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路人修仙记 > 第12章 第十二章 宝钗

红楼之路人修仙记 第12章 第十二章 宝钗

作者:修垣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3 20:55:43 来源:文学城

林安安在荣国府的生活,迅速进入正轨。

每日卯时四刻(约清晨六点)便被丫鬟唤醒,梳洗打扮,前往贾母院中请安,陪着用早饭。随后,便与三春、黛玉等姊妹汇合,一同前往王夫人处晨省。之后,大多时候是去李纨处,或读书,或做些女红针线。晚间昏定后,则是她唯一能完全放松、沉浸于修炼的时刻。如此循环,一日复一日。

贾母对黛玉,确实是万般怜爱,寝食起居,皆比照着宝玉的份例,甚至犹有过之,那份发自内心的疼惜,任谁都看得出。

相比之下,迎春、探春、惜春这三个正经孙女,倒像是隔了一层,在贾母心中的分量明显不及黛玉。

而对于林安安,贾母从不曾给过冷脸,却也只当她是寻常亲戚家来暂住的女孩,客气有余,亲热不足,维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宝玉与黛玉二人,自见面起便投缘,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言和意顺,亲密友爱,确是与别个不同。

然而,自古婆媳、姑嫂关系便是难题。林黛玉是王夫人嫡亲的外甥女,按常理,王夫人本该更疼爱她才对。

可林安安冷眼旁观,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总是不冷不热,维持着表面的客气,却少了几分发自内心的热络。

反而对林安安这个庶女,王夫人时常会露出些笑容,夸她“安静”、“省心”、“懂事”,偶尔赏些东西,给林安安的有时竟比给黛玉的还要更贴心几分。

丫鬟绿汀与府中下人混熟后,也隐约听来些闲话,什么“林二姑娘性子好,从不挑剔,比林大姑娘好伺候多了”之类。

林安安想起原著中王夫人对黛玉那隐隐的排斥,心中了然。这其中的缘由,或许复杂,但黛玉那目下无尘的性子,以及她占据了贾母过多关注而间接“威胁”到宝玉地位,恐怕也都是王夫人心中不喜的根源。

这一日清晨,众姑娘照例到王夫人处请安。王夫人难得地留住了她们。有媳妇传话进来,金陵的薛姨妈一家已抵达京城,今日便要过府拜访,让她们届时一同去迎接。

不多时,便听得外面丫鬟禀报:“姨太太已进大门了。”王夫人立刻起身,领着众姊妹并贾琏、王熙凤夫妇,亲自到垂花门前迎接。

姐妹二人一别多年,此刻相见,悲喜交加,也顾不得许多礼数,便抱在一起,好一会儿才松开,彼此眼中都含着泪花。

王夫人目光落在薛姨妈身后的一双儿女身上,她一把拉住那个肌肤丰泽、容貌丰美的女孩,上下打量,笑容满面:“这就是宝丫头吧?真是个齐整的好姑娘!”

薛姨妈忙让薛蟠、宝钗上前给王夫人行礼。王夫人一把扶住,连声道:“好,好,都是好孩子!”几个姑娘也上前给薛姨妈见礼,薛姨妈看着这群钗环裙袄、气度不凡的女孩们,赞道:“不愧是国公府里教养出来的姑娘,个个都这般气派!”

之后众人簇拥着去拜见了贾母。薛蟠则由贾琏领着,又去拜见贾政、贾赦等男眷。

薛家母女留在贾母处说话。贾母年纪大了,喜欢热闹,见来了亲戚,十分高兴,当即吩咐王夫人置办席面,为薛家接风洗尘。

恰逢贾政也派人过来传话,说薛姨妈上了年纪,儿女尚小,住在外面不便也不安全,府里东北角上的梨香院正好空着,让他们母子搬进来住。

贾母也顺着话头劝道:“正是这个理儿,自家骨肉亲戚,住得近了,方便走动,彼此也有个照应。”

薛姨妈见盛情难却,便点头应下,又连忙提出:“既蒙府上厚爱,我们感激不尽。只是这一应的日常嚼用、各项花费,断不能再让府里破费,还需让我们自家承担才是。”薛家是皇商,家资巨富,不缺这点银钱。

王夫人深知薛家底细,也不虚情假意地推辞,便笑着应了。

薛姨妈的到来,不仅受到王夫人的热烈欢迎,几位姑娘见到举止娴雅、容貌出众的薛宝钗,也颇有好感。

年仅八岁的薛宝钗,言行举止已透出远超年龄的稳重,她穿着看似朴素,料子却是上好的,花纹配饰简洁大方,毫不张扬。

几位姑娘相互通了姓名,算是认识了。

寒暄过后,薛姨妈便起身告辞,去安顿行李。众人也各自散去。

次日一早,林安安照例去贾母处请安,见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薛宝钗。林安安心下暗叹:这姑娘,真是勤奋得很,深谙“晨昏定省”之孝道。

贾母留了众姑娘用早饭。

在薛宝钗来之前,早饭时通常是宝玉和黛玉亲密说话,林安安则像个背景板,安静吃饭,乐得轻松。

可今日,贾宝玉对这个新来的、端庄又温柔的宝姐姐充满了好奇与兴奋,一个劲儿地找她说话,问东问西,难免有些冷落了一旁的林黛玉。

林黛玉乍一遭到小伙伴如此明显的“冷遇”,小嘴便微微撅起,脸上虽强撑着,但那失落和不悦的神情,还是带出了几分。她本就心思敏感,如何受得了这份落差?

贾母坐在上首,只当没看见小辈间的这点小龃龉。林安安则在心中默默吐槽:“姐姐啊,这才只是个开始,往后的‘醋’,只怕有你吃的呢。”

果不其然,薛宝钗在府中住下没多久,关于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美名便传开了。

宝钗深谙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对上,她尊敬长辈,除非特殊情况,晨昏定省次次不落,言语得体;对下,她待人和善,从不摆主子架子,且出手大方,但凡去梨香院传话跑腿的丫鬟婆子,多少都能得些好处,或是些许铜钱,或是些可口点心。因此,府里的下人都乐意往梨香院去,交口称赞宝姑娘“会做人”、“大方”、“没脾气”。

反观林黛玉,她才情高洁,性子孤傲,喜与知己倾谈,却不耐与不解风雅的下人多费唇舌。在下人眼中,这位林姑娘便显得有些“清高”、“难伺候”,虽不敢明着怠慢,但那份疏远和并不热络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

若说薛宝钗在贾府混得如鱼得水,那么林黛玉,则显得有几分格格不入,宛如幽谷芳兰,清雅出尘,却与这富贵喧嚣的俗世,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时值冬日,东府宁国府会芳园中的梅花开得正好。贾珍之妻尤氏特地置办了酒席,邀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过去赏花。贾母兴致很高,带着宝玉、三春、宝钗等人,早饭后便浩浩荡荡地往东府去了。

因天气严寒,黛玉这几日又有些咳嗽,贾母担心她出去受了风寒,病情加重,便嘱咐她好生留在屋里歇息,不必跟去。恰好林安安素来不喜人多热闹,入冬后更是常常借口畏寒,懒得出门应酬,也留在了府中。

黛玉独自一人,只觉满室清冷,心中愈发无趣。又想起早上用饭时,因着宝钗,与宝玉言语间似乎有了几分不快,心中更是憋闷难解。犹豫片刻,她便起身,带着紫鹃,往林安安所住的抱厦走来。

林安安见黛玉来访,有些意外,还是让绿汀倒了热茶,又吩咐秋叶拿些银钱去厨房要了几样精细点心和时新果子摆上。随后,她便示意绿汀将紫鹃等人带到外间喝茶说话,给她们姐妹留出说话的空间。

黛玉默默坐在炕边,手里捧着暖烘烘的茶杯,却只是低着头,久久不语,情绪明显低落。

林安安看她这副模样,主动开口问道:“姐姐这是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黛玉这才抬起头,眼圈似乎有些微红,声音带着一丝委屈:“屋里就留我自个儿一个人,连个和我说话的人也没有……” 她言语间不自觉地带出了几分酸意,连她自己都尚未完全察觉。

林安安听得心中既觉好笑,又替她感到心酸,温言劝道:“外祖母带着他们去东府赏梅,天寒地冻的,你身子骨弱,她这是怕你冷着,万一再加重了病情,岂不是更让人心疼?”

“我知道……”黛玉语气更低落了,她忽然话题一转,带着些许赌气的意味,“这府里,说到底,也就外祖母是真心关心我。旁人……哼。”

林安安有时真的很佩服她这份敏锐的直觉。黛玉客居于此,真正将她放在心尖上的,确实只有贾母一人。其他人,无论是邢夫人、王夫人,还是底下的奴才,多是看在贾母的面上,才对她维持着表面的客气与尊重。尤其是王夫人,黛玉的到来,分去了贾母对宝玉的不少关注,这恐怕是王夫人心中难以言说的不快之源。

林安安想了想,还是开口劝道:“姐姐,其他人的喜欢或不喜欢,真的那么重要吗?只要你谨守本分,孝敬外祖母,外祖母真心疼你,这府里上下,谁又敢真正怠慢了你?何必非要计较那些无关紧要之人的看法,徒然给自己增添烦恼。”

黛玉却蹙眉道:“妹妹你整日只窝在屋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自然说得轻松。你且去听听,那些下人背地里都是怎么议论的?他们眼里,何尝真正有我这个主子!”

林安安心中叹息,对于那些下人,她看得更透些。他们目光短浅,最重实利。薛宝钗让他们得到了切实的好处和尊重,他们自然交口称赞。而黛玉,性情真,不擅此道,在他们看来便是“清高”、“难伺候”,多伺候一位主子却无额外好处,心中不喜,实属常态。

“姐姐,”林安安继续耐心道,“这贾府的下人如何想、如何说,我们如何管得过来?我们毕竟是客居于此,凡事要想开些,自己心境舒畅最要紧。为了这些闲言碎语生气伤神,不值当的。”

黛玉听了,却只是抿紧了嘴唇,不再言语。她只觉得,自己满腹的委屈和烦闷,到了林安安这里,仿佛都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这种“话不投机”的感觉,让她更加失落。

林安安看着她倔强又脆弱的侧影,心中无奈。她明白,黛玉的敏感和多思,并非缺点,而是她天性的一部分,是她的灵气所在,却也成了她痛苦的源泉。在这样的环境里,想要活得“想开些”,对黛玉而言,或许真的太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