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师兄说过 > 第229章 昔往矣(五)

大师兄说过 第229章 昔往矣(五)

作者:thymes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5-09 08:49:15 来源:文学城

新宛西坊,过了兴元桥沿水岸往东,庆侯府便坐落于此。附近是都城中难得的清净地界,纵有宫卫依律在门前驻守,也不至于过分气势森严,巷角梅子树结成绿荫,望去很有些闲趣。

上了年纪的新宛人有时改不了口,常将庆侯府称作敦园,这里曾是前朝书画名家的宅邸,后经当今之手赐下给庆侯开府居住。照理说,此事不是那么合规矩,譬如庆侯那备受宠爱的弟弟,居所就在王宫近旁,与众位勋贵比邻,相较之下,庆侯简直就像是被一杆子支到了西坊。

但抛开这些不说,敦园不负其先主人的名声,在为迎合皇子规制所作的诸般修葺之余,仍然处处可见昔日的雅妙。

此时日色将西,一道斜晖拖曳于湖水上。盈盈落照间,亭台竹木皆被映得发白,夏日暑气浓重,四周则寂然无声,使那眯起眼才能看清的景象好似蒙着一层金光。

黎暄走到庭前,抬头望去,亭廊下一只檐铃在风中轻振,悄然无声。那风铃模样奇特,金线间镶着剔透的琉璃,定睛看时,琉璃中似乎不见什么颜色,但天光照入,仿佛有融银流动,又映出了不存于此世的一泓月辉。

“侯爷对这些精巧造物十分钟爱呢。”一旁陪同的年轻人笑道,“只有如此雅物,才与这园景相衬。”

黎暄瞥了他一眼,道:“正是。”

此人是庆侯门下的清客,近来颇得青眼,因而被派来接待衡文的仙长。黎暄见到这些人时,通常还算和气,对方也敢小小说笑两句。

不过今日贵客看起来没什么兴致,他识趣地收了声。

琉璃铃的样式在延地也属新奇,庆侯素日好与工匠打交道,亲自请教技艺,描画图样,这种风铃也是他使人打造出来,他尤其喜爱这一作品,甚至将其遍悬侯府各处。

幸好庆侯赏鉴眼光不错,这琉璃铃也是难得的佳物,否则岂不是辜负了这文雅的宅院——清客心中所想和嘴上说的,虽然结论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因果却要颠倒过来。

不知这个叫人捉摸不透的仙长原来喜欢宝物珍玩,他暗自嘀咕,难道说下次得备点这样的礼物才行?

他随着黎暄往小湖边走去,水面烁烁波光,照得他眼前有些发花。他忽听黎暄说了一句:“侯爷不吝惜好东西,你也得过这个赏赐吧?”

他一怔,嘴上恭恭敬敬地答道:“承蒙侯爷赏识,先前是得了一对铃,供奉在宅中了。”

“好东西就得要挂起来用才行啊。”黎暄道。

这又是什么意思,敲打?不满?清客不停转着念头,脸上只是陪笑称是。

黎暄转过头,望向屋檐、门廊、亭台上的一只只琉璃铃,默默地看了一会,旋即摆了摆手,让忐忑不安的清客退下。须臾,水边只剩下他一人。

让客人独自在园中徘徊不合礼数,但衡文的贵客可以另当别论。黎暄往后靠在栏杆上,直到离他最近的琉璃铃中响起声音。

“和尊师起了争执么?”

一句话,就让黎暄把那仿佛时刻镶在脸上的微笑收了起来。

正如这些琉璃铃平时并不会被风摇响,铃中之声也非真正声音,而是直接在他耳边响起,听起来缺了点人味。黎暄不快道:“你又知道什么了?”

“你方寸已乱。这种时候,乱了阵脚做不好事情。”

铃中之声说道。空洞的声音,说的也是冷冰冰的话,但奇异地竟能让人听出一丝关怀。

黎暄的脸颊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不禁回嘴:“那道友得求我别出什么岔子,不然我倒霉,你也倒霉,大家都要倒霉。”

“我自然希望你振作起来。”铃中之声说道,“不过,只是稍作提醒。区区小事,想必对你不算困扰。”

“我可不是来听你对我评头论足的。”黎暄冷冷道,“道友叫我在毓秀之事告一段落后再来找你商议,所以我才会在这。说正事吧。”

铃中之声道:“莫非毓秀反悔了?”

“看来你也不是什么都能料到啊。”黎暄不怀好意地笑了笑,“毓秀使者已经勘测完毕,比你的估计,可是快得不止一点半点。”

“是么?”

铃中之声这么答了一声,就沉默下去。他那波澜不惊的声音总是令黎暄不自在,尤其在这种时候,即使他以恶劣的心思试图揣度,也很难从对方平板的语气里听出诸如意外、疑惑、措手不及之类的情绪。

片刻后,铃中之声说道:“当世之才,着实不能小看。倒要小心他妨碍大局。”

“他?”黎暄没忍住,面露轻蔑,“不过是被蒙在鼓里,让他们掌门指使得团团转的蠢货罢了。”

话说出口,他就有些后悔了。若非妒忌让他心烦意乱,他也不会说出这样有失水准的话。

在师父面前讥笑孟君山,一大半是演出来的。师父拔擢他做事,用的是他那股拼命想出头的劲。他的种种不甘,师父也多少有数,偶有失态,反而让人放心。

在“道友”面前则不同,两人固然互相提防,但有些事情没必要伪装。听到对方赞赏孟君山,他一时间就没收住话头。

这刻薄话是真心流露,因而才让他惭愧。平日里他可以装腔作态,却格外不想在对方面前显得可鄙。

“——才华难得,但审时度势的眼光更要紧。”

孰料,一贯言辞冷锐的“道友”只是淡淡回了一句。顿了顿,他耳边又听对方说道:“说到底,才华乃是天生,改变不来。人活一世,要往何处去,却是自己选的。”

黎暄没有立刻答话。他的目光追寻着被风推过湖面的一片落叶,紧紧地抿着嘴唇。

最初与庆侯结识时,黎暄并没有抱有什么雄心壮志。

庆侯此人,有些沉闷木讷,他的幕僚可以为他出谋划策,却改变不了他的性子。本是诸皇子中的贤长,却被其弟梁侯抢了风头,除了延王的偏心外,他自己的为人处事也不能说无可指摘。

正因这尴尬处境,黎暄才有机会和他来往。梁侯跋扈,处事却精明,衡文乃是镇守延国的仙门,他自认将来要继承大统,因而格外小心,对待衡文弟子都十分恭谨,却不和哪一个人有过多私交,唯恐使山长对他不满。

庆侯则没有这么多顾虑,一来无欲则无求,二来黎暄也确实能当个不错的朋友。

黎暄把这当作一步不知有没有用的闲棋。既不愿屈从平淡,就什么都得试试。凭他当时的能耐,想拱庆侯进位,那是痴人说梦,要借此让自己在门中挣些资历,也是无从着手。

最多他也不过是想着,从这里熟悉了凡人俗务后,或许以后去到外面某座书院时能得些方便。按传统,山长的亲传弟子很少离开新宛任职,出外是一种冷落乃至处罚,但黎暄觉得如果能总领一座城中的书院,对他而言或许更能施展手脚。

不管怎样,都比在师父座下当个无人在意的摆设要好。

和庆侯交游并不十分为难,即使庆侯不是个伶俐人,不太会像许多凡人那样趋奉仙师,待人总归还是颇为诚心。再有,他自己是不太得意的皇子,黎暄也是不怎么得师父重视的弟子,这相似处境,自然而然让他对黎暄有些亲近。

虽然这破绽也是黎暄有意露出来的——难道真让他去别人身上找什么同病相怜?他可不觉得这算安慰。

就这么有来有回地相处下来,黎暄自认为他待庆侯也有几分真心。那时,庆侯受命去乐桑沿岸巡查,路上遇险,又被梁侯那一系暗中散播他是靠什么河魅野妖才化险为夷的流言,当时他就已经收拾行装准备去救人了。

没想到庆侯平安无事,甚至提前回了都城。他总算找到机会甩开门中绊脚的杂事,悄悄前去拜访时,却在侯府见到了一名陌生的散修。

“这位是救了我一命的游方仙长。”庆侯如此向他介绍。

黎暄第一眼就知道那个散修是和他相似的人。一样不甘于平淡,一样憎恨自己势孤力弱的处境。

散修戴着一副木雕面具,不以真容示人,行踪鬼祟,修为又寒酸,对于一个散修来说也不奇怪。他讲话时带着一点燕乡的腔调,掩饰得很好,黎暄也是听了很多才有所察觉。如此在意这种事,想必他在那妖族横行霸道的地界没少吃苦头。

若他生在延地,兴许就不会这样。倘使他曾经拜进的是衡文门下,现在该是个得用的弟子了,可惜他没有过这个机会。

这样想来,他黎暄的运道还是要好得多了。

怀着微妙的情绪,黎暄和这个散修算是认识了。他并不愿意叫对方的名字,盖因他觉得这样藏头露尾的人,报出来的名号八成也不是自己的真名。

许多在延地的野路子散修都会依附衡文,以期让修行生涯更顺遂些。他们虽大多碍于矜持,不肯在明面过于奉承,但只要稍稍给双方一点台阶,事情总是容易办成。

这个散修也是一样,既不愿意折节逢迎,又想要和难得搭上关系的衡文弟子靠近。黎暄不冷不热地吊了他一阵,欣赏过了他的纠结后,终于给了对方一个机会,让他说出来意。

“你要卖秘籍?”黎暄重复了一遍。

他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荒谬之情——哪来的胆子骗到我头上了,难道我看着像是很好糊弄的样子吗?

秘籍这种东西,在散修之间的交易里总是很吃香。修行法门通常是自家的宝贝,不是败家子,少有人拿出来卖,市面上常见的是简单精炼之作:丹方、药方、几卷注释心得、一门小小的术法……如果真材实料,买到手起码称得上有所得。

至于假货和没用的真货,那就太多了,像是各种“残卷”,洞府与遗迹的古图,还有宣称从某某上古门派中散佚、如今偶然被发现的修炼典籍;特别是最后一种,明知道很有可能是骗术,却还是有想捡便宜的傻子趋之若鹜。

名门大派那些新出外的弟子,就是这些卖所谓秘籍的散修最喜欢的买家。他们身家颇丰,经历又稍嫌不足,况且卖家们也不全是骗子,有时候一本古籍对散修没什么用处,却能丰富门派中的馆藏。如此种种,谁家弟子意外淘到了好东西,又有谁家弟子被骗得底掉,每回总能听到那么几桩故事。

黎暄此前没什么机会出外,但他也不只是闷头修炼,又通些俗务,对方这么一开口,他连后面的套话都能猜得到了。

果然,那散修犹豫着道:“……我只想寻个识货人,却不知道友是否看得上。”

黎暄挺想笑,但忍住了。他说:“既然道友如此说,想必是珍品了,可有摹本借来一观?”

那散修取出封紧的银筒,双手递上:“这便是原本了。”

直接把东西原样端出来的情形并不多,也不知道这家伙是骗术高明,还是没什么经验。黎暄取出帛卷,这东西看起来略有一些年头,但远称不上古物,至于内容……他不禁吃了一惊,竟然是一幅阵法。

阵法一道,莫测高深。仙门各派弟子多少都要习练一些结阵、运阵的法门,但这离“通晓”阵法之间仍旧隔着天堑。

黎暄也只学过门中统一传授的基础,对这份秘籍,他能看得出是一幅幻阵,不算复杂,似乎也看不出什么明显错漏,仅此而已。

不懂归不懂,他面上还是摆出一副认真思索的神态。余光看到散修也在紧张地看着他的反应,他轻咳一声,问道:“不知道友想以什么交换?”

散修早有准备,当即取出写好的单子,上面是一列灵草、丹药。没有什么生僻之物,黎暄扫了一眼就大致估计出来,总数不少,但一幅阵法也值这个价。

黎暄意味深长地看了看这个散修,现在他知道了,这人可不是什么愣头青。他对这些秘籍交易颇有了解,开价也适当,明显做足功课。

转念之间,黎暄已经决定将它买下来。他要把东西带回门中,献给师父观看。

在师父已经不再指点他功课的时候,连拜见师父都要找个好理由,即使常常只是例行公事,他却不能就这么放弃在师父那里混个面熟的机会,一旦停下,兴许以后就真的只能站在角落了。

这份阵法就是个不错的由头,本来他也不擅长此道,就算走眼,也非学艺不精,倒是搜集典籍充实门中珍藏的心意不假。

……万一真的是被骗了,他也有的是办法去料理这家伙。

黎暄耐心地等了些日子,找了个好时机,带上东西去书斋谒见。

山长在闭关修行之外,指教他们还是有些耐心的,只不过也并不会将精力特别投注给那些不太起眼的弟子。见到黎暄,他照例勉励了几句,才拿过弟子献上的所谓“秘籍”观看。

黎暄有些忐忑地等着,等了半天,他也没听到一句师父的评价。

山长好像忘了他还在这一样,将薄薄一张绢帛展开在案上,皱着眉仔细察看。

这让黎暄有些被吓住,唯恐自己拿回来的是什么违禁物,他心里不停想着要怎么解释,直到师父回过神来,向他问道:“你从哪里得来的这东西?”

黎暄连忙将事情和盘托出,细述了那个散修的形貌举止,至于庆侯在中间引荐的关系,则小心地一笔带过。山长倒不在意这些,说道:“只是个散修吗?”

“的确,弟子与他切磋过,这位道友的修为实在不入流。”黎暄答道。

山长点了点头,将帛卷收回银筒中,略一思索,从案上抬起视线。

在那一刻——黎暄常觉得人该有那么几个注定的瞬间,闪念间的抉择便足以决定一生际遇,而那一刻对他来说就是如此;他读出了师父的神情,知道他将要唤一个得用的弟子来做事,或许就是景昀师兄。

师父还未开口,他便补上了一句:“弟子也擅自在他身上附有了追踪的术法,他虽居所不定,想来还没有离了新宛。”

山长重又将目光移回到他身上,这次多了些审视。黎暄状若未觉,继续用有点莽撞的语气道:“现下可要弟子去寻他回来?”

“寻他做什么?”山长问。

黎暄腼腆地笑了笑,并不掩饰话中的殷勤:“我看师父似乎很喜欢这份阵法,就想着再去问问这位道友,还有没有这类秘籍。”

山长失笑:“有甚么喜欢不喜欢的。为师只是觉得,这阵法里有些门中先人的韵味,不知是这卖家从何处得来。”

黎暄不由得一震,心中怦怦跳了起来。师父口中的先人,指的不是什么寻常前辈,而是成为衡文书院前的“古衡文”中人。从前的衡文有不少典籍已经失落,其实如今找回,也未必全然能对当今弟子修行有所助益,但带上一层光环,对如今的门派来说自然有别样意义。

能从一个散修手里挖到这样的好东西,真可说是时来运转。

他起身道:“弟子这就动身,说什么也要将他请回来问个清楚!”

“以势压人,岂是待客之道?”山长责备道,“只为这份还不知是不是与先人有关的典籍,就大张旗鼓,即使只是个散修,也不能失礼于人。”

黎暄觉得他听懂了。他先是低头请罪,随后才道:“弟子决不至于将此事张扬出去,让旁人看了笑话。对这位道友,弟子一定以礼相待,好言相劝。”

山长这才点头:“去吧。”

黎暄压下胸中激动,深深施礼,方才告辞。

从书斋出来,走在花木葱茏的亭廊下,他心底满是欣喜雀跃。偶有见到门中弟子,只是随意朝他施礼,远不像面对景昀时那样恭敬,他如今也不放在心上了。

他衣袖带风,扑开飘落的残花,快步穿过园中道路。

办事情不难,难在师父愿意将事情交给他办。等了这许久,终于叫他等到一个机会,定是那让他走到今日的运道又一次照拂了他。

黎暄志得意满,但还没有得意到忘了正事,他仍旧像从前一样避开旁人,到访庆侯府邸。庆侯不在,侍从告诉他那位“仙师”还在府中待客的园中住着,黎暄查看一番他下在对方身上的法术,果然还在此处,当即彻底放下心。

他不要人通报,驱走了侍从,亲自到那院落前叩门。他并非没有想过,这个散修或许正是知道手中秘籍与古衡文有关,才借他之手来找个好买家。是又如何?对方想着奇货可居,他也一样能将其拿捏。

“道友,可有闲情一晤?”他笑道。

轻风掠过屋瓦,隐约有檐铃轻响,侧耳细听又捕捉不到,可是这园中哪有风铃?

许久,门后的沉默让他渐渐不安,又等了一会,他皱起眉头,顾不了礼节,推门而入。

精心修葺的小院中空空荡荡,绕过屏门,几间屋子中也不见人影。黎暄面沉如水,走到廊下,赫然发现那寻踪的术法正追向斜上方——檐下挂着一只镶嵌着琉璃的风铃,在园中景致下并不显得突兀,可还是深深刺痛了他的眼睛。

一道声音从他耳边响起,略带笑意:“暂离新宛,不曾与道友告别,故而留下这枚风铃,权作赔罪。倘若道友有事寻我,凭这铃即能使我知晓。”

被愚弄的愤恨让黎暄怒火中烧,但对方下句话出口,又让他记起了自己在山长面前夸下海口领来的职责:“道友对那份阵法还满意么?”

“钱货两讫,自无什么不满。”黎暄尽量放平语气。

“那就好。”铃中之声轻笑了一下,大约是隔着法器传音的缘故,尽管他话中带笑,听起来依然有些死板,“这阵法……还有一些古籍、文稿,是我得自一位友人的遗泽,他虽孑然一身,家系却据说可以上溯到仙门大派,只是那些典籍在他手上,也派不上用场。如今,能给这些蒙尘古籍找到识货人,也算不辜负这位朋友。”

黎暄沉默了片刻,心知肚明,对方绝对清楚手中那些典籍对衡文的价值,再绕圈子已经无益。先前他拿那份阵法来试探……哪里是自己运道好,对方又岂是生涩无知?简直不能更精明了!

他暗下决心,等会出了这个院子,就要调遣人手搜查这个家伙,谅他也不能离新宛太远。只是又不能让山长知道他把这差事办的糟糕,个中度量需要谨慎……越想他就越是咬牙切齿。

幸好事情尚有回旋余地,这散修若是不想继续做生意,大可以一走了之,现在却显然是还有得商量,不过是担心被衡文仗势欺人。

果然,对方也不吊他胃口,顿了顿又道:“至于这些典籍,道友若是有心,自当奉上。不过……”

黎暄忍不住道:“不过什么?”

“得加钱。”铃中之声说道。

星仪:发掘用户痛点,迎合用户心理,满足用户需求,精准实现骗局

(这几章是星型骗局,写的慢了点,一遇到这人就卡文_(:з」∠)_不过他真缺德经常写着写着被他气笑了(x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9章 昔往矣(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