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枝窈 > 第13章 第 13 章

春枝窈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溯月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4 10:48:04 来源:文学城

这一夜音音睡得并不安稳,半个时辰就要醒一次,醒了就很难入睡,第二日醒来的时候眼下青紫着。

醒了吃过早饭,音音便和姑母一起在院里坐着。

山里阴冷,屋子里格外冷些,在院里坐着还舒服些,两把竹躺椅上被绸儿铺了垫子,音音合眼晒着太阳,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姑母说话。

躺到午时又要吃饭了,厨房里有从村里买来的菜和肉,绸儿的手艺还可以,只是这一上午动都没动,音音只觉得早饭都没消化呢,现在更是什么都吃不下去了。

第一天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去。

第二日一清早,吃过早饭平阳便问崔勇这附近有没有什么风景宜人的地方。

毕竟是在山里,不求什么峭壁绝峰的大景,山清水秀的小景应该是有的。

崔勇果然点头:“一里多外有个池塘,挺好看的。”

平阳问音音:“想必这池塘里是有鱼的,待会咱们去钓鱼吧。”

换了身方便行走的衣裳,一行五人就出发了。

音音不常走路,一里多路走的气喘吁吁,等到了池塘边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幸而景色秀美,让她忘记了疲惫。

青峦叠嶂处浮现一弯碧水,这小池塘原是山涧汇成的,三面环着峭壁,岩缝里斜伸出几株老松。

塘水极清,日头高悬,照见底下青荇摇曳,细鳞闪烁。偶有山风掠过,水面顿起涟漪,将倒映的云影撞碎。

岸边恰好一块平坦的巨石,音音和平阳就坐在此处。

看着这风景,平阳长叹一声:“倒也不虚此行了。”

音音跟着点头。

崔勇用竹竿和棉线和小铁钩做了两个简易鱼竿,又四处挖虫子做饵。

音音最怕虫子,连连摆手:“不必不必,就这样就行了。”

崔勇耿直:“公主,这钩上没饵,钓不上来啊。”

“没事,本身就是玩玩的,真钓上来我也舍不得吃。”

崔勇还想问,不吃钓什么鱼,被绸儿打断了,她笑着说崔勇:“公主怎么说你就怎么做。”

崔勇挠挠头,站到远处放哨去了。

姑侄二人就坐在岸上坐着,忽听得崔勇大喝一声:“什么人!”

音音受惊起身,过了一会后崔勇便带了个面如白玉的男子过来:“长公主,这位是您的人?”

平阳点头:“我叫他送些信儿上来。”

崔勇放心了,留下这人和长公主说话,他又站到远处去了。

这男子也没说什么,拱手朝两位公主行礼,而后道:“昨夜宁安郡王家广发请帖,说是后日家中嫡子定亲,请京中官眷参加。”

平阳神色淡淡:“没别的事了?”

那人点头,平阳摆摆手让他下去,随后对着音音道:“宁安老贼人不聪明,流程到是精通,把这些官眷关在自家府里,以此要挟朝臣。”

音音神情紧张的坐下,手里握着的竹竿微微颤抖,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

平阳安慰她:“你是第一次经历这些,害怕是应该的。”

音音轻咬下唇:“晋王造反时姑母在京城吗?”

平阳点头:“当时晋王也是找了个由头请人进府,有人察觉不对称病不去,晋王便直接送太医去府上,几乎是明晃晃的威胁。”

“那姑母去了吗?”

“当然去了,去了不一定死,不去一定死。”

事发当日,晋王府上高朋满座,一众女眷强撑着笑容迎合着晋王妃,也有心中鄙夷的,站在远处观望着。

谁知道晋王能不能成,谁知道此时该不该捧着晋王妃?

音音疑惑:“晋王造反,晋王妃是支持的吗?”

平阳笑了两声,摸了摸音音懵懂无知的面颊:“这种事,无所谓支不支持,晋王妃家事不算平庸,可她夫君要造反,她是劝不住的。”

音音追问当晚发生了什么,平阳看着水中倒影,语气淡淡:“一顿宴席吃的酒肉都无味,席间安静,无人说话,忽然有人冲进来说你父皇和萧玦打进城了,晋王妃知道大厦将倾,谎称去更衣,随后带着家中女儿自尽了,侍卫们私下逃散,然后我们就都各自回府了。”

平阳忽然笑了两声:“临走的时候我还看见有人把宴席上的琉璃盏装在袖子里带走了两个。”

音音一时无言。

平阳唏嘘:“世事无常,成败都是一瞬间的事,晋王妃诗词书画皆通,平日性格娴静最是不爱凑热闹,这种谋逆之事她是断然不会赞同的,可最后,到底也化作一缕亡魂。”

梁上的白绫是她亲手挂上的,可送她走上黄泉路的,是晋王还是当今陛下,此事说不清楚。

总之她是没有选择的,站在小凳上的时候,她会不会想,自己是从哪一步开始走错了呢?

音音看着水中游鱼,微微出神。

她又想起无坟的岐国公主。

王朝鼎盛时,这些世家贵女是璀璨的明珠,用以装裱皇权,可大厦倾颓时,这些女子便名如草芥。

池塘水中,鱼儿畅游,一尾大鱼在前面游,身后跟着两尾小鱼,在水中自在畅游,无拘无束。

“或许晋王妃的孤魂转世做了这山间的一尾鱼。”她忽然开口。

音音看向姑母,双眸清澈如稚嫩孩童,她真心希望这能在山水间畅游的鱼儿能给晋王妃的亡魂一丝慰藉。

听着她的话,平阳先是一愣,随后笑了,挑了挑钓竿:“那可真是顶顶好的投胎。”

第三天姑侄二人没什么新鲜事,依旧是静坐钓鱼。

平阳长公主那也没有什么消息送上山了,毕竟山上的路途骑马也要两三个时辰,有什么消息送过来也就晚了。

第三日夜里,音音早早躺下,看着床帐想着,再有两天就尘埃落定了。

晚上她迷迷糊糊做起梦来。

她梦到了年初父亲从颍州启程的时候。

音音那时还不知是发生了什么事,一家子儿女站在主屋,冯侧妃泪眼婆娑地看着父亲。

主屋里肃静一片,只有冯侧妃的哭声醒目,李侧妃牵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垂首不语。

音音惶恐,懵懂地拽了拽哥哥的衣袖,把自己的手塞到哥哥手里,这样她才安心些。

她听说,父亲要打仗去了,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能不能回来。

音音不懂,什么叫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到时候她会如何,哥哥会如何呢?

秦王临走时摸了摸李侧妃的小女儿的额头,音音希望他也能看看自己。

她看着父亲,眼中满是渴求,无意识的上前一步,却被元谚拽了回来。

音音不解的看向哥哥,父亲要走了,她想和父亲抱一抱。

元谚只沉重地朝她摇了摇头。

哥哥的身影渐渐模糊,音音的手里空荡荡的。

忽然周围变得黑暗,冯侧妃双目通红,哭着看向她:“王爷败在晋王手下,男子都战死沙场,我的元译,你的元谚哥哥都死了,咱们都随着王爷去吧。”

她把手里的白绫塞到音音手里:“你是嫡出,你先死。”

手里的白绫好似有千斤重,却又长在她手上,扔也扔不掉。

音音急着解释:“不是的,父亲胜了,萧玦打了胜仗!我们不必死的!”

屋内的人都侧目看他,目光阴鸷:“谁是萧玦!谁是萧玦!哪来的萧玦!”

音音语气茫然:“萧玦……就是萧玦啊……”

冯侧妃李侧妃逼近她:“没有萧玦,王爷被晋王杀了,咱们都得一起死。”

音音还在努力解释:“我们可以想办法!我们这么多人在一起可以想办法的!我们不是非得死的!”

她去拽冯侧妃的衣袖,却抓了个空。

屋内女子的声音交叠在一起,远远的传来,像是呼喊,又像是尖叫:“有什么办法,从无选择,谈何办法!”

白绫腾空而起,一圈圈缠住屋内所有女子的脖颈。

音音不受控制的被提起,渐渐无法呼吸。

她双手拽着白绫,余光却瞥见周围的女子毫不挣扎。

“啊!”音音尖叫着醒来,浑身都是虚汗。

绸儿冲进来抱住她,让她在自己怀里呜呜哭着。

公主时常做噩梦,绸儿已经有些习惯了,梦醒了之后是要哭一阵子的,这时候问话也问不出来,只能等哭好了再说。

平阳长公主披着外裳赶过来:“怎么了?”

“回禀长公主,公主梦魇了。”

音音哭够了一口气缓了上来,抽噎着看向姑母:“姑母,我不想死……”

平阳一愣,随后反应过来:“姑母嘴欠,吓着音音了。”

音音伸手要抱,平阳赶紧拥住她,又探了探她的额头:“怎么忽然烧起来了。”

她吩咐着崔勇赶紧去买药去。

崔勇不敢耽搁马上去办,只是往返京城骑马要一天,他只能从近处村庄里找来个赤脚郎中。

崔勇仔细嘱咐这郎中让他莫要声张,否则要了他全家老小的命,随后才把郎中带到公主面前。

平阳谎称自己是带着女儿来此小住的富商家人,女儿不适请郎中看看。

郎中老神在在,只搭脉感受了一下最后便道:“这山上冷些,令爱不常来此居住,偶然风寒也是有的。”

平阳催促:“那就请郎中开药吧。”

既然是风寒,那就好治,郎中药箱里有现成的药粉,他拿了几包给绸儿,临走时又对平阳说到:“令爱是不是自幼大病没有,但小病不断?”

平阳当然知道音音从小的情况,于是点头:“还真是,我这女儿前些日子还中了暑热。”

老郎中捋捋胡须:“这药你一日三次给令爱服下,若还无用,该找个术士给令爱看看。”

老郎中放下话就走了,绸儿赶紧去煎药,煎好了药平阳亲自喂音音喝下。

药里有安神的药材,音音喝完之后几沉沉睡去了,绸儿就在旁边一直用冷水给她擦着手脚。

平阳在一旁跟着忙活,看向音音的眼神中满是爱怜。

她想带音音下山去找太医,只是今日正是宁安老贼行动的日子,若此时下山,实在危险。

平阳叹气,想着萧玦原定第五日一早出发来接她们,今天晚上是解决掉宁安的日子,她得观察着情况,若药有效,那她便等到明天,若是药石无效,今晚就得下山。

这一日音音的意识不算清醒,药里安神的成分让她时常昏睡,稍有清醒的时候她一直盯着门外。

她要等到萧玦来接她。

萧玦来了就说明京城安全了。

绸儿一刻不停的给音音用湿帕子擦手擦脸,从小音音发过许多次高热,她都是这么给看顾好的。

可眼见着高热不退,绸儿也哭了,可即便她哭着手也没停着。

平阳同样急的不行,来回在屋内踱步。

眼见着天黑了,三服药下去音音依旧烧如沸水,平阳心一横,吩咐崔勇快马下山。

甭说是有人造反,就算是京城下刀子了,他也得带个太医回来。

-

京城,黄昏。

宁安郡王已经开始行动,准备在今晚太阳落山时杀进宫中。

宁安郡王是殿前司指挥使,出发前他召集军队,以奸臣当道他欲清君侧的名号率兵进宫。

而侍卫亲军都王指挥使在外与他呼应,拦截住想要进宫救驾之人。

这谋划看似天衣无缝,从前确实也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坐上了皇位,但宁安郡王的失败之处就在于,这计划提前让宣文帝和萧玦知道了。

这就给了宣文帝很多准备的时间。

当初从颍州带来的五万兵卒,有将近万人战死沙场,剩下的大多返回原籍,还有将近万人在派遣在就近的陈桥镇。

这一万兵卒在颍州的时候就是萧玦的精兵,而今虽划在陈桥但还是只听萧玦调遣。

换句话说,这一万兵卒就是宣文帝给自己留的保障,以备不时之需。

今日之前,这一万人已经悄悄拔营,来到了城郊。

京中居民发觉街道上带着盔甲的士兵格外多些,见惯了皇权更迭的京城居民们隐约预料到有事发生,于是都早早回家紧闭门户。

宁安郡王站在府中回望天际,等着太阳的最后一丝余晖散尽。

是时候了。

他铮地一声拔出宝剑,率领兵卒朝着皇城疾驰而去。

王指挥使给他开了门,他几乎是一路畅行无阻的来到内廷,这一路顺利的有些过分,只是他此刻被皇位蒙蔽了眼睛,看不出这其中的蹊跷。

直到在大庆殿外见到萧玦,宁安郡王才稍显怀疑。

甲片在残阳下泛出暗红寒光,萧玦立于大庆殿前,眸似寒星,薄唇紧抿成一道冷硬的线,不见喜怒,唯有杀伐之气。

“你怎么在这?”宁安郡王收到的消息是萧玦已经出宫了。

萧玦没说话,佯装出宫再伪装进宫是多么简单的事,他不必解释。

屋内有史官起笔朗声:“景和元年七月,宁安郡王谋逆,被镇北将军萧玦斩于宣德殿前。”

宁安郡王皱眉,看了看身后的兵卒:“我有殿前司三万兵马,你拦不住我。”

萧玦缓步向前:“郡王把谋反想的太简单了。”

语毕,大庆殿外的剑戟碰撞之声渐渐响亮起来,随之而来的还有呐喊之声:“宁安郡王意图谋反,殿前司士兵若不放下手中兵器,便与谋反同罪!”

这话传进大庆殿,宁安郡王身边的兵卒都已经有丢弃武器之人。

两侧墙上已有弓箭手齐刷刷拉满长弓,大庆殿前有亦有人大喊:“若不放下手中兵器,便与谋反同罪!”

殿前司造反,听起来何其荒唐,宁安郡王打着清君侧的名号本就有些惹人怀疑,只是指挥使有令他们不得不出兵,但现在看萧玦与宁安郡王对立,这些兵卒便看清局势了。

谋反这么大的事,谁都不想掺和进来。

萧玦走到宁安郡王面前,神色淡然:“这大庆殿的栏杆上多少刀剑痕迹,台阶上不知洒过多少人的血,可你是哪里来的胆子?”

晋王谋划十余年都未成功之事,这宁安郡王筹谋不过数月,便敢动手。

还是蠢人胆子大些。

宁安郡王还在挣扎,他缓缓后退:“萧玦……你有勇有谋何必给他当狗!”他直指大庆殿座上那位:“无论他许了你什么,我都可以许你百倍千倍,只要你为我……”

话音未必,萧玦举剑便砍,宁安郡王人头落地的时候嘴还在一张一合的吐着血沫子。

宁安郡王说的都是废话,他萧玦想要的,唯有大庆殿座上那位能给。

有颍州部将出来收拾残局,大内很快恢复平静。

宣文帝召见萧玦,空出来的殿前司指挥使由他担任,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则移交给了另一京中武将。

两人互相牵制,宣文帝放心些。

受封之后已是圆月高悬,萧玦出了宫快马出城而去。

他本该明日一早上山去接音音的,只是四日不见,他实在思念的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