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凤起国子监 > 第3章 书院风波

凤起国子监 第3章 书院风波

作者:风若有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3 21:14:07 来源:文学城

秋日的晨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国子监的正堂地面上洒下一地碎金。萧清璃端坐主位,手边搁着一盏清茶,氤氲热气模糊了她沉静的面容。

沈墨言侍立一侧,将一叠文书轻轻推至她面前。

“殿下,这是近年来的账册与生徒名录。”他声音平和,却字字千斤,“账面亏空高达三万两,而生徒中,勋贵子弟占七成,寒门不足三成。”

萧清璃指尖划过名录上那些显赫的姓氏,唇角勾起一抹冷峭。这便是大雍未来的栋梁?不过是权贵们互相勾连、稳固权势的又一处围场罢了。

“传令下去,”她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堂内,“即日起,恢复五日一次的策论考课,优者赏,劣者罚。另,开设经世实务课,延请工部、户部能吏讲授水利、算学。”

命令一出,满堂皆惊。侍立在旁的几位博士、学正面面相觑,终究是资历最老的李博士硬着头皮上前:“殿下,此举恐有不妥。策论频密,徒增生员负担,且实务杂学,恐非正道……”

“正道?”萧清璃抬眼,目光清凌凌地扫过他,“李博士以为,何为正道?是闭门诵经,空谈性理,还是学以致用,匡时济世?南方水患肆虐,百姓流离,朝廷亟需懂水利、通经济之才,国子监乃育才之地,岂能置身事外?”

她语气并不凌厉,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李博士额角渗出细汗,喏喏不敢再言。

沈墨言垂眸立于一旁,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激赏。这位公主,比他预想的更为果决。

改革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国子监内激起千层浪。寒门学子大多振奋,他们苦无门路久矣,此制若行,便是凭真才实学晋身的阶梯。而勋贵子弟则怨声载道,他们素来倚仗家世,课业疏松,如今陡增压力,岂能甘心?

风波起于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课。

那日考的正是新开的实务水利篇。题目是萧清璃亲自所出,结合今岁水患,问疏浚、赈济之策。寒门学子陆明远引经据典,条分缕析,文章做得花团锦簇。而以礼部侍郎侄儿徐启文为首的几位纨绔,却抓耳挠腮,答卷上空空如也,只胡乱涂鸦了几句圣人之言。

卷子呈至萧清璃案头,结果不言而喻。陆明远高居榜首,而徐启文等人不仅榜上无名,更因答卷不敬,被罚停领本月膏火银。

徐启文何曾受过此等折损颜面之事?当下便勃然大怒,领着一群狐朋狗友,在散学途中堵住了陆明远。

“陆明远,你好大的本事!”徐启文一把揪住陆明远的衣襟,满面戾气,“是不是暗中巴结了哪位贵人,得了题目?否则你一介寒门,怎会懂得这些?”

陆明远面色不变,只淡淡道:“徐兄此言差矣。考题皆出自典籍与时务,殿下公开考核,何来泄题之说?自己学识不精,何必迁怒他人?”

“你敢讥讽我?”徐启文恼羞成怒,挥拳便打。

场面顿时混乱起来。寒门学子素日受气,此刻见陆明远被围,多有不平者上前理论,很快便推搡扭打在一起。国子监后院,一时乌烟瘴气。

萧清璃闻讯赶到时,只见陆明远嘴角淤青,衣衫被扯破,却仍死死护着怀中书箧。徐启文等人虽人多,却也未占到大便宜,个个发冠歪斜,模样狼狈。

“成何体统!”萧清璃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场面瞬间冻结。

众人慌忙跪倒一片。徐启文虽也跪下,却梗着脖子抢先道:“殿下明鉴!是陆明远舞弊在先,又出言不逊,学生等气不过才……”

“闭嘴。”萧清璃打断他,目光落在陆明远身上,“你说。”

陆明远深吸一口气,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道出,不添不减,末了道:“学生虽微寒,亦知读书人风骨。舞弊之事,断不敢为。徐生等人无端挑衅,殴打同窗,请殿下做主。”

萧清璃静静听着,面上看不出喜怒。她走到徐启文面前,俯视着他:“你口口声声说他舞弊,证据何在?”

徐启文语塞,支吾道:“他……他一寒门学子,怎能答得出那般策论?定是有人泄露……”

“呵。”萧清璃轻笑一声,那笑声却冷得像冰,“答不出,便是舞弊?按此逻辑,你这般蠢钝不堪,能入国子监,莫非是令叔父替你走了门路?”

徐启文脸色霎时惨白如纸。国子监生员名额紧俏,勋贵子弟入监,或多或少都倚仗家世,此乃众人心照不宣之事,如今被萧清璃当众点破,无异于撕破脸皮。

“殿下!”周祭酒闻讯匆匆赶来,见状连忙打圆场,“不过是学子间口角争执,年轻气盛,些许摩擦在所难免,殿下息怒,交由老臣处置便是……”

“口角争执?”萧清璃转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周祭酒,“聚众斗殴,污蔑同窗,藐视学规,在周大人眼中,只是些许摩擦?莫非往日国子监便是如此和稀泥,才纵得某些人无法无天?”

周祭酒被噎得面红耳赤,呐呐不敢再言。

萧清璃环视在场众人,朗声道:“国子监,乃朝廷育才重地,非是尔等逞凶斗狠、仗势欺人之所!今日之事,本宫看得分明。徐启文,无端挑衅,聚众殴斗,污蔑同窗,数罪并罚,即日起逐出国子监,永不录用!其余参与斗殴者,各记大过一次,停领膏火银三月!”

徐启文如遭雷击,瘫软在地。逐出国子监,意味着他仕途尽毁,家族颜面扫地。

“至于陆明远,”萧清璃语气稍缓,“不畏□□,据理力争,维护学规,赏银二十两,以彰其行。”

处置已下,满场寂然。寒门学子们眼中燃起希望的光芒,而勋贵子弟们则面露惶然,首次真切地感受到,这国子监的天,真的要变了。

风波平息后,已是黄昏。萧清璃并未立即回宫,而是信步走向藏书楼。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悠长,独自一人时,眉宇间才泄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殿下今日之举,可谓雷霆万钧。”沈墨言的声音自身后响起。他不知何时跟了上来,手中提着一盏小小的羊皮灯笼。

“沈司业是觉得本宫太过严苛?”萧清璃没有回头,望着楼外渐沉的暮色。

“非也。”沈墨言走到她身侧,与她一同望向窗外,“积弊已久,非猛药不能去疴。殿下今日不仅是在处置几个顽劣学子,更是在立威,在立规。让所有人看到殿下革新国子监之决心。只是……”

“只是此举,亦将本宫推到了风口浪尖,彻底得罪了徐侍郎一党,是么?”萧清璃接口道,语气平静无波。

沈墨言颔首:“殿下明鉴。徐侍郎乃内阁次辅心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本宫知道。”萧清璃转过身,灯火映照下,她的眼眸清澈而坚定,“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知前方荆棘密布。妥协退让,换不来真正的变革。唯有迎难而上,方能破局。”

她顿了顿,忽然问道:“沈司业,你可知本宫为何执意要革新这国子监?”

沈墨言微微一顿:“臣愿闻其详。”

“因为这不仅仅关乎几个学子的前程,更关乎大雍的国运。”萧清璃的声音低沉下去,“朝堂之上,党同伐异,暮气沉沉。地方官吏,贪墨成风,民生凋敝。若连这培育未来官员的国子监,都成了藏污纳垢、结党营私之地,大雍的未来何在?”

她抬起手,轻轻拂过书架上一卷《贞观政要》的书脊,指尖沾了些许尘埃。“母妃去时,我曾恨这宫墙冷漠,人心叵测。后来我明白,与其恨,不如去改变。或许螳臂当车,或许不自量力,但总要有人去做第一个推动巨石的人。”

沈墨言静静听着,心中震动难以言表。他原以为这位公主夺权,或为自保,或为复仇,却未曾想,她胸中竟藏着如此格局。这一刻,他仿佛看到眼前这单薄身躯里,燃烧着一簇足以燎原的星火。

“殿下……”他开口,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沙哑,“臣,愿效犬马之劳,助殿下……移开这块巨石。”

萧清璃看向他,在他眼中看到了与自己相同的炽热与坚定。那是一种找到同路人的确认。

“那么,沈先生,”她第一次用了敬称,“我们便从整理这些蒙尘的典籍开始吧。思想不变,一切变革终是空中楼阁。”

夜色渐浓,藏书楼内灯火通明,两人相对而坐,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商议革新细则,从课程设置到考核标准,从师资延聘到寒门补助。窗外秋风萧瑟,楼内却因志同道合的谋略而暖意初生。

与此同时,镇国公府书房内,谢珩听着心腹侍卫关于国子监今日之事的详细回禀,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徐启文被逐……她倒是干脆利落。”他唇角微扬,露出一丝笑意,随即吩咐道,“徐侍郎那边,必不会甘休。让我们的人盯着点,若有异动,及时来报。另外,”他沉吟片刻,“找个妥当的人,将徐侍郎那位外室所生之子,暗中接入京中安置好。关键时刻,或可有用。”

“是,世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