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路人修仙记 > 第9章 第九章 买婢

红楼之路人修仙记 第9章 第九章 买婢

作者:修垣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22:00:50 来源:文学城

船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

林安安和黛玉住在船上二楼两个相邻的房间内。前世时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社恐性格使得林安安不善于与人交谈,也不喜欢与人交往。

而林黛玉完全沉浸在离别的悲伤与对未来的惶惑之中。离父亲林如海越远,心中的凄楚便越浓。她时常独自垂泪,对着母亲贾敏留下的旧物发呆。隔着抱抱的木板,林安安能清晰地听到她压抑的啜泣声,还有王嬷嬷和雪雁的安慰之语。

姐妹二人,一个因天性使然沉默寡言,一个因悲伤难抑无心他顾,这十余日里,见面交谈的次数屈指可数,且多是必要的礼节性问答。

船上的生活很无聊,透过舷窗看着两岸变换的风景,林安安只觉得这一切都像梦一般。前世最艰难的时候,林安安也曾幻想着自己能否再活一世,像是小说中的女主,在异世大放异彩。

但是穿越不能长脑子啊。林安安只是比旁的孩童多了成人的经验,可是论及聪慧与否,那就一言难尽了。

林安安最喜欢的就是,闭目躺平,默默运转《混元大道经》的蕴灵篇,温养着体内那缕微弱的先天元气。这在外人看来,那就是这个林二姑娘着实怪异,很是爱睡觉。

船行十数日,船只停暂时靠在一处颇为热闹的码头。正值晌午,岸上人来人往,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一阵粗鲁的喧哗声如同冷水滴入滚油,在码头上猛地炸开。几个穿着青色短打、腰系玄色汗巾的壮汉挤开人群,口中不干不净地嚷嚷着:“让开!都让开!抓逃奴!”

为首的是个脸上带疤的汉子,一双三角眼透着凶光,嗓门洪亮:“让开!都让开!抓逃奴!”他挥舞着粗壮的手臂,唾沫星子四溅。

岸上有些常在这码头讨生活的,认出这几人是城里“锦绣阁”养的打手,锦绣阁的东家是做绸缎生意起家、背地里却放印子钱兼经营些不上台面勾当的张家。众人见是张家的人,晓得他们素来横行霸道,赶忙纷纷避让,生怕惹祸上身。

“看清楚喽!”刀疤脸见众人畏惧,气焰更盛,指着几艘船嚷嚷,“是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片子,偷了主家的财务跑了!有人亲眼看见她往这边码头溜的,肯定就躲在这几条船上!”

另一个獐头鼠目的帮闲立刻附和,朝着几艘停泊的船只,包括林家的官船,拱了拱手:“船上的诸位大爷、奶奶,行个方便!咱们也是奉命办事,抓了人就走,绝不惊扰贵人们!还请大家给哥几个行个方便,让我们上去瞧瞧?大家两相便宜,也省得伤了和气。”

“还请诸位大爷奶奶给哥几个行个方便,让我们上去搜搜!大家两相便宜!”码头上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指指点点,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贾府的一个管事站在船头,面色一沉,呵斥道:“何处狂徒,在此喧哗!此乃京城荣国公府的船,岂容尔等肆意搜查!惊扰了内眷,你们担待得起吗?”

那刀疤脸见立在船头的几个贾家人气度不凡,心下先怯了三分,但嘴上仍强硬:“这位老爷,咱们也是奉命行事,家里跑了丫头,有人看见她跑到这边来了……”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船舱连接底舱的通道处,突然传来一声婆子的惊叫,伴随着碗碟落地的碎裂声。只见一个负责浆洗的粗使婆子连滚带爬地跑出来,指着身后,脸色煞白:“有……有鬼!”

随后有两个大胆的汉子下去抓了一个衣衫褴褛、满面污垢的小姑娘。

那姑娘约莫十一二岁年纪,瘦得皮包骨头,颧骨上有一条蚯蚓般的深色旧疤,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满是惊恐与求生欲。

“就是她!”刀疤脸在岸上指着那姑娘大叫。

那姑娘被拖到甲板上,她眼中闪过一丝绝望,。只见她猛地挣脱开水手的钳制,“噗通”一声跪倒在从舱房出来看热闹的林安安面前,“咚咚咚”连磕了几个响头,抬起脸时,额上已是一片青紫:“求求姑娘!发发慈悲,买下我吧!我什么活都能干,吃得也少!求姑娘救命!若是被他们抓回去,奴婢……奴婢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她的话语又快又急。

房内的林黛玉听着也想出来,被奶娘王嬷嬷阻止了?她心地本就善良,听见这姑娘的求救,心中顿生怜悯。但她自幼受教导,深知大家闺秀不可轻易沾染外事,尤其是去外祖母家寄居,更应谨言慎行,以免给长辈添麻烦。她心中纠结,秀眉紧蹙,纤纤玉指紧紧攥着帕子,想开口却又不知该如何处置,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一旁的王嬷嬷。

却不想就在黛玉犹豫之际,林安安先出了声。她没有看那刀疤脸,而是直接对身旁的丫鬟绿汀吩咐道:“绿汀,问问他们,财务价值几何,身价多少,我出了。”

林安安看着这个丫头就如同看到了前世的自己,当时的自己也多想有人能拉自己一把,如今自己是管家小姐,救个丫头还是能办的到。再则一个丫头而已,在她看来,能用则用,算是积德;若不能用,放在院里当个粗使,也无妨。总好过见死不救,眼睁睁看着一条生命坠入火坑。

绿汀应声壮着胆子上前,与那刀疤脸交涉。刀疤脸见这船气派,众人穿着打扮皆有气度,心知惹不起,又见对方愿意出钱,便也顺水推舟,开了个八十两的价格。绿汀取出银票,换回了一张墨迹未干的卖身契。

那几个壮汉拿了钱,瞪了那丫头一眼,骂骂咧咧地走了。

风波平息,那死里逃生的丫头再次重重磕头,泣不成声:“谢姑娘救命之恩!我愿做牛做马,报答姑娘!”

林安安让她起身,简单问了来历。原来这丫头父母早亡,唯一的亲哥哥几年前被征去当兵,至今音讯全无。狠心的叔婶为了钱财,竟将她卖入烟花之地,她为自保毁了脸,又找机会拼死逃了出来,刚刚趁机混上这艘船。

“以后,你就叫秋叶吧。”林安安看着窗外运河边飘落的枯叶,随口赐名。秋叶,飘零无依,却也坚韧,熬过寒冬,或能迎来新生。

经此一事,林黛玉对林安安的看法悄然改变。在她看来,这个平日沉默寡言、甚至有些疏离的妹妹,在关键时刻竟有如此果断的善心,这让她心生好感,也少了几分隔阂。

航程依旧漫长,但船舱内的气氛却不再那么冰冷。林黛玉偶尔会主动过来与林安安说话,也会邀请林安安过去品茶,起初多是关于沿途风物的感叹,后来渐渐涉及彼此。

林黛玉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卷画轴,小心翼翼地展开。说是是贾敏生前画的扬州春景,笔触细腻,设色清雅,烟雨朦胧的瘦西湖,堤岸杨柳如烟,意境悠远。

“母亲她画技极好。”林黛玉轻抚着画卷,眼中流露出追忆与骄傲,“她不仅擅画,还精通诗词,听家里的大王嬷嬷说也是极爽利活泼的……”

大王嬷嬷就是以前贴身伺候贾敏的。此次上京跟在黛玉身边的王嬷嬷是她的堂妹。

从林黛玉的话语中,拼凑出的贾敏与林安安印象中那个精明算计、手段狠辣的主母截然不同。一个才华横溢、曾经鲜活明媚的国公府千金,就这样被生活变成了一个面目可憎的女子。

林安安想了宝玉的一番话,他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以前读宝玉的这句话只觉得他简直莫名其妙,可现在林安安无师自通了。再也没有比这般比喻更形象的了。

从贾敏身上,她看到了这个时代对女性的另一种摧残。贾敏或许曾经天真烂漫,却被困于后宅,为了生存、为了地位、为了子嗣,最终变成了那般模样。而眼前这个聪慧敏感的女孩,未来又将面临什么?她对这吃人的旧社会,不由得更加厌恶。

她忍不住问林黛玉:“姐姐,你可曾想过……以后要过什么样的日子?”

林黛玉闻言,微微一怔,随即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像蝶翼般轻颤,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以后?我不曾细想过。只盼父亲身体康健,我能替母亲在外祖母跟前尽孝,便心满意足了。”

林安安看着她稚嫩却已染上轻愁的脸庞,心中叹息。

林安安渐渐地察觉到了林黛玉性格中更深的一面,敏感,善于察言观色,容易多思多虑,走进死胡同。她能从旁人一个细微的眼神、一句无意的话语中,品读出多种意味,这让她时常陷入自伤自怜的情绪。

而在林黛玉眼中,自己这个妹妹,心地是极善良的,就是太过疲懒了些。给她带的书,翻不了几页就搁在一旁;女红针黹更是碰都不碰,偶尔拿起针线,那歪歪扭扭的针脚让她都看不下去;大部分时间,不是窝在榻上睡觉,就是对着窗外发呆,神游天外。

“妹妹也该读些书,女儿家虽不考功名,识些字,明些理,总是好的。”林黛玉偶尔会忍不住劝一句。

林安安往往只是懒洋洋地打个哈欠,敷衍道:“嗯,姐姐说的是。”然后便没了下文。

一个心思细腻,敏感多思;一个外表懒散,内里却自有乾坤。性格迥异的姐妹二人,在这北上的孤舟中,因一场意外救人事件,关系悄然破冰,从最初的疏离客气,到如今能偶尔说些体己话,虽谈不上亲密无间,却也不再是陌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