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繁露春秋 > 第75章 元宵

繁露春秋 第75章 元宵

作者:Pythagozill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4 08:25:34 来源:文学城

祁韫方在房中细细把玩瑟若赠予的红包,默坐微笑,谢婉华便遣人来唤,说众人已在祁元白房中等她讲述入宫见闻,还特意交代不许更衣,称她今日这一身最是应景,众人都未看够。

她十分无奈,只得从命,将红包恋恋不舍地收在怀中,又取三瑞礼中的香囊袖在身上遮掩酒气,余下两件打算分赠父亲与阿宁。

此时已是亥末子初之交,霜露凝重,宛若冰绡铺地,唯祁府主屋灯火辉煌,笑语翩翩。窗纸上映着人影婆娑、灯光摇曳,炉中炭火正旺,驱散深夜清寒。

祁韫方至廊下,门内便已先热闹起来。“哟,功臣回来了!”“快进来快进来,咱们等你半日啦!”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笑声未断,竟有人索性亲自出来拉她。

祁韫无奈,只得稳步入内,先朝上首的父亲与茂叔跪地行礼,郑声道:“儿惭愧,今日受封实非本意,原不敢独居其功,故已向陛下与长公主禀明,愿将恩赏转赠父兄。殿下垂怜,允明年若兄长金榜题名,便加封承德郎,以全家光。”

言罢,她起身转向兄长祁韬,眼中含笑道:“这担子算是从我肩上卸下来了,大哥才是我祁家正枝,肩负家声前途。虽眼下关口尚多,但得殿下金口所许,也该安心备考,不必再日夜忧思。”

众人听罢,掌声未起,笑语先至。祁韬一愣,随即起身正衣,朝祁韫郑重拱手道:“辉山此心,愚兄感佩无已。此番殿下所许之恩,既托于你,实是我一生莫大激励。兄弟一体,家声一脉,我当谨记今日之情,来日不负所托。”

祁元白满含深意地看了祁韫一眼,缓缓点头道:“你能主动推功让兄,为父欣慰。但这份恩荣,朝廷授得,你也收得。不论来日谁领其名,今日这份情分,已载我祁家家册。”

谢婉华却已几步绕过人群,笑盈盈地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元宵,轻拍两人手背道:“你们哥俩也别你谢我拜的了,快坐下。知你应酬多、酒食难下,茂叔特意吩咐做了这一碗。慢些吃,烫呢,也好叫你的故事说得甜甜蜜蜜、圆圆满满。”

那“甜甜蜜蜜、圆圆满满”八字,恰恰贴合祁韫此刻的心境。虽一晚相隔甚远、众目睽睽,她和瑟若未能私语半句,唯有数次对望,可那灯谜一来一往、那宴中琴声相应,及至最后封赏时她低声那句“也祝你兄长早传佳音”,无不藏着温柔意蕴,落于心头,皆成甜蜜圆满。

她温言含笑谢过,轻舀一丸送入口中,甜香绵软,心意也缓缓融开,方才开口叙述今日见闻。

祁韫本就口才了得,此番讲来更是酣畅生动:天街鳌山如何灯火如昼,灯谜赌赛遇险翻盘;入宫赴宴,自侍从排班到百官班首的姿容神态,皆言之凿凿;宫中群臣百态,歌舞礼乐,竟连筵席所设的菜品、器具、茶盏细纹,也一一描摹得活色生香,惹得满屋欢笑不断,惊叹连连。

今日确实一家人几乎都到齐了。上首炕上坐着祁元白与祁元茂,俞夫人借口风寒不适,睡下不提。祁韬与祁韪列于侧旁,几个姐妹也都围坐,阿宁最是兴奋。年纪更小的孩子们宁肯在乳母怀中困得连眼都睁不开,也要等二叔回来听故事。

祁承涛夫妇这段日子与祁韫亲厚,也言笑温和,问长问短,唯独祁承澜一房只来了夫人。

这位江南地产大贾之女闻氏,出身富贵,气度张扬,与夫君一向不睦,却独偏爱这位风流倜傥的堂小叔,竟毫不掩饰,不仅白天抢着要给祁韫袍角收针,眼下也不借口回避,直把醉倒酣睡的丈夫丢下,独自赶来看她。

祁韫所言处处精彩,众人听得津津有味。说到灯谜赌赛,堂中诸人也跟着心头紧张;说到宫宴中那段剑舞,气势摄人,竟有几位不自觉拍手叫好。

孩子们更是聚在她身边,拉着衣角不让停,一时屋里欢声笑语、人影摇曳,连窗外寒露都似被这暖意融化了三分。

直说到散席前的“三瑞之礼”,祁韫笑着自怀中取出锦袋,先拿出那枚朱红明黄的同心结,递予阿宁。那铃铛末梢清脆作响,阿宁一下子就欢喜得戴在身上,得意地晃来晃去,引得众人笑作一团。

至于那枚“安”字豆印,祁韫却郑重献至祁元白身前,笑道:“此礼共三字,随机分发,乃‘禧’、‘安’、‘和’。父亲正值养病调摄,儿最大的心愿,便是新年里父亲平安康健、合家安泰。恳请父亲收下,也沾沾宫中这份祥瑞之气。”

灯火之下,她长身玉立,衣袍映光,风仪翩然。祁元白抬眼望她,只觉她神色清朗,笑容温淡,那双眼竟与蘅烟一模一样,柔意不露声色,却将关怀含在眼底,叫人不由心软。

他心头猛地一痛,眼角发痒,几欲落泪。

这数月来,祁韫晨昏不离,侍药端汤,话语间总是极尽耐心与温和。他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女儿:她喜静、好画,饮食偏淡,饭前有拈杯轻转的习惯,说话极偶尔带一点南方口音,字字从容——完美无瑕的公子形貌下,竟藏着这许多细致且固执的小癖好。

她今日在御前抚《楚歌》震惊群臣,他方知她琴艺竟好至击败宫中乐手,那音色,那气韵,想来和蘅烟年轻时一模一样;平日随口所引的诗词、画论、谈玄之语,又让他知这孩子六年来学商之余,竟连士人功课与清流修养都一一兼顾。天资是有的,可要行得如此齐全,却不知要比旁人多吃多少苦、多走多少夜路?

蘅烟……我终究对不起你。让我们的孩子,这一生活得这样用力,这样累。

他伸手接过那枚小小豆印,朱光隐隐,竟觉指间微微发烫。他没再多说,只深深看了祁韫一眼,那眼神之中,尽是愧疚与疼爱。

祁韫被他突然流露的温情弄得也是一怔,竟有些痒酥酥的不自在,只得垂眸掩袖,恭敬地退开半步。谢婉华见父亲感动得一时失语,室内气氛微顿,赶忙笑着打破冷场:“这才两瑞,第三瑞呢?”

“嫂嫂催得急,又不许更衣,我只好将这第三瑞戴在身上压压酒气。”祁韫也笑着顺势接话,从袖中解下那枚香囊,托在掌心展示出来。

香囊本就是个含义丰富、可进可退的好物件,既是士庶日常佩香之用,又常于端午、七夕、重阳等节日里相赠祈福;于佛道信众而言,则有驱邪避秽之效;而在男女之间,更常作含蓄情意的暗语信物。

祁韫向来谨慎,此物既贴身佩戴过,自不会再递与他人沾手,以避闲话。不料谢婉华出身大族、见多识广,素来稳重守礼,此刻却眼波一动,竟走上前,轻轻从她手中接过香囊翻看,眼角隐隐泛出一抹泪光。惹得祁韫又是一怔,不知该作何反应。

她性子确实有这份缺陷,因身份特殊,无论对男女,都是越心中亲厚、行为上越避忌疏远,生怕引起有心人注意,落人口实。故虽长居家中,却与嫂嫂从无单独相见,必是选父兄在侧之时才偶有数语,且言词神态格外庄重,古板得比道学先生还严谨。平日忙于公事,更是对女眷一概回避,十分生疏冷淡。

还是祁韬最先明白缘由,温和地揽住谢婉华的肩,轻轻抚慰,笑道:“她这是想家了。小时候她父亲进宫赴宴,也得了一个香囊,送她戴在身上。那旧物她一直留着,我记得样式和今天这个极像。”

众人这才哄然大笑,气氛缓和下来。

祁承涛的妻子周氏笑吟吟走上前,替谢婉华拭了拭泪,又转头对祁韫打趣道:“既是你嫂嫂喜欢,不如这只香囊就送她,权当留个念想。”

祁韫也笑,言辞得体地推拒:“此物经酒后佩戴,已染尘俗。不如回头吩咐丫鬟照样做几批,送与各位嫂嫂姐姐,权作微意。”

周氏自然欣然应下。

旁边闻氏原本见谢婉华与祁韫一番亲昵,心中就不大舒服,听祁韫言语中有分寸,也稍松了眉眼,却仍嘴上不饶人:“咱们是头一回见这等宫中物件,大奶奶却是从小见惯了的。家里毕竟是接驾都接过两回的门第,我们眼里的罕物,在她眼里也不算什么,果然是得旧物勾起旧忆,才能得她高看一眼。”

谢婉华拭泪已毕,笑眯眯接过话头:“说起来,我今日还没谢够澜嫂子呢。小叔那套‘暮山远烟’,经你一收拾,果然是天衣无缝,虽没进宫穿上,重要应酬场面倒是一件顶一件。我却见澜三哥有几件衣服襟子都磨花了,嫂子你有空,还得多替他拾掇拾掇才是。”

祁韫听她二人唇枪舌剑之间无不拿她立靶子,哭笑不得,心道:既是受了那暴发户的针线,这套“暮山远烟”我不穿便是……

现在轮到阿宁这个机灵鬼递话圆场,扑到谢婉华怀里仰头问她,她父亲进宫是为了什么事,和今日场面可一样?接驾又是什么意思?

谢婉华平素从不张扬出身,也极少提及家中旧事,今日却难得生出一丝胜意,正好借阿宁这话回敬闻氏,便笑着答道:“你外家老爷那年是奉旨筹办万寿大典礼器,进宫献图样的。后来绍统五年,圣驾南巡,暂驻苏州织造行宫,家中恭迎圣驾,那就叫接驾,张灯结彩十里红妆,天上的烟火点了三日三夜都不绝……”

她娓娓道来,将谢家如何奉旨督造织品、如何大开中馈、亲迎圣驾、皇上如何赐宴赐茶赏赐器物,一一道来,细节入微,说得绘声绘色,众人听得神情专注,连孩子都听得入神。只有闻氏脸色越听越沉,最后几乎铁青。

于是这原本是祁韫进宫的故事,便转为谢家接驾收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