再多言。

郗翰之独行于后,方渐渐思量起方才那片刻的白日异梦。

不知为何,他虽未看清那坠塔女子之面目,只听众人唤“崔夫人”,心中却十分笃定,那女子当是他的妇人崔绮。

观那情形,当是数年之后才会发生之事。

他心中顿时浮起许多疑惑。她因何事坠塔?眼下两人分明并无深厚感情,他又为何见她浴火坠落时,心如刀割,悔恨不及,只盼以自己性命换她重获新生?

这几日联翩而至的怪异梦境一一浮现在眼前。

原本他只道是自己对这位高贵而美丽的新婚妻子有几分绮念,方生出那些荒唐的梦境。

可如今看,冥冥之中,那些看似荒唐的梦境,似乎的确曾发生过,只是不知为何,一切又有些不一样。

正思索间,车马已近寺外阶下。

他翻身下马,将缰绳交与前来迎候的小沙弥,指挥随从护卫分列两侧,护着众人入寺中去。

队伍最前侧,自然是太后与天子车驾。

寺中僧尼迎候多时,此刻纷纷上前,将车中三人迎出。

阿绮立在太后身侧,与萧明棠一同扶着她入寺中去。

因是敕建之寺,其中处处敞阔辉煌,雕梁画栋,其气势不输宫城,殿中更是珠玉锦绣,五光十色,耀人心目。

太后笃信佛法,遂先入殿中求拜。旁人跟从之。

自殿中出,众人便直往那座浮屠脚下去,欲登高俯瞰,饱览城中胜景。

阿绮立在塔下,稍稍却步,心中一阵恍惚。

眼前这座新落成之高塔,便是前世将她囚禁两年之久,最后令她丧命的地方。

两年里,她抚过其中每一寸墙壁阶梯,每一扇窗中之景观,亦深深刻在她心间,带着耻辱与痛苦,永难忘怀。

故地重游,她心中除却几分感叹与惘然外,更有惊惧与不安。好容易有重来的机会,绝不能重蹈覆辙,再落得那般凄惨下场!

眼见苏后携皇帝正欲步入其中,阿绮忽而笑着歉然道:“太后,昨日我于菱洲岛时,不慎扭伤了膝处,今日这浮屠怕是难登上了,可否容阿绮在此处等候?”

萧明棠闻言一急,道:“阿秭伤得重不重?是否需唤太医令来瞧一瞧?”

阿绮不过寻个借口不愿登塔,忙摇头道:“实在不必,伤得不重,过两日便好了,只是今日不能多行罢了,陛下不必挂怀。”

苏后点头:“罢了,你既伤了,定要养好了,不必上去了,自在这寺中走走吧。”

说罢,领萧明棠入内登高。

随行之众妇人自然亦跟随着。

一时人群渐去,只阿绮与寥寥数个宫人立在塔下,空阔不已。

她稍稍退后两步,竭力仰头,望向塔尖,迎着微风微微闭目,若隐若现的铃铎清音中,仿佛能看见前尘过往正渐渐远离。

凝神间,袖中皓腕倏然被人紧紧攥住,紧接着,便听一道略显急促的熟悉嗓音自耳畔传来。

“别上去。”

她睁眼侧目,却见从来冷静肃穆的郗翰之,正一脸焦急不安地望着她,似乎下一刻,她便会忽然消失,再也寻不到。

那是她从未在他脸上见过的神色。

她心中微微波动,仿如静湖被投入一颗石子,漾起圈圈涟漪。

可不过片刻,复又平静。

对视间,她冷冷道:“我不过在此站一站,郎君这是做什么?”

郗翰之深深望着她冷淡的面目,心中慌乱渐渐平复。

方才众人入内时,他先至四面巡视护卫布防后,才得跟上,眼见周遭空寂无人,只阿绮一人立在塔边仰望,登时想起坠塔一幕,心中尚未及反应,身体却已动作,不管不顾地上前拉住她。

此时见她仍如昨日一般冷漠,方猛然醒悟。

眼前之人,与梦境之中并不相同。

他眼中慌乱慢慢冷却,收回紧攥住她的手,道:“你怎不登塔?”

阿绮收回视线,不再望他,只远眺天边,幽幽道:“我不信佛,何必登塔,玷污净地?”

说罢,也不理会他,自转身离去,往西侧禅房处行去。

……

佛塔之中,众人方登至四级。

太后年岁已长,由数宫人搀扶着,行得缓慢些,其余人未敢越至前方。

只萧明棠,身为天子,不过十三岁,年轻力壮,又有些孩子气,自然行得快,三两步便登至五级,此刻正立在窗边等候。

窗外景致尤美,已隐约可见宫城中之景观。他凭栏远观片刻,正欲收回视线,却猛然见底下立了个女郎,仰首闭目,微风中,衣裙飘逸,仿佛要登仙而去,正是方才留在外未入内的阿绮。

他细细看了片刻,心底涌起一阵喜悦,下意识要挥手唤她,却见不远处已行来一人,一把攥住她手腕,正是她的夫君,那个寒门出身的腌臜武人。

二人对视着,凑得极近,仿佛正絮絮低语着什么,许久方分开。

萧明棠远远俯瞰着,只觉心底蹿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嫉妒与愤怒,尚显稚嫩的面上,隐隐显露出阴郁,撑在窗边的手不知不觉间,也紧紧握住。

那是他的阿秭,自小陪伴在他身边,唯一的玩伴,他从来将她当作最亲最爱的人一般。

如今,她竟已嫁给了别人。

他心底总不愿承认此事,直至方才,亲眼见到她与她新婚的夫君,那个腌臜武人郗翰之那样亲密地立在一处,刺目而令人恼怒。

仿佛最心爱的玩物,不但被他人觊觎,更被横刀夺爱,他实在不甘心。

思忖间,本落在后的苏后等人也已攀至五级。

渐近的喧哗声中,有宫人上前道:“陛下,太后正四处教人来寻,此地高,唯恐陛下不慎跌倒。”

萧明棠闻声收拢面色,换上一副天真而孩子气的模样,转身往阶梯处去,望着正一级级登上的苏后道:“母亲,儿子在此,不必忧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