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金丝雀娇养记 > 第18章 启程

金丝雀娇养记 第18章 启程

作者:山间人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26 00:57:01 来源:文学城

因骤闻母亲消息,郗翰之自然等不到明日再走,策马入府邸后,便匆匆更衣,随意带了些干粮水囊等物,便急着亲自往义兴去迎母亲。

然他到底心中还有顾虑,临行前,特意将刘澍恩留下,令其明日护送阿绮启程,又忽而想起先前的吩咐,遂问:“这两日夫人在府中,可有何异动?”

刘澍恩摇头:“前日才寻了两个兵卒家中的女眷入府中来,因是新来的,未曾近夫人身边,更不知府中事,只隐约知晓夫人,先前还与侍中家的那位堂姊通信,近来因崔府禁着那位夫人,便也不大写书信了。”

郗翰之点头,她与堂姊交好,此事倒并无不妥。

然刘澍恩又道:“倒是咱们守在府外的人,瞧见了些不寻常的。”

“夫人身边有人,近来频频在同泰寺附近出没,仿佛还在那处寻了住所,似乎并不欲与夫人一同离开建康。”

同泰寺,那是皇家寺院,更是她日后坠塔之地。

郗翰之心中一凛,心中怀疑与刺痛交织,沉吟片刻,吩咐道:“留两个人,继续盯牢些。明日上路,且行慢些,待我接到母亲,再追上来,一同入寿春。”

寿春除为豫州治所外,也是淮南郡治所,那袁义丘既为淮南内史,便也长居寿春。先前照他的吩咐,流言既散,奸细已出,袁义丘定已惊慌失措,欲将他除掉。

而崔女既未将他作夫君般敬爱,一心与他泾渭分明,他便不得不稍稍提防些。

况且,他始终记得,袁义丘有勇无谋,行事无度,又格外好色,绝不能教其有机可乘。饶是他与崔女感情淡漠,也得顾忌着她是崔公之女,若真身陷险境,他必要受牵制。

刘澍恩心中大致明了,自应答下,将他送出。

……

第二日雨歇,食时方过,阿绮便领着一众仆从自府中启程离去。

郗翰之在建康常受朝臣鄙夷冷落,少有的几位私交尚好的朝臣,早已私下道别;而阿绮,虽是天之骄女,却到底已为人妇,从前闺中几位故友,自不能登上街头前来送行,至于崔氏族中,如今由崔淮掌着,更无人来送。

是以府邸前,宽阔的长道上,除了仆从车马,阿绮未料会有送行之人。

然行出不远,便见阔道边,早有单人单骑,身背包裹,腰配长剑,踏在潮湿软土间,静静等候。

刘澍恩早早瞧见,心生警惕,忙驱马靠近车边问:“女郎,前方有位郎君等候,可是女郎旧识?”

阿绮因昨日淋了冷雨,受了些凉,今日正头晕乏力,坐在车中,将车帘掩得严严实实,此时闻言,方披着稍厚的长衫朝外望去。

只见那人已翻身下马,正立在一侧恭敬躬身行礼,观其身量模样,正是孙宽。

阿绮执帕轻咳两声,道:“刘参军,那位便是我堂姊的恩人,孙参军,想来是替我堂姊来给我送行的。”

刘澍恩了然,这才命队伍停下,由着孙宽行至近前。

只见孙宽大步行至车边,竟是单膝跪下,挺身拱手,沉声道:“夫人成全宽与阿萱的婚事,此番恩情,宽毕生难忘。日后若有差遣之处,宽定竭尽所能,绝不推辞。”

阿绮一面轻咳着,一面示意他勿行如此大礼,道:“我帮参军,是因参军待我阿秭,的确是真心爱重。我阿秭婚姻不顺,往后时日,只盼参军能好生呵护着她。”

孙宽满面肃然,目中除坚毅外,更有几分怀恋:“宽少时落魄,曾自建康流亡南下。当时已近一月未食过一餐饱饭,饿得面黄肌瘦,卧在秦淮边,再迈不动一步,却为权贵之家的仆从举鞭如鸡犬般随意驱逐。宽曾以为,此生至那刻,便要终结,幸遇阿萱,赠杯水餐饭与洁净衣物,才教宽撑过那一遭。宽之性命,皆是阿萱给的,此生定不负她。”

阿绮尽知后事,孙宽的话,她自然相信。

孙宽又取出软绸包裹,捧至车前,道:“宽今日前来,亦是替阿萱将此物交给夫人,阿萱道,往后遥遥相隔,恐难相见,盼夫人长安。”

阿绮接过一瞧,竟是身给年岁稍长的妇人穿的衣物,丝帛细软,针脚细密,绣纹细致。

她稍稍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定是昨日郗翰之已寻到母亲的消息传了出去,堂姊打听到了,特意替她备下的孝敬婆母的针线。

她眼眶微热,抚着衣物,感叹堂姊的细心与关怀,隔着车帘哽咽道:“请参军替我多谢阿秭,我们姐妹二人,往后定还有再见之日。”

……

义兴郡位于建康之南不远,其所治之县,尤以平陵县离建康最近,相距不过数十里。

因毗邻国之都城,其间往来者众,尤其驿站中所居,多士族权贵,个个仪度华贵,车架豪敞,仆从甚众。

只今日,却有位年逾四十的老妇,乘一窄小陈旧的马车,携三五仆从前来。

那老妇面有沟壑,目染风霜,鬓角已白,身量枯瘦,荆钗布裙,并无半点高门贵族之风度,只微垂的眼角,与宽和的微笑,教她看来多了几分和蔼可亲。

此妇正是郗翰之的继母刘氏。

驿站外,驿丞早得了知会,命人亲自迎接,一见马车行近,忙要上前。

刘夫人虽这两日已知晓儿子如今做了刺史,手中数万兵马,管着无数百姓,已然今非昔比,可见驿站外这等阵势,仍有些不适应,一时又战战兢兢起来。

却是她身旁搀扶的巧娟,下意识挺直腰背,欣然接受众人行礼。

驿站中的寝房早已收拾妥当,饶是刘夫人与巧娟再有所准备,乍一入内,仍是为其间的宽阔整洁而震惊。

穷苦度日多年,何曾见过这般屋舍?

刘夫人一面摸着榻沿小心坐下,一面叹道:“当年在高平,翰之的父亲也算是县里的掾吏,我们却从未住过这样高大宽敞的屋子。”

巧娟束起衣袖,蹲下身替刘夫人除去鞋袜,令她可坐到榻上,闻言抬头道:“母亲,郎君如今已是使君,居所定是比此处还要气派的。我幼时曾见过一回使君的车架,如今想来,光那拉车的牛,就有三四头,那车更是比这屋子还宽呢!”

刘夫人闻言,惊讶地瞪大双目,道:“那样大的车,岂不是能将咱们一家子都容下!”

“正是如此!”巧娟郑重地点头,“母亲可觉饥饿?我去寻人弄些吃食来。”

说罢,便要转身出屋。

恰此时,屋外忽传来沉稳脚步声,紧接着,便是“笃笃”敲门声。

只听一道紧绷微颤的嘶哑嗓音,隔着薄薄的屋门传来:“母亲可在?儿来了。”

屋中二人俱是一怔。

巧娟忙伸手抚过鬓角,飞快地梳理散出的发丝,又将衣裙理了理。

“翰之我儿,快快进来!”刘夫人缓缓反应过来,连鞋袜也来不及穿,便赤足下榻,快步往屋门处去。

屋门洞开,郗翰之正立门外。

母子二人各自望着对方熟悉又陌生的面目,又是一愣,直至四目相对时,方觉真情流露。

郗翰之跨步入内,扑通一声便跪倒在母亲面前,重重磕头,红着眼哽咽道:“母亲,儿来晚了,教母亲平白受了这样多年的苦。”

刘夫人哪里忍心教儿子跪着?忙俯身要去搀扶:“快快起来,我的儿啊,只要见你如今非但好好地活着,还愈发出息了,母亲便知足了,哪还有什么苦不苦的?”

然她膝处只稍稍一弯,便一阵无力的酸痛,令她忍不住轻呼一声。

郗翰之惊了一跳,忙抬头道:“母亲怎么了?可是身上有伤处?”

“并无伤处,是有些顽疾,前两年受了寒,膝处无力,时常酸痛。”自方才起,便始终未言的巧娟,此时忽然插嘴,替刘夫人答了。

言罢,她一双细长眼忍不住多看了郗翰之两眼,本还有些白皙的面庞也红透了。

然郗翰之闻言,不过略看了她一眼,只将她当作寻常的婢子,便忙又转头起身,边扶着刘夫人往榻上去,边自责道:“都是儿的不是,当年走散后,未能及时寻到母亲的下落。”

刘夫人握着儿子的手,浑浊的双目含着些泪,闻言笑着摇头:“不怪你,是母亲未能跟紧你。好在后来遇到你姨母一家,他们往东南去投奔你表妹的夫家,我一寡母,不敢独行,便也跟着去了。数月前,听人说起,在东南八郡中平叛的大将军,竟是姓郗的,我这才留意起来。”

郗翰之恍悟:“怪道母亲会在东南那样远的地方,从前我总命人在高平附近寻,这才错过了这样多年。”

刘夫人又怜又疼地抚着儿子的手道:“是呀,这样多年了,我儿竟长这样大了!你这些年,过得可好?都道你如今是大官了,可我知晓,那些士人,最是瞧不起穷苦出身的,我儿可有受委屈?”

郗翰之素来冷峻而不动声色的面目,难得露出几分温和的笑意。

他安慰母亲道:“儿子这些年十分顺遂。的确有人对我颇有微词,可我有幸遇到了恩人,便是当年那位带兵打到咱们家乡高平的大司马崔恪峤。他不但不介怀我的出身,反而十分赏识于我,屡屡提携教导,才令我有今日。”

说罢,他想起那美丽矜贵的妇人,顿了顿,道:“非但如此,他还将独女嫁给了我。母亲,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了。”

饶是与那妇人不睦,还有诸多疑惑与怀疑,身为儿子,在多年未见的母亲面前,他仍是忍不住将已然成家立业的喜悦与之分享。

然刘夫人却并无激动喜悦之色。

她面色微僵,望着儿子比起十五岁离散那年,已然成熟许多的面庞,小心翼翼道:“翰之,你已然娶妻成婚了?”

话音未落,便听一阵陶杯碎裂之声。

立在一旁正替二人斟茶的巧娟忽而白了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启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