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风起荒原 > 第1章 初至乌塔拉乡1

风起荒原 第1章 初至乌塔拉乡1

作者:YaraelYin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09:48:05 来源:文学城

1968年的秋,是从西伯利亚腹地一路碾压而来的。它不像南方故园那样,是踩着满阶的落叶,披着丹桂清芳,悄无声息地潜入庭院的。

这里的秋,是一场征伐。是铁灰色的寒流携着砾石,蛮横地撞开天穹的大门,将最后一点暖意与柔和的色彩驱逐殆尽,只留下无边无际的、仿佛被岁月遗忘的枯黄与赭褐。

一列锈绿色的火车,宛如一条卸甲的、疲惫不堪的长虫,正匍匐在这片苍茫的版图上,发出沉重而单调的喘息。它的钢铁骨骼在狂野的风中震颤,每一次“哐当”的轮轨撞击,都像是敲打在旅客心头的、远离文明世界的倒计时。

车窗是唯一一扇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模糊的镜面。

许志远——这个曾经在海城大学天文系资料室里,与星图、望远镜和飘渺宇宙尘埃为伴的名字,此刻正映在冰冷的玻璃上。影像里的那张脸,年轻,却过早地被抽走了神采。二十四岁的年纪,本该是意气奋发的时光,此刻却只余下苍白的肤色和深陷的眼窝,里面盛着一种被反复淘洗后的空洞与疏离。

父亲的“问题”像一柄悬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骤然落下,斩断了他与星空、与讲台的一切联系。他现在只是一个需要被投入“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的符号,一个背负着原罪的、轻飘飘的躯壳。

窗外的景色,是一部正在褪色、剥落的画卷。起初还能看见规整的农田,零星的、冒着虚弱炊烟的村落。渐渐地,这些人类文明的印记越来越稀薄,最终彻底沦陷。视野所及,是那种足以让任何初来者心生惶恐的平坦与辽阔。

天,像一口倒扣的、巨大无比的铅灰色锅盖,严丝合缝地罩住大地。地,则像一片凝固了的、了无生气的浊黄海洋。

这是一种剥夺。剥夺了熟悉的参照物,剥夺了人际的喧嚣,甚至剥夺了色彩。许志远感到自己的灵魂仿佛也被这无尽的荒芜同化,正在一点点地被抽离、被稀释。

“乌塔拉乡!乌塔拉乡到了!下车的,抓紧!”

列车员嘶哑的、不带任何感**彩的吆喝,像一根冰冷的鞭子,抽醒了车厢里弥漫的昏沉与麻木。

一阵短暂的、混杂着提拿行李的碰撞声和低语声的骚动。许志远拎起一只半旧的、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帆布行李包,里面是他全部的家当:几件打补丁的衣裳、一本□□、基本偷偷带来的旧书和洗漱用具。他随着人流,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搡着,踏下了车厢。

没有月台。脚下是冻得硬邦邦的、被无数双脚踩踏得凹凸不平的泥土地。一间孤零零的、用土坯和石块垒成的矮房,像一枚被随意丢弃的印章,盖在这荒原的边缘。墙上,用早已褪成暗红色的油漆,歪歪扭扭地写着“乌塔拉乡”四个字,笔画像是在寒风中冻僵了的枯枝。

然后,风来了。

这不是南方那种带着湿润水汽、能拂动少女辫梢的、温和的风。这是从西伯利亚腹地吹来的风,是来自远古冰川时代的、被磨砺了千万年的刀锋。它没有任何预兆,蛮横地、全方位地扑上来,裹挟着细沙和草屑,发出有一种低沉的、持续不断的呜咽。它瞬间就钻透了他单薄的、洗得发白的蓝布学生装,刺入肌肤,刮过骨骼。

许志远猛地打了个寒颤,几乎站立不稳,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用手臂紧紧环抱住自己。这徒劳的抵御,更凸显出他在自然伟力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他站在原地,有些茫然地四顾。除了那间矮房和几根歪斜的木桩,视线里空无一物。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入骨髓的孤寂感,像冰冷的潮水,灭顶而来。

“喂!你,就是那个……许志远?”

一个洪亮得如同敲击破锣的声音在他身后炸响。这声音里带着一种与这荒原相匹配的、未经雕琢的粗粝。

许志远转过身。一个穿着厚重、油腻得发亮的旧蒙古袍的老人,正牵着一匹矮壮结实的栗色马,眯着眼睛打量他。老人的脸庞是那种长期暴露在风霜下的、深刻的古铜色,皱纹如同干涸河床的裂璺,纵横交错,记录着岁月的严酷。他的眼神却像盘旋在高空的鹞鹰,锐利,直接,带着纯粹的、审视一件新来物品的好奇。

“我是。你是□□书记?”许志远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还是泄露出在干冷的空气里。他努力想挤出一丝符合当下礼仪的微笑,却只觉得脸颊僵硬。

“对,是我。”名叫□□的老人走上前,伸出蒲扇般的大手,重重地拍在他的肩膀上。那力道沉实,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让许志远的身子又晃了晃。“从省城来的知识青年?嘿,这身板,可不行哪,小伙子。咱们这地方,不养闲人,只养能抗得住风雪的筋骨。”

他把手中栗色马的缰绳,不由分说地塞到许志远手里。那匹马打了个响鼻,喷出一大团带着草料气息的白雾,温热地拂过许志远冰凉的手背。这突如其来的、活生生的触感,带着野性的、为被驯服的力量,让他心头一紧,下意识地想缩回手。他只在书本和画报上见过马。

“我……我不会骑马。”他垂下眼睫,声音里带着窘迫。这承认,像是在做最后的、无力的挣扎,宣告着他与这个新世界的格格不入。

□□愣了一下,随即,他那洪亮的、毫无顾忌的笑声猛地爆发出来,在空旷的原野上滚荡开来,惊起了远处枯草丛中的几只麻雀。

“在乌塔拉乡,不会骑马,就像鱼儿不会游水,鸟儿不会扑腾翅膀!没事,小伙子,跟着我,慢点走。这匹老马通人性,温顺得很,摔不着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嘛,这骑马,就是第一课!”

就这样,在□□半是搀扶半是推送下,许志远以一种极其别扭、几乎是爬的姿势,狼狈地跨上了马背。马鞍坚硬,马身随着呼吸微微起伏,每一次颠簸都清晰地、毫不客气地传递到他地身体深处,让他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快要被震得挪了位。他死死攥住缰绳,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色,全身的肌肉都紧绷得像拉满了的弓弦。

马匹驮着他,跟在□□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仿佛没有尽头的荒原上。时间失去了刻度,只有风永恒的呜咽和单调的马蹄踩踏冻土的“嗒嗒”声。夕阳开始西沉,像一枚即将燃尽的、巨大无比的火炭,挣扎着将最后的、无比惨烈而又无比壮丽的色彩泼洒向人间。西边的天空被烧成了大片大片的绛紫、金红与橙黄,无垠的草海被这光芒浸染,仿佛镀上了一层流动的、悲壮的金属溶液。

就在这时,他看见了那个身影。

在远处一道极其舒缓的、如同大地微微弓起的脊背的坡地上,一个穿着靛蓝色旧蒙古袍的姑娘,正骑在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上,驱赶着一群如同散落珍珠般的羊群归来。她的身影在那轮巨大、悲壮的落日背景下,被勾勒成一个绝美的、充满生命力的剪影。

夕阳的金光为她镀上了一圈模糊而耀眼的光晕,两条乌黑的长辫垂在胸前,辫梢随着马鞭,动作流畅而协调,仿佛她不是骑在马上,而是天生就长在马背上,是这苍茫天地间自然生长出的一部分。看那身形面貌,不过十七八岁的光景。

忽然,一阵歌声,高亢、悠长,带着某种古老的、直击灵魂的韵律,穿透了风的屏障,清晰地、毫无阻碍地传到了许志远的耳中。

他听不懂歌词。那是一种用蒙语吟唱的、旋律起伏如同草原本身的长调。但那歌声里,有天空的寂寥,有风的自由,有生命的坚韧,有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原始而蓬勃的力量。它不像广播里昂扬的革命歌曲,它更像是一种自然的发声,是这片土地本身在呼吸,在诉说,在呼唤。

一瞬间,许志远忘记了身体的不适,忘记了颠簸的痛苦,忘记了身份带来的压抑和前途的迷茫。他怔怔地坐在马背上,忘记了紧紧攥住的缰绳,目光被那个年轻的剪影和那阵歌声牢牢地钉在了那片坡地。

风依旧凛冽地吹着,卷起他的衣角和头发。但似乎,那剐蹭皮肤的疼痛感,不再那么难以忍受了。

□□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古铜色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用马鞭指了指那个方向,声音在风中显得有些飘渺:

“那是楚合那个丫头。我们乌塔拉乡的百灵鸟,刚满十八。”

吉布楚和。

许志远在心里,默默地、郑重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像是荒芜的断章里,被命运之手,悄然写入的第一个,与诗意和温暖相关的词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