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成圣僧后,王爷总怀疑我 > 第8章 第7章

穿成圣僧后,王爷总怀疑我 第8章 第7章

作者:折柳寄星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2 12:39:05 来源:文学城

用“观测者理论”降维打击了国师大弟子清风子之后,我在京城宗教界的“技术圈”里,算是彻底打响了名头。

上清宫那边,沉寂了好几天。那位被我一套“伪量子力学”说懵了的清风子道长,据说回去之后就闭关了,谁也不见。而那位传说中的**oss玉机子国师,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就好像一次失败的“黑客攻击”后,对方选择了暂时蛰伏,重新评估我的“系统防御等级”。

这正合我意。系统刚刚重构上线,最需要的就是一段稳定的观察期。

我依旧每日泡在藏经阁里,或者在禅院里给小沙弥们上我的“格物课”。只是,经过与清风子一辩,我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我的理论太超前了。

虽然能达到“降维打击”的爽点,但曲高和寡,真正能理解其中一二的,寥寥无几。寺里的僧人们听我讲杠杆,讲浮力,大多是听个热闹,脸上挂着“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好厉害”的表情。他们对我的信服,依旧停留在“圣僧显圣”的层面,而非对知识本身的敬畏。

长此以往,我的“格物之理”,恐怕最终还是会被神化,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佛法”,这并非我所愿。

我需要一个,或者一批,真正能理解我、追随我理念的“核心开发团队”。

我需要找到这个时代能听懂“代码”的人。

我以为这很难,需要大海捞针。却没想到,那个人,其实一直就在我的身边。

这天下午,我在禅房里整理从各种杂书中抄录下来的笔记。这些笔记用的是我自己发明的速记符号,混合了拼音、英文缩写和一些简单的逻辑符号,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无异于天书。

一个怯生生的小脑袋,从门缝里探了进来。

“住……住持……”

我抬头一看,是寺里一个不起眼的小沙弥,法号了尘。约莫十三四岁的年纪,瘦瘦小小的,平日里沉默寡言,负责在讲经堂打扫。因为性格内向,没什么存在感,我对他印象不深。

“何事?”我放下笔,温和地问道。

了尘抱着一个扫帚,小脸涨得通红,眼神躲闪,似乎鼓足了天大的勇气才敢来找我。他结结巴巴地说:“住持……弟子……弟子斗胆,想……想请教一个问题。”

“哦?但说无妨。”我有些意外。寺里的小沙弥大多怕我,敢主动来问问题的,这还是头一个。

了尘小小的身子躬成一张弓,用近乎耳语的声音问道:“住持前日所言,‘风动幡动,皆因观测’……弟子……弟子有一事不明。若无人观测,风幡便不动了么?可……可是,风吹过树梢,树叶会落。幡立于高处,日晒雨淋会朽坏。这些……这些变化,难道不也是一种‘动’么?”

我心中猛地一震!

这个问题,直指我理论的核心!

我当时为了绕晕清风子,偷换了概念,将物理层面的“运动”与哲学认知层面的“运动”混为一谈。寺中众僧,包括当时在场的萧无尘,都被我那套全新的理论震慑,无人发现其中的逻辑跳跃。

却没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小沙弥,竟然在事后自己琢磨,并且准确地找到了这个“bug”!

我第一次,真正郑重地打量起眼前这个瘦弱的少年。

他的眼神里虽然充满了胆怯,但在那胆怯之下,却藏着一种无比清澈、无比执着的求知欲。那是一种对世界本源最纯粹的好奇,不带任何功利色彩。

天才!

这是一个未经雕琢的,拥有顶级“程序员思维”的天才!

我压下心中的狂喜,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了尘,你且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被我这么一问,了尘更是紧张,头都快埋到胸口里去了:“弟子……弟子愚钝。只是觉得,世间万物,便如一台巨大的水力磨坊。即便无人看守,只要溪水不止,那磨盘便会一直转动下去。人的‘观测’,只是恰好‘看’到了它在转动的那一刻。但我们看不见的时候,它……它应该也还在转。”

他说得磕磕绊绊,用的比喻也十分朴素,但这其中蕴含的,却是最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几乎要为他拍案叫绝!

我站起身,走到他面前,伸手扶起他瘦弱的肩膀,直视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了尘,你说的,才是真正的‘理’!”

“啊?”了尘被我突如其来的肯定弄得手足无措,小脸上一片茫然。

我拉着他,走到禅房的书案前,指着我那些“天书”般的笔记,对他说道:“贫僧那日对清风子所言,不过是辩论之术,借‘心’之名,破其‘道’之执。而你所想,才是‘格物’的根本。来,你看。”

我拿起笔,在一张干净的纸上,写下了一个“1”,然后问道:“这是何物?”

“是……一。”

“不错。”我又在旁边画了一个苹果,“若我说,这是一个苹果,对否?”

“对。”

“若我将这个‘1’,和这个苹果放在一起,它代表的,便是一个苹果的数量。”我循循善诱,“可若我将它与‘人’放在一起,它便代表一个人。若将它放在更大的数字之前,它便代表十、百、千、万。它本身并无意义,是它所处的‘体系’,赋予了它意义。”

我用最简单的集合论概念,向他解释。

了尘似懂非懂地点着头,那双清澈的眼睛里,爆发出了专注而明亮的光彩。

“我那日所言之‘动’,便是如此。”我继续解释,“我所说的,是‘观测者’体系下的‘动’。而在你所想的那个‘客观世界’的体系里,‘动’,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定义。我们讨论的,并非一物。”

了尘的眉头紧紧蹙起,小小的脑袋瓜显然正在飞速运转,消化着这些全新的概念。

良久,他抬起头,眼神中的胆怯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渴望:“住持!弟子的意思是……万事万物,在被人所‘知’之前,便已按其‘理’而行。而住持的‘格物’,便是要去探寻那不为人知的‘理’?”

“然也!”我重重地点头,心中涌起一股吾道不孤的激动,“了尘,你可愿随我,一同探寻这天地万物之至理?”

了尘的眼中瞬间迸发出万丈光芒,他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对着我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弟子了尘,愿随住持,万死不辞!”

我,李科计,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程序员,在穿越到这个陌生的时代后,终于拥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我的第一个“弟子”,我的小团队的第一个核心成员。

从那天起,了尘便成了我的贴身小跟班。

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禅房里,我奋笔疾书,他就在一旁默默地研磨;藏经阁里,我查阅典籍,他就在一旁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后院的试验田里,我观察记录,他就在一旁一丝不苟地测量数据。

我教他算学,从最基础的加减乘除,到简单的方程式。他学得极快,举一反三,往往我只讲一遍,他便能领悟。

我教他逻辑,教他如何定义概念,如何归纳演绎,如何用控制变量法去进行最基础的科学实验。

我将我脑中所有残存的、系统的科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一点一点地传授给他。而他,则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一切。

他是我理念的第一个追随者,也是我最得力的助手。有了他,我许多停留在构想阶段的计划,终于可以开始实施。他帮我跑腿,帮我整理数据,帮我制作各种简易的实验工具。虽然只是个十三岁的少年,却比十个成年僧人加起来还有用。

收获一枚小学霸迷弟,有人帮忙跑腿干活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而这一切,自然也落在了那个人的眼中。

这天午后,阳光正好。我正在禅院的石桌上,教了尘绘制一张简易的星图。我用炭笔在莎草纸上画出黄道十二宫的大致位置,并告诉他如何通过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你看,这颗星,永远在正北方不动。我们称之为‘帝星’。其余星辰,皆围绕它而旋转。只要在夜间找到了它,便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了尘听得入了迷,小脸上满是向往:“住持,天上的星星,真的可以用纸笔画下来吗?”

“当然可以。”我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不仅可以画下来,还能算出它们何时出现,何时隐没。这便是‘格物’的力量。”

就在这时,我感觉到一道熟悉的、清冷的目光。

我一抬头,便看见萧无尘正站在不远处的廊下,静静地看着我们。

他依旧是一身墨蓝常服,身姿笔挺如松。午后的阳光透过廊柱,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让他那张俊美却冰冷的脸,显得有几分不真实。

他不知道在那里站了多久,眼神幽深,看不出情绪。

看到我望过去,他才迈步走了过来。

“圣僧倒是……好耐心。”他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冷。

我能听出,他这话里有话。我平日里对旁人,要么是高僧模式的悲悯疏离,要么是面对他审问时的逻辑交锋,何曾有过如此温和耐心的一面。

我微微一笑:“传道授业,本是分内之事。”

萧无尘的目光,从我脸上,移到了了尘的身上,又落回到我们面前那张画着星图的纸上。他的眼神微微一凝。

“这画的,是星象?”

“正是。”

了尘见到靖王,有些害怕,下意识地往我身后缩了缩。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必惊慌。

萧无尘看着我对小沙弥这般亲昵维护的动作,眸色似乎又深了几分。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在那张星图前,沉默地站了许久。

我能感觉到,他身上那股万年不化的冰山气息,似乎在这一刻,被午后的阳光,融化了一丝。

他看到了我不同于“圣僧”伪装的、更真实的一面。一个会耐心教导孩童的老师,一个温和的、不再浑身是刺的……普通人。

而他看我的眼神,也渐渐地,从一个监视者,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旁观者。

一个,对我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的旁观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