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反目成仇后竹马天天勾引我 > 第13章 少年游

反目成仇后竹马天天勾引我 第13章 少年游

作者:酌可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21:49:58 来源:文学城

公示的是一起由学校自行负责招标的小型维修改造。

立胜建筑拟定中标,项目负责人姓名罗建平。

罗建平不是别人,他是孟雪明班上同学罗书睿的父亲,一个相当活跃的家长,极擅社交。

而立胜建筑实际的老板名叫郑东枚,这就和那张纸片上的字对上了,此前孟雪明以为那两个字是“关、陈”,可是跟李墉有关联的人里并没有姓关的人,名字里有陈的,则太多,根本无从找起。

真相冒出一个头,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把它连根拔起来。

高三上这场期末,孟雪明考得中规中矩,不致让孟恒不满意,但也绝不会获得孟恒的表扬。

孟雪明心里清楚,期末正常发挥已经是老天格外开恩,她花了不少本该复习的时间调查李墉,即使这次分数再差一些,也不奇怪。

但她偏偏没有考差,只是不够好,这件事让她不自禁地多了一些自信——她没有假装不努力,是真的不如以前认真,分数竟也还可以。

她第一次品尝到了“不劳而获”的奇妙感觉,那真是一种很好很好的、让人上瘾的快感。

她一边解数学压轴题,一边想,难道,这就是俗话说的“好人有好报”?

她自然不是认为自己做了多么大一件了不起的好事,她只是没办法知道这一切有问题却什么都不做。

如果冥冥中真有天意,如果真是人在做天在看,那么她去举报李墉的话,是否高考也会被老天格外眷顾?

这个想法一埋下就生了根,和她残存的理智搏斗着。

十九天的寒假很短,但足够她寄出一些举报材料。

此前的一切难道不像一种宿命?

叶老师请她帮忙拿书、吴乾偷走叶老师的书又碰巧被她看到、表姐钟珉的照片令她一眼就知道李墉的儿子在加州......

仅是一件事只能被称为巧合,但这么多件事全部发生在她身上,难道还不叫命运吗?

孟雪明几乎是有些陶醉地想着。

她当然在乎高考成绩,但更在乎自己肩负了不为人知的、危机四伏的命运这件事。

自己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她终于从这件事上确证这一点。

每一个按部就班生活的人都隐秘地渴望一场未知的冒险。

对于孟雪明来说,她渴望无尽的未知冒险。

她幻想着无数小说漫画影视里的传奇故事,终于破解的绝密纸条、惩恶扬善的决心、激越不停息的紧张刺激,彻彻底底转换了她十几年如一日的枯燥生活。

“谁让我的生涯天涯极苦闷

开过天堂幻彩的大门”

孟雪明听《地尽头》,情歌不再是情歌,而成为她伟大行动的注脚,波澜壮阔了年轻的生命。

孟雪明很犹豫是否把自己准备举报副校长李墉的事告诉程少昀。

程少昀思维缜密,说不定能通过现有的证据发现更多疑点,从而丰富现今的举报材料。

她一向习惯和程少昀商量重要的事。

但孟雪明深知对高三的学生来说,高考有多重要,她不想影响程少昀。

又或许,所有不告诉程少昀的理由都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前提。

英雄因其孤胆更显出众与赤勇。

她不愿他受到任何不确定的伤害,也不愿任何人分享她奋力挖出的果实。

孟雪明终究没有说出口。

她没有坦诚自己的想法,没有问程少昀的意见。

孟雪明每次回想高三寒假的远途出行,记忆的开头和结尾都是一个空镜——返程那天,她和程少昀在机场候机时,一同抬头望,看到的透明玻璃穹顶一望无垠的天空。

无限温柔深浅交织的蓝色,仿佛能包容十七岁所有的冲动,哪怕后来洪水滔天,他们曾共同分享那个蓝调时刻。

出发之前,孟雪明骗父母说她要去参加一个短期封闭管理的高考冲刺班。

她的成绩从高一下学期便稳定在年级前三,因此她这个人在父母眼里有了极佳的信誉,两人没有丝毫怀疑,直接同意了。

选择去辛城寄举报信,完全是上天的旨意。

孟雪明找了一个随机抽选城市的网站,第一个便抽到了辛城。

辛城几乎在国境最北。

一想到自己是去最北端的城市做一件大事,孟雪明仿佛听到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奏响。

且必须是里赫特版本的,最有风雪交加、踽踽独行的意味。

这音乐简直可怕,第一个音符一出来,就听的人真把自己当成了英雄。

从江城到国境极北端的辛城,没有直飞的航班,恰好江城到宁城的机票打折,从宁城坐火车到辛城只需要三个小时,孟雪明选择了这个路线。

临出行前,她都没有告诉程少昀她要去辛城,在江城机场安检时,却发现程少昀已经安检通过,静静地站在前方等她。

孟雪明的心停跳了一瞬。

那是她第一次意识到,真正的心动不是心跳加速,是好像心和自己都不再存在,是一种被夺走呼吸、只剩下面前的人的感觉。

“不放心我啊?”她走过去,佯装镇定地说。

程少昀很自然地接过她的行李包,放在推车上,问她饿不饿。

孟雪明踮着脚揽程少昀的肩膀,说想吃蜂蜜脆底面包。

后来在B国,终于不再有人问程少昀到底是孟雪明的谁,只有孟雪明自己会偷偷问自己,在论文成功发表后,在第一本译著出版之后,作为自己的奖励,自问自答。

“是自己选择的,后天的家人。”

因此,在家人身旁睡眠质量格外好,是合理的事。

登机后,孟雪明懒得拿包里的耳机,接过程少昀的耳机戴上,在舒缓的钢琴曲中入睡。

半梦半醒之中,孟雪明感到压在后脑的发绳被取了下来,头发完全放松下来,在遮住脸颊之前,被轻轻束了一把,就令人惊异地不再乱晃。

在B国的四年,这些细节缠着她,变得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清晰,就像不断上色的画稿,等她看懂其中的温柔,已经太迟。

由宁城至辛城,火车窗外的雪景白得晃眼,无边无际,偶有阵风,软雪簌簌下落。

孟雪明转过头,看见邻座红棉袄的小孩将脸贴在窗玻璃上,被她的妈妈警告地拍了一下手臂。

行驶的途中,列车门结冰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好像写不下。”孟雪明收回准备在列车窗冰霜上写字的手,小声跟程少昀说。

列车窗下方满是简笔画,只有最上方还有一些空位。

“想写什么?”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程少昀脱下手套,在最上方写下前半句,窗外的雪野遥映他的侧颜,瞳孔的颜色因雪光变得浅淡而分外温柔,有一种摄人心魂的美好。

“你戴手套写。”他写完转身,递给她灰色的手套。

手套里还有他的余温,孟雪明耳根一红,快速写完后半句。

一出辛城火车站,气温骤低,与江城不同,这里的冷并不是侵入骨髓的阴冷,空气中没有化不开的潮湿。

日光将歇,光面地砖覆盖一层薄雪,远处的地面则是结了一层冰,程少昀很认真地把孟雪明的围巾重新束了一遍,遮住她的耳朵和鼻尖,握住她戴着厚手套的左手。

他们走得很慢,沿途经过红砖瓦房的工厂,高耸的烟囱锈迹斑斑,各式小店有统一的门头,行人很少,安静得能听到对方的呼吸。

辛城火车站附近就有一个邮局,孟雪明拿了报刊架可供取阅的往期报纸,垫在信封下面以便写字,却迟迟没有落笔。

孟雪明用手肘轻轻碰程少昀的小臂,“看我模仿印刷体。”她的手一笔一划如同刻字,力透纸背地署名“群众”。

写完后,她揉了揉手腕和虎口,问:“程少昀,你为什么要来?”

本该在机场就问的问题,她现在才问出口,大概并不因为迟钝,而是太不迟钝,以至于一时之间无法面对,需要缓一缓才能问出口。

程少昀正在检查信封里的举报资料是否齐全,闻言抬眸。

“不,你还是不要回答这个问题,没意义。”孟雪明意味不明地说。

这一次程少昀却很古怪地没有听从孟雪明的命令,缓慢又认真地说:“孟雪明,你真的很勇敢。”

孟雪明侧着头枕在手上降温,很轻地喔了一声,过了一会儿,又用自己都要听不清的声音喃喃低语。

“可能,我只是不想待在家里。又可能我只是想找点刺激。为了刺激,冒这么大风险,真的勇敢吗?”

“很多人不想待在家里,也有很多人想找刺激,可是他们都不会跟你做同样的选择。你是独一无二的,我坚信。”

孟雪明耳根发热,把右手伸到他羽绒服帽子后面。

“好暖和啊。”孟雪明笑着说。

在辛城的第二天,他们去了白桦林景区。

恰逢雾凇,树枝上挂着形态各异的冰凌,晴日光照,如同仙境。

孟雪明在冬天的白桦林面前长久地失语,一切词汇都失去原本的重量,再寻不得。

北风拂动在略显苍凉的山林之间,那座山有一处清澈见底的潭水,位于山腰,很奇异地没有完全结冰,他们站在围栏外远望,清潭的波纹极细,碎冰浮动,偶有鱼潜,游速很快。

其中一只小鱼冲破映水的日光,金色的身影似有无限的活力,回到水中却显得倦怠一些,与另一只小鱼慢慢嬉游。

孟雪明在这一刻转头,程少昀专注地看着那两只小鱼,带着笑意的眼睛染上映照的光芒,忽地垂眸与她对视,光芒化为她自己的倒影。

天与云都十分高远,他们往山下走,直到快到山脚,才与沿路三两行人擦肩。

如同重返人间。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引用的但丁的话

“谁让我的生涯天涯极苦闷 开过天堂幻彩的大门”歌曲《地尽头》歌词

求收藏[星星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少年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