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生若梦 > 第51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十相思(1)

浮生若梦 第51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十相思(1)

作者:青湘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7 15:42:46 来源:文学城

一听见这个声音,陈云笙就僵住了。

她缓缓转头,果然是那个她魂牵梦萦的人。

半年不见,虞孟梅的头发留长了,柔顺披在肩上。此时她化着淡妆,身穿银灰色的旗袍,看上去还是那么漂亮优雅。

虞孟梅没听到陈云笙的回答,慢慢走上前,轻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我来唱吧。”

李玉琳其实已经撑不住了,虞孟梅肯救场,她当然求之不得,不等陈云笙说话就一口答应:“那就麻烦虞小姐了。”

虞孟梅看李玉琳疼得满头大汗,对她说:“我出去叫辆车,先把你送到医院。”

她很快就拦了一辆车,又叫了一个李玉琳剧团里跟过来打杂的人陪着去医院。李玉琳走后,原地忽然就只剩下她和陈云笙两个人了。

等车期间,陈云笙就一直偷偷在看虞孟梅。如果今世已然无缘,能把她的模样再记得清楚些也是好的。不料车子一走,虞孟梅便也向她看了过来。陈云笙只能匆忙扭开头。

虞孟梅打量陈云笙,微微皱眉。几月没见面,陈云笙瘦了不少。本来就只巴掌大的脸,这下更小了,下巴也尖了,看上去甚是憔悴。虞孟梅几乎要问出口,你怎么把自己折腾成了这个样子?但是最终,她还是把关心的话都按了下去,淡淡说:“去化妆吧。”

“谢,谢谢虞……小姐。”坐下来化妆时,陈云笙嗫嚅着向她道谢。

以前叫梅姐,如今倒生疏地叫起“虞小姐”了。

虞孟梅垂下目光,也用平静的口吻回应:“陈小姐不必客气。同行之间,救场本是应有之义。再说也不是什么很难的戏。”她化妆向来很快,转眼便可以去换装了。挑起搭在椅子上的戏服时,她嘴角轻轻向上一勾:“不就是《十相思》么?”

***

另一方面,会场里郑先生开始有点着急了。怎么虞孟梅补个妆就一去不回了?

他出来找了一圈,没看到人,便又请一位太太到女士的更衣室里找。那位太太进去半天,出来后说没有人在里面。

难道出了事?还是说虞孟梅对他已经厌烦至极,干脆自行离开了?就在郑先生坐立不安的当口,厅里忽然灯光一暗,竟是演出要开始了。为了这天的表演,主办人特意搭了个小戏台,还加装了幕布,看起来倒是很似模似样。

幕布打开,隐约可见台上的两个人影。一人靠在桌旁,做抚额状。另一人侧身伏在前者膝上,做哭泣状。

这时灯光慢慢亮起,人们便可看清,坐下的人身上穿着男子的戏装。伏于膝上的人则是女子装束。虽然她这时垂着头,人们瞧不清她的全貌,不过常看戏的人都知道这是陈云笙无疑了。

“咦,”郑先生听见同席的一位太太说,“那不是虞小姐么?”

另一位太太看了看,也说:“是啊,她怎么上去了?”

郑先生听了,有些疑惑地向台上看过去。演梁山伯的人还真是虞孟梅。只不过换了戏装,他刚才便没认出来。

爱听戏的几位太太都知道今天要唱的是《楼台会》里《十相思》的唱段。

梁山伯兴致勃勃来访英台,却被英台告知祝员外已将她许配马家。剧情由喜到悲,急转直下。梁山伯楼台闻讯,悲愤吐血,之后伤心归家,不久即便病重而亡。

《十相思》正是梁山伯吐血后,与英台互诉思念的部份。虞孟梅和陈云笙的姿态,也正符合当时梁祝二人肝肠寸断的情态。

在场的人一见她们这情形,就知道今天必是一台好戏。虞陈二人的《楼台会》一向有很高的水平。再加上两人本已拆档,众人都以为这样的经典场景已很难再现了,不想她们今天忽然又搭起戏来,自然是极吸人注目了。在场的人都很快停止了交谈,等着大戏开场。

“贤妹……”等场上都安静下来,虞孟梅演的梁山伯便沉声开了口,“愚兄绝不怨你。”

听见这句熟悉的念白,陈云笙不由鼻头一酸,抬头看向虞孟梅。

上台前虞孟梅一直神色淡淡,似乎与她没甚话说。然而到了台上,她眼睛一闭一睁,神态就已完全变了。此时此刻,她不再是虞孟梅,而是正痴恋着英台的梁兄。

“你可知我为你,”虞孟梅起了腔,“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

这声音依旧如往日那样千回百转,动人心弦。

陈云笙的眼泪几乎要下来了。她强行忍住,先微微向后一仰,然后扑在虞孟梅臂上,口中悲呼:“梁兄——”

两人作相拥而泣状。

“贤妹妹,我想你,”片刻后,虞孟梅缓缓开唱,“神志昏昏寝食废。”

陈云笙到底还是没能忍住,脸上一行清泪滑过,悲戚接唱:“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

她以前从没发觉,《十相思》的词是如此贴切。五个月,一百五十多个日夜,没有一刻不是心心念念想着那个人。

虞孟梅看着陈云笙,表面上她还是一片深情的梁山伯,其实心里对陈云笙的表现十分不解。当初那么坚决地离开,这时又哭哭啼啼做什么?还是说数月不见,她的演技已至化境,连自己也分不出戏里的真假了?

她垂眸片刻,仍然依照程式,伸手扶起陈云笙,继续唱道:“贤妹妹,我想你,衣冠不整无心理。”

陈云笙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克制,可她完全收不住自己的情绪,紧握着虞孟梅的手唱:“梁哥哥,我想你,懒对菱花不梳洗。”

这一句唱了一半,她察觉自己失态,又慢慢松开手。

虞孟梅没有再会她的小动作,一边唱着一下句一边做了个提笔的动作:“贤妹妹,我想你,提起笔来字忘记。”

说来也是讽刺。她在太平山上对陈云笙说,以后都不唱《仕林祭塔》了,要唱《十相思》。当时陈云笙说太悲了,要唱也得唱《十八相送》。想不到那时的戏言竟然一语成谶。如今《十八相送》已不可得,只剩下这《十相思》撕心裂肺。

“梁哥哥,我想你,东边插针寻往西。”陈云笙的声音让虞孟梅回过神。

陈云笙此时已然泪流满面。一起许的誓约,一起拍的照片,一起买的戒指……往事历历在目,却只能看着彼此痛断肝肠。

虞孟梅看向陈云笙的眼神更加复杂。到下一句,她站起身唱:“贤妹妹,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里。”

因为在《十相思》之前,梁山伯悲愤之下吐了血,所以虞孟梅站起来后便做出摇摇欲坠的样子。

陈云笙下意识地上前相扶,几乎泣不成声:“梁哥哥,我想你,哪夜不想到鸡啼。”

下一句该是虞孟梅的词。可是她并没有马上接唱,而是回头看着陈云笙,沉寂了一段不短的时间。

“你想我,我想你——”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开了口。

以往唱这句,她会提高一个调门。这一天她却没有这样处理,而是用低徊的嗓音唱了出来,恰似一声悠长的叹息。

陈云笙也停了下来。

在场的人谁都没抱怨她们的停顿。这段表演的情绪实在太自然了,此时的寂静竟然没让他们感觉到任何尴尬。仿佛这出戏本来就该是这么演的。整个宴会现场变得鸦雀无声。有几个太太甚至还抹起了眼泪。

良久,陈云笙摇摇头,用极轻的声音唱道:“今生料难成连理。”

严格来说,这一折该叫《楼台会》,但私以为《十相思》更贴切,而且笙妹虞姐也只唱了《十相思》。

《梁祝》对越剧的意义比较特殊,而且非常适合玩梗。所以这是唯一在标题里出现两次的戏:)

最后还是照旧上私货,何英和江瑶的《楼台会》。因为《楼台会》比较长,这里没选完整版,而是选了7分多钟的片断。其实这个版本,演员当时比较年轻,从情绪上来说还不够自然。而且何英和江瑶总有姐弟恋的感觉(我心里与何英最搭的始终是方雪雯)。但是这个时期是何英傅味最正的时期,加上作者是何英脑残粉,所以选了这个版本。这嗓子和乐感,基本是百年难出一个。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搜30分钟的《楼台会》完整版。

sv.q q/x/page/l0317r25aan.html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十相思(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