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潮绿 > 第6章 第 6 章

潮绿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嘉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04 04:58:41 来源:文学城

06 要如何证明一个人的存在

/

2025年1月25日

这是我第二次住进医院,经过诊断,医生建议我继续用奶奶的日记本写下我的心中所想,以便医生们更好地开展治疗。

这让我想到查理的进步报告,我有种沦为实验鼠的错觉。

杨医生建议我写日记是因为经过他们综合考虑,认为这种贴近奶奶生活的习惯能够帮助我舒缓情绪。

在医院的生活单调无聊,我们每天要排队领药,还要被护士检查口腔以免有人将药片吐掉。住进来以后,我的数据线包括一盒藏在内衬里的烟全被没收。

我无聊得快要疯掉,很想画画,但因画笔属于尖锐物品,所以这项活动并不被允许。如果我想要用笔,只能采取主治医生的建议,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我每天的心理活动,在挣扎几天以后,我同意在护士们的看护下写日记,其中一部分内容在奶奶的日记本上,还有一部分内容在我的手机备忘录里。

医生让我随便写,想写什么都可以。

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毕竟我也很想知道自己在不同状态下的想法。

2025年1月28日

今天是除夕,同房间病友的丈夫过来看她,并且带来两盒包好的手工水饺,其中一盒水饺是给我的,感谢我这段时间对他妻子的照顾,在他递给我饺子的瞬间,那位阿姨便突然把饭盒摔到地上,声嘶力竭地吼叫,并且不断对她丈夫拳打脚踢,护士给她打镇静剂也于事无补,最后用束带紧紧捆住她。

我看见阿姨丈夫眼中掩盖不住的痛,他强颜欢笑地安抚妻子的模样是这里的常态。

等阿姨镇定下来,睡着以后,叔叔问我以前除夕是在哪里过的。

我想起奶奶,但奶奶已经去世很久了。

2025年2月18日

我在这里交到一位好朋友,因为她告诉我她属羊,所以我暂且喊她小羊。

小羊性格活泼,在我们这层楼交到很多朋友,其中有六十多岁的奶奶以及九岁的儿童,以她为中心,我同样认识很多不同的人,我们经常聚在一起玩纸牌或者下五子棋。

这群人中有因负债累累精神癫狂的叔叔,也有不停用光秃的指甲抠墙皮的小孩子,住在我们对面的有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阿姨,经常认为自己只是一名要高考的高中生,并举手提问护士物理压轴大题的步骤,且常常在半夜里随机拉起一个人请教题目,整个走廊里全是她着急的声音,快要高考了,这道题她还没有搞清楚。

小羊原本是一名老师,在经历班上学生跳楼死亡的事情以后,她无法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只好借助药物治疗。

她问我住进来的原因。

我当时没有回想起来,因为在她说完那句话以后,我又开始剧烈头疼,胸口被挤压无法呼吸,失去浑身力气倒在地上,耳边是尖锐的鸣叫,我疼得要快要死过去。

事后小羊不敢问第二遍,生怕我再次昏过去。

但是我把问题的答案写在日记本里,因为我太想念奶奶。

2025年3月20日

小羊出院回家,像一条重新回到大海的小鱼。

我希望她回归正常生活,但我又好难过。

这期治疗结束以后,杨医生很遗憾地告诉我,我目前的情况并不适合出院。

小羊说等她出院安定下来以后,会回来看我。

2025年3月22日

杨医生跟我说今天是我生日。

我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来看我,他们跟我说过,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

/

我是林澄的主治医生,在我眼中,她是一个十分安静的孩子,做事稳妥,经常会安慰病区的其他病人。

林澄自幼跟随奶奶生活,她的父母早年离婚后均重新组建家庭,她内心对父爱母爱十分向往,在治疗过程中,她的心理医生告诉我,林澄童年时期因为父母离异遭遇过重大创伤,因此在她生病以后,她很多记忆是杜撰的,其中就包括对她父母的描述。

她父母离异前并未询问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没有问她要跟爸爸还是跟妈妈,他们将她丢给奶奶,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她的母亲早些年倒是经常给她打电话,但在她母亲重新怀孕以后,打电话的频率渐低。

目前他们各自家庭美满,重新育有孩子,且不在国内生活。

林澄的奶奶,也即白秀兰女士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教她画画,她们感情亲密,林澄将奶奶看成精神寄托。

我们都不知道白女士自杀的原因,这或许应该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既然是秘密,我们就不便多说。但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情是,林澄在之后一蹶不振,遭受巨大打击,精神方面出现问题后记忆也随之产生混乱。

建议她用文字写下来心中所想是我们使用的一种干预方案,因为在某次谈话中,我们发现她在笔头记录时要比口头表述更加清晰。

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一个疑点,林澄口中的李殊河并非真实存在的人。我们给她做过一系列的检查,有理由猜测,李殊河这个人,跟她同父母的关系一样,均由她杜撰出来。

李殊河这个人跟她存在太多相似性,都有悲痛的童年,极少接受父母的爱,由白秀兰女士抚养(通过林澄的描述,李殊河受过白秀兰女士不少照顾),且都有极高的美术天赋,作画风格也相似。

奶奶去世以后,林澄精神分裂出不同状态,除去将内心对父爱母爱的期望强加给现实,也主动分裂出一个同她相像的人。

她渴望爱,一面思念奶奶过重,一面对分裂出的人产生爱情,而这些,全是她渴求爱的心理投射,父母与姑姑最后将李殊河看成家人也表明她自始至终都渴望被接纳。

白秀兰女士生前曾受精神疾病的困扰,也就是说林澄发病几率会比其他人要高,再加上奶奶去世,她的精神无法支撑自主生活。

李殊河这个人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林澄自救的一种方式,在她的视角中,她并非孤身一人。

我们用一段时间追踪她的想法,并且使用科学手段让她逐渐好转,她需要承认自己的确是生病了,且否认李殊河这个人的存在,这样治疗才能结束。

一开始她很抗拒回答有关李殊河的问题,不允许我们劝说,她反反复复地声明,她需要李殊河,李殊河是存在的。

因此,我们只能告诉她,治疗效果不好,需要换其他方式继续治疗。

林澄还有一个姑姑,对她很好,经常过来看望,最后我们结合家属的意愿,选择电击。

一次电击后,林澄醒过来,继续缩在不足一平方的阳光里发愣,从她的书包里掉出来一本破旧的书,上面有很多折痕。

林澄无动于衷,继续盯着窗外一方天空,在病房窄窄的阳光里,她浑身无力,像一只没有壳的蜗牛。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这个世界是不是存在一个平行时空,林澄只不过暂时与平行时空的自己互换身份,也许在平行时空中,林澄父母十分爱她,李殊河也的确存在,我们这样做,是不是伤害两个林澄。

但是我最后摇摇头,告诉自己不该存在这种想法。

事情发生转机是在四月底,她在经受电击治疗时终于大哭出声,哭喊着说:“拜托救救我!”

“救救我,我很想继续活下去。”

我们放下电击器具,知道她应该要从另一个平行时空回来了。

/

林澄出院以后,在奶奶的房子里昏睡,她养成嗜睡的习惯,时间一到,她便条件反射地站起来要出去拿药,走出去几米远后才反应过来,她茫然地站在院子里,会将鸟叫误认成喊他们出去做操的广播声。

庭院里干枯的龟背竹依旧没有生命的迹象,林澄买来新的植物,重新栽种在庭院中。

她偶尔会面对奶奶生的画作发呆,勉强能回忆奶奶的身形。她不再画画,太多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刺激大脑,令她无法集中精力,看着画笔滚落下阶梯,她甚至没有要捡起来的想法。

林澄在七点至八点这段时间定了三个闹钟,她曾经在电影中看到出狱后因无法融入社会而自杀的人,很多精神病人出院之后,也会产生相同的想法。

她对此有了新的体会,拒绝姑姑邀她同住的好意,只拜托姑姑定期给她打电话,以免她有天突然想不开。

爸爸妈妈也打来电话询问过近况,只是聊天过程并不愉快。

林澄的爸爸在电话里说:“你早该独当一面,奶奶总希望你过得愉快,有很多生活不如你的人,为什么只有你住进医院?”

“很早之前就让你过来我这边,不要再让你奶奶因为照顾你而受累,你不听,一直躲在你奶奶身后,你明知道她身体不好也在服用精神病药。亲人离世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你陷在过去走不出来?”

“林澄你能不能振作一点,我跟你妈妈已经为你支付不少医药费,还有你姑姑,她挺着肚子照顾你那么辛苦,你到底有没有心?做人不能这样自私。”

林澄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泪流满面,她的脑袋轰隆作响,手脚冰凉,张张嘴巴想要道歉,那时天地旋转,她脑海中飞速闪过几个灰暗的画面。

灰色的天际、湿溟的地面。她想起被雾气包围的幽暗森林以及冰冷僵硬的奶奶,掩面大哭,她在想,医生,我的病是不是还没有治好。

不然她为什么还是觉得李殊河这个人是真实存在过。

林澄感觉自己缩在火车隧道里,远处有模糊的亮光。白天她朝着亮光慢慢走,走到出口时天色已晚,她再折回隧道,周而复始,一直在重复无意义的事情。

一天,林澄在收拾储藏室时发现一幅画,画被厚厚的防尘布套住,她掀开防尘布一角后便忍不住捂住心口蹲下去。

画布上鲜亮的颜色勾勒出她少女时期的面容,下面的署名分明是她和奶奶的名字。

她记得,那幅画完成之后自己并不满意,丢在一边再也没有碰过,后来它出现在她十五岁生日当天。

奶奶帮忙修改光影,在画作右下方添上两个人的名字后找人装裱,那是奶奶对她最大的期望。

奶奶总说她画风明亮,用色鲜艳,能给人带来欢乐,她也本该欢乐度过这一生,但她把生活过得破破的,一把破洞的勺子,一件全是窟窿的衣服,一只被火烧过、迅速萎缩的塑料袋。

在那之后,林澄想要走出这条黑暗的隧道,等走到出口以后,不要怯懦,不要逃避,也不要再原路返回。

二零二五年五月份,姑姑带林澄回去复查,杨医生通知她可以减少剂量,但因她尚未痊愈,所以医生再三叮嘱她不要擅自停药。

林澄是惯犯,在第一次出院后并没有谨遵医嘱,结果病情更加严重。

从医院回来路上,林澄坐在副驾驶,看着远处聚集的乌云,天边是灰暗的。

她闭上眼睛后又睁开,路边的树木不停在倒退,她突然想要做些什么,于是让姑姑掉头。

那一路上,有什么东西要从她胸口跳出,长长的呼吸蔓延一路,路上所有事物都是安静的,车群川流不息,人群匆匆忙忙,只有她在孤单地波动。

在某一瞬间,林澄想要把她还给自己。

在美术馆一楼A展览区有一幅作品,红绿连接,作品右侧小小的介绍说明是几行简短的字。

【李殊河

中国,1998

《潮绿》

布面油画,150cm×180cm】

林澄与它面对面站着,好像两副空荡荡的躯壳在对视。

她忽然意识到要如何证明一个人的存在。

那些由亲情建立起的情感链条,留存于世的画作和满是痕迹的日记。或者灰暗的天际与湿溟的地面,薄雾环绕的森林和破碎的小水潭。

她拥抱过的皱纹,亲吻过的睫毛,以及无论如何也无法遏制的想念。

要用记忆,用情感,用轻与重。这些都足够证明,存在源于自身需要。

(全文完)

按理说应该还能再写点,但我把能说的全说了,没啥可写的,就这样吧,小短篇有小短篇的好[合十]感谢阅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