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河湟女儿行 > 第83章 第 83 章

河湟女儿行 第83章 第 83 章

作者:花落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1 17:36:31 来源:文学城

入了腊月,天寒地冻,湟水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盖子,日头照在上面,泛着刺眼的白光。院里的石榴树叫积雪压得愈发弯了腰,枝桠子时不时“嘎吱”响一声,听着人心头发紧。

前几日,去刚察、祁连、恰不恰收皮子的老陈他们回来了,一个个脸膛冻得青紫,眉毛胡子都挂着冰碴子。带回来的皮子、羊毛却少得可怜,拢共才装了半车,摊在厂院里头,稀稀拉拉,看着都孽障。

老陈搓着手,哈着白气对我禀报:“少奶奶,今年那边雪灾太大了,牛羊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草场都埋了,活下来的也瘦得皮包骨头。收上来的这点皮子,毛色暗沉,板子也薄,羊毛更是又干又脆,成色差得很。跑了好几个熟识的牧主家,都是这话,实在没法子。”

我看着那点皮货,心里像坠了块冰疙瘩。往年这时候,厂院里皮子堆得跟小山一样,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如今这点货,莫说发往内地交货,就是本地零散买卖都支应不上。先前因着轰炸,厂子停了许久,这才刚复工,就遇上这等年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皮货收不上来,先前签给内地几家老主顾的货单子可就抓了瞎。眼瞅着交货的日期一天天逼近,我这心里火烧火燎的。没法子,只得硬着头皮,让账房先生去邮电局发了电报,一五一十说明了青海遭灾、皮货短缺的情形,认了违约,该赔多少银子,都按契约上来。电报发出去,如同石沉大海,也不知那边是啥反应,这赔偿的银子,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边厂子里的事还没理出个头绪,城外庄子上的管事又寻上了门。是个干瘦的老汉,穿着打补丁的棉袄,脸上冻得全是裂口,一进门就作揖:“少奶奶,今年这天灾,庄户人家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好些长工、佃户家里断了粮,娃娃饿得直哭,柴火也快烧完了,眼看这个冬就过不去了……都想跟东家借点钱粮,熬到开春……”

我听着,眼前仿佛看见那些佃户围着空灶台,娃娃缩在冰凉的土炕上瑟瑟发抖的模样。都是给吴家种了多少年地的老人手了,如今遭了难,不能不管。我叹了口气,对管事说:“你去跟大伙儿说,家里有难处的,都可以来借。利钱就按往年的一半算,能让他们缓过这口气就行,就当是给老太爷积福了。”

管事一听,浑浊的老眼里顿时有了光,连连鞠躬:“谢谢少奶奶!谢谢少奶奶!您这可是救了大家的命了!”

打发走了庄上管事,我看着账本上越来越少的数目,只觉得额头一阵阵发紧。厂里伙计们的工钱还没着落,眼看就要到年关了,总不能让他们空着手过年。家里能动用的现钱本就不多了,这一下,更是捉襟见肘。我咬了咬牙,让丫鬟把婆婆妈和我自己压箱底的一点体己银子,还有几件不大戴的首饰都拿了出来,凑了凑,好歹先把工人的月钱给发了。

工钱发下去,伙计们虽说没说什么,但那眼神里的忧虑,我是看得懂的。厂里没活干,没进项,这工钱还能发多久?谁心里都没底。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往年这时候,吴家早已备好了丰厚的年礼,给厂里的老师傅、庄上的管事、相熟的伙计们送去,米面油肉,还有给娃娃们的糖果、新布,一样不少。可今年,库里空空,账上也没几个钱。我思前想后,只能把年礼减半,米面各减五斤,肉砍掉一半,糖果和新布也只好减量。饶是这样,也几乎掏空了家里最后一点存粮。

婆婆妈看着缩减的年礼单子,偷偷抹了好几回眼泪,嘴里念叨着:“委屈大家了,真是委屈大家了……” 我握着婆婆妈的手,心里也是酸楚,却只能强撑着说:“阿妈,非常时期,大家都能体谅的,等明年光景好了,咱们再补上。”

原以为这就够难了,谁知腊月二十五头上,马主席官署里的人就上了门。来的是个穿着灰布军装、挎着盒子炮的副官,带着两个兵,大剌剌地往厅堂里一坐,茶也不喝,直接掏出一张公文拍在桌上。

“吴家少奶奶是吧?”那副官斜睨着我,“眼下省府要修葺城防工事,加强地方保安,资金短缺。马主席有令,西宁城中富户,按家业大小,摊派‘城防捐’。你吴家是西宁有头有脸的人家,摊派大洋五百块,限期三日,送到官署。”

五百块大洋!我听得心头一抽,家里如今哪里还拿得出这么多现钱?我强压着心慌,陪着小心道:“长官,您也知晓,今年天灾,家里皮货生意受损严重,厂子都快维持不下去了,实在是拿不出这许多钱。能否宽限些时日,或者,减免一些?”

副官把脸一沉,冷哼一声:“少奶奶,这可是马主席的钧令!修城防是为了保境安民,大家都有责任!谁家没个难处?要是都像你这样推三阻四,城防还修不修了?话我带到了,三日之内,见不到钱,就别怪弟兄们上门自己取了!”说罢,起身带着兵扬长而去。

我站在原地,手脚冰凉。五百块大洋,这简直是逼人上绝路。家里仅剩的那点积蓄,给工人发了工钱,又买了年礼,早已所剩无几,去哪里凑这五百块?

许是连日劳累,又加上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公公爸的病情愈发沉重了。他大部分时间都昏睡着,偶尔清醒过来,也是咳个不停,痰里带着血丝。婆婆妈和我轮流守在炕前,喂药擦身,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日午后,我正给公公爸喂完药,扶他躺下,就听窗外传来两个来送柴火的短工压低的议论声。

“唉,你说这吴家,自从少爷走了,老太爷病倒,让个女人家当家,果然是……啧啧。”

“可不是嘛,老话讲,‘女人管家,房倒屋塌’,你看这才多久,厂子要垮了,庄子上的佃户也来闹饥荒,如今官府的摊派都应付不了喽!”

“还有啊,你看少奶奶那脚,三寸不到,走起路来风摆柳,那是福气相?我听说啊,‘小脚踩灶台,家运要衰败’,这怕是……”

他们话还没说完,炕上原本昏睡的公公爸猛地睁开了眼睛,脸色瞬间涨得通红,胸膛剧烈起伏,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他挣扎着就要坐起来,手指颤抖地指着窗外,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有那双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愤怒和屈辱。

“阿大!您别动气!别听他们胡说!”我吓得魂飞魄散,连忙上前按住他。

可公公爸也不知哪来的力气,猛地甩开我的手,硬是要撑起身子下炕,嘴里含糊地嘶吼:“我……我去……找他们……理论……”

他脚还没沾地,身子猛地一僵,一口鲜血“噗”地喷了出来,溅得炕沿和被褥上点点猩红。随即,他眼珠一翻,整个人直挺挺地向后倒去,重重摔在炕上,人事不省。

“阿大!”

“老头子!”

我和闻声冲进来的婆婆妈扑到炕边,只见公公爸面如金纸,气若游丝,已是昏死过去。

“快!快去请大夫!”我声音都变了调,冲着外面嘶喊。

屋里顿时乱作一团。婆婆妈伏在公公爸身上,哭得几乎背过气去。我一边强忍着恐慌安抚婆婆妈,一边指挥丫鬟仆役准备热水、干净布巾,心里如同油煎火燎。

大夫来了,诊脉后,连连摇头,只说是“怒气攻心,痰瘀闭塞,油尽灯枯之兆”,开了几剂猛药,能不能熬过去,就看造化了。

送走大夫,我看着炕上奄奄一息的公公爸,看着哭成泪人的婆婆妈,再想想那五百块大洋的摊派、厂子里等米下锅的伙计、庄子上眼巴巴盼着借粮的佃户,只觉得天旋地转,这千斤的重担,几乎要将我这副弱骨头压垮。

但我不能倒。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先是唤来账房,让他无论如何,再去盘盘库,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能折变的东西,先把那要命的五百块“城防捐”凑出来,打发走官面上的人,家里才能得片刻安宁。账房面有难色,还是领命去了。

又吩咐管家,去告诉庄子上来借钱借粮的佃户长工,让他们明日过来登记,按我之前说的,利钱减半,先把眼前的饥荒度过去。

厂子里工人的工钱已发,年礼也已送出,暂时能稳住。只是内地买家的赔偿,还有后续的生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安排完这些,我又回到公公爸炕前,接过丫鬟手里的药碗,小心翼翼地吹温了,一勺一勺地给他喂药。药汁顺着他的嘴角流下来,我赶紧用帕子擦掉。他牙关紧咬,喂进去的少,流出来的多。

婆婆妈在一旁看着,眼泪又涌了出来:“娟子,这个家,全靠你了……你这脚……还日日这样奔波……”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这双裹得紧登登的小脚。为了办事,这些日子我不得不时常骑着那头温顺的毛驴出门。上下驴背都需人搀扶,骑在驴背上,双腿用布条固定着,时间稍长,那折压在脚心的脚趾便钻心地疼,血脉不通,下来后常常半天挪不动步。走在雪地里,弓鞋的缎面早已磨得毛糙,鞋底也快透了,寒气顺着脚心往骨头缝里钻。可这些苦楚,比起眼下的难关,又算得了什么?

“阿妈,我没事。”我轻声安慰道,“只要阿大能好起来,只要这个家能撑下去,我这点苦,不算啥。”

夜深了,婆婆妈支撑不住,被我劝去歇息了。我独自守在公公爸炕前,添炭、换药、擦拭。窗外北风呼啸,卷着雪沫子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屋里,只有公公爸微弱的呼吸声和炭火偶尔的噼啪声。

我看着公公爸瘦削憔悴的面容,想起他往日挺直的腰板,想起他手把手教吴明泰打理生意的情景,心头一阵酸涩。这个家,是他和婆婆妈一手撑起来的,如今,轮到我了。

无论多难,无论这双小脚要受多少罪,我都得咬牙挺住。为了昏睡的公公爸,为了悲伤的婆婆妈,也为了远在前线、生死未卜的明泰。

我拿起针线,就着昏黄的油灯,开始缝补一件公公爸的旧棉袍。针脚细密,一针一线,都带着我微薄的祈愿。祈愿公公爸能闯过这一关,祈愿明泰能平安归来,祈愿这漫漫长冬,早日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