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汉后直播剧透我造汉武帝反 > 第9章 谋反上位也能称仁?

失望的平阳长公主巴巴的瞅向刘彻,无声的控诉弟弟有热闹也不让她看!

刘晊默默的低下头,能在刘彻的面前明摆着要看戏,也乐得看戏的人,独一个平阳长公主。平阳长公主和刘彻的感情好着呢。

“下回。下回。等卫青回来了我们踢上一场,一准提前请阿姐来。”听,刘彻许下承诺,保证下一回一定会让平阳长公主瞧见。

平阳长公主闻言眸波一转,尽显风情的道:“长平侯陪陛下下场,那得仔细看。陛下和长平侯一道,应该不会不敌他们吧。”

余光扫过霍去病和刘晊,两个都还是孩子。应该,可能,刘彻和卫青一道对上,不能输。

“那可不一定。朕盼着他们两个争气,能赢了朕和卫青,那才是最让朕欢喜的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彻指着刘晊和霍去病,“听见了?”

霍去病和刘晊异口同声道:“诺。”

“这就是陛下不计较将来这个女儿谋反的理由?”王太后听着儿女说话,目光一直落在刘晊身上。

刘晊低下以头顶对王太后。纵然王太后眼神成刀也杀不了她,她怕个啥。她不怕不怕!

刘晊镇定自处,那端王太后出口之言,事儿大家都听见了。

“世间事,皆非一成不变。太后难道忘记当年是怎么改的?”刘彻拧起眉头,对王娡当众论及要刘晊的事,不悦得很。此刻一个银发老妪由远而近的走来,刘晊是不认得那都是何人。

她不认得有人认得。

刘彻也认出来了,“姬夫人怎么也来了。”

姬这个姓,非比寻常。

周王室姓姬。

那样的后人,多少人再未得见?

被唤姬夫人的那一位老妪与刘彻和王太后见礼,最终和王太后对视,“命里显贵,太后舍金王孙父女,入选东宫,当年若是太后不舍,岂有陛下?”

拿王太后从前的旧事当例子,听得刘晊只觉得心头爽快之极。

王太后想反击,偏姬夫人道:“纵然命数有定,却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否则也不会有一线生机的说法。既是有那一线生机之说。陛下,那天幕所言的事发生与否,多在与陛下。”

对啊,刘彻才是真正掌握一切的人。

“若陛下不能容于长安公主,只要不给长安公主自由,将人养在深宫,陛下以为一个深宫中的公主能有谋反的能力?”姬夫人冒出这一句,刘晊?

养在深宫啊!

刘晊袖下的手不由捏紧。她当然知道刘彻可以。否则她那十年来为何费尽心思讨刘彻的欢心,一步一步的显露聪明才智,习来一身的本事,更是一步一步引导刘彻认为她是可用之人。一切只为让刘彻用她!

身为女子,在这样一个封建时代,对,如今的大汉不像后世一样对女子苛刻无比,诸多约束。然从古至今,整个封建时代,有许女子可以像男儿一般为官的一个时候吗?

大汉是有女侯,然真正大权在握,可以参与政事的人,除了太后之外,能数得出来,能够在朝堂上,能够在军中的有几人?

刘晊需要一个机会,为了卫家,为了自己能够寿终安寝,她都极其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只有刘彻可以给。

眼下,姬夫人非常现实指出这一点,以令刘晊似是被人捏住脖子一般,窒息的感觉几欲将刘晊淹没。她的生死在刘彻一念之间,她将来的路怎么走也在刘彻一念之间。

“然,陛下,利大于弊呢。陛下想要做到的一切,公主会成为陛下手中最好的一颗棋子,用好了,大汉能够更上一层楼。”姬夫人的一番话听得在场的人都不由一顿,这接下来再跟刘彻道出的话,落在刘彻的耳中,所谓利大于弊,那是怎么样?

在这个时候,天空又是一阵白光现,好的,骆幽再一次出现。这一回骆幽精神更好了,挥着小手道:【大家好,我是骆幽。上周的直播网络不好,断了线,等网络修好天都黑了,所以直播暂停。以后我努力更新,但不保证定时。今天我们主要说什么呢?说说仁帝的功绩,再理理仁帝关系图,刘家的,卫家的。】

刘晊……倒是怪错老天了,网不好的是另有其人。

想归想。刘彻于此时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就听听这上方的人又要怎么说起那么汉仁帝,听完之后朕也想听姬夫人的高见。”

高见二字,那端姬夫人道:“不敢道高见,些许拙见,望能有利于陛下,有利于大汉。”

态度谦虚得很。

刘彻道:“请坐。”

对啊,坐下听,看看骆幽今日又能说出些什么来。

霍去病和刘晊交换一个眼神,不难看出他的担心。

刘晊给他一个放心的眼神,最差的局面早就过去了,现在的情况用不着担心。

坐坐坐,各自都入座。

【上回我们对比了大汉武帝前和武帝在位时的版图,本来想把汉仁帝时期的版图都拿出来的,网断了拿不了。今天补上。很多人其实对仁帝有些误解,以为只有仁厚之君才算是仁帝。可是呢,我们学历史的都知道,仁帝也是有区别的,分为汉仁帝和其他仁帝。】

骆幽倒不绕弯子,上来就直奔正题。

汉仁帝和其他仁帝,刘彻瞥过刘晊,刘晊仁厚善良,从小到大,连大声喝斥于人的事不曾,打骂宫人,杀人害命的事更从未有过。

仁这个词,对比前面骆幽说过的,汉仁帝谋反上位,这难道不是相互矛盾。

【对,还有一个问题,一个谋反上位的皇帝,仁这个词确定不是讽刺?】

和刘彻想到一块了。

骆幽挥挥手,【各位,别人顶着仁这个谥号真有可能是讽刺,但汉仁帝这个仁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因为那么多个王朝,要说幸福指数高的,能做到让百姓吃饱的时代,汉仁帝时期那是做到了百姓安居,有田种,有衣穿,有饭吃。仁帝盛世,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故,汉仁帝嘉平二十四年,仁帝崩,大汉百姓啼哭,如失父母,成千上万的百姓以送仁帝,且举国上下的百姓自发为仁帝守孝一年。】

百姓自发为皇帝守孝?

【自来皇帝驾崩,按规矩三个月内属于国丧,独一个汉仁帝,史中明确记载,百姓为之自发守孝一年,以宣悲痛,失我仁帝。甚至还有人想为仁帝自请陪葬,亏得当时让人及时拦下,否则这活人请殉葬追随仁帝的人不知凡之。】

得了,一个又一个消息丢出来,让听着的人都叹为观止。

殉葬一事谁能乐意?无人能够愿意。

偏到这个汉仁帝,百姓自发为之守孝一年就算了,竟然还有人自请殉葬?

【仁者爱民。汉仁帝真正做到爱民如子,以令天下百姓都感念无比,知其用心。谥号仁,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利泽万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这就是当时大汉朝的臣子们为汉仁帝定下仁这个谥号的理由。代表的是仁帝以民为本的执政方案,为此也成为后世无数帝王的典范。如果说汉文帝是百代帝王师,汉仁帝则是百代帝王的典范。她这一生不仅以民为本,更是为民解决问题,落实到了实处,在她之后,后世无数帝王,再无一人能够做到。】

如此评价,实在是高!

【正因如此,汉亡之时,汉臣自知无力回天,竟然撞死在仁帝的陵前,悲我汉亡。同样的臣子悲亡我大汉的事,西汉亡时有臣子悲痛自尽于仁帝时一次,后来东汉亡了,又再发生一次。在汉仁帝一朝,仁帝善纳于谏,终其一生,仁帝纳谏无数,而且不杀一个功臣。举朝上下,以仁帝为始,皆守律法,仁帝有云,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身为君上,身不能正,何以要求天下正。

【因此,汉仁帝一朝是大汉朝,不,是整个封建王朝吏治最清明的朝代。仁帝曾经明白告诉过群臣百姓,荣华富贵,名利金钱,她绝不吝啬于人。然,满朝众臣也要牢记自己的本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她只要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安,百官安,君得以安。反之,百姓不安,君必令百官不安。

【仁帝做到了,做得非常的好!仁帝一朝简官,关于官员的考核也是最完整的,无用之官不用,无作为的官不用。就这样的标准一亮出去,那是举朝上下都盯着那些官员。官员的考核不仅是有朝廷派下的官员而考,还有百姓的考核。官好不好,问百姓是再清楚不过。汉仁帝还会随机抽取官员考核,抽着哪一个,私下早早派人前去查问。就这一套做法,把一个两个企图做假的人都吓傻眼了。自不敢和仁帝斗心眼。

【文治上,仁帝那是做到帝王的典范。武功上,她和其父汉武帝是截然不同的做法。要比武功,就得比版图,对,就得看看各自的版图都有多大。来来来,大汉之初的版图,武帝时期的版图,仁帝时的版图,这就是大汉最经典的版图。】

图,亮出来了,结果一看,一片倒抽声。

【武帝时期开疆辟土,把匈奴这一片纳入大汉的版图,对,再加上西域。而仁帝之时,羌族之地,西南之境,东北之地,再加上岭南百越之地。仁帝是仁,别个仁帝是只剩下仁了,汉仁帝的仁,那是以仁治国,开疆辟土,她在位才二十四年,二十四年她所开拓的疆域,半点不比汉武帝少。甚至大了一倍之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谋反上位也能称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