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江南无所有 > 第3章 小盘村的故事(三)

江南无所有 第3章 小盘村的故事(三)

作者:钦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2 15:30:07 来源:文学城

玉霞不读书了,从玉明走的那天起就买了火车票,和她在技校里认识的俊峰那帮人一块走了。

江楠在学校的传达室拿到了玉霞的信,下课后,她便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

信上,玉霞说自己去了广东,南下去谋出路了,现在在工厂里做着流水线的工作。原先说是裁布,每天提溜着一口气干活,竟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俊峰一行人则是在厂里的仓库里卸货,几人幻想的南下之行,可谓是支离破碎。

“新学徒要受老员工的气,就跟头老黄牛似的,有气也不敢撒,怕被扣钱。你不知道,那些老员工有的还会抢学徒的活,因为是计件算工钱,有时候我干一天,还不如老员工的零头。”

信里还说,玉霞住的是员工宿舍,一寝室满满当当塞了十二个人,老的小的,本地的外地的,脾气好的脾气坏的,就跟养猪崽似的活在一个圈里。一层楼也就一个厕所,里边包圆了吃喝拉撒,连做饭的灶台也支棱在其中。

“有一次,我在外面炒面,里面大妈拉得茅坑别提有多臭了,我感觉我就像是在吃她的粪!这时候一个洗澡的小姑娘裸着身子叫着跑了出来,原来是洗澡的时候看到了一只蟑螂。你不知道,广东的蟑螂有多大……”

江楠的眼中便浮现出女性高矮胖瘦不一的**,在厨房一片零星的火光里,交杂着老旧淋浴器里迸溅的水花,二者错落着碰撞,便是更迭了千万如同玉霞一般女子的青春年华。

信里,玉霞塞给她一个红发卡,是广州时兴的款式。那抹红,红得夺目,红得落寞。

“江楠,也许你真的说得对,人往高处走,如果你能继续好好读书,一定要好好念,争取去县里读一中,以后读个好大学。我姐是为了供我读书才走的,我不能白费了她的苦心。”

“或许有一天,我们还会再见面的,到时候我给你染发、纹眉、做睫毛、做指甲,手指甲脚趾甲全都做一遍,都不收你钱。”

信到这里戛然而止,江楠读完了感觉心里边空空的,不是个滋味。

玉霞打小心思就不在学习上,也不是这块读书的料,因而信上不少错别字,圈圈改改的。为了省钱,她的字写得格外小,看起来也费眼睛。

江楠揉揉酸涩的眼角,不知是看得累了,还是为玉霞的近况唏嘘,竟然有了流泪的冲动。

玉霞,这就是你想要的长大吗?

张芳芳劝江楠不要多管闲事,因为在她眼中,这封如同鬼画符一般的信就和收废品的垃圾毫无区别。

巧的是,此刻她的桌上也有这样一封毫无价值的信。

那是隔壁班吴顺延给她写的一封信,信里写了他对于张芳芳成绩优异的钦佩,以及对于她姣好面容的欣赏,大致意思是想和她交个朋友。

江楠对吴顺延有些印象,常年的年级第二,家里有好几个弟兄姊妹,他作为大哥最是乖巧懂事,从小承担的事情也是最多的,因而总看上去比同龄人老成些。

“吴顺延是个好人,但是他如果真的喜欢我,我也不会答应。”

“他太穷了,和他在一起也是丢脸。”

江楠听出话外之意:“你是觉得我和玉霞这样的人交朋友,很丢脸吗?”

“我没看不起玉霞,也没看不起吴顺延,我只是觉得,我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在该努力的时候却去做和城里人一样风花雪月的事情,太愚蠢了。”

末了,张芳芳还补充一句:“面子是自己给自己的,你好好揣着,就不会丢。”

“你虽然笨,但是很努力,我很少看到那么拼命的人,所以我从来没有看不起你。”

张芳芳说话总是和大人一样,十几岁的年纪,说话却和长辈一样语重心长。

在江楠懵懂无知的年岁里,也多亏是她的冷言冷语,才不至于江楠险些受了见识粗短的苦掉入泥淖。

上一中,对此时的江楠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但在读了玉霞的信之后,江楠忽然十分坚定不移地确定了这个想法。

何兰芝和江楠说了走文科特招生的事情,话里话外都是要托关系的意思。何兰芝给江楠买了上文学报的机会,那人收了钱,又多嘴一句,其实入选名额和县里的文科补习班是一脉相承的,里边的老师就是最终的考官。

母亲是个铁面无私的角色,可是这一次却裁了好几套春装送到补习老师家里,央求她给江楠补习写作能力。江楠看着母亲塞赖的各类满分作文,心里却担心自己连基本的文化课也不能过线。

她学理科的时候,就像是脑袋里缺根筋。也不怪她开窍慢,人家学写数字的时候,她还在家中被冯桂花生拖硬拽干着农活,动辄打骂受罪,加减乘除的概念还是自己慢慢构建起来的体系,更别提那些复杂的几何。

谢百元也不懂数学,因而早不念了,江楠看着升初中前一个个空掉的座位,犹记得小学刚入学与他起的争执,仍是久久难以释怀。现如今,他继承了亲爹的衣钵,也算是衣食无忧,听说他早就看上了隔壁村一个瘸子的女儿,过几年就要结婚了,连彩礼钱也不打算给。

你说稀不稀奇,谢百元也分不清加减乘除和立体几何,可他的算盘子总是打得那样精。

江楠庆幸自己身边坐着班长张芳芳,这是她继续读书的一点怪异底气。可她没有张芳芳这样的全能智慧,也没有玉霞这样孑然一身的勇气,江楠在梦境与现实的碰撞中不断挣扎。

农村孩子的学习之旅,就像是昙花一现,凋零得那样快,一点预兆也没有。

这一天,江楠迎来了生命中最差的一次理科成绩,只有个位数。

回家的时候,江楠走得鬼鬼祟祟,腿上和灌了铅似的。可到家了,江林辉和冯桂花却破天荒没骂她,看见了只当是没瞧见,叫她有种死里逃生的侥幸感。

江林辉的声音压低:“村里的人上午来催了,这几天咱必须给个准信,不然拆迁款要减半。”

江楠不傻,很乖敏锐捕捉到关键词——

拆迁。

她从谢百元的嘴里听过这个词,谈到拆迁,谢百元显得那样耀武扬威,就和白捡了什么大便宜似的。

毕竟,他们一家可没做过什么吃亏的买卖。

“拆,必须得拆。”

冯桂花很强硬,这座房子还是她当年嫁过来的时候和江建德一起建的,如今老江去了,儿子和儿媳不和已久,还带个没用的拖油瓶,她早就想分家了。

“妈,你说得轻巧,我们能去哪。”江林辉点燃一根烟。

“那肯定要去最好的,”冯桂花提溜着一双算计的眼,“只是现在政策赔得少,咱去大城市也立不稳脚跟,得想个法子找人给我们多捞点油水,最好搞个地基,再多赔点钱。”

“可不得想个法子,现在咱们村谁不急,都在求爷爷告奶奶。妈,咱们家里有什么发达亲戚你都告我,实在不成我去给他们跪下。”

“咱家哪里有啊,一个个穷得叮当响,你二叔输了钱不来我们家撒泼都算好的了。”

“那就找大舅,大舅不是做生意发了点财吗,现在在上海混得不赖,还去税务局里边了。”

“那不成,当年咱家抢了他们家的地皮,他们能乐意。”

谈话陷入一段诡异的沉默,冯桂花却说:“你那女人,以前是不是有个老相好?”

一提到这件事情,江林辉的脸色刷的变白,就像是被踩中尾巴的猫,一副羞赧的神色。

“我记得还是你战友,叫陈什么来着,反正在北京当过官,现在听说也混得很好不是,还当上了个头头。”

江林辉迟疑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几个字:“丢面儿。”

“找,就找他,你要脸,我这张脸皮可不要了。”

冯桂花佝偻着背,精瘦的小腿前后来回踱步着,像是一只狡黠的黄鼠狼。

“找你那婆娘,一通电话过去,那姓陈的肯定会帮咱。多要些拆迁款,再给咱在北京找个住所,给你也谋个差事。”

江林辉翻个白眼:“你想得美,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哪能什么好事都让咱占了。”

冯桂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你个不成器的,走着瞧吧。”

虽说还是个孩子,但江楠也隐隐感受出了这个家早已四分五裂的事实。

不过她的脑子里此刻终究还是幼稚的——

拆迁了之后……是不是就不用考试了?

没想到小盘村变天变得这样快,第二天上学,班级里早已经咋呼着传开了。

因为要拆迁,村里的学校也要被撤并,这意味着读书真的成了过去式。农村的孩子哪知道什么时代变迁,只晓得是终于能把作业光明正大地扔进灶头里去了。大伙就像是被赶着放牧的牛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被一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

可牛羊的终点又是什么呢?是自由的草原,还是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乱,太乱了,政策的改变带着光怪陆离的色彩,眩晕着江楠贫瘠的眼界,她愈发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了,却开始莫名地亢奋起来。

拆迁的事情何兰芝也听说了,不过不是从自家男人和婆婆那听说的,而是村口那些零零碎碎的闲言碎语。李家婶子早就闹开了,这回她男人听说拆迁能分房子和拆迁款,直接把外边养的野女人带到家里逼宫。可怜李家婶子做了一辈子的糟糠之妻,如今却也落得睡在柴房的下场。几个孩子胳膊肘往外拐,不替自己母亲说话,只知道尚且能有口饭吃,就不关自己的事情。

何兰芝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乐观,她是读过书的人,知晓不少人会对国家的拆迁政策动歪心思,真正的人心,也往往就在这时候显露出来了。

这天早上,她从梦魇中惊醒,枕边人江林辉这几天神出鬼没的,不知道在打什么算盘。自己的嫁妆也有被翻动的痕迹,不用猜,他一定起了坏主意。

枕边人的算计,像是一场慢性的谋杀。

思忖再三,何兰芝悄悄递给江楠一张纸条,上面是一串电话号码,她表情严肃:“楠楠,这几天村里会很乱,如果你真的遇到什么事情,连妈妈都帮不上你,你就打这个电话。”

她顿了顿:“那个叔叔一定会帮你的。”

而何兰芝的预料也很快灵验,她前脚刚到家,后脚那对母子就动了鬼心思,要挟着自己联系那位原以为再也老死不相往来的故人。

“我不打电话。”何兰芝不假思索。

“哎呦,都到这时候了,你还装什么假清高,”冯桂花死猪不怕开水烫,赖在地上不肯起来,这么一吆喝,左邻右舍都趴在门口看热闹,“老天爷呦,我怎么那么苦啊,这儿媳妇是要把我克死啊,一点活路也不给我留。我每天拼死拼活地干活,她倒好,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给我摆脸色看!”

“那我倒要看看,我什么时候能把你克死。”

“你们一家人,平日里对我呼来喝去,什么脏活累活都是我干,有好事从来想不到我,现在有麻烦了,怎么反倒第一个想起我来?”

何兰芝压根不吃冯桂花撒泼打滚这一套,这招数她也真是用不腻。

“你……”

各式各样不堪入耳的咒骂仍在耳边,待她到了里屋,江林辉则阴沉着一张脸。

“你怎么那么倔啊,为了咱家能过上好日子,你就不能放下你的面子,”江林辉青筋暴起,“还是说,你到现在,满脑子还是那个陈长荣。”

“关你什么事,还有,我们家的事也不关他的事。”

江林辉应声锁了门。

“你到底打不打!”

江楠刚下了学,就听见母亲被笤帚、麻绳交替着抽,身上红一道紫一道,江林辉的拳头像是没完没了的刺,落在人身上,火辣辣的疼。

她趴在门上,一遍遍拿身子撞着门,她不怕疼了,她怎么着也要把母亲从父亲的手中解救出来。

不,江林辉这个畜牲,他根本担不上父亲二字。

在瞧见门口江楠愤恨的眼神之后,他毫无悔改之意,摁着江楠的头就往地上摔。

江楠磕到了门槛,但是嘴上却很坚强地没出声。因为江林辉即便看到了自己的脑门淌血,也不会思考自己疼不疼。

她站起身,几乎是没有一秒犹豫,便来到了村口的小卖铺。江楠很快拨通了那个号码,拨通的那一刻,她再也顾不上什么礼节:“求求你救救我妈妈,只有你能救她了。”

电话那边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是很沉稳的,也带着困惑:“你是?”

江楠晓得长途贵,也不再啰嗦:“我是何兰芝的女儿,我叫江楠。我家要拆迁,江林辉让我妈妈打你电话求你办事,我妈妈不愿意,他就把我妈妈关在屋子里不给饭吃,我妈妈快要被饿死了!”

“叔叔,求求你救救我妈妈,求求你了,你一定有办法。”

电话那边几乎是不假思索:“好,照顾好你妈妈。”

这天晚上,江楠睡得心惊胆战,趁着四下无人,她往窗子里扔了几个荸荠,虽说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充充饥总是能捱的。

“妈妈,马上就有人来救我们了,你一定要坚持住。”

何兰芝不再指望什么,但是在她拿起身旁的镰刀准备自我了断的时候,江楠脆生生的声音还是叫她停住了。

“妈妈没事,”何兰芝手里的镰刀应声坠地,“楠楠,保护好自己,妈妈会想办法的。”

“妈妈,我会保护你的。”

就这样倚靠着门框,竟也不自觉起了困意,江楠半睡半醒守着妈妈,连天什么时候亮的也不清楚。

醒来时,江林辉在屋子里神气得活像只公鸡:“有出路了,王教头在北京给我托了个活,还说能借房子给我们住,真是稀奇了,前些天找他他还不乐意了,今天就变了个人似的。”

“北京,哎呦喂,”冯桂花几乎眼放绿光,“就是有长城、有**的那地方?”

“首都!首都!我江林辉这辈子还能去北京落户,老天爷果真待我好!”

“那她们俩,带着吗?”

江林辉不说话了,眼里阴了下来。

“那就不带,她们俩跟着也是没用,一个药罐子一个拖油瓶,可别影响了咱们家在北京的日子,”冯桂花眯缝着眼睛,“石老六的女儿,比你大三岁,还是个老姑娘,听说在北京有套房子……”

江林辉把家里搬空了,原本堆满锄头渔网的杂物间,顷刻间只剩下几根斑驳的木桩。

村委会下了最后通牒,这个月结束前,必须得全部搬空了,小盘村不能剩下一个人。

张芳芳一家早走了,临走前她还送了江楠一本数学练习册。

“江楠,我要去上海了,有缘再见。”

随着张芳芳的离开,江楠心头总是闹得慌,急得带着哭腔:“妈妈,我们去哪?也去北京吗?”

“咱不去那,离了他们,咱娘俩也能活。”

江楠就止了泪,任由母亲拿帕子给自己擦脸。江楠不怕这个家散了,有母亲的地方就是家,可她怕母女俩孤苦无依,到了别的地方也只能流浪,她还那么小,还不能赚钱。

她只恨自己没用。

“那我们去哪儿?”

“浙江,是一座很美很美的城市,妈妈小时候就在那长大,”何兰芝的声音像是江南的一汪清泉,温润清脆,“咱们楠楠一定会喜欢那儿的。”

月末终于来临,搬家的号角吹响得急,不明真相的群众和精明强干的群众自动分为两个阵营。在建设的新风里,迂腐和落后轰然垮倒,像是无法预兆的一场地震,连一点反应的时间也不给。

依水而生的百姓在这里占绝大多数,一辈子泡在水里,皮肤渗透出虚浮的白,骤然让他们离开自己耕耘了一辈子的地方,必然是不肯的。

祖国的经济振臂高呼,这些时代的遗腹子却被人遗忘在历史的尘埃里。他们大多数是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老的掉光了牙齿,小的还没长出牙齿,可是纵然再无力,也得被迫着咽下政策改变的糟糠。

江家一家子分道扬镳,江林辉领着冯桂花往码头去,何兰芝领着女儿往长途客车站去,倒是格外滑稽的戏码。

谢百元瞧见他,语气揶揄:“呦,这不是老泼妇江楠吗,听说你爸不要你了?”

江楠倒是有点害臊,脸涨得通红,却想起张芳芳的话,“大难临头各自飞,谁会在乎你呢,脸皮是自个儿给自个儿的,揣着就不会丢。”

换作先前,她肯定要冲过去给谢百元狠狠一拳,现如今,她却根本懒得与他周旋。

何兰芝给了她一个春卷,江楠饿了一早上,这会吃得就和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狼吞虎咽但分外满足。

吃得太快,噎住了,何兰芝便轻拍她的背脊:“慢点吃,没人和你抢。”

是啊,江楠忽然呛出眼泪,但这是幸福的、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眼泪。只要跟着妈妈,生活就有盼头,什么脸皮不脸皮的,都不如一张吃得饱的面皮来得实在。

她抬眼望向窗外,大巴车早已开出村口,泥泞的小道变成沥青的公路,那样宽敞,那样辽阔。远处施工的大楼笼罩着青色的纱帘,施工的工人带着橙色的安全帽,在他们身后,日出那样红,像村里办喜事才会刷的红油漆。

而她故乡里的老房子,则在汽车乌黑的尾气里逐渐氤氲起来,随着一声惊雷轰然倒塌。那些过往的日子像是被蒙上了一层黑雾,回忆再浓烈,却也看不见摸不着了。护城河翻涌起岁月的惊涛骇浪,将这些摇摇欲坠的房屋沉没进深不见底的汪洋。

而她的童年,也将永永远远在水下逝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